「師父」和「師傅」有什麼區別?錯用稱呼鬧笑話,很多人都不懂

2020-12-04 博書

漢字的發展,由簡入繁,又刪繁就簡。到了如今,很多人對於漢字的本義已經弄不清,所以鬧了不少錯用漢字的笑話。比如尊稱與謙稱的用法,不少人容易混淆。令尊是用來尊稱對方的父親;家父、家嚴則是用來謙稱自己的父親。令堂是用來尊稱對方的母親;家母、家慈則用來謙稱自己的母親。

當然,現代很多人已經不興這些「繁文縟節」。提到自己的父親、母親,直接說「我爸」、「我媽」;稱呼對方的父親、母親,為了套近乎甚至叫「咱叔」、「咱阿姨」。咋聽之下,似乎沒什麼毛病;可是深究起來,稱呼對方父親為「咱叔」,可不是逼著對方管自己父親叫叔叔嗎?甚有冒犯之意。

為什麼要辨析漢字的用法呢?這不是當代孔乙己,更不是迂腐之舉。漢字文化需要傳承,漢字的辨析,是做一點知識的普及,讓大家了解漢字演化背後的一些有趣的東西。

曾經看到一個街頭採訪,記者拿著話筒隨機問路人:「巴山夜雨漲秋池」的下一句是什麼?十個人九個搖頭說「不知道」。最後還是一個小學生把這首詩完整地背誦並解析了一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課文裡學過,在油鹽醬醋中泡幾年,怎麼就把學過的知識都還給老師了呢?

我們今天,正好給大家來講一講兩個關於老師的稱謂——「師父」和「師傅」有什麼區別?雖然現代人不講究,但是在古代要是用錯了這兩個詞,十之八九是要掉飯碗的,說不定還要挨一頓毒打。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並不了解「師傅」與「師父」的區別在哪裡。走在大街上,遇到四十歲以上的中年男人,但凡有點頭禿或將軍肚,開口則言必稱「shi fu」。到底是「師父」還是「師傅」?自己也分不清,反正不用寫出來。

「師傅」二字如何理解?

在漢語的發展過程中,「師傅」要比「師父」出現得早。「師傅」在現代漢語語境中有兩種讀音。其音不同,其義有別。其一讀音為「shī fù」,更加接近於古義。戰國時期的著作《榖梁傳》昭公十九年中,有這樣的說法:「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年齡到了8歲的兒童,如果不送到學校中跟從老師學習,就是做父親的罪過。這和《三字經》中「子不教,父之過」的主張一樣。由此可知早在戰國時期,就尊稱教授學問的老師為師傅。

《戰國策》也有記載,秦莊襄王子楚幼年在趙國做人質,衛國商人呂不韋認為他奇貨可居,拿出六百金賄賂守城的官吏,幫助子楚逃回秦國。秦昭襄王令子楚誦讀詩書,子楚回答:「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

什麼意思呢?子楚說:我小時候被拋棄流落在外,沒有老師教我學習詩書,不會誦讀。

師傅最初的本義,是指老師。但是到了秦漢之後,逐漸演變為專指帝王的老師。《漢書·疏廣傳》中有記載:「父子並為師傅,朝廷以為榮。」翻譯過來,父親和兒子都做了帝王的老師,朝廷以此嘉獎。到了後來,「帝王之師」隨著朝代更迭慢慢成為一種名義性質的官銜,諸如太師、太傅、少傅、等,或為輔佐國君之官,或為教導太子之官,或為虛銜。

從西漢一直到宋朝,及至明清時期,「師傅」往往與皇家有關,不是帝王之師,就是顯赫官銜。「身為師傅,貴極人臣。」一個人要是做到了師傅,就享有了尊貴的社會地位和權力。

從南宋後期開始,「師傅」的所指逐漸平民化,普通老百姓中傳授知識的老師,也能享此尊稱;而對於一些僧人、道人、老人等,也可以用「師傅」來尊稱。隨著師傅一詞在民間的普及,到了清朝後期,師傅則演變出另一層意思,用於指一些從事工商、喜劇等行業中傳授技藝的人。

我們今天所說的「工人師傅」,則發端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工人之間平等化的稱呼。在今天,任何從事某些手工技藝的人都可以稱為師傅;而某些年長之人,也可以用師傅。普通用法讀音有所不同,比如「老師傅」中讀音為「shī fū」。

「師父」和「師傅」有什麼區別?

