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市信州區陳冬花:自製鐵掃帚掃馬路十年

2020-12-05 中國江西網

  每天傍晚,當人們在家吃著熱飯、看著電視時,陳冬花如期出現在長約一公裡的馬路上,熟練地揮舞著她的自製鐵掃帚。陳冬花是上饒市信州區北門街道辦龍潭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她十年如一日,義務清掃著家門口這條長約一公裡的馬路。

  綻放在「黃沙」路上

  「那一條街十幾家店面都是她(陳冬花)家的。」14日,陳冬花的鄰居廖先生,指著櫧溪北路段路旁十幾家商鋪告訴記者,陳冬花並不是環衛工人,但是義務掃馬路的工作,陳冬花一幹就是十年。清掃馬路的範圍,也從原來的600米擴展到近1公裡長。

  據了解,陳冬花清掃的這條馬路位於上饒縣和信州區交界處,該地段雖劃入上饒縣範圍,但卻在信州區轄區內,成了「無人問津」的地段。由於沒有配備養路工人,這條路很快便成了一條「黃沙」路。2003年初,陳冬花搬到了該路段居住。剛開始,陳冬花只清潔自家門前的一段十餘米長路面,可隨著車流量的增多和「掃馬路」習慣漸漸的養成,地越掃越寬、路越掃越遠。今天,陳冬花愣是「包」下了整條馬路。

  家人反對 眾人嘲笑

  陳冬花的丈夫廖懷員告訴記者,「老婆剛開始掃地我非常反對。每天早上她起來出去掃地,我也就睡不著覺了。不是因為老婆早上吵著我睡覺,而是因為我擔心她在馬路上被車撞到。」廖懷員告訴記者,除了他反對陳冬花掃馬路,子女們也不允許她幹這些活。

  「一開始大家都說我的閒話,家人發脾氣叫我不要掃,外人說我是『癲媽』,說我腦子不正常。」陳冬花笑著告訴記者,除了家人的反對,鄉親們也都在背地裡議論和嘲笑。

  鄰裡榜樣 問心無愧

  雖然一開始飽受非議,但陳冬花做到了今天這一步,不但沒有了反對,連丈夫都開始支持她的這一舉動。「你瞧這把掃帚,就是我丈夫用他自己種的『鐵掃帚』草給我做的,質量好,外面都買不到。」陳冬花拿起一把大掃帚說道:「掃帚是自己編制的,每個月都要費掉2、3把。快十年了,少說都有二百多把掃帚了。」陳冬花告訴記者,日常開銷裡,花錢最多的地方便是購買勞動工具,特別是掃帚上。

  「我就是愛乾淨,自己乾淨了,別人也乾淨。等到上面安排人來掃,我就可以在家休息,不用再去掃門前這條路了。」陳冬花告訴記者,該路段不久後會由環衛工人接管,到那時,她可以在家帶帶小孫女,真正開始享受天倫之樂。

