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區用上環衛綠化「大管家」,一把掃帚掃到底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11月17日訊(通訊員 陳文 記者 徐潔)道路整潔、樹木蔥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長期以來,掃馬路的屬於環衛,修剪花草的屬於綠化,各家自掃門前雪。南京高淳區在2019年前,環衛作業、綠化養護歸屬11家單位負責,推諉扯皮的事常發生。今日,記者從南京高淳區城管局了解到,高淳區實行環衛綠化一體化市場服務,道路保潔、綠化管養、水面清理、非機動車整理、街面小廣告全部歸屬一個「大管家」,一把掃帚掃到底。環境變美了,居民投訴整改率和滿意率更是達到100%。

環衛工不僅保潔路面還管「小廣告」

秋日的早晨,高淳區鎮興路西段,環衛工周來寶正在作業,他除了要將路面掃得乾乾淨淨外,還身帶噴壺、鏟子等「秘密武器」。見到公交站臺上被人貼上了「小廣告」,周師傅立刻用噴壺噴灑廣告張貼處,確保浸透紙面,等待2至3分鐘後用鏟子將廣告紙鏟下。

周師傅告訴記者,對於噴塗類小廣告,他就要用上松香水,很容易就能清洗完成,然後用抹布擦洗乾淨。「當然也有一些噴塗小廣告很難洗掉,就要向公司匯報,申請專業塗料來進行覆蓋。」周師傅說,環衛工不僅管路面還要管「小廣告」,順手就要清除。

高淳區城市管養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從高淳區實施了環衛保潔和綠化養護一體市場化服務後,清除城市小廣告等職能都被囊括進來,每月大約處理小廣告(城市牛皮癬)1000餘處。

保潔、綠化一個「管家」管起來

在石臼湖南路,一輛灑水車緩緩而過,緊接著一輛高壓水車衝洗路面,最後機掃車再來清掃一番,身後是一片潔淨。

作為高淳區環衛綠化一體化服務的大管家,江蘇北控金薔薇城市服務有限公司高淳分公司總經理朱良寶介紹,現在北控高淳分公司把與環衛和綠化相關的方方面面都管了起來,一把掃帚掃到底。比如在道路保潔上,實行了「三衝三掃四灑水」 ,更好地提升了作業質量。實行市場化後,在日常養護引入了一些新技術、新材料,解決了一些綠化管養中一直存在的問題。比如,迎賓路每年四五月份法桐開始飄絮,這對市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困擾。今年3月他們對迎賓路法桐進行修剪,並出動霧炮車對法桐道路進行作業,將已成熟欲脫落的果毛事先打下,經過半個多月不間斷的作業,迎賓路法桐修剪完畢,修剪後迎賓路不僅清爽了很多,法桐飄絮也得到了有效治理,在飄絮階段,再配合地面清掃,減少飄絮,得到了周邊市民的認可。同時,為了抑制揚塵,養護公司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次在主次幹道採用霧炮抑塵車進行噴灑降塵,抑制道路揚塵汙染,確保道路不揚塵、常保溼。

原先11家單位管不好,現在一家管到底

高淳區城市綜合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李偉傑介紹,改革之前,高淳城區環衛作業、綠化養護單位分別由11家單位(公司)負責,其中環衛作業有4家,綠化養護有7家,各自為陣,多頭管理問題突出,管理和作業質量參差不齊,且存在推諉扯皮現象。在用工方面除環衛所比較規範以外,其他各作業公司的用工多不籤訂勞動合同,人員工資標準較低,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2019年高淳區推進環衛作業市場化改革,最終北控城市服務投資(中國)集團有限公司中標,成為了高淳城區環衛和綠化作業的「大管家。」「環衛綠化一體化運營後,將原先的環衛所、公園廣場保潔、雙高路保潔、城北商務區保潔、綠化管養、水面清理、非機動車整理、街面小廣告等部門的保潔綠化任務全部打包整合,徹底解決了管理分散交叉、步調不一、質量不同等問題。」李偉傑坦言,以前居民投訴一個衛生問題,要打一圈電話才能找到負責單位,還常出現推諉,現在只要找「大管家」,問題就全解決了。12345工單,市民電話投訴問題等各項問題均能在整改期限內完成整改,相比一體化前整改速率大幅提升,對部分不在管養範圍內綠化管養工作奉行「幹了再說」原則,整改率、滿意率達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一體化後,管養中心要求北控建立了一支專業的水域保潔隊伍,把湖河上的垃圾也管起來了,在泮池園、瀨渚洲公園、寶塔公園等公園定人定崗進行日常漂浮物、水草打撈;夏季對武家嘴公園、寶塔公園、泮池園荷葉進行了規控作業,公園荷葉景觀得到明顯提升。今年汛期全力保障黃泥閘水泵運行安全,連續打撈作業1個多月。

他說,而環衛所、各保潔公司、綠化單位等部分管理人員實現了「管幹分離」,解決了長期以來管理人員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局面。「我們同時對市場化服務公司進行監管,做得不好,還有扣罰。」

