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人:辛棄疾「目光有稜」,人稱青兕!是性格鋒芒畢露之人的典型

2021-01-09 百草香居

目光有稜(目光銳利,似有稜角光芒)的辛棄疾,並非是一般的文弱詞人,更是一位浴血沙場的英雄,堪稱「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有人寫詩稱:「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精神此老健於虎,紅頰白須雙眼青。」說的就是辛棄疾雙眼如炬。光焰逼人,

二十二歲的辛棄疾就已經在敵後拉起了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起而抗金。而隊伍中叛逃的僧義端被他追殺時竟跪地求饒:"我識君真想,乃青兕也。力能殺人。」辛棄疾甩五十騎闖入五萬之眾的金營,逕取叛徒張安國的人頭。藐數萬金兵如糞土。

後來辛棄疾又平定了賴文政之亂,威懾湖湘。創建「飛虎軍」(期間違抗朝廷停辦之命,它屬於蓄養私家軍隊),雄冠江左。在隆興責辦荒政,令行禁止。

辛棄疾一生鋒芒畢露,就像他眼中的神光。

相關焦點

  • 辛棄疾一首奇幻中秋詞,無一生僻字,豪放浪漫卻不輸李白
    常言道「觀其字知其人」,此話不無道理,不過這裡的「字」,應是指書法。性情剛正者,字古拙雄渾,結構大氣恢弘;行事灑脫奔放者,字飄逸如風,靈動飛揚;為人敦厚者,字也顯得雅正柔和。其實一個人的性格情志,不僅會通過寫字體現出來,更會體現在言行舉止當中。
  • 飛虎軍不是辛棄疾的部隊,為何朝廷還要調任辛棄疾,一昧排擠他?
    辛棄疾在南宋,軍營中沒人比他更有才華,而文壇上,無人比其更有軍事才能。可以說,他是典型的文韜武略的代表,他的很多作品也都出現在語文課本當中。 提到他,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愛國詞人。其實他還有一重身份,那就是軍事指揮家。早年間金軍入侵,辛棄疾召集山東弟子起兵反抗。 在紹興年間,前往建康與朝廷會和。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人的第三種境界:辛棄疾元宵節寫下眾裡尋他千百度,到底是尋誰?
    人的第三種境界:辛棄疾元宵節寫下眾裡尋他千百度,到底是尋誰?辛棄疾是一位不屈的歌手,一生都在為抗金復國高歌。然而朝廷始終讓他擔任著一些閒職,雖然鬱郁不得志,但每到一處,辛棄疾總能有所作為。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 辛棄疾對南宋忠心耿耿,朝廷卻有一個詞專門稱呼他們,讓人傷心
    靖康之變,對北宋來說,是一場空前的浩劫。幾乎所有的近支皇族都被擄去北方,成為金人的階下囚。中原之地,盡皆落入金國之手,萬裡的錦繡河山,都面臨著空前的災難。然而,康王趙構成功南渡,並且在臨安建立了南宋,好歹也延續了宋朝的國祚。
  • 中國史:他是一位寄情於筆,放志於詞,有萬古橫絕之氣的人
    他結識了一位才俊之士,此人風流瀟灑,氣宇不凡,姓嚴名煥,字子文。此人亦有務政懂兵之能,是紹興十二年登第調徽州新安教授,後通判建康府。辛棄疾觀他不僅書法寫得好,更是一位務實的官員。嚴子文後期曾知江陰軍,還做過福建的市舶司提舉。看來他不僅有領兵之才,而且還很明白經濟之道。要知道辛棄疾並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書呆子,凡事務以實用,能利民生,濟社稷,他才會去做。
  • 文韜武略:南宋愛國將領辛棄疾
    作者:方志剛南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軟弱的朝代,但在南宋時期,文韜武略的將軍不少,辛棄疾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辛棄疾,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人,與唐代開國名將秦瓊可謂是同鄉。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未酬,但家國情懷深受後人景仰。辛棄疾的名字是有些怪怪的。
  • 辛棄疾經典送別詞,寫盡人生艱難險惡,最後兩句,引發無數人共鳴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大宋的中原河山為志向,以功業為畢生目標,卻命運多舛,終難得償夙願。他的作品裡,有滿腔熱血、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有壯志難酬、山河難返的悲憤交加。有對當朝統治者屈辱求和的不滿譴責,也有面對祖國壯麗江山的諸多讚美……當他送別有人,寫下這首《鷓鴣天·送人》時,也不禁流露出對世事、仕途的鬱郁感慨和激憤。
  • 臺灣苗慄寒流來襲 "聖稜覆雪"驚豔美景再現(圖)
    雪霸公園的雪霸聖稜線,前天寒流來襲整日降雪,昨天放晴後從觀霧遊憩區可清楚遠眺「聖稜覆雪」美景。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新網12月7日電 前天寒流來襲,臺灣苗慄雪霸公園的雪霸聖稜線群山下了整天雪,昨天放晴後從觀霧遊憩區遠眺著名的「聖稜覆雪」,美景讓人驚呼連連。如高山持續低溫,覆雪可維持4天至1周。
  • 辛棄疾:兩宋之交最豪邁的詞人,最壯烈的男兒!
    但是直到辛棄疾出現,他告訴了世人文人的另一個模樣,詞人的另一種風範!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辛棄疾當時已有六十六歲高齡。當他聽說主戰派韓侂胄正積極籌劃北伐時,年邁的他精神為之一振。閒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他雖然身老但卻依然希望,為北伐做出一點貢獻。
  • 辛棄疾的這首詞,被當作「情詩」,寫出人生境界,叫人拍手叫絕
