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精湛和目光渙散的人,差別在哪裡?

2021-01-20 光影玉痕


朋友從國外回來,不無感慨地說:高手和普通人,壓根不在一個賽道。


越優秀的人,學習方法越高效、理念越先進;他們了解自己的資源和客觀現實,擅於設立目標、聚焦目標。


波士頓的地鐵上,都是埋頭讀書、意氣風發的青年;鄭州地鐵上的年輕人,要麼盯著手機,要麼目光渙散。



為什麼?我心裡,一直有個問號。


直到前幾天,遇到陳旭---一個練武之人:沒有渾厚的知識背景,也不是世界名校畢業。


見他第一眼,卻被震到了。我直接說:你的眼睛好有神!精~~~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詞彙。


直到今天上午,才出來那個詞---精湛!那個眼神,就是「精湛」。



原來,當一個人的技藝精湛時,眼神也會隨之精湛。



陳旭的背很直,但又不同於軍人的筆直---不是身體的直,而是精氣神的挺拔。


趁王剛給他調身體時,我趕緊順勢摸一下:皮肉是鬆軟的。本來還想摸一摸他的肚皮和腰,是不是如書中所講---像抹了油的皮帶。


還好,中華傳統教育女性:要矜持~~~

但是腦子裡一直有個問號:他是怎麼做到的?如何做到的?


接下來兩天的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講座,陳旭不厭其煩講的,就是身上的兩根軸!


同側肩胯,卡著一根棍---肩在棍內,跨在棍外;肩掛在胯上。


重複聲音的刺激,是任何學習的法寶---陳旭是悟透了;可為什麼要強調這句話呢?



昨晚帶孩子溜圈時,我突發奇想:練習用胯走路吧;據說胯越松,身體越健康。



於是固定著膝蓋,像陳旭課堂上演示的一樣,雙手拽著腹股溝處的褲子,開始一瘸一拐的走路了---


雖然像木偶一樣僵硬、難看;可還真有效果。胯部開始溫熱,然後有點疼。



為什麼同樣的身體?幾分鐘前還是膝蓋用力,現在就動用了胯部呢?哪裡發生了變化?


當然,我走路時,胯部只是開始部分參與。


想了想,唯一變化的就是「我的意念」---就是陳旭嘮叨的:「腦子裡要想著那幾根棍」。


只有你的意念中有,你的身體才可能調動起來那股「力」。



那問題就來了:反過來,行不?


或者說,我靠意念能完全控制身體嗎?


練功時,是意念最重要?還是一遍遍的拓展身體更有效?



我想起了王剛在功法班講的:主動拉伸比被動拉伸,效果好十倍。


也想起了陳中華老師視頻中講:道法自然,人最後頭腦要像天空一樣,是空的;腳要像大地一樣,是實的、是承載的。


再回到目光精湛和目光渙散,就好明白多了。


多數人就像浮士德,和魔鬼籤下了鍥約---神被勾跑了,跑到了物慾、色慾等等花紅柳綠:



要麼神跑到外面了;

要麼跑了很多,留下的很少;

要麼留下的也心不在焉,一會又跑了。


所以陳旭教套路時,一直講:把軸合到身上,想著這根軸---轉!他不提醒,神就跑了,沒有神「領著」,身體肯定松松垮垮。



拳法和其他,都是相通的。


專注的人,才能做好;而「守神」,是一切智慧的最高法門。


怪不得我們的祖師爺,老子講:致虛極,守靜篤。


也明白了我練一個月,為什麼能像別人練三個月---因為天性中還有寧靜和清澈。


王剛說我的動作「乾淨」。



昨天去同學家,她剛生了孩子;我盯著嬰孩看的時間,比我同學多多了。


因為想知道:如果我的意念像嬰兒一樣放鬆時,身體能否像嬰兒一樣柔軟。


結果就是,看著眼前的嬰孩,才察覺到自己知道了太多、還有很多背負、很多掛礙。


知易行難。先記住「正確動作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先記住嬰兒,全然臨在的這種感覺。



所以王剛說,我們的功法就是訓練對身體的覺知---是很高明的。


覺知了,就是注入「神」了。



那麼,如何讓精神飽滿呢?


想起了陳旭的時清時高,做事雷厲風行,毫不拖延。有什麼好處?


效率高?可怕更厲害的,是神比較聚。


昨天的事,拖到今天---這件事就一直在腦子裡擱著,一直耗你的神。



還有一種是糾纏---愁腸百結的人。


往往心中千千結的人,生理上也會便秘---身心互為鏡像。


有次和一位老師,見了一個女性朋友。他拉著我走遠後說:哎呀,她一看就是臉上打了無數結的人,這樣的人猶豫、纏繞;我們要離遠點啊~~~


我哈哈大笑起來:臉上的結,你還能看出來啊!



你是個擅打結的人,還是會解結?


陳旭走的時候,我主動要求去送他。心裡也嘀咕了一下:


一個女子,如此這般是否招人看法。又拐回來問了一句:你是不是很想去送?嗯!是的!