「師父」讀音為「 shī fu」,在現代漢語中有兩種用法。第一種為本義,指傳授知識或技藝的老師;第二種為延伸義,可以用來尊稱和尚、尼姑、道士等,比如《西遊記》中,孫悟空遇到小沙彌通常稱之為「小師父」。

「師父」的說法比「師傅」出現得比較晚。唐朝「十八學士」之一的姚思廉主持編撰的《梁書》中記載,南梁武帝的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紹,曾任「宋國子祭酒,領東海王師父」。這裡的「師父」,其實與早期的「師傅」之義並沒有區別。

唐宋時期「師父」與「師傅」的意思一致,泛指傳授知識和技能的老師。在宋朝編撰成書的《文苑英華》中也有「臣雖駑劣不才,竊服師父之訓」的說法。

但是到了唐朝後期,「師父」開始用來指代那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比如伶人樂工、雜耍幻術演員等。到了元明清時期,「師父」又用來表示對和尚、尼姑、道士等出家之人的尊稱。

元朝宰相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萬松老人書》中,有「嗣法弟子從源頓首再拜師父丈室」的說法;而成書於明朝的《西遊記》、《水滸傳》等古典名著中,就有很多對僧人、道士稱為「師父」的用法。

清朝末期到今天,「師父」又逐漸用來指代武術、戲曲、表演、手工藝等傳藝性質比較濃厚的行業,對手藝人的尊稱。尤其是清末民初,手工業中學徒制興起,徒弟從少年時代起就需要到師父家中學習手藝,師父負責徒弟的培養、教育等。師徒之間,又多了一層濃厚的情感關係。久而久之,「師」與「父」逐漸等同,有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在很多武俠小說中,授業者無論男女,都被尊稱為「師父」。

