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品味慢生活 共享淳幸福

2021-01-16 南報網

高淳,位於南京最南端,地處丹陽大澤之濱,曾被乾隆賜為「江南勝地」。 

這裡有「三山兩水五分田」的黃金比例,生態涵養區佔國土面積的70%,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居全市第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1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先後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等生態名片,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是國際慢城聯盟授予的中國首個「國際慢城」,也是國際慢城中國總部所在地,是鑲嵌在南京都市圈及寧杭經濟帶、寧宣黃成長帶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 

「美」是高淳的城市氣質,這種兼具「顏值」和內涵的美,不僅美在天然、美在人文,更美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美在日益彰顯的發展潛力。 

近年來,高淳區按照「現代活力新副城、美麗南京示範區、創新名城南部支點」的「一城一區一支點」發展定位,立足生態優勢,從好山好水裡孕育富民產業,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綠色富民之路: 

——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高淳把產業強區作為區域發展的主導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新興產業投入佔工業投入比重達到60%以上,成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省創新型試點區、省智慧財產權戰略示範區、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創建通過省級預審。此外,造船水運業享有「中華民間造船水運第一縣」美稱; 

——生態文明樹立新標杆。構建起了70%生態涵養區、30%生態經濟區的生態格局,成為全省首家國家生態縣,並高層次打造慢城品牌。同時椏溪國際慢城成為國際慢城聯盟中國總部、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近年來,高淳高質量建設南京副城,城市建成區面積拓展到43平方公裡,城市化率提高到63%; 

——改革攻堅釋放新紅利。2015年以來制定各類配套改革方案198件,實施省級以上改革試點11項、完成具體改革任務461項。2017年在全市首批成立區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一張網」實現區鎮村三級全覆蓋,全面完成全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示範區、全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理機制試點區建設任務; 

——民生建設邁出新步伐。每年把70%以上的公共財政支出用於民生事業,幸福都市建設滿意度測評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先後創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文化先進區、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區、省首批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成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全國法治創建先進區; 

——全面從嚴成為新常態。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把嚴的要求落實到黨的建設全過程。全區擰緊理想信念「總開關」,嚴明責任考核「指揮棒」,在省市率先推行黨建和綠色發展雙千分考核制,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出臺防止幹部選拔任用「重能輕德」實施辦法。 

新時代,新徵程,高淳再續華章,深入實施「產業強區、生態立區、特色旺區、富民興區」的發展戰略,多維度打造「現代活力新副城、美麗南京示範區、創新名城南部支點」。 

導  讀

美麗經濟

幸福之城

磚牆 陽江

淳溪 古柏

漆橋 固城

東壩 椏溪

高淳經濟開發區

田園變風景,生態成產業

「美麗經濟」綻放高淳

高淳區自然條件優越、生態優勢明顯,北臨石臼湖、南擁固城湖、東部為丘陵山區、西部為湖盆平原,具有三分山、兩分水、五分田的生態黃金比例,山水城林融為一體、互為映襯。 

高淳歷屆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生態作為高淳的最大特色,進入新世紀以來,進一步把生態立區上升為首選戰略。2004年,高淳全面實施「工業強縣、生態立縣、特色興縣」發展戰略;2005年,高淳提出創建「國家生態縣」,並於2011年正式獲授「國家生態縣」稱號,成為全省首個國家生態縣;2013年,高淳撤縣設區,「生態立縣」戰略傳承為「生態立區」戰略。至今,高淳生態堅守數載,綠色已成為高淳發展的底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直以來,高淳努力踐行「兩山」理論,挖掘生態潛力,活化生態資源,培育「生態+」產業,將生態環境競爭力轉化為產業競爭力,走出了一條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化的特色發展之路。 