    生活有很人可能會疑惑,通透的人生究竟是怎樣的,其實這其中的道理也並不是什麼絕大的奧妙,只要是可以真正地把握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那在任何人生難題中都可以需找到真正正確的答案。雖然說這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太過於玄妙,但這其中的道理卻並不是那麼晦澀難懂。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但是這樣的人在朝廷之中,卻屢屢遭到打壓,我們似乎可以想見他,內心的苦悶與滿腹報國思想無法施展的憂愁,因心中愁苦,辛棄疾便經常喝酒,借酒消愁。也因為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確實吃不消,再加上夫人經常勸阻,辛棄疾便有了想要解酒的想法。我們都曾知道,在歷史典故中,辛棄疾的妻子曾經為了勸阻他適度飲酒。在他的窗戶上寫滿了勸戒酒的詞句,好不容易等到辛棄疾自己主動的去戒酒。
  • 辛棄疾的戒酒詞,讓人啼笑皆非,一首詞讓人感到風趣幽默
    李白在酒杯中有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霸氣側漏,蘇軾在酒杯中有了「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長情豁達,王維在酒杯中有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真誠以待,酒杯中的深情難以忘懷。其實,在任何時候,酒都是最最能夠讓人關係更進一步的媒介,每逢佳節,或低頭吟唱之際,都免不了小酌幾杯。
  • 辛棄疾的「封神之作」,盡顯愛國情懷,最後一句堪稱神來之筆
    自古以來,就有文人誤國的說法。但在南宋,有一位詩人卻顛覆了大家的認知,因為他不僅會寫詩作文,才華橫溢,而且行軍打仗也是相當熟練,可謂武藝超群。他就是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少年時期的辛棄疾,就擁有報效國家的偉大志向,然而當時他的滿腔熱血,卻無法揮灑在戰場上,而只能被灌注於筆下,他的心裡究竟有何苦衷?
  • 辛棄疾最偏愛的一種動物,在他的詞作中出現近百次!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辛棄疾的這首《菩薩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高中學習語文詩詞鑑賞經常出現這首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一句的寓意也頻頻成為鑑賞題目。以沙鷗之愁,寓詞人之愁,並非辛棄疾首創。
  • 柳亞子追思辛棄疾,故有新筆名柳棄疾
    辛棄疾自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詞人,此點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辛棄疾本來生於金國,但是其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一生以恢復故土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1207年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這自然是人物的演繹,但是從我們了解到的辛棄疾其人一生的情況,這個未必是假的。這樣的著名人物,從來都是歷史中很多人記住的對象。如晚清出生的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就是其中一個。
  • 《大江大河2》王凱:做人不能鋒芒畢露,要給身邊的人留有餘地
    《大江大河》是一部非常不錯的良心劇,劇中的演員精彩的演技讓人如同看到了一幅真實的畫面,尤其王凱楊爍的表演細微之處處理的也非常到位,讓人看著看著就欲罷不能。在別人眼裡他是個一手遮天的人物,但是天知道他活得有多累。因為他的身份,有想巴結他的,有想給他小鞋穿的。
  • 這4種寵物狗典型「窩裡橫」,養過的人:在家是土霸王,出門秒慫
    養狗現在已經成為了時代潮流,很多人家裡面都會有一隻狗,而且狗的品種也是紛繁複雜,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被欺負的狗狗但很多養過狗的人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狗狗在家裡面非常的豪橫,目中無人,但是一出門之後,就會變成一個慫包
  • 愛國志士張孝詳:宋高宗欽點狀元,詞風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於湖居士,人稱紫府仙,歷陽烏江(今安徽省和縣)人。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張孝祥的詞作繼承了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豪放詞風,筆力雄健,氣勢磅礴,對後世愛國詞風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張孝祥自幼資質過人,被視為「天才兒童」,《宋史》稱他「讀書一過目不忘」。
  • 辛棄疾也「花心」:一首《憶李白》,道出他對李白和杜甫的感情
    因此,很多人追悼李白,都會用到「青山」二字,這辛棄疾自然也不例外。 誠然,二人出生的時代不同,生活的環境也不同,但是作為一個對國家和民族崛起懷有堅定信念的有才之士,他們對於理想的追求,在那麼一瞬間卻是相通的。辛棄疾羨慕李白的瀟灑和不拘一格,但是他更加崇拜李白那種敢於打破封建禮教束縛的勇氣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