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時,唐詩九味:聚散?職場?故鄉?人生之問,唐詩給你答案

2020-12-04 懶龍說

記得曾經有人問我:「如果你有機會穿越到過去的某個時代,你希望去哪?」我當時回答:「大唐,因為大唐盛世,文採風流。」我認為,大唐之所以偉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大唐有唐詩。

唐詩對於我們很多人已經很遙遠了,我們現在人被時代的潮流驅趕著忙忙碌碌,滿腦子房價、存款、父母養老、子女上學。詩?仿佛是另一個時空的產物,早就離我們遠去了。

總有這樣一些時刻——你站在城市最高的樓頂,望著腳下的萬家燈火心緒起伏;你出差在外午夜夢回,一時恍惚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你工作勤奮豪情滿懷,卻總覺得無法施展;你站在立交橋上看著車來車往,想起家鄉清澈的小溪和後山的竹子;你為一個人輾轉反側,不知道如何表白,說出來又怕尷尬;你送好友遠行,飯局上觥籌交錯,人散後長街孤影;你看到春去秋來,鏡子裡的自己又添了一些白髮……

上面這段話也許讓你感同身受,原來自己的生活有這麼多的難題,自己有這麼多的感受想要表達。如果你喜歡這段話,那麼你一定會喜歡把這段話印在封底的這本書,它就是這本來自「得到」APP金牌講師——熊逸先生的《人生四時,唐詩九味》。

本書的作者熊逸先生,在「得到」APP開了一個講座叫做《熊逸·唐詩必修50講》,本書就是講座的文稿整理版。由「得到」APP的另一位金牌講師——《精英日課》作者萬維鋼作序推薦。在書中,熊逸精選了五十首非常有代表性的唐詩,分成登高、懷古、壯心、田園、聚散、羈旅、憂憤、感時、愛慕等不同的情緒和場景單元,以唐詩作為切入點,講述了很多唐詩裡的知識、文化、修辭、音韻等方面的知識。無論是文學理論知識的介紹,還是人生況味的解讀,這本書都能夠讓你有所收穫。作者用冷靜客觀而深入人心的筆觸,告訴我們——人生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在唐詩中找到答案。

01一、詩是什麼?——模糊的語言,陌生的審美,羚羊掛角的意境

市面上常見的一些唐詩鑑賞書籍,內容無非就是創作背景、作者生平、詩歌賞析、用詞典故這類老套路。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在這些書籍裡,在我們的人生經歷裡,我們把唐詩當做什麼?我們把唐詩當做題目,當做任務,當做考試提分的手段,當做賣弄學問的工具。

可是,詩人在寫下那些流傳千古的詩作的時候,往往並不是為了完成什麼任務,也不是為了賣弄才學。他們的詩有著他們的人生境遇,情緒感懷。我們讀到了詩,只讀美好的文字,而無法理解詩人的情感,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和缺失。

當然,這也怨不得我們自己,因為詩的閱讀鑑賞和感受不是普通人生來就會的,這是一種需要經過學習和訓練,要具備一定文學功底和美學鑑賞能力的更高階的能力。正如書中萬維鋼所做的序中所說:「你得先用詩歌給自己餵出來一種高級感受,才能在這種高級感受基礎上體驗一種更高級的新感受。這是二階導數意義上的詩意。

所以作為一位普通讀者,我們在面對一部有關唐詩的書時,心態是很複雜的。一方面覺得自己希望學習,了解詩的美好;另一方面又怕自己理解不了那麼深而把詩意的美好變成了又一次做題。所以,我們希望有一本書,它既能讓我明白詩的內容,又能夠讓我了解這首詩好在哪裡,最好還能夠讓我對於詩人的感情感同身受。如果您的想法和我一樣,那麼這本《人生四時,唐詩九味》恰好就是你所需要的類型。