串點成線連片 構建無邊界田園大景區

沿著高低起伏的慢城南路行進,穿越2.5萬畝的茶園、竹林、水塘,置身於蔥綠的濃蔭旁,任憑暖暖的陽光親吻,呼吸著青草淡淡的氣息,五彩斑斕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來到椏溪國際慢城,方才感到這是一塊純天然的自然風景,這裡吹來的風,是帶著鄉間泥土氣息的風,是帶著花木氤氳香氣的風。遠處的荊山染紅疊翠,山腳下,白牆黛瓦的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中。 

早在2010年,《高淳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提出,重點打造椏溪國際慢城、遊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固城湖風光帶三大生態標誌區,為高淳的生態文明旋律奏響高潮樂章。緊接著,實施「山水串聯」工程,把國際慢城、遊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固城湖旅遊度假區、高淳老街「四大片區」串點成片,打造150公裡長的「生態廊道」。 

2017年,高淳區制定全域旅遊總體規劃,全區將以東部「山慢城」、中部「文慢城」、西部「水慢城」為核心的「大慢城」建設,把全境802平方公裡打造成沒有邊界、沒有圍牆、居旅相宜的田園式大景區,營造出「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氛圍,城市即旅遊、旅遊即生活。 

因「景」制宜、以「慢」塑形,高淳一體化推進「大慢城」聯動開發,個性化開發「慢城村居」結構單元、「慢城生活」賞遊系統,建設枕松酒店、姑媽家莊園等精品項目,小芮家特色鄉居、蔣山漁村等民宿,商旅房車營地、固城湖水慢城等度假養生景點,建成生態串鏈工程300多公裡,整體構建春賞花、夏親水、秋美食、冬養生「一年四季皆可遊」的旅遊格局。

培育「生態+」產業讓青山綠水「生金」

今年國慶期間,固城湖畔的蔣山村因獨特的湖濱風景及「網紅草」粉黛亂子草,成為全市熱門景區。該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挖掘文化資源,從一個邊界村蝶變為南京百強村、全國文明村。 

村民孫新華在外創業多年,看到村裡環境一天天變美,回家用自住的民房裝修成度假民宿,每間房500—800元的價格並不便宜,但國慶期間的房源提前1周就在網上全部被預訂,「湖邊有碼頭,岸上有寧靜美麗的鄉村美景,喜歡的人很多,都願意住下來慢慢體驗。」孫新華說,他打算擴大規模再增加房間。 

現在,以回歸鄉村為主的休閒方式備受青睞。高淳區挖掘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旅遊附加值」,培育農家樂、漁家樂等「眾創」、「微創」經濟,讓「生態+美麗鄉村」譜出富民強村新篇章。固城鎮蔣山村在短短數年時間使集體經營性收入從6萬元增加到18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1萬元增加到2.8萬元,成功甩掉「窮帽」;椏溪鎮大山村,通過發展農家樂、民宿等休閒經濟,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000多元增加到2.4萬元。 

從農家樂到民宿,高淳「生態+全域旅遊」,讓旅遊經濟成為驕陽產業。近年來,高淳以「大慢城」為帶動的旅遊人氣年均增長28%,今年春節、清明、「五一」等節假日,遊客量均達40萬人次左右,「國慶」長假更是突破208萬人次。 

「生態紅利」也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正是因為高淳的好山好水,才養出全國知名的固城湖螃蟹,在全區形成了西部水產養殖、南部食用菌、東部經濟林果等特色產業板塊,打造出「固城湖」生態水產品、「慢城」有機農產品的特色品牌。現在,高淳的螃蟹養殖面積達23萬畝,畝均效益突破5000元,惠及10多萬農民的「大產業」,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貢獻額達3072元;早園竹、茶葉等經濟林果種植總面積達到近1.5萬畝,畝均效益超過6000元。 

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生態+農村電商」也讓農村居民搭上致富快車。高淳以淘寶網南京館為龍頭,建立區級農村電商運營中心,先後創成省級電商示範鎮2個、示範村4個,城鄉電商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全區農村電商交易額年均增幅達30%以上,帶動數千名農戶「借網」增收,高淳區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區。 

