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從國外回來,不無感慨地說:高手和普通人,壓根不在一個賽道。
越優秀的人,學習方法越高效、理念越先進;他們了解自己的資源和客觀現實,擅於設立目標、聚焦目標。
波士頓的地鐵上,都是埋頭讀書、意氣風發的青年;鄭州地鐵上的年輕人,要麼盯著手機,要麼目光渙散。
為什麼?我心裡,一直有個問號。
直到前幾天,遇到陳旭---一個練武之人:沒有渾厚的知識背景,也不是世界名校畢業。
見他第一眼,卻被震到了。我直接說:你的眼睛好有神!精~~~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詞彙。
直到今天上午,才出來那個詞---精湛!那個眼神,就是「精湛」。
原來,當一個人的技藝精湛時,眼神也會隨之精湛。
陳旭的背很直,但又不同於軍人的筆直---不是身體的直,而是精氣神的挺拔。
趁王剛給他調身體時,我趕緊順勢摸一下:皮肉是鬆軟的。本來還想摸一摸他的肚皮和腰,是不是如書中所講---像抹了油的皮帶。
還好,中華傳統教育女性:要矜持~~~
但是腦子裡一直有個問號:他是怎麼做到的?如何做到的?
接下來兩天的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講座,陳旭不厭其煩講的,就是身上的兩根軸!
同側肩胯,卡著一根棍---肩在棍內,跨在棍外;肩掛在胯上。
重複聲音的刺激,是任何學習的法寶---陳旭是悟透了;可為什麼要強調這句話呢?
昨晚帶孩子溜圈時,我突發奇想:練習用胯走路吧;據說胯越松,身體越健康。
於是固定著膝蓋,像陳旭課堂上演示的一樣,雙手拽著腹股溝處的褲子,開始一瘸一拐的走路了---
雖然像木偶一樣僵硬、難看;可還真有效果。胯部開始溫熱,然後有點疼。
為什麼同樣的身體?幾分鐘前還是膝蓋用力,現在就動用了胯部呢?哪裡發生了變化?
當然,我走路時,胯部只是開始部分參與。
想了想,唯一變化的就是「我的意念」---就是陳旭嘮叨的:「腦子裡要想著那幾根棍」。
只有你的意念中有,你的身體才可能調動起來那股「力」。
那問題就來了:反過來,行不?
或者說,我靠意念能完全控制身體嗎?
練功時,是意念最重要?還是一遍遍的拓展身體更有效?
我想起了王剛在功法班講的:主動拉伸比被動拉伸,效果好十倍。
也想起了陳中華老師視頻中講:道法自然,人最後頭腦要像天空一樣,是空的;腳要像大地一樣,是實的、是承載的。
再回到目光精湛和目光渙散,就好明白多了。
多數人就像浮士德,和魔鬼籤下了鍥約---神被勾跑了,跑到了物慾、色慾等等花紅柳綠:
要麼神跑到外面了;
要麼跑了很多,留下的很少;
要麼留下的也心不在焉,一會又跑了。
所以陳旭教套路時,一直講:把軸合到身上,想著這根軸---轉!他不提醒,神就跑了,沒有神「領著」,身體肯定松松垮垮。
拳法和其他,都是相通的。
專注的人,才能做好;而「守神」,是一切智慧的最高法門。
怪不得我們的祖師爺,老子講:致虛極,守靜篤。
也明白了我練一個月,為什麼能像別人練三個月---因為天性中還有寧靜和清澈。
王剛說我的動作「乾淨」。
昨天去同學家,她剛生了孩子;我盯著嬰孩看的時間,比我同學多多了。
因為想知道:如果我的意念像嬰兒一樣放鬆時,身體能否像嬰兒一樣柔軟。
結果就是,看著眼前的嬰孩,才察覺到自己知道了太多、還有很多背負、很多掛礙。
知易行難。先記住「正確動作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先記住嬰兒,全然臨在的這種感覺。
所以王剛說,我們的功法就是訓練對身體的覺知---是很高明的。
覺知了,就是注入「神」了。
那麼,如何讓精神飽滿呢?
想起了陳旭的時清時高,做事雷厲風行,毫不拖延。有什麼好處?
效率高?可怕更厲害的,是神比較聚。
昨天的事,拖到今天---這件事就一直在腦子裡擱著,一直耗你的神。
還有一種是糾纏---愁腸百結的人。
往往心中千千結的人,生理上也會便秘---身心互為鏡像。
有次和一位老師,見了一個女性朋友。他拉著我走遠後說:哎呀,她一看就是臉上打了無數結的人,這樣的人猶豫、纏繞;我們要離遠點啊~~~
我哈哈大笑起來:臉上的結,你還能看出來啊!
你是個擅打結的人,還是會解結?
陳旭走的時候,我主動要求去送他。心裡也嘀咕了一下:
一個女子,如此這般是否招人看法。又拐回來問了一句:你是不是很想去送?嗯!是的!
這就夠了。高能量的人,能接近就儘量接近,是能被共振的。
那天早上,陳旭見我就問:
再學一點?我搖頭
再練一會兒?我猛搖頭
買張車票一起去北京?我大笑了起來
是的,如陳旭所說:
你就是你,無論美醜---活出現實的自己!
想去送行的我,現實中也踐行了---並在接觸中,有所得。
最後貢獻一張標準的合影,我說:看!和你站一起,連我的身姿也變得挺拔了。
他回答:那是因為你抓了根柱子。
哈哈,希望不久的將來,我也把這根柱子,練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