如果師父傳你手藝,供你飯吃,讓你得以在社會上有立身之本,則必須「以父事之」。古人尊師重道,提出「天地君親師」的主張,也就是說,老師是與父母一樣必須尊重的人。

所以,「師父」和「師傅」,雖然口語上很難區分出來,但是實際上有很大的區別。日常使用中,可不要錯用了稱呼,讓人看了笑話。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師父和師傅到底有什麼區別?
    眾所周知,我們影視劇中,會經常聽到這樣一種稱呼,那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稱呼為「師傅」或者是「師父」,那麼這兩種稱呼在基本含義、詞源、尊重程度和關係親密度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中華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往往因為一字之差便會產生很大的區別,這就是所謂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師父」與「師傅」讀音相同,然而寫出來卻是不一樣的兩個字眼,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那麼,今天小編就在這裡對這兩種稱呼一一來做一個解析。一、在基本含義上的區別:1、師父是學生對向自己傳授技藝的老師的尊稱或者近稱。
  • 「師傅」=「師父」?可以用「師傅」稱呼出家人嗎?
    」跟「師父」這兩種稱呼在語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話中都說成shīfu。 在稱呼出家人時經常用到,因為發音相同,所以大家平常很少去分別判斷,但有時候需要寫出來的話,就真不知道該用哪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詞的區別。
  • 人們常說的「師父」和「師傅」,究竟有什麼區別?千萬別用錯了
    比如我們經常聽說「師傅」和「師父」這2個詞,一般人也會隨口一說,也沒有注意到兩者的區別。尤其是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很多咬文嚼字的時候已經不多見了,這更讓很多人對這2個詞的差別摸不著頭腦。 其實梁宏達就曾在節目中解釋說,「師傅」和「師父」不能亂用,也不能亂叫,不要小看一個字,這裡面的學問其實很大。
  • 「師父和師傅」有何區別?這些年來你用對了嗎?
    就像今天我們要談的「師父」和「師傅」也是一樣的。別說外國人不好理解,這麼多年來,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想必也有很多人沒用對吧?那麼這兩個詞語有何區別呢?我們先來看看「師父」的含義師父,概括來說是對授業恩師的尊稱。古人有尊卑之說,對於傳授自己知識、技能的人我們尊稱其為「師父」,是對恩師無私教授的感恩和尊敬。師如父,也就莫過於此了。
  • 師父和師傅到底有何區別?現代人隨意使用,古代此稱呼沒人敢亂用
    看起來一個非常簡單的詞語,卻有很多種意思,並且還有許多的多音字,更是有趣,經常將學漢語的老外搞得是一臉懵。如今很多漢語人們已經不會詳細去細分,但是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可是分的非常清楚的,絕對不能混淆使用,比如說師傅和師父,這個稱呼大家都不會去注意,兩個隨意使用,實際上在古時候,這個稱呼不能亂用。
  • 在古代,「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嗎?
    筆者之所以將這兩句話寫在前面,是想讓大家提前感知一下,師傅與師父這兩個詞,在不同的場合或不同的身份中,有著什麼樣的區別?接下來,筆者就跟大家一起簡單地聊聊,在古代或近代,師傅與師父有著什麼樣的區別?提前聲明一下,二者所表達的意思並不一樣呦!第一個,師傅經常看古裝劇或歷史劇的朋友肯定都聽過這6個詞,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
  • 道教「師傅」和「師父」的區別以及師承
    師傅和師父區別比較大。師父,是磕頭拜師的,學習、傳承知識、技術、道法的。即便沒有拜師,尊敬能者,也可以謙虛稱呼對方師父。師傅,是對社會技術職能人員的稱呼。比如:鍋爐師傅,修車師傅,做飯師傅,瓦工師傅,保安師傅等。拜師不要衝動,拜師前要相互考察,徒弟看師父是否適合,師父看徒弟是否適合。
  • 我們常說的「師傅」和「師父」,區別到底在哪?可千萬別用錯地方
    我國的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不論是遣詞還是造句,都可以有多種解釋。比如一些詞彙,僅僅相差一個字,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思,如果一旦搞混淆,未免會鬧出很多的笑話出來。比如我們經常聽說「師傅」和「師父」這2個詞,一般人也會隨口一說,也沒有注意到兩者的區別。
  • 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其中的學問太大了,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中華文化那是博大精深,我們的歷史中不僅有著很多的遺址等被流傳下來。其中,漢字也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體現,語言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彰顯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智慧。漢字也是世界上最難學的一種語言了。比起英語等,漢語的發音有上萬個,而且很多時候存在著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
  • 「師父與師傅」有何區別?老梁的解釋,不及馬未都的透徹