作為一部解讀唐詩的書,首先就要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詩是什麼?熊逸先生在書中,對這個問題並未明確作答。但是從書中的內容裡,我們可以管窺一下熊逸先生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從文學理論來說,總結起來,就是模糊的語言、陌生的審美和羚羊掛角的意境

模糊的語言。語言作為詩的載體,既決定了詩的表達方式,又影響了詩的感受範圍。所以在研究詩之前,我們應該對寫詩所用的語言有所了解。

唐詩的語言自然是古代漢語。而古代漢語,在熊逸先生看來,是一種無比適合詩的一種語言,也是全世界最好的詩歌語言。這是因為古代漢語具有模糊性。在本書的自序中,熊逸先生說:「古漢語是一門相當模糊的語言,……正是因為這種模糊性,這種像中國畫一樣擅於留白的特性,使它成為一種重視體悟的表達方式,成為一種超越語言的語言,可以傳達豐富的言外之意。它不會精準地指向一個點,而是會框出一個範圍。點的意義非此即彼,範圍的意義卻可以或此或彼。前者是算法的語言,疊床架屋,秩序井然;後者是意會的語言,大音希聲,心有靈犀。

古漢語的模糊性,這是一個語言學的研究範疇。古代漢語往往一個字就是一個詞,寫詩時有利於意象鋪陳。此外,古代漢語往往一詞多義,要想明白意思得結合語境才行,這也是古代漢語的模糊性的體現。應該說,正是因為古代漢語是模糊的,反而贏得了詩歌表達上的豐富、生動和靈活。

陌生的審美。詩除了文學意義,往往也帶有審美的要求。詩歌往往記錄的也是詩人的日常生活,可是為什麼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審美體驗呢?

在講杜甫的《望嶽》一詩時,熊逸先生從審美的角度給出了回答,那就是——視角變化拉開了審美距離。熊逸先生認為,在遠望或者登高時,人與景物的空間關係發生了改變,詩人的視角為景物賦予了全新的空間關係。新的空間關係與現實生活拉開了審美距離,產生了新的審美體驗。

詩歌雖然記錄的都是日常生活,但是由於詩歌語言運用了很多修辭技巧,形成了一種與現實生活拉開審美距離的新語言,這種由舉例帶來的陌生感就產生了美。……詩的語言,必須與日常語言涇渭分明。」熊逸先生的這種看法其實與文學批評領域的「陌生化」概念不謀而合。

「陌生化」理論是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先驅什克洛夫斯基在1917年提出的,指的就是運用把形式與內容變得令人陌生的手段,通過增大理解的難度和感知的長度,將事物用一種全新的、出人意料的方式表現出來,達到延長審美過程的目的。(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從王維的詩到羅大佑和方文山歌詞,聊聊意象羅列的「陌生化」效果 》)熊逸先生所講的這種拉開審美距離從而達到陌生感的效果,也就是「陌生化」理論所提倡的延長藝術感知過程的體現。

什克洛夫斯基

羚羊掛角的意境。我們在談論詩的時候,常常會談到一個概念叫做「意境」。意境這個玩意,實在是中國古典文化裡面最是讓人難以捉摸的東西了。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意境這東西要是能三言兩語解釋清楚也就不叫意境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熊逸先生在書中也對詩詞的意境做出了自己的解釋,他引用了宋人的評價,將詩歌藝術的精妙之處比喻為「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你可以把羚羊的足跡想像成我們的語言文字,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痕跡,但是要想體會禪理,就必須超越語言文字。」詩裡個別的詞和句子都可以解釋明白,但是要想明白詩中所要闡述的道理和意境,則需要有一種更為宏觀的體驗能力。

這其實也是我們現代人學詩的困境:不解釋的話不明白詩句的意思,但是解釋太明白又會失去對詩意的感受,徹底變得沒意思了。熊逸認為,唐詩中最好的作品是那些平淡中蘊藏真味的作品。這些作品往往要求你「靜下心來慢慢體會,慢慢想像詩人的語境,慢慢咂摸那種若有若無的味道。