綠色產業助推高質量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效助力高淳招商引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今年6月,佔地48.6畝南京全球幹細胞儲存研發應用基地在高淳建成啟用,可儲存口腔幹細胞、臍帶幹細胞300萬份,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幹細胞儲存中心,年產值將超過270億元,引領高淳國際慢城走向「生態健康城」。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此項目落戶高淳,正式看中高淳良好的生態底色。 

近年來,高淳區轉變發展模式,堅持把綠色GDP作為核心價值取向,嚴把門檻,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綠色增加值」。一方面,「寧缺毋濫」挑選優質項目,另一方面,「騰籠換鳥」優化產業結構,先後關停「三高兩低」和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70多家,不僅為生態型產業項目落戶騰出了環境容量,而且贏得了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的青睞關注,成功引進了紅太陽寶馬發動機、福特汽車研發生產基地等世界500強企業,新材料、醫療器械、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呈現出加速集聚的良好態勢。 

宜居宜業的高淳更能留住人才,而人才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要素。今年,高淳籤約4家新型研發機構,1名科技頂級專家,大學生就業人數近4000人。

從守住綠水青山,到換來金山銀山,高淳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自覺追求,大力促進特色「顯化」、資源「活化」、優勢「轉化」,久久為功、綿綿用力發展美麗經濟,在另闢蹊徑中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撰稿 楊軍 諸定翔 胡英華

心安之處,同心築夢

幸福樂章響徹高淳

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巴赫來過高淳後說,這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無論外界如何喧譁,高淳的綠水青山如古老的吳語和多處千年古鎮老巷般故我地存在著。蜂擁前來品味慢生活的外地人發現,804平方公裡的境內山擁水抱,寧靜秀美,城市雅致,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氣定神閒、從容平和…… 

這是一種獨特的「高淳氣質」。近年來,高淳區全力推進民生惠民,每年把70%以上的公共財政支出用於民生事業,在鳥語蛙鳴的田園真趣與現代精緻的城市雅韻中,勾勒出高淳人的幸福生活。 

城市氣質精緻

橫跨石臼湖的寧高輕軌S9被評為最美地鐵線。1年前 S9順利開通,高淳正式步入「地鐵時代」,讓早晨坐地鐵去高淳買螃蟹、晚上去慢城體驗民宿,變得唾手可及; 

初冬的固城湖邊水杉、遊人、小橋,相映成趣,原來雜草叢生的湖濱水岸,已搖身一變成為精緻的湖濱公園,2.3公裡長的綠道串起多個親水平臺,成為當地居民和遊客休閒的新去處; 

位於寶塔路與學山路路口的智能環保型公廁,不僅有第三衛生間、嬰兒整理臺等設施,還採用新型環保材料建造,外牆具有保溫、阻燃與隔聲性能,同時置入大數據系統,廁所使用次數、人均用水用電量等數據都會傳入管理平臺; 

貫穿高淳老城區南北的固城湖南北路煥然一新,馬路寬闊平坦,花崗巖鋪設的人行道乾淨整潔,全線杆線下地,一路上的窨井蓋都是統一樣式、同一大小…… 

優雅的高淳,美不勝數。 

近兩年,高淳以建設「最乾淨城市」目標,開展了十項重點任務工作,包括道路、建築立面、沿河環境、管線下地、綠化景觀、交通秩序、城市亮化、公廁改造等,通過系統堅持精細化理念,精心塑造城市風貌。 

為了配合城市功能的完善,高淳建設停車場,並對主城區內甘霖小遊園、鳳嶺公園、學府小遊園、景鷹小遊園等10個小遊園進行提檔升級。高淳區城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正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建設,高淳城市的門戶形象至關重要,不僅要提升城市形象,也要彰顯城市的精緻之美。 

行走在高淳街道,人們經常被各色景觀花卉吸引。據介紹,城區20餘條道路和11個廣場遊園綠化全部進行了整形修剪,主城區綠化覆蓋率近50%。綠量增加明顯的同時,損毀率減少,市民護綠意識也大大增強。 

