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環衛工人各區待遇不同 有的區掃帚都得自己買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調查動機:環衛工人,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人,更是城市有序運轉不可或缺的功臣。在街頭一個個熟悉身影背後,有哪些我們不知而欲知的勞動者故事?

  有一群人,他們起早貪黑,忙碌在城市角角落落。不論何時何地你都可能與他們擦身而過,可你是否用心去關注過他們?哪怕一個簡單的問候,一個致敬的眼神……

  他們就是被譽為「城市美容師」的環衛工人。在上海這座管理精細化、消費水平高的超大城市,他們過得怎麼樣,有什麼期盼,又有哪些心裡話想說?

  「五一」節前夕,《法制日報》記者赴上海市黃浦、徐匯、長寧等區,通過街頭隨訪和定點尋訪,就環衛工人生存現狀和市容環衛體制改革現狀進行調查。

  生存現狀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王龍顯然是環衛工人中的「狀元」,去年,他被評為「上海市優秀農民工」,戶口也由老家安徽遷入上海。

  「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難以置信的。」王龍對自己的現狀顯然非常滿意,「前幾年,把老家房子賣了,用多年積蓄在上海買了房,現在戶口解決了,孩子讀書問題也解決了。」

  清晨5點,王龍來到位於南京路的「道班房」。他現在是班長,管著100多號人。5點半,其他工人陸續籤到,各就各位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這裡實行三班制,確保24小時都有人在崗。

  黃浦區有著「上海心臟」之稱,商業網點密集,人流量特別大,持續時間長,重大活動多,環衛工人要隨時隨地將垃圾清理乾淨,確保垃圾桶不會滿溢。記者注意到,他們腰間都綁著一排口袋,裝著各種裝備:小鏟子、清潔液、刷子、毛巾。

  「小鏟子是用來鏟口香糖的,冰淇淋、嘔吐物要用清潔液才能搞乾淨。」王龍說,「我和妻子都是環衛工人,一起上班,一同回家,看著乾淨的街道,感受小家庭的溫馨,真的特幸福。」

  姚衛國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他是一名駕駛員,每天負責到中轉站收集垃圾。前兩天,他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好事:從60桶合計5噸左右的垃圾中幫人找到了一顆2克拉鑽石。

  「對於常人來講,這幾乎是一件恐懼到無法完成的任務,但我僅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搞定了。」姚衛國說,垃圾收集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幾分鐘內我就把排查範圍縮小到了5桶垃圾,這叫專業人幹專業事。

  「環衛事業養育了我們,那就要懂得感恩,不要說鑽石這麼貴重的東西,就算其它小東西,只要市民求助,我都會竭盡所能。」說起這些,56歲的姚衛國顯得有些激動。他說,幫助人是一件光榮的事。

  49歲的李麗還有幾個月就退休了,長寧區仙霞路這段500米的街道她已經掃了整整15年。

  李麗是江蘇泗陽人,現在除了兒媳在老家待產,一家人都在上海,老公當保安,兒子在寵物店上班,收入雖不豐厚,日子卻過得舒心。

  「退休後幫著帶孫子,兒媳就可以上班了。」和記者交流了半個多小時,李麗始終戴著口罩,她說,這個口罩戴了15年,幾個月後終於可以摘掉了……

  在黃浦、徐匯、長寧等區,記者還隨機採訪了13位環衛工人,他們普遍對自己的工作表示滿意,也比較安心。不過,他們希望收入和待遇能再提高些,保障力度再大些。他們還希望,社會各界應當給他們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比如不要隨地亂扔垃圾、垃圾進桶要分類等。

  保障現狀

  「安心養傷吧,醫療費不要擔心,事故對方有保險,公司也正在給你走工傷報批手續。」前來探視的公司領導安慰陳和珍說。

  陳和珍是黃浦區的一位環衛工人,前不久,她在回家路上發生事故,一輛轎車把她撞飛數米。正當一家人為醫療費一籌莫展時,她所在的環衛公司及時墊付了醫藥費,還啟動了工傷報批手續。