其實在古人看來,非但詩要如此,人也要如此,「若有若無,若明若暗。你想用力看清它,卻看不到;你不再看它,它卻淡淡地在你的心裡繾綣纏綿。正如海底的暗流往往比海面的波瀾更加有力,隱藏在平靜水面之下的壯心比噴薄而出的豪情更加驚心動魄。

02二、唐詩是古人的人生——時代的悲歡其實是相通的

前面部分的解讀大多是文學理論層面,可以看出熊逸先生的專業性。但是,本書畢竟是一本面向大眾的讀物,如果語言太過於專業化,則必然會拉開與讀者的距離。對於非專業讀者,更在意的無疑是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因素,與自己的悲歡是否產生共鳴。

這一部分,熊逸先生也在書中著墨不少。應該說,在本書中,熊逸先生非常精心地平衡了詩詞知識和情感共鳴的內容,在講述唐詩本身的同時,儘可能為讀者拓展一些其他維度的理解。其實,詩不是詩句本身,而是周圍環境氣場與詩人自身境遇感懷碰撞的產物。寫詩既如此,讀詩自然亦然。我們讀詩時也不能只了解詩句本身意思,而應該從多個角度,多個維度理解。這方面,熊逸先生的這本書確實可以讓我們受益良多。

經過熊逸先生的巧妙解讀,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現代人人生的感受和困境,唐代詩人同樣有,而如何面對這些感受和困境,唐代詩人們也用自己的詩作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原來我們的悲歡,居然可以穿越時空,與古人相通。

1、古人的困境,今人也有

熊逸先生在書中用了很多巧妙的類比,將很多古人所面臨的困境,平移到了現代人生活中,用現代人所面對的類似困境來代入,讓現代的讀者能夠秒懂,而且感同身受。這種細膩的巧思,讓人讀來拍案叫絕。當講到唐詩常常詠懷的一些人物時,熊逸先生就大量採用了這種類比。

比如當講到王昭君時,先生一開始就擺出了幾個難題:「如果有一個能決定你一生命運的機會,但需要你稍稍放下一點尊嚴,向一個無恥小人賠上笑臉,送點金銀,你會覺得這是一樁難事嗎?如果是的話你願意克服這點困難嗎?如果一家公司只要賠上一點尊嚴,就可以換來多年死敵高抬貴手,你覺得這樣做划算嗎?如果一個國家只要放下一點尊嚴,就可以換來和平,你覺得這樣的尊嚴應不應該放棄呢?

王昭君雕像

看了這幾個問題,我才突然明白:原來人們千載詠嘆的王昭君,去掉那些各種高大上的標籤,本質上面對的原來是一系列職場難題啊!

用職場的角度解讀王昭君,這不得不說是看起來異想天開但是細想來又無比貼切的。我們現在人在職場中,哪個又沒有過為了工作放棄尊嚴的時候?理解了這點,我們似乎更加明白王昭君的選擇意味著什麼。

再比如,講到項羽的時候,先生也擺出了兩個問題:「第一,目的和手段哪個更重要?第二,如果只能二選一,那麼你願意做一個高貴的失敗者,還是做一個卑微的成功人士?

霸王別姬

這似乎又成為了一個職場問題,也是人生選擇的問題。我們現代人,大多在環境的變化中,逐漸成為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們常常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也為了成功而放棄了很多自己的節操。站在這個視角上,我們也許會因為自己的精緻利己而對項羽的選擇嗤之以鼻,也許會因為自己的身不由己而羨慕項羽的驕傲與高貴。

2、今人的情感,古人也有

熊逸先生在書中的文字風格,偏向於冷靜和客觀,而這種冷靜和客觀往往建立在深刻的洞察之上。在平靜的表象下,突然某一句話就會觸動你的心弦。但是只這一句,點到為止,並不過多鋪陳,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正如前面提到的「羚羊掛角」的意境一樣,寥寥數語,回味悠長。就如同古龍筆下的劍客,沒有繁複的招式,一劍即中,飄然身退。