大到每一處公園、每一棟建築,小到每一盞路燈、每一盆綠植,高淳從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小處、實處著手,在細節、關鍵點上突破,統籌推進老城區「微改造」升級、新城區「產城景」融合,打造「精緻高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可度、獲得感,成為省級最佳人居環境城市。

鄉村生活舒適

在風景秀麗的遊子山腳下,一戶農家小院裡,83歲的王繼壽坐在搖椅上,手捧一杯清茶,悠閒地享受著晚年時光,背後的兩層小樓就是他家。「幾年前,村裡還都是泥巴路,一下雨根本沒法出門,必須穿膠鞋才行。沒想到才幾年光景,整個村莊都大變樣了!」王繼壽說,現在村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管線入地,燃氣進村,環衛設施俱全,衛生保潔到位,文體活動有場地,健身休閒有去處,晚上出行有路燈,生活那叫一個舒適。 

在椏溪鎮橋李村留村村民王阿姨的家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住房雖已顯老舊,但整個院落卻打掃得乾淨整潔。近兩年,村裡鼓勵大家改造農家院落,她在院內種植柑桔、聖女果等觀賞性農作物,伴以花草,營造得體而美好的景觀,與室外村莊美景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每晚,王阿姨和村民們一起到新建的村廣場上跳舞,娛樂、健身兩不誤。農村10公裡文化圈、10分鐘體育健身圈、15分鐘為民服務圈建設,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一一落實……農村面貌的美化,立體而豐富地在眼前呈現。 

高淳提出鄉村建設目標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相融合、「產業美」和「生活美」共享,在注重保留街、水、路、林、文等村莊肌理和特色的基礎上,積極開發環境空間、完善宜居功能。 

自2010年以來,高淳對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汙水管網建設、垃圾處置、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方面進行連片整治。截至目前,該區建成770套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實現全區規劃保留村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全覆蓋。 

目前該區打造了古村漆橋、休閒大山、文化蔣山等一批美麗鄉村建設典型。其中,椏溪國際慢城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民生福址優厚

高淳區每年把70%以上的公共財政支出用於民生事業,幸福都市建設滿意度測評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把富民增收作為最大民生任務。該區制定實施「富民30條」等系列文件,扶持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民宿、農村電商等眾創經濟,持續放大生態+、旅遊+、創意+等富民效應,武家嘴村連續24年蟬聯「金陵首富村」;深入實施「2332」脫貧攻堅計劃,2015年農村年人均純收入60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如期脫貧,2017年人均純收入9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累計脫貧率達85.4%,累計轉化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36個。 

把公共服務作為最大民生普惠。高淳出臺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深入推進教育發展、健康高淳等專項行動計劃,39項民生指標實現同城同標,今年基本實現109項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省級達標,先後創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文化先進區、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區、省首批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 

把實事工程作為最大民生支撐。高淳積極構建城鄉一體的供水供氣、道路交通、水利保障網,川氣東輸天然氣、引長江水入高淳等項目竣工投用,寧高城際輕軌二期、寧高新通道、淳蕪高速實現全線貫通,水陽江沿線和固城湖、石臼湖圩堤達到20—40年一遇防洪標準。 

把公共安全作為最大民生底線。高淳在省市率先開展生態法治和「五無村(社區)」創建,創新推行「網絡+一體化」社會治理機制,城鄉省級和諧社區覆蓋率分別達到98%、96%,連續十多年越級上訪、刑事發案保持全市低位,公眾安全感、法治滿意度保持全市前列,成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全國法治創建先進區。

本版撰稿  楊軍 諸定翔 孫壹璨

強工業,優建築,活水產

磚牆 創新實幹激活發展新動能

磚牆鎮位於高淳區西南端水網圩區,東臨固城湖,西南隔水陽江,區域內有相國圩、保勝圩和永勝圩,是丹陽大澤中心的一塊高地。「圩」字一詞,在漢語詞典裡指代南方低洼地區防水護田的堤,因此當磚牆在2400多年前建起第一道圩時就與水密不可分,可以說磚牆是一座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的鄉鎮。