  陳和珍是幸運的。那麼,上海其它地區的環衛工人保障現狀又如何呢?記者從環衛工人的生活保障、社會保障、安全保障和法治保障四方面做了了解。

  「月工資5000元左右,工作穩定,具備還款能力。」王龍見到記者時,正在為工友辦理購房按揭開具收入證明。他說,這種證明可不能弄虛作假。

  王龍所在的欣誼環衛公司給了記者一份員工福利待遇情況說明。上面顯示,環衛工人工資由基本工資、加班費、餐貼、環貼、績效、技能津貼、社保補貼等構成。一般而言,道路清潔工每月到手工資為4500元左右,垃圾運輸駕駛員會略高一些。除此之外,每年夏季會增發高溫補貼,元旦、春節、五一、國慶也有勞務補貼,每年還有年終獎。

  與黃浦區相比,長寧區的工資水平較低。幾位接受採訪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他們每月到手工資為3700元左右,其餘補貼無從談起。

  盧師傅在長寧區幹了16年,以前每年都會漲點工資,今年卻被告知每月要降560元,這對於收入微薄的他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他說,在上海這樣的地方,像他這樣的收入水平,過日子就難了。

  記者在幾個區調查了解到,上海市環衛工人的年收入一般為4.5萬元到9萬元不等,造成差距的主要因素為地域不同、崗位區別和工作量不等。

  在社會保障方面,上海從2011年開始就要求環衛公司按勞動法規定給工人繳納「五險一金」。上海社保部門還規定,外來務工人員繳納養老保險滿15年後退休可以轉回老家,按當地標準領取養老金。

  李麗說,目前她的養老金只繳了7年,退休後無法到本地續繳或補繳,只能選擇一次性支取,也就一兩萬元,退休後無法享受養老保障。姚衛國則告訴記者,上海戶口的未繳滿15年,可以一次性補繳,不影響退休養老。

  醫療保險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外來務工人員和滬籍員工存在制度和政策上的區別。

  在安全保障方面,上海市各區不盡相同。比如勞保用品發放,黃浦區就非常齊全,而有的區連掃帚這樣的勞動工具都得自己購買。盧師傅告訴記者,「公司只發冬夏兩季工作服和鴨舌帽,有時兩年一發,有時一年一發,其它工具都得自己準備」。

  法治保障方面主要體現在依法用工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環衛工人的勞動合同普遍為一年一籤,大部分區操作規範,個別區則存在違法情況。盧師傅說,他們籤合同時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空白合同上按手印,之後就沒他們什麼事了,籤好的合同也拿不到。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環衛工人的保障水平在上海不同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從而出現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呢?

  改革現狀

  3月26日,長寧區3家名為「高潔」「東聯」「西聯」的環衛公司同時發布一則通知,稱由於調整作息時間,早晚餐津貼和加班費予以取消,共計每人每月560元。此事一經公布,立即引起了長寧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通知發布3天後,長寧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勒令3家公司重新核算,補發津貼,有力維護了環衛工人的合法權益。

  也正是這一事件,暴露出長寧區環衛用工制度改革後的保障缺位問題。

  記者輾轉取到一份長寧區環衛工人勞動合同,發現甲方並非發通知的三家環衛公司之一,而是一家名為「新展」的人力資源公司,也就是說長寧區的環衛工人都是新展公司勞務派遣的。

  「既然是勞務派遣,環衛公司就不具備對工人管理、培訓和權利保障的責任,因此才會有勞務公司侵害環衛工人權益的問題。這次如果不是區委、區政府及時出手,環衛工人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長寧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市容環衛作為社會公共服務,一直都由政府承擔供給,但隨著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和汙染治理任務的加重,原有模式已不能適應現實需要。2004年,上海市開始推進市容環衛管理體制改革,以解決單一財政投資經費不足的困境和行政性壟斷供給導致效率低下的難題。

  「當時改革的核心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競爭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環境衛生的期待和要求。改革最大的變化是成立了環衛公司,體制上雖依舊隸屬市容管理局,但運行模式卻引入市場化機制。」黃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紀委書記葛軍說。

  在這次改革中,環衛工人由事業編制改為企業編制,收入待遇和權益保障得到平穩過渡。然而,與公交、教育、醫療等市政公用事業相比,市容環衛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滯後,也無先例可循,於是大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記者注意到,上海市現存的環衛公司基本處於「半事業半企業」狀態。究其原因,一是工作量大、重要任務多,企業一旦完全脫鉤就容易指揮不動,影響工作大局;二是各地區之間存在利益保護,企業跨區競爭一時難以推開;三是作為社會公共服務,政府單一供給的現狀一時難以改變。