在這樣的文字風格之下,我們可以讀到很多精闢的,屬於我們現代人也同樣屬於古人的情感共鳴。而這些犀利而克制的句子,只有人生有了一定的經歷,才能夠體會得更深刻。

比如在講到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時,先生講到了孤獨:「離群索居的孤獨雖然痛苦,但是人群中的孤獨才最刺骨。

這句話讓我想到了林語堂先生對於孤獨的定義:「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餘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我們有時身處鬧市喧囂,可是周遭的熱鬧都與自己無關,這其中的孤獨況味,自然是冷暖自知了。

正如那首《消愁》裡所唱的:「天亮之後總是潦草離場,清醒的人最荒唐。」等到盛宴散場,在一片杯盤狼藉裡,在醉意朦朧的眾人中,清醒的人顯得那樣格格不入,那樣荒唐和孤獨。有了這些感受,我們自然更能夠理解陳子昂寫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時候的那種孤獨感。

這樣的句子在書中比比皆是,比如說講《古從軍行》的時候,先生談到了人脈:「這就是人類作為群居動物的天性使然。弱者天然會向強者靠攏,而不會向比自己更弱的人靠攏。」冷酷得令人髮指,而又正確得無從辯駁。

再比如講《春夜洛城聞笛》時,先生談到鄉愁:「鄉愁的本質是對安全感的依戀,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生存優勢。故鄉的一切也許有著太多缺點,但因為熟悉了,就不容易厭惡或恐懼了。而陌生的地方即便再好,陌生本身也會激發天然的恐懼感。」一句話把鄉愁的神秘完全消解,讓人不舒服,卻又不得不認同。

本書讀罷,在合上書的時候,我注意到了封面上的一行英文字——「Live in Your Tang Poetry」,翻譯過來就是生活在你的唐詩裡。魯迅先生曾說:「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但是他所說的是微觀層面,具體的人與人之間很難相互理解。但是如果把人類的悲喜放在一個比較長的歷史範圍來看,其實依然逃不出那些有限的範圍。遠如山河遠闊,近如人間煙火,人類的悲喜所關注的範疇,其實古今一

正如本書中熊逸先生極力闡述的那樣,古人的困境,今人依然有;而今人的情感,古人也無法遠離。從古至今,科學技術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進化,所幸的是人性進化的很慢。這才讓我們可以在間隔了漫長的歷史階段之後依然能夠在人生況味和情感體會上與古人發生情感的契合與共鳴。人類的悲喜也許不相通,但是時代的悲喜卻依然相通。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是在讀唐詩,其實也是在讀自己。我們要追尋的唐詩的美好,也是在尋找自己的答案。

唐詩裡,有我們人生的解答。所以無論你是想要從文學專業角度領略唐詩,還是想從生活感悟角度來悟道人生,這本熊逸先生的《人生四時,唐詩九味》都一定不會讓您失望。歡迎您打開本書,領會古人的情感,找尋自己的答案。

人生如逆旅,我們與詩人同行。

感謝您關注百家號「懶龍說」,如果您喜歡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評論下方與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轉發朋友圈,甚至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讚賞」,為作者提供一點點支持,謝謝~