近年來,磚牆鎮在活用自然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依靠實體經濟,堅持創新和投資驅動,從實際出發,形成工業、建築業和現代農業三輪驅動局面,不斷做強實體經濟,提升綜合實力。

借巢引鳳,做強工業

高淳區堅持生態立區,磚牆鎮全域處在二級生態紅線管控區,因此鎮域範圍內不允許興建工業廠房,只能從事農產品加工、服裝加工等無汙染產業。

如何發展工業經濟?成為擺在磚牆鎮領導面前的一道難題。

高淳區磚牆鎮鎮長王嚴濤說,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下,在高淳經濟開發區劃出了相對獨立的磚牆經濟園,共有600多畝,目前園內已落戶18家規上企業,涉及先進醫療器械、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產業,去年稅收達3400多萬元。

據統計,今年1—11月,磚牆鎮實際引進內資2.6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54.3萬美元,新開工項目4個,新投產項目3個。2018年以來,新引進落戶和正在洽談的工業項目包括安居裝配式建築、卓高建築新材料、協和生物等項目。

近年來,磚牆鎮還探索了一條新路——充分利用鎮及各村的閒置房屋發展總部經濟,據悉,目前已吸引了數百家電商、科研類企業落戶。王嚴濤表示,明年還將通過「騰籠換鳥」盤活存量資源,鼓勵各村、單位合理改造利用閒置房產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民宿,利用鎮老中心校、老衛生院、流體廠以及空置民房等閒置資源,壯大總部經濟和物業經濟。同時,充分利用蘇皖邊界區域優勢大力發展邊貿經濟,優化集鎮商業圈,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態,在水鄉慢城、港口聯合社區服務中心等區位條件較好、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地段,鼓勵發展商業店鋪、集貿市場、倉儲物流設施、三產經營用房等集體物業項目,形成集聚效應。

創新轉型,做優建築業

磚牆鎮被江蘇省政府命名為「建築之鄉」,全鎮有8800多人從業。然而,磚牆鎮的建築行業多數是家族經營,經過40餘年的發展,傳統優勢行業建築業受客觀環境影響,下滑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建築行業的轉型壓力與日俱增。

磚牆鎮從推進建築企業轉型發展入手,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轉變經營理念。磚牆鎮根據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定製了轉型方向,有的需要優化內部管理,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有的需要提升經營資質,促進業務結構轉型,走鋼結構、道路、環保等多元化經營發展道路。

龍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磚牆鎮一家本土建築公司,之前以房屋建築,道路、橋梁修建等為主,缺乏前期的設計環節。「這就導致建築公司需另外在設計上支付成本,降低了企業利潤。」王嚴濤說,因此,鎮政府引導龍成公司設立工程設計院,建立自己的設計環節,提升建築資質,完善該公司的施工總承包,減少工程成本。

此外,磚牆鎮為加大建築產業鏈發展,放大安居裝配式建築項目示範效應,設立專項獎勵資金,鼓勵企業引進培養新型技術人才,加強低碳建築工藝、技術和材料的聯合攻關,努力向標準設計、部品生產製造、裝配施工方向發展,推動建築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產業融合,做活水產業

磚牆鎮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水資源牽上了磚牆與水產養殖的紅線。「我們磚牆鎮幾乎是家家都養蟹,螃蟹養殖面積超過5萬畝,佔全區螃蟹養殖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螃蟹等水產品產業能佔到全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

由於緊鄰固城湖,磚牆鎮水資源豐富且水質清澈,排灌方便,養螃蟹成為很多村民的致富之道。

螃蟹等水產業給磚牆鎮的村民帶來了增收,但是個體化的生產經營難以將水產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綠色發展的經濟優勢,如何將水產品產業鏈做大做強,在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上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是磚牆鎮正在書寫的「水文章」。