  在這一背景下,勞務外包和勞務派遣就應運而生,這種方式既可以讓環衛公司甩掉人員管理這一包袱,又能讓勞務派遣公司「合規合理」盈利。

  記者在長寧區採訪時了解到,該區三家環衛公司均與新展公司籤訂了勞務派遣協議,環衛工人的工資、津貼、待遇等均由該公司發放,但實際工作則由環衛公司安排,管理規章制度也由環衛公司制定。

  「市政撥款是定額的,勞務派遣公司要『生存』要『盈利』,勢必需要壓縮成本。於是降低工人保障水平就成了首選之舉。」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童瀟告訴記者,其實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是有規定的,勞務派遣只能作為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崗位的一種補充,從這個意義上看,環衛公司在一定範圍內使用勞務派遣形式是可以的,具體而言不能超過員工總數的10%。

  童瀟認為,從更廣泛意義上看,市容環衛行業市場化的核心是要解決單一供給和完全市場競爭的問題。今後,希望政府部門要鼓勵環衛公司跨區承接業務,相關公共項目可以通過公開公平的競標,尋找到更為合適、服務水平更高的環衛公司。這樣既能讓優秀人才向優秀公司聚集,也能在競爭中通過提高營收收入來不斷提高環衛工人的收入待遇和保障水平。

  他還建議,上海作為超大城市,應具備更加寬廣的視野和格局,今後完全可以依託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平臺,鼓勵環衛公司走出上海,將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經驗和模式輸出到其它地方。