這就夠了。高能量的人,能接近就儘量接近,是能被共振的。


那天早上,陳旭見我就問:

再學一點?我搖頭

再練一會兒?我猛搖頭

買張車票一起去北京?我大笑了起來


是的,如陳旭所說:

你就是你,無論美醜---活出現實的自己!


想去送行的我,現實中也踐行了---並在接觸中,有所得。



最後貢獻一張標準的合影,我說:看!和你站一起,連我的身姿也變得挺拔了。


他回答:那是因為你抓了根柱子。


哈哈,希望不久的將來,我也把這根柱子,練到自己身上

相關焦點

  • 韓媒:金正恩在金正日追悼大會上目光渙散引猜疑
    而出席本次追悼會的國防委員第一秘書金正恩在與會過程中卻目光渙散,表情僵硬。金正恩的表情引起了廣大民眾的關注。金正恩在當天舉辦的追到活動中,始終都是一副看起來十分疲憊的表情。這是在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張成澤被處決之後金正恩的第二次露面,與之前在視察時的第一次露面的情況完全不同。這一次,金金正恩從始至終臉上都沒有一絲笑意,始終都是一副十分疲憊的表情。
  • 人為何對目光敏感?眼神交流是進化結果
    人為何對目光敏感?這就意味著,如果這些動物沒有朝著臉的正前方看過去,我們就會輕易地被它們愚弄,弄不清它們究竟在看哪裡。  為什麼人類會如此與眾不同呢?事實上,也正因為我們如此獨特,我們的目光才充滿了真誠。人類眼白的面積是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幾倍,這使得我們可以通過眼睛來表示我們在關注什麼,也可以輕易地辨認眼睛注視的方向。
  • 為何鄙視「高高在上的目光」
    [摘要]日本人在網上批評別人時,會用到「K Y」一詞,意為「不會看人臉色」。聽到別人說了自大的話時,反駁一句「我討厭高高在上的目光」,就能引發他人的共鳴。但我卻對這句話中的「高高在上的目光」更感興趣。「高高在上的目光」是用來形容居於高位的強者對低位的弱者顯示出的傲慢態度。最近,這個詞非常流行。特別是人們在批判別人態度傲慢時,經常會用到它。大家可能會認為,既然有「高高在上的目光」,相對的也會有「低低在下的目光」了,但後者並沒有被人們使用。仔細想來,世上的任何地方都會存在上下關係。
  • 別讓別人的目光,成為你的地獄
    我和我的瑜伽老師講起了這段短暫的練習經歷。我說,和高手們一起練習壓力太大,我無法承受別人鄙視的目光。 她也是阿斯湯珈的練習者。她說,阿斯湯珈是相對嚴肅的練習。其實每個人在練習的時候都在關注著自身。尤其是高手,他們會更加專注於自我的練習,而不會在練習時分心去觀察別人的練習,甚至作出評論。
  • 用目光讓交際如魚得水
    否則,他會認為你在用目光諷刺嘲笑他。   當別人在交際場合說了錯話或做了不自然的動作時,他一定會感到很尷尬,生怕人們嘲笑,蔑視他。這時你千萬別看著他的臉,或看了一眼以後要馬上轉移你的視線。否則,他會認為你在用目光諷刺嘲笑他。
  • 如何讓孩子有目光對視?其實沒有那麼難!
    因此,在對自閉症小朋友進行目光對視訓練的時候,不能過度強調目光對視的時間,而應更多的關注目光對視背後的社交行為和注意力的訓練。換位思考,就算我們成人,也很少長時間注視別人的眼睛,也許上一次你這麼做,還是向女友/男友表白的時候。
  • 《目光銳利的白頭鷹》九尾龜-協助拍攝
    目光銳利的白頭鷹【第1幅圖】此作品由江蘇攝影愛好者梅先生在著名的眉山地區拍攝目光銳利的白頭鷹【第2幅圖】此作品由唐山攝影愛好者那先生在著名的唐山地區拍攝目光銳利的白頭鷹【第3幅圖】此作品由許昌攝影愛好者酆先生在著名的雲南地區拍攝
  • 為何你能感覺到別人注視的目光?
    社會心理學家伊蘭·史瑞拉(Ilan Shrira)寫道,「和超感官潛能沒什麼關係,這種感知源於腦內的一個系統,這個系統能夠探測到別人的目光方向。」通常,這僅僅與一個人頭部和身體所處位置有關。如果這個人的頭和身體都面向你,很明顯,這個人在注意著你。當一個人的身體面朝其他方向,頭卻面向你,這種被注視感會更加強烈。這些情況下,你會立刻看向這個人的眼睛,去確定他到底朝哪兒看。
  • 索爾傑神父:一位以天主的目光看待人的耶穌會士
    這份公函論述基督徒和地方教會在政治、社會和經濟領域的作用,以及社會的民主基礎,推動一種新的公教文化認同。在巴勒莫的多年經歷後,索爾傑神父1997年奉命來到米蘭,在那裡繼續寫作和舉辦演講會。同時,他還擔任《民族》和《社會更新》期刊的主編。 索爾傑神父出版了眾多著作,都是在談論教會社會訓導和基督徒致力於政治的課題。
  • 防治眼病使目光銳利——金剛怒目法
    ①身體並步直立站穩,眼睛慢慢睜開向前方平視,意念極遠處,並稍微有一點兒逐漸睜開並自然瞪大的感覺,呼吸平和,片刻後目光由遠及近一點一點地收攏至鼻尖處,自然呼吸,保持虛領頂勁,身正頸直。然後目光再由鼻尖處逐漸擴大並遠視。如此一遠一近,練習九次。