為此,磚牆鎮依託永勝圩現代漁業特色產業園,打造集科技研發、技能培訓、生態養殖、產業集聚、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綜合示範園區,專業化、集約化養殖水產品,實現全鏈條操作。

「運作特色產業園是第一步,做好水產養殖的文章關鍵在於接二和連三。」王嚴濤介紹,「接二」就是加快推進水產品深加工。目前,連鎖品牌和善園的蟹黃湯包項目落戶磚牆鎮,項目建成後可形成年加工螃蟹製品900噸,產值1.4億元的產能,可將2兩以下螃蟹的價格從現在的4元/只提升至6元/只,不僅拉長螃蟹產業鏈,還可提高螃蟹附加值。

「連三」就是拓展水產品銷售渠道。磚牆鎮利用鄉村現有閒置房屋,成立了水鄉慢城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打通磚牆鎮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系統的主渠道。自2017年10月運營以來,已有品牌企業「南京聚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電商企業入駐。當年累計帶動電商農戶507家、從業人數1541人。截至2018年11月,總銷售額達1318.6萬元。

撰稿 孫華勝 李蕙蘭 範傑玉

抓產業優化重點、攻環境治理難點、破基礎設施痛點

陽江 做好高質量發展的三點「文章」

最近,孫家跳自然村東西兩側新增了好幾個小花園,村民們沒事就喜歡聚到花園裡休閒。2018年以來,在高淳區國資集團大力支持下,該村投入12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成河塘清淤、道路硬化以及溝渠聯通等工作,新增3個二級公廁,600多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有望被評為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近年來,陽江鎮立足思想大解放,紮實推進對標找差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產業的優化發展、攻克環境治理的難點、直擊基礎設施落後的痛點,推動全鎮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優化改善,民生條件顯著提升。

抓重點 推進產業優化發展

陽江鎮位於高淳西部圩區,緊挨安徽,是名副其實的邊界鎮。一直以來,陽江鎮以水產養殖為富民主導產業。儘管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但老百姓各幹各的傳統養殖模式難以突破提高。

為優化特色產業發展,陽江鎮今年成立迎湖現代漁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勝利圩農業示範園區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基地、引導水產養殖模式多樣化發展,培育「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新型合作經營組織,積極推廣「螃蟹+」養殖模式,除螃蟹青蝦套養外,還推廣水稻龍蝦輪作2300畝、鱸魚螃蟹混養2500畝,預計全年漁業總產量達13064噸、總產值8.54億元。

由於基礎薄弱,加上沒有產業園區,產業一直是陽江鎮最突出的發展短板,如今,陽江鎮正迎頭趕上。今年以來,陽江鎮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常抓不懈,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將任務額合理分配到全體鎮村幹部和部門中,定期召開招商專題推進會,主要領導帶隊外出招商60多次,招來的優秀實體項目全部落地在高淳經濟開發區,新開工江蘇雲瀚汽車美容養護用品生產線二期、江蘇灝鈞太陽膜裁剪及汽車用品生產和南京玖誠人防設備生產等項目6個,其中3個已投產。同時,深入推進「百企升級」行動計劃,其中,江蘇雲瀚入選2018年第二批南京市培育獨角獸企業。

陽江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陽江緊抓產業發展重點,加大項目招引和項目信息轉化,在高端裝備製造、醫療健康產業培育、服裝產業鏈拓展上做文章,促進江蘇雲瀚、江蘇蘇美達、淳達科技等重點企業加快發展。為進一步提升招商引資質效,強化平臺招商,2019年擬規劃建設總部經濟產業園,全年力爭引進內資4.5億元。

攻難點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陽江鎮全域有230多公裡水系,水網密布,溝汊縱橫。然而,因為粗放的養殖模式及長期以來缺乏系統整治,水生態環境不容樂觀。隨著高淳區全面實施水面停止發包,陽江鎮在此基礎上啟動水系整治行動,並編制三年行動計劃,主要通過滄溪河整治項目(已納入市級水陽江河長制項目),對滄溪河及周邊村莊水系進行系統清淤。