  (應當事人要求,部分環衛工人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環衛工人自製掃帚,工藝簡單,使用方便
    「以前我們用的掃帚,不僅重,而且枝椏很容易掉,一把掃帚用不到幾天就壞掉了,經常要換新的,現在我們用的掃把都是自製的,重量較輕,拿在手上的感覺也輕鬆,而且一把能用十來天。」正在中山路農貿市場清理垃圾的劉阿姨向筆者說到。  據悉,起初環衛所給每位環衛工人配發的掃帚是統一購買來的,購買來的掃帚使用壽命短,經常會壞,即使修修補補也只能再勉強撐幾天,但總不盡人如意。
  • 南濱路環衛工人技能「大比武」 3分鐘紮好一把掃帚
    記者 郭旭 攝(記者 方嬌)日前,區環衛處南岸環衛服務公司在南濱路開展了環衛工人技能大比拼活動,50餘名環衛工人在綑紮掃把、道路衝灑、機械清掃等清掃保潔和機械作業競賽中,紛紛拿出了看家本領,展示了環衛工人嫻熟的環衛作業技能。記者在現場看到,最麻利的環衛工,3分鐘就能紮好一把掃帚。
  • 南京高淳區用上環衛綠化「大管家」,一把掃帚掃到底
    今日,記者從南京高淳區城管局了解到,高淳區實行環衛綠化一體化市場服務,道路保潔、綠化管養、水面清理、非機動車整理、街面小廣告全部歸屬一個「大管家」,一把掃帚掃到底。環境變美了,居民投訴整改率和滿意率更是達到100%。
  • 調查:71.6%受訪者認為環衛工人工資待遇低
    當時什麼情況都不了解,載行李的車子卡在小區的門口進不來,是小區門口的環衛工人告訴我到哪裡找人開門,讓車子直接停在樓下」。與這位環衛工人相熟後,劉昀有時早上上班會多買一份早餐給她。「他們工作那麼辛苦,我們的尊重和力所能及的關懷對他們也是鼓勵。」劉昀說,她發現也有很多人無視環衛工人的勞動。
  • 莆田城廂區環衛工人辦趣味賽 兩分鐘紮好掃帚
    東南網10月2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盛鍾 文/圖)10月25日下午,我省第19個環衛工人節來臨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環衛工人趣味運動會在莆田城廂區鳳凰山環衛公司舉行,上百名環衛工人聚在一起進行趣味比賽,推箱到位、扎掃帚、擲飛鏢、拔河等這些平時在大街小巷忙碌的一線環衛工人以這樣的方式,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
  • 山東:環翠區環衛工人清理綠化帶用上「吹風機」
    環衛工人正在用風力滅火機清理綠化帶中國園林網8月15日消息:綠化帶中的廢紙、落葉,清理起來十分困難,一直是環衛工人十分頭疼的問題。近日,環翠區環衛局專門購進4颱風力滅火機,加大對綠化帶廢棄物的集中清理力度,提高了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水平。8月14日下午,記者在花園南路看到,幾名環衛工人正在清理綠化帶,其中一名環衛工人背上正背著一颱風力滅火機,在吹綠化帶中的雜物,這颱風力滅火機風力十分強勁,只需對著綠化帶裡雜物較多的地方吹幾分鐘,所清理到的地方就會變得很乾淨,工作效率非常高。
  • 傳遞城市溫暖:記錄「環衛工人」的一天
    久而久之,小區裡轉公園遛彎的人都能跟他搭上話,大家親切地喊他「老範」。採訪中,他談起了最近知名的環衛工人烤火被領導開除事件。老範說:「丁權58歲,我倆同歲。我年紀大了,這地也沒以前掃得好了。」話語中,老範難掩擔憂。 作為「城市美容師」的環衛工人,他們用勤勞開啟城市的黎明,用質樸收穫城市的夜晚,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但演繹著的卻是同樣的生命精彩。
  • 瀋陽環衛的「新武器」:吸塵器代替掃帚
    徹底告別了沿用了幾十年的掃帚和撮子,環衛工人用什麼利器呢?  1月24日上午,記者在瀋陽市府廣場上看到:一種手持可攜式吸塵器正在逐漸代替傳統的工具,成為環衛工人們最稱心的工具。  以重點地區硬環境建設為抓手,瀋河區城管局打破傳統的人工掃保作業方式,採取國內先進地區的精細化管理手段,在北站廣場、市府廣場、帥府廣場、故宮周邊率先為環衛工人配備了一批充電式便攜吸塵器。它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設備為充電作業方式,吸力大,環保無汙染,在作業當中有效解決了揚塵問題,同時外形美觀,提升城市管理形象。
  • 下城區環衛職工技能大比武 2分多鐘扎出一把掃帚
    一根竹竿、幾把竹枝條,在環衛職工手中不斷翻轉、變化,2分多鐘後,一把嶄新的用於清掃馬路的掃帚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試一試,這把新出爐的掃帚既美觀,又輕便。上周末,徐冬梅師傅所編的這把掃帚,讓參觀者都蹺起了大拇指。
  • 吹風掃落葉,汕頭環衛工人保潔有「神器」
    隨著「白露」節氣到來,鮀城大街小巷及綠化帶內的落葉開始增多,而一些「藏身」於樹窩夾縫落葉,也增加了環衛工人的清掃難度。近期,我市一些環衛工人就出動「神器」,用「噴槍」設備「掃」地。近日,記者在市區金環路玫瑰一街看到,一名環衛工人利用背著的「神器」,將出風口對準落葉,沿著道路將它們集中吹到一起,再進行清掃,這跟大家印象中拿掃帚掃落葉的情形大不一樣。
  • 環衛工人丁榮花的夢想:人人都是城市的「美容師」