  • 臺灣鍍金麻將牌在北京文博會吸引目光
    臺灣鍍金麻將牌在北京文博會吸引目光 (10/2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11
  • 日本男女初次見面的禮儀,最大禁忌是不能有身體、目光上的接觸
    日本男女初次見面的禮儀,最大禁忌是不能有身體、目光上的接觸日本傳統禮儀從歷史源流、禮儀思想乃至禮儀實踐等層面上實際上都源自於中國。敬禮在日本的傳統禮節中分為站立敬禮(立禮)和跪坐敬禮方式(坐禮)兩種,都是通過曲體的深度表達敬意的程度。其中的立禮相當於中國的作揖,而坐禮則類似於拜禮。日本男女初次見面時,立禮需要保持身體直立,雙臂下垂放置在身前,隨上體前傾雙臂沿腿部下垂。一般而言,可以根據敬意的程度,分為「真、行、草」三種,身體離地面越近,敬意程度越高。
  • 觀人:辛棄疾「目光有稜」,人稱青兕!是性格鋒芒畢露之人的典型
    目光有稜(目光銳利,似有稜角光芒)的辛棄疾,並非是一般的文弱詞人,更是一位浴血沙場的英雄,堪稱「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有人寫詩稱:「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精神此老健於虎,紅頰白須雙眼青。」說的就是辛棄疾雙眼如炬。
  • 潘美辰曾當街被指「不男不女」 不介意別人的目光
    潘美辰曾當街被指「不男不女」 不介意別人的目光時間:2017-04-17 12:5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潘美辰曾當街被指不男不女 不介意別人的目光 據香港媒體報導,闊別香港多年的臺灣歌手潘美辰前晚在香港九展舉行演唱會,吸引圈中人鄺美雲、薛家燕、梁小冰、八両金和兒子來捧場
  • 追女孩過程中,正確目光接觸的強大作用,男生要知道
    可能大家在看一些與人溝通的書裡,都看到過這樣的描述:在與人交流的時候,要和她進行目光接觸,這樣會顯得你很真誠。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一個人的眼神,能夠傳遞出十分複雜的信息,你能夠通過與他人的眼神接觸來了解對方此刻的想法,你也可以通過你的眼神,傳遞出你對那個女孩的喜歡。
  • 我看著你,而你看著她,我們的目光是一樣的炙熱
    人吶,總是這樣,往往等到事過境遷的時候,才驚覺還是從前的日子好,但為時已晚,我們再也沒有身份去珍惜假如時光能倒流,我們想回到初中三那年,再次和大家相處朋友。我寧願重複又重複喜歡那個不喜歡我的學長,也不要他畢業。別用離開教會我珍惜。『』嗯,有同感。你在人群裡,我也在人群裡,但我們不在彼此身邊『』就像這是我的城市,但城市裡的你卻不是我的。我看著你,而你看著她。
  • 孩子,沒必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
    總之,一句話,她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倒黴的人!第三天寫上課沒有昨天緊張了,因為上的是數學和外語,自己表現得還不錯。但掃興的是,星期天,學校居然要求部分同學提前到校,說自己考差了,學校讓提前到校補課;考好了,學校說你還有一兩科薄弱!第四天是星期天,早讀輪換著看班。那一周該我們語文看早讀了,我就讓學生繼續背《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的《湘夫人》。
  • 李嘉欣拋酥胸被任達華目光非禮 搶盡新港姐風頭
    李嘉欣拋酥胸被任達華目光非禮 搶盡新港姐風頭 時間:2009.08.2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 生活中的曼德拉:面目慈祥、目光真誠、言行敏銳
    我的任務是,負責代表團抵離護照辦理、行李手續及協調代表團在京期間的生活瑣事等,因此,我得以親身經歷和目睹到一個「生活中」的曼德拉。  12月6日早上,一個與往日沒有任何不同的早上。我和十幾天前剛抵達日內瓦時一樣,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查看新聞。
  • 昔日女神不在,範冰冰拍雜誌目光呆滯,眼神黯淡面無血色太憔悴
    近日,範冰冰的一組國內雜誌曝光,不過這次範冰冰的氣場卻消失了,反而整個人顯得特別疲憊,眼神也沒有了往日的靈動和凌厲,變化太多,整個人也變得呆滯了一些,雖然身材還是那麼纖細,但是氣場比起往日,實在差別太大,她身穿一件紫色的C領長裙,一頭瀑布長發隨著披著,沒有特別做造型,不過她真是沒有了往日的靈動和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