    ,一字之差究竟有何區別?  老梁表示,通常所說的師父,指的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教授的是生存的能耐,對自己一生而言都是有著深刻的影響。師傅,則相對來說用的比較寬泛。  基於此,老梁表示好多人對於師父和師傅的使用不是太準確,這兩個詞不能亂用,好多人不懂怎麼一回事。這是老梁的解釋,也算是為我們回答了師父與師傅二者的區別,但是不怎麼完善,沒有觸及到事情的本質。
  • 「師父」還是「師傅」,我們該如何稱呼恩師?這裡面大有文章
    對於恩師的稱呼,在漢語言中通常有兩種:「師傅」和「師父」。兩種稱謂,一字之差,卻內涵不同,這也反映出了漢字的博大精深。那麼「師傅」和「師父」究竟有何不同,接下來讓就這一問題進行探究。一、師傅,具有專長且能幫助你的人傅,左邊是個人,右邊是尃。尃,是「敷」的古字。
  • 「師傅和師父」到底有什麼不同,千萬不能亂叫,看完真長學問!
    我國的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僅僅一個詞語,就有不同的含義。這其中還包括同義詞和近義詞,看似好像都差不多,但是用的場合都不盡相同,如果隨意亂用,會被人笑話。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好多詞語的含義我們不太重視了,但是我們還在經常使用,有的已經到了「亂用」的程度。
  • 敖丙發音不準,連師父和二哥都叫錯了,但他的小奶音太萌了
    敖丙的壓力其實也很大,申公豹和龍王都迫切想要他成才,期待著他能快速名揚四海,但成長是一個過程,而且目前敖丙就是要養精蓄銳,待到三年後再來對付魔丸,其實敖丙一直都不知道自己那麼刻苦訓練是為了什麼。申公豹也沒有跟他提過,只是計劃快要開始時,敖丙才發現自己要對付最好的朋友哪吒。敖丙小時候還是挺可愛的,尤其剛剛出生時,敖丙發音不準,連師父和二哥都叫錯了,但他的小奶音太萌了!
  • 「師傅」和「師父」的意思和用法真的是一樣的嗎?其實不然
    中華民族的漢語言文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具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獨特性,無論是在音形意,還是在聲調等方面,都是有很深的學問和講究的。因此,許多文字詞語看起來似乎是一樣的,可是卻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那麼,只有一字之差的「師傅」和「師父」,意思和用法真的是一樣的嗎?其實不然,區別還挺大的。
  • 當下,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師父,「師父」與「師傅」的辨析
    人家靠什麼存在?應該有多一層思考在裡頭。」節目團隊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試圖還原古代的師徒相處模式。關於「師」的概念,周朝《詩序》(卷下)曾記錄「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師,以相之」。《周禮》中寫,「師者,教人以道者之稱也。」但「師父」與「師傅」兩個詞各自演變至今,已經有了不同的解讀。「師傅」一詞在戰國時期已出現,指老師。
  • 在古代,除了師父、先生、夫子,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
    二、夫子夫子一詞出於《論語》,《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這裡說的夫子就是指孔子,所以後人也稱孔子為孔夫子。「夫子」一詞流行了很久,甚至演變成,對於某個人文化底蘊的肯定,比如稱呼張夫子、李夫子,一聽就是德高望重之人。
  • 很多人都不懂,結果鬧笑話
    很多人都不懂,結果鬧笑話!近年來,蝦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食材,總的來說被分為海水蝦和淡水蝦,蝦的種類是比較多的,價格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蝦肉的肉質都比較細膩,吃起來會讓人覺得很鮮美,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含量比較少,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常吃可以補鈣,保護視力,而且還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男女老少皆宜。
  • 相聲界沒有誰是你的「老師」,只有先生、乾爹和師父三種稱呼!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相聲界流行起這麼一個稱呼「老師」。或許是出於對演員的尊重,我們經常可以在某些電視節目上看到主持人介紹嘉賓時「這位是著名相聲演員某老師......」而大多數觀眾也對這樣的稱謂習以為常。然而,相聲界從古至今卻從沒有給藝人們賦予過「老師」的稱呼和職責。
  • 住持和方丈有什麼區別?
    大家去寺院,或者看電視劇,經常聽到「住持」、「方丈」、「長老」這幾個稱呼,但這幾個稱呼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分別,估計能搞清楚的不多。於是,反正都是尊稱,大家就只好稀裡糊塗的隨意而稱之了。雖然無傷大雅,但畢竟有些不妥,今天末學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幾個稱呼的意義和分別,希望幫大家多了解一些佛教常識。
  • 用這些稱呼備註你的人,多半是把你當未來女朋友了,別不懂
    有時候,有些男人會有危機意識,他覺得女孩子太好了,怕女孩子被搶走了,他就會有意無意地宣示主權,想讓別人知難而退。用這些稱呼備註你的人,多半是把你當未來女朋友了,別不懂。不要聽男人的解釋,不要真的覺得他是備註錯了。那麼如果真的是備註錯了,他是給別人的備註,在你不小心看到的時候,他怎麼會那麼緊張呢?如果真的是備註錯了,怎麼你看了一眼,他就知道備註錯了呢。所有東西都會備註錯,但是這個不會。因為他會經常看你的朋友圈,有沒有備註錯人怎麼會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