陽江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期項目位於永豐圩大月村,目前已經完工,當前整治實施位於大月二橋至北固村委西段的二期工程,預計明年完工。

滄溪河整治只是陽江開展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陽江從治理水環境、拆違控違、精細化管理和美麗鄉村建設四個方面入手,加強環境治理。在拆違控違方面,先後完成固城湖大橋連接線陽江段和襟湖橋至紅廟閘薛盛線專項整治,制定實施《陽江鎮違法建設、違法用地巡查管控問責辦法》,實現零新增違建。在精細化建設管理方面,通過對滄溪集鎮、獅樹集鎮的整治,落實長效管理制度,有效改變陽江集鎮環境髒亂差的現狀。在美麗鄉村方面,今年啟動7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宜居村以及30個區級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進「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逐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據悉,陽江鎮已建成汙水處理設施147套,128個規劃布點自然村已完成110個,覆蓋率達86%。

破痛點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改善是鄉村振興最直觀的證明。公共服務好不好、設施建設是否完善都是村民最關切的問題,在民生建設做實事方面,陽江的工作可圈可點。

陽江鎮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和群眾期盼,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基層基本公共服務配置,穩步實施2018—2020三年行動計劃,創成省級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0家,完成2家村級衛生室、5家親子活動室改擴建。同時,加強道路建設,高獅線道路拓寬、獅樹複線建設已經開工,基本完成4條「四好農村路」。

教育和醫療是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陽江鎮優化學前教育布局,今年開工新建獅樹幼兒園,2019年計劃新建丹湖幼兒園;提檔升級村級衛生服務平臺,完成南溪等3個村級衛生室改擴建,明年計劃再新建和改擴建西蓮等10個村級衛生室。

此外,陽江加強精準扶貧,不僅做好以農村低保、五保等為重點的基本保障工作,完善社會救助動態調整機制,還要加強村級「造血」功能,加大扶貧項目建設開發力度。目前與市豐盛集團共建的丹湖冷庫已建成,滄溪農貿市場新建等在建項目正序時推進。到今年底,預計累計完成低收入農戶增收脫貧98%以上,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累計增收轉化14個以上。

撰稿 朱軍花 崔文軍 範傑玉

淳溪 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副城中心首位度

近日在地鐵S9高淳站旁的寶龍廣場項目探訪時了解到,該項目經過1年的建設,目前部分主體即將完工,預計2020年建成投用。屆時,高淳區城區的商業綜合體將增加到5家。在此之前,淳溪街道引進富克斯流行廣場、八佰伴商貿中心、悅達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均已建成開業,現代服務業呈現迅猛發展態勢。

淳溪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位於高淳主城區的街道,承擔了服務大局的責任。近年來,街道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現代服務業的轉型、城市建設中的民生實事等重點工作,對標找差,創新實幹,推動各項工作走在全區最前列,全力保障高淳高質量發展,體現副城中心的責任擔當。

現代服務業邁上新臺階

寶龍廣場項目總投資35億元,佔地面積119畝,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集高端住宅、商業街、商業綜合體(MALL)、酒店、酒店式公寓於一體,將打造軌道交通綜合體「雙首層」商業空間的全新商業體驗。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把高淳的歷史文脈融入現代都市的休閒功能,將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吸引力。

在發揮城市綜合體集聚效應的同時,淳溪街道藉助自身特色優勢,充分發揮金花節、荷花節和螃蟹節等品牌節慶活動輻射效應,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推動由淺層景觀旅遊向更深層次的文化遊、體驗遊、休閒遊轉變,探索文旅商相結合的經營模式,重點依託高淳老街景區,打造雅達高淳健康休閒旅遊產業園,推動風情街區、特色民宿及健康產業發展。