  ■餘碩、信息日報記者王敏君 文/圖

相關焦點

  • 上饒市信州區解放路17號及解放路7號401、502房產整體招租(5年...
    饒產辦ggz2020-306號  受產權單位委託,江西力誠拍賣有限公司定於2020年12月15日15時在上饒市行政服務中心三樓舉行拍賣會,由國家註冊拍賣師主拍。  3.本次競拍標的位於上饒市信州區解放路17號及解放路7號401、502房產,總建築面積約1152.17m2;租賃期限為5年,起拍價每年16萬元。租賃費的支付方式:按半年為期繳納,每半年提前15天預繳。  4.本次拍租標的經營範圍只限開設賓館或公寓。
  • 上饒信州區發現世界級瀕危物種、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
    6月5日,上饒市信州區周田水庫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水生動物,經上饒農水部門有關專家鑑定,是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其最早誕生於約5.5億年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
  • 上饒市信州區沙溪鎮人大開展金秋助學活動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劉文靜報導:8月21日,信州區沙溪鎮人大舉行「愛心助學,築夢前行」金秋助學活動捐贈儀式。信州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劉麗群蒞臨指導,沙溪鎮黨委書記劉均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周宏亮和鎮相關班子成員,沙溪商會會長汪興榮等商會代表,部分村(居)書記、主任和接受捐助的學生及家長共計50餘人參加儀式,捐贈儀式由該鎮人大主席吳水軍主持。
  • 東北一高校自製風火輪「掃雪車」:10把掃帚瘋狂旋轉!
    為此,東北的黑龍江大慶師範學院,發揚「自動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利用一臺拖拉機、旋轉輪盤和10把掃帚,自製了一輛「風火輪掃雪車」。掃雪車雖然造型奇特,但掃雪效率奇高,實用性滿分,掃雪視頻上傳到網上後,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與熱議。
  • 平湖廣陳這位匠人扎掃帚有一手
    竹掃帚,在農村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多用於掃馬路、曬場上,特別是曬穀的季節,一把竹掃帚橫掃曬穀場。扎掃帚作為一門傳統手工藝,隨著農村農業的發展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竹掃帚也漸漸失去了原來的地位。在農開區(廣陳鎮)山塘村,走進手工扎掃帚傳承人趙衛中家中,你會看到處處都堆滿了毛竹,還有製作完成的竹掃帚、竹簸箕。
  • 環衛工人自製掃帚,工藝簡單,使用方便
    一捆毛竹絲,一根竹柄,一塊廢布條,經過環衛工人的扎、捆、繞、踩,變成了掃帚。「自製掃把」在臨平環境衛生管理所是門手藝,手藝熟練的環衛工半小時可以做好一把,剛來的新手,可能還要在師傅的指導下才能完成。  「土」工具廣受好評  雖然現在路面質量提高,養護機械化了,但用慣「土」工具的環衛工人們還是會隔三差五紮上幾把。
  • 上饒市2010年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公示·上饒日報數字報...
    公示名單如下:  根據上饒市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10年上饒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經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市直有關部門黨組、基層黨委、工會、村民委員會層層評選推薦,報上饒市評模委員會審定通過,現將2010年上饒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人選的有關情況予以公示。
  • 讓掃帚飛起來:無用除塵布新掃具展開展
    殊不知,正是這些以「染塵但換清白世,穢己只求乾淨人」為己任的掃帚,成為了許多中國人「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修身第一課,幫助人們在漫長的歲月裡掃出朗朗乾坤。11月8日,由無用品牌推出的第十一期公益民藝展覽「讓掃帚飛起來——除塵布新掃具展」於北京無用生活空間開幕,藉此展覽,無用將這些多年前就已悄然退出人們日常起居的天然掃帚一一拾起,重新帶到世人面前。
  • 上饒市城管局局長張國梁現場督導推進高鐵沿線環境整治工作