相關焦點

  • 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首唐詩寫盡人生落魄
    由此寫下了這首反映人生落魄的唐詩,也堪稱李賀生命最後階段人生失意的直觀表現:(《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 李商隱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李商隱的唐詩,託物言志者甚多。那句著名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頗有所指,而他的那些晦澀難懂的無題唐詩,其實也多有託物言志的傾向。今天我們所賞析的這一首唐詩就是如此,可以說是他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 99歲譯界泰鬥,親譯唐詩、宋詞、詩經,分毫不失中文之美!丨21讀書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每周一本書讓閱讀,豐滿人生59位詩人的百味人生,165卷唐詩的風骨流韻,289年大唐的盛世華章。長安古道、煙雨江南、天山明月、大漠孤煙……唐詩中有江山如畫、金戈鐵馬。56位詞家的百味人生,143闕宋詞的紅塵煙雨,320年從容的大宋風雅。宋詞中藏著兩宋文採風流,經風雨而妖嬈,歷歲月而彌香。
  • 王維精彩的五言送別唐詩,全文只有6句30字,看似平淡卻意境悠遠
    今日我們賞讀的這首古詩,是王維最精彩的五言送別唐詩,全文只有6句30字,看似平淡卻意境悠遠。且看: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但是翻開唐詩我們會發現,六句的古詩其實不少,李白的《子夜四時歌》四首以及《春思》都是6句;孟郊的《遊子吟》也是6句。開篇兩句就呼應題目,點明是送別的場景,「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詩人在送別的驛站上,請友人下馬飲酒,這送行酒其實就是情意。然後王維就問友人,「問君何所之」,你和我離別要去哪裡?
  • 周絢隆:錢鍾書選唐詩
    絳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七日。」按,原稿實為九冊)。吳在徵得楊先生同意後,抱著學術為公的態度,決定將其公開出版。錢鍾書選楊絳抄《全唐詩錄》稿本九冊書影錢、楊二位先生在世時,從未對外提起過這部稿子,學界幾乎無人知道它的存在。而它的產生,其實牽涉著一樁舊案。楊絳在《我們仨》中說:翻譯毛選委員會的工作於一九五四年底告一段落。鍾書回所工作。
  • 陳小春深夜叫屈: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閒聊間,我問她:你來廣州都5年了,怎麼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她:身邊沒朋友說粵語,而且粵語也沒什麼好學的。我問:此話怎說?她很diao的說: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了,像粵語這種比較沒文化的方言,都快被邊緣化了,學它幹啥呀?學來有啥用呀!……作為一個講了幾十年粵語又叫讀過下書的香港人,我對他(她)說的當然是不以為然。
  • 唐詩裡的雪,飄飄揚揚,你能感受到多少詩人的情懷
    唐詩就隨著雪花飄在記憶裡了。唐詩裡寫雪的內容很多,雪花也美,美得讓人感受到大唐的氣息,感受到唐裝的美麗,感受到唐人的開放與豁達,感受到《霓裳羽衣舞》的輕盈與絕美。也感受到了唐詩裡的溫馨,是圍爐夜話,是雪夜盼歸,是小酌與酣睡,是燈火裡最美的對奕。只有懂詩的人才會在雪夜裡捧起唐詩來,只有走進唐詩裡,才能懂得生活也可以如此美麗。
  • 雞蛋好吃不一定下蛋的雞就漂亮:3首流傳千古的唐詩,作者很不堪
    有一些頂級詩人就如同吳秀波一樣,雖然有著至高的才情卻掩蓋不了不堪的人品,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詩篇卻改變不了人生的荒唐。今天,就分享3首流傳千古的著名唐詩,聊聊它們背後的作者不堪的人生。第一首《憫農》其二作者: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入選了小學課本,和《春曉》並列為兒童讀唐詩的啟蒙之作,真可謂是是個人都會背。
  • 湖北妹子稱粵語沒文化 陳小春笑答: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閒聊間,我問她:你來廣州都5年了,怎麼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 她:身邊沒朋友說粵語,而且粵語也沒什麼好學的。 我問:此話怎說? 她很diao的說: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了,像粵語這種比較沒文化的方言,都快被邊緣化了,學它幹啥呀?學來有啥用呀!…… 作為一個講了幾十年粵語又叫讀過下書的香港人,我對他(她)說的當然是不以為然。
  • 範姓寓意吉祥的唐詩宋詞男寶寶取名
    (範雲新) 「雲新」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池州李使君沒後十一日處州新命始到後見歸妓》中「縉雲新命詔初行,才是孤魂壽器成。」 (範海生) 「海生」一名出自唐詩宋詞《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範濤雲) 「濤雲」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朝中措》中「彩繩朱乘駕濤雲。」
  • 英譯唐詩的隱秀之美
    (原標題:英譯唐詩的隱秀之美) 歐美漢學界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 唐詩裡好聽的女孩名字推薦:時光溫柔、詩意繾綣,美名值得珍藏