    夢想語錄  城市發展得這麼好,更需要大家共同來愛護,希望每個人都自覺做城市的「美容師」,保護好我們的生活環境。  追夢講述人  丁榮花(萬年環衛工人)  凌晨三點,萬年縣正大街江泥道口,丁榮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和她的班組三小時內必須要完成從這裡一直到萬昌路口的街道清潔工作。
  • ...班組,回老家,邢敏,保潔,畚箕,掃帚,校場,年夜飯,-上海頻道-東方網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環衛工人:豫園內百米九曲橋掃一圈要一小時邢敏拿著小掃帚和畚箕匯入「蛇尾」,邊清掃邊緩緩「蠕動」。百米九曲橋,掃一圈要花1小時。  與此同時,豫園周邊的舊校場路、福佑路等也人潮湧動。潘祖豔正拿著掃帚畚箕來回走動,根本沒時間停下喝口水。她的微信計步幾乎每天都能佔據朋友圈榜首,最多的一次節日上班,她走出了43000多步。  這,就是豫園景區環衛和保潔工人們的春節常態。
  • 環衛工人麵館就餐,黑衣小夥買單後悄然離去…
    1月11日7點多,遼寧大連甘井子區松江路東發祥麵館內,一名男子為正在就餐的12名環衛工人悄悄買了單。在準備離開時,他對老闆娘擺擺手,示意其「別放聲」,這一幕被店內的視頻全程記錄了下來。10多分鐘後,12名環衛工人陸陸續續來到麵館,他們的環衛服上寫著「邁亞環衛」的字樣。其中一人為大伙兒每人點了一碗麵、兩個茶蛋,還有一些小菜。
  • 我們,因你而美——致環衛工人
    夏戰酷暑,冬戰嚴寒,環衛工人常年奮戰在城市美容的第一線,身先力行,踐行著「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潔」的奉獻精神,辛勤工作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與敬佩。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調研特定行業人員金融需求,濰坊農商銀行經濟區支行開展了「獻愛心送清涼」公益營銷活動。
  • 霑益區環衛處給城區垃圾桶「洗澡」
    為改善市容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環衛服務水平,確保環衛設施清潔、高效運轉。近日,霑益區環衛處對全城垃圾桶進行清洗,加大管理力度。區環衛處組織環衛工人對城區垃圾桶、果殼箱進行清洗。環衛工人先用抹布仔細將垃圾桶內外擦拭一遍,再用高壓水槍進行全面衝刷,對於頑固汙漬用洗衣粉、鋼絲球進行洗刷,確保每一個垃圾桶乾淨、整潔。垃圾桶經過清洗整理,成了街上一道亮色,為市容街景增色不少。此次行動,累計出動環衛工人100餘人,清洗垃圾桶、果殼箱500餘只。
  • 聽聽環衛工人的心聲:文明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
    聽聽環衛工人的心聲:文明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作者:叢菁時間:2020/09/07 08:36:25來源:威海市環翠區融媒體中心環衛工人是「城市美容師」,他們迎朝陽,送晚霞,沐甚雨,櫛疾風,每天用雙腳丈量城市的道路,用雙手裝扮城市的容顏,用心感受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變化。
  • 豫通農貿定下早餐店 環衛工人吃上「愛心早餐」
    山陽區環衛處的環衛工人參觀環衛工人愛心驛站。1月16日6時許,山陽區環衛處的環衛工人侯豔梅和幾名工友已在建設東路清掃了2個多小時。與往常不同,他們忙完第一遍掃街後並沒有找地方取暖,而是開心地拿著「愛心早餐卡」結伴向建設東路的一家早餐店走去。原來,侯豔梅等人可以用「愛心早餐卡」到建設東路定點的早餐店,免費享用熱騰騰的早餐。
  • 君悅保潔公司 || 配備安全錐保障環衛工人作業安全
    為全面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確保環衛工人作業安全,6月24日,君悅保潔公司為環衛工人統一配備道路作業警示安全錐,要求保潔員隨車攜帶、按要求擺放,切實做好道路作業安全防護工作
  • 「今天我當環衛工」!看小志願者們勞動節有啥感想
    在環衛工阿姨的指導下,我們認真地清理落葉。看似簡單的勞動做起來非常的不容易,石板路縫隙中的落葉很難清理,必須用掃帚尖小心翼翼地挑出來。好不容易把地面清理整潔,調皮的落葉又隨著風飄落到我們身旁,我們不得不再次重新清理。只幹了很短的時間,我就熱的滿頭大汗了,嗓子都快冒煙了。而環衛工人們無論嚴寒酷暑,都需要每天不停的來回巡視自己負責的區域,反覆進行清掃,保持地面的潔淨,工作真的非常辛苦。
  • 臨沂開啟夜間道路精細清洗模式 市民沉睡夢鄉時環衛工人還在忙碌
    為加強大氣汙染防治降塵除塵工作,最大限度發揮人機聯合作業的效率,4月1日起臨沂環衛集團各作業公司開啟夜間道路精細清洗模式,衝洗班組利用夜晚車輛、行人少的特點,抽調灑水、洗掃等溼式作業機械,根據城區道路實際情況,每晚選擇多條主次幹道採用灑水車高壓衝洗、洗掃車進行衝、洗、刷、掃聯合作業模式,對城市主次幹道及道路兩側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