相關焦點

  • 上海環衛工人各區待遇不同 有的區掃帚都得自己買
    黃浦區有著「上海心臟」之稱,商業網點密集,人流量特別大,持續時間長,重大活動多,環衛工人要隨時隨地將垃圾清理乾淨,確保垃圾桶不會滿溢。記者注意到,他們腰間都綁著一排口袋,裝著各種裝備:小鏟子、清潔液、刷子、毛巾。  「小鏟子是用來鏟口香糖的,冰淇淋、嘔吐物要用清潔液才能搞乾淨。」
  • 環衛工人自製掃帚,工藝簡單,使用方便
    一捆毛竹絲,一根竹柄,一塊廢布條,經過環衛工人的扎、捆、繞、踩,變成了掃帚。「自製掃把」在臨平環境衛生管理所是門手藝,手藝熟練的環衛工半小時可以做好一把,剛來的新手,可能還要在師傅的指導下才能完成。  「土」工具廣受好評  雖然現在路面質量提高,養護機械化了,但用慣「土」工具的環衛工人們還是會隔三差五紮上幾把。
  • 莆田城廂區環衛工人辦趣味賽 兩分鐘紮好掃帚
    環衛工人正在扎掃帚東南網10月2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盛鍾 文/圖)10月25日下午,我省第19個環衛工人節來臨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環衛工人趣味運動會在莆田城廂區鳳凰山環衛公司舉行,上百名環衛工人聚在一起進行趣味比賽,推箱到位、扎掃帚、擲飛鏢、拔河等這些平時在大街小巷忙碌的一線環衛工人以這樣的方式,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
  • 瀋陽環衛的「新武器」:吸塵器代替掃帚
    徹底告別了沿用了幾十年的掃帚和撮子,環衛工人用什麼利器呢?  1月24日上午,記者在瀋陽市府廣場上看到:一種手持可攜式吸塵器正在逐漸代替傳統的工具,成為環衛工人們最稱心的工具。  以重點地區硬環境建設為抓手,瀋河區城管局打破傳統的人工掃保作業方式,採取國內先進地區的精細化管理手段,在北站廣場、市府廣場、帥府廣場、故宮周邊率先為環衛工人配備了一批充電式便攜吸塵器。它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設備為充電作業方式,吸力大,環保無汙染,在作業當中有效解決了揚塵問題,同時外形美觀,提升城市管理形象。
  • 濟源園林工用上「掃落葉神器」 一人頂仨
    園林工人背著環衛吹風作業機清掃落葉  12月13日,濟源晨報記者在望春園看到,只見園林工人背著像噴藥器一樣大小的東西在清掃落葉,風從如同「象鼻子」的吹風管吹出,輕易就把草坪、花池中的樹葉、浮灰、紙片等清掃出來
  • 吹風掃落葉,汕頭環衛工人保潔有「神器」
    平時我們總說「秋風掃落葉」。隨著「白露」節氣到來,鮀城大街小巷及綠化帶內的落葉開始增多,而一些「藏身」於樹窩夾縫落葉,也增加了環衛工人的清掃難度。近期,我市一些環衛工人就出動「神器」,用「噴槍」設備「掃」地。
  • 上饒市信州區陳冬花:自製鐵掃帚掃馬路十年
    每天傍晚,當人們在家吃著熱飯、看著電視時,陳冬花如期出現在長約一公裡的馬路上,熟練地揮舞著她的自製鐵掃帚。陳冬花是上饒市信州區北門街道辦龍潭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她十年如一日,義務清掃著家門口這條長約一公裡的馬路。
  • 南濱路環衛工人技能「大比武」 3分鐘紮好一把掃帚
    環衛工正在比拼綑紮掃帚。記者 郭旭 攝(記者 方嬌)日前,區環衛處南岸環衛服務公司在南濱路開展了環衛工人技能大比拼活動,50餘名環衛工人在綑紮掃把、道路衝灑、機械清掃等清掃保潔和機械作業競賽中,紛紛拿出了看家本領,展示了環衛工人嫻熟的環衛作業技能。記者在現場看到,最麻利的環衛工,3分鐘就能紮好一把掃帚。
  • 山東:環翠區環衛工人清理綠化帶用上「吹風機」
    環衛工人正在用風力滅火機清理綠化帶中國園林網8月15日消息:綠化帶中的廢紙、落葉,清理起來十分困難,一直是環衛工人十分頭疼的問題。近日,環翠區環衛局專門購進4颱風力滅火機,加大對綠化帶廢棄物的集中清理力度,提高了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水平。8月14日下午,記者在花園南路看到,幾名環衛工人正在清理綠化帶,其中一名環衛工人背上正背著一颱風力滅火機,在吹綠化帶中的雜物,這颱風力滅火機風力十分強勁,只需對著綠化帶裡雜物較多的地方吹幾分鐘,所清理到的地方就會變得很乾淨,工作效率非常高。
  • 高淳 處處皆景點,全域大花園
    行走在高淳,處處皆是美景——椏溪國際慢城內,一條全長48公裡的慢行系統穿行於林間、花海、田園,沿線時而依山傍水,時而穿山過林,沿途鬱鬱蔥蔥,鳥語花香;固城湖旁,水慢城風景如畫,慢時光裡,看蘆葦深處蘆花飄,憑水臨風,賞白鷺蹁躚悠然飛,愜意徜徉,觀百畝花海美如畫;高淳老街上,古建築傍水而列,粉牆青瓦、飛簷翹角,配上精美的磚木石雕和傳統的書法牌匾,古樸典雅……  高淳,地處長江之濱、南京之南
  • 螃蟹養殖,美了田園富了農民 南京高淳譜寫鄉村振興新樂章
    更重要的是,以螃蟹為主的水產養殖,已成為致富高淳農民的大產業,在31平方公裡的固城湖周邊,匯聚著2.5萬螃蟹養殖戶,圍繞「固城湖」高淳人辛勤勞作,發展起22.4萬畝的螃蟹養殖產業、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螃蟹養殖模式。
  • 下城區環衛職工技能大比武 2分多鐘扎出一把掃帚