    江南易林從唐詩中精挑細選了300個好聽的名字,還不知道美名如何取的家長朋友趕緊收藏起來。熙揚出處:緝熙懿德,敷揚成命-封泰山樂章·豫和-全唐詩「熙揚」選自唐詩,意思是光明美好的品德,宣揚天命。「熙揚」作為寶寶的名字,可以理解為光明顯揚,適合作為女孩的名字,寓意寶寶朝氣蓬勃、積極向上,能夠以一種昂揚樂觀的姿態追求理想。
  • 《唐詩三百首》,是最美的唐詩啟蒙,它的作者卻默默無聞
    自唐朝以來,歷代的唐詩選集就不下百餘種,其中不乏王安石這樣的大文豪編纂的版本,但要論流傳度和影響力,自《唐詩三百首》問世之後,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其編選者蘅塘居士,許多人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就這樣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他編選的《唐詩三百首》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
  • 六神磊磊:翻過唐詩那道牆,折幾枝帶露的花
    沒想到,他還是一個唐詩愛好者,加班之餘寫下《拜服吧,關於唐詩的那些猛人猛事》,自此一發不可收。他的新書《六神磊磊讀唐詩》於近日出版。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王曉磊說,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翻牆的人」——幫你翻過唐詩那道牆,去折幾枝帶露的花來。你若喜歡,就可以自己去找正門參觀。
  • 宋詞和唐詩的區別 宋詞和唐詩的不同地方
    我們經常說唐詩宋詞,二者都是非常優秀的古詩詞,我們學習的詩詞中也有很多優秀的唐詩宋詞,那麼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叫唐詩  唐詩指的是唐朝詩人所作的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代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詩人與作品,對許多民族和國家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什麼叫宋詞  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在宋代最為流行。
  • 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把孤獨寫進了骨子裡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巔峰,同時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是重要的文化載體,他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提升了我們的精神面貌,所以閱讀唐詩,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能夠在唐詩中,遇到最美的自己。所以閱讀唐詩,不僅可以提升自己,並且還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彙量,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 唐詩中的「冰山一角」,冷門詩歌看上去平淡無奇,實際上字字玄機
    記得高中時代曾經學過杜甫的著名唐詩《蜀相》,除了一句著名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讓我們感覺到諸葛亮和杜甫的人生遺憾之外,還對兩句唐詩印象深刻。 那就是其中寫景物的詩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 不為人所知卻又美到極致的唐詩,40個字字字美到你的心坎裡
    我們國家是詩歌的國度,唐詩宋詞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明珠。尤其是唐詩,題材之豐富,藝術之純熟,內容之廣泛,湧現出的大家之多,令後世無人敢望其項背。即便不說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就算是只有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張繼,不也是流傳後世幾千年麼?而今天在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這個詩人,諸位看官或許更會感到眼生,因為這首詩不但沒有題目,恐怕連他的名字都不會讀。
  • 第二人生考試答案 超級大腦答案
    第二人生這款遊戲是非常有意思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第二人生考試答案,告訴大家超級大腦答案 ,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 七首祝酒送別離情唐詩: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多年的傾心,半生的情懷哪有瀟灑地揮一揮衣袖那般簡單這不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悽悽丹愫,炳炳血情燕子不歸,徒留情長臨紙向風,千萬難述,從此兩相望沒你,讓我用酒祝你一路順風!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七首祝酒送別離情唐詩。1.《勸酒》唐.於武陵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