    5月8日下午,上饒市城鄉環境整治辦主任、市城管局局長張國梁帶隊赴廣信區、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信州區,現場督導推進高鐵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上饒高鐵經濟高鐵經濟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周斌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在點上陪同。
  • "掃馬路的沒有環衛工身份,一些有身份的卻不掃馬路"
    "掃馬路的沒有環衛工身份,一些有身份的卻不掃馬路" 原標題:   沒有社會保障,替人頂崗幹了5年的環衛工,清掃馬路時遭遇車禍昏迷數月——連日來,河南濮陽市62歲環衛工毛喜梅的遭遇引發關注,也將環衛行業「替崗」這一存在已久的「潛規則」暴露在公眾視野。
  • 秋風掃落葉
    幾場秋風後,樹葉紛紛落下,馬路邊、公園裡增加了許多清掃樹葉的工人。草叢中的落葉越積越厚,有紅的,黃的,深棕色的。不知別人對落葉怎樣?我一看到它,就會想起小時候跟隨母親一起掃落葉的情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裡,自從我記事起就挨餓受窮,缺衣少穿。
  • 南京高淳區用上環衛綠化「大管家」,一把掃帚掃到底
    中國江蘇網11月17日訊(通訊員 陳文 記者 徐潔)道路整潔、樹木蔥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長期以來,掃馬路的屬於環衛,修剪花草的屬於綠化,各家自掃門前雪。南京高淳區在2019年前,環衛作業、綠化養護歸屬11家單位負責,推諉扯皮的事常發生。
  • 用掃帚掃完地,這三個地方不要放,別忽視了,很重要
    掃帚掃帚放在家裡哪裡合適?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其實,我們都知道,掃帚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用來打掃衛生。而且每次打掃衛生的時候,他的上面是非常的髒的,上面已經附帶著很多灰塵,還有一些髒東西了,所以,掃帚放在什麼地方最好?
  • 美國實驗雷射掃帚清太空垃圾
    中新網北京8月17日消息:美國太空總署準備試驗一種「雷射掃帚」﹐專門清除國際太空站軌道上的太空垃圾。  據外電報導,太空總署將於二○○三年發射穿梭機﹐進行這項名為「獵戶座計劃」的太空任務。雷射掃帚正是針對這些「中型垃圾」﹐防止它們撞穿國際太空站的外殼。  太空總署的科學家表示﹐如果未能儘快安裝清潔系統﹐那麼太空站在未來十年﹐將有十分之一的機會因為太空垃圾而損毀﹐而中型太空垃圾足以對太空站造成嚴重破壞。  雷射掃帚的原理﹐是利用雷射脈衝鎖定太空垃圾﹐減慢其速度﹐然後把它掃出太空站的軌道範圍。
  • 你用一把掃帚一個簸箕,掃出一個清淨的魅力四射的城
    你喜歡朝陽升起時的嬌豔也喜歡落日西下時的嫵媚一把掃帚,一個簸箕從黎明前的暗黑裡開始亦步亦趨,走走停停你踩著並不華麗的舞步穿過鼻腔直達肺部壓抑不住的咳嗽換不來匆匆路人的片刻駐足一滴滴汗水無言的訴說冷水泡飯是忽略不計的美味你喜歡朝陽升起時的嬌豔同樣喜歡落日西下時的嫵媚你用一把掃帚一個簸箕
  • 泉州最小最美清潔工 4歲女孩幫奶奶掃馬路
    勞作間隙,奶奶幫孫女整理紅頭巾(埔女頭巾)東南網-海峽都市報(本報記者楊梅香核實報導 拍客:本報攝影記者田米)頂著烈日,一手拿掃帚,一手拿垃圾鬥,身影小小的,幹起活來卻有模有樣。人行道上,一個老奶奶和一個小女孩,一前一後,揮舞掃帚掃街,分外引人注目。老奶奶,滿臉皺紋,頭髮花白,正忙著掃地;腳上,穿的是一雙破軍鞋。奶奶身後的小女孩,扎著紅頭巾,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只見她小手揮動著掃帚,用力地掃著;一會蹲下熟練地將落葉倒進竹筐;竹筐滿了,她又輕快地抬去垃圾屋。身後留下乾淨的街道。
  • 吹風掃落葉,汕頭環衛工人保潔有「神器」
    平時我們總說「秋風掃落葉」。隨著「白露」節氣到來,鮀城大街小巷及綠化帶內的落葉開始增多,而一些「藏身」於樹窩夾縫落葉,也增加了環衛工人的清掃難度。近期,我市一些環衛工人就出動「神器」,用「噴槍」設備「掃」地。
  • 6旬老人賣自製掃帚,集市人滿為患卻無人買,因價格讓人難接受
    在大集上,年過6旬的老人正在不斷地給客戶介紹自己做的掃帚多結實多好用,但每回客人一問價格轉身就離開了,大集上非常熱鬧,來來往往的人與老人冷清的地攤成了鮮明的對比。從7點多大集上還沒什麼人到中午人流退去,老人早上帶來的所有掃帚還靜靜地攤在地上,即使集市尖峰時間人滿為患也無人買。老人介紹,這些掃帚都是自己去山區取材,然後再家一個個綁出來的,比商店賣的都實用,就是不知道為啥現在沒人願意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