    一根竹竿、幾把竹枝條,在環衛職工手中不斷翻轉、變化,2分多鐘後,一把嶄新的用於清掃馬路的掃帚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試一試,這把新出爐的掃帚既美觀,又輕便。上周末,徐冬梅師傅所編的這把掃帚,讓參觀者都蹺起了大拇指。
  • 高淳:品味慢生活 共享淳幸福
    「美」是高淳的城市氣質,這種兼具「顏值」和內涵的美,不僅美在天然、美在人文,更美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美在日益彰顯的發展潛力。 近年來,高淳區按照「現代活力新副城、美麗南京示範區、創新名城南部支點」的「一城一區一支點」發展定位,立足生態優勢,從好山好水裡孕育富民產業,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綠色富民之路: ——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 南京高淳老街,可能是歷史上更名次數最多的古街
    高淳老街,就是屬於南京的「金陵第一古街」。高淳老街,被譽為「金陵第二夫子廟」。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900餘年歷史。這裡保存著江蘇省內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也可以說是整個華東地區最完整的明清古街。老街的路面用胭脂石、青條石鋪設,風吹日曬幾百年,依然在用。兩側的古建築,大多為兩層的磚木結構,融合了一部分徽派建築風格。整條老街古色古香,是真正意義上的「古」街。
  • 「聚焦兩會」南京高淳交出2020年亮眼經濟成績單
    在南京市高淳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記者了解到,2020年南京高淳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78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56元。
  • 南京高淳一藥企實現兒童鎮靜藥物上市品種零突破
    中國江蘇網4月17日訊(通訊員 濮陽凱 記者 羅鵬)近日,南京高淳區的特豐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的水合氯醛灌腸劑獲得國家食藥監局批文並順利投產,成為國內首個兒童專用水合氯醛上市製劑。但是,目前國內水合氯醛只有醫院製劑,只能根據國家相關醫院製劑生產標準規範,在相關醫療機構內部配製使用,這樣,各醫院產品質量差異大,安全性和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沒有醫院製劑的醫院存在著無藥可用的尷尬處境。
  • 南京高淳:用好三種「料」,讓散裝食品更有「味」
    散裝食品種類繁多,既有隨意方便的優勢,也有魚目混珠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風險,如部分散裝食品沒有標明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識,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無防護直接暴露空氣中,銷售散裝熟食的人員未穿戴乾淨工作衣帽、佩戴口罩……南京市高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著重用好「早」「全」「實」三種「料」,大力開展散裝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提升行動,積極消除食品安全隱患,讓散裝食品更有「味」。
  • 南京高淳這個基地養億萬條黑水虻,一天能「吃」4噸餐廚垃圾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陳文 記者 趙丹丹 文/攝)南京正在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建起了餐廚垃圾處理廠(站),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
  • 合肥1.3萬名環衛工人披星戴月 用大掃把掃出美麗合肥
    在給班組21名環衛工人分發勞動工具後,她和大家一起揮舞著手裡的大掃把認真地清掃起道路來。「不管颳風下雨,每天都是凌晨4點上崗,因為要在天亮前,將所有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綠化帶清理乾淨。」朱秀芳說,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上的垃圾要用大掃把來掃,綠化帶裡的垃圾則要用大鉗子一個個夾起來。
  • 大風過後落葉成堆 連雲港環衛日均清掃落葉5噸
    【連網】(武娜 作仁 董瑞)11月24日,連雲港市迎來大風降溫天氣,一時間,樹上的樹葉紛紛落下,城區道路綠化開始進入落葉集中期。雖然落葉很美,卻給環衛工人保潔增加了困難。為了確保城市路面的潔淨,連雲港市環衛部門積極行動起來,採用「人工+機掃」結合的模式,近日每天都清理落葉重約5噸,讓城市更加整潔。每天環衛工清掃落葉量比日常增加2噸近日,寒風使落葉大面積地掉落,給原本潔淨的路面鋪上了厚厚的一層「黃金甲」,環衛工人們不得不加班加點,突擊加大落葉路段的清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