近年來,淳溪街道以城北商務區和濱湖科技新城建設為契機,搶抓跨國公司和國內大型企業向二、三線城市轉移的良好時機,在現代商貿業基礎上積極發展城市商業廣場等新型業態,全力推進以服務業為主導的街鎮建設,以服務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統計顯示,今年來淳溪街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1%。

此外,淳溪街道強化招商引資,加強總部經濟建設,引導建築業創新創優轉型。目前,江蘇環盛建設集團成功從一級資質晉升為建築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據悉,該鎮目前已實現建築業和總部經濟稅收雙破億的稅收目標。

民生服務事業譜新篇

淳溪中心衛生院綜合大樓日前正式啟用,不僅新設了綜合和康復病區,提高了軟硬體設施,還聘請了市三級醫院多位中醫專家長期坐診,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家服務。

淳溪街道持續在民生服務上發力,完善公共服務功能配置。今年初,淳溪街道承諾做好「十件民生實事」,按時段分解任務,序時推進。截至目前,淳溪幼兒園花奔分園已於9月開園招生;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於11月委託專業機構運營;完成團結圩清淤,全面落實新通道兩側環境長效治理;村、社區省級綜合文化活動室建設實現全覆蓋,將序時完成年初的計劃清單。

「街道共有居民小區約200個,最近幾年新增了很多新小區,新小區的管理和服務需要跟上,同時,一部分老小區出現基礎設施老化、物業管理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淳溪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以來,街道就不斷加大對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力度,先後實施凱金廣場、書苑小區等20個小區的基礎設施改造。同時,積極引導小區物管市場化,今年金淳花園、名仕居、學府花園等10個小區更換物管企業或成立物管會。

黨建引領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子

位於高淳城區泮池公園旁的河濱社區擁有「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省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市綠色示範社區」等多項榮譽,當問及經驗時,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史鳳華回答:「做好紛繁複雜的社區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有堅強有力的黨組織。」

在統籌考慮社區規模、業態布局的基礎上,河濱社區將黨組織融入社區網格管理。社區黨總支共有7個支部,被劃分為7個網格,每個黨支部對應一個網格,並在網格內劃分黨小組,形成了「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四級黨建工作網絡,構建起「黨總支在社區、黨支部在網格、黨小組在樓宇、黨員在樓棟」的黨建組織體系,把黨的組織覆蓋到社區的每個角落。

在此基礎上,河濱社區黨總支還充分挖掘社區各類資源,發揮黨建工作引領作用。由社區黨員牽頭,動員社區居民成立志願服務團隊,充分發揮群眾在社區治理中的主體作用,讓群眾「動起來」。同時,黨員幹部上門採集重點人員信息、進行談心談話等工作,做好「兩勞人員」安置幫教,開展未成年人預防犯罪及禁毒宣教,用實際行動,讓社區「靜下來」。由黨員帶頭,動員群眾參與,清理整治亂堆亂放垃圾死角,改善整個社區環境,讓社區環境「綠起來」。

「河濱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思路、創新舉措,持之以恆地把小事做實、把好事辦好。」淳溪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華娣說。

為發揮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品牌效應,淳溪街道制定了《淳溪街道黨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進基層黨建「整片推進、整街提升」,全街道21個農村社區、11個城市社區均完成黨建陣地標準化建設,按照「一村一品、一社一品」目標,發揮黨組織在社區建設的先鋒和堡壘作用。

撰稿 陳軍 範傑玉 邢光理

文藝愛好者遍布、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明線路示範引領

漆橋 浸潤鄉風文明 古鎮綻放新魅力

漆橋鎮因古橋得名。相傳西漢末年丞相平當為避王莽之亂,隱居此地,為方便百姓出行,平當於南陵河建一木橋,後施漆於橋,故稱「漆橋」,因而就有了漆橋河、漆橋古村落、漆橋村、漆橋鎮。 

漆橋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知名的漆橋古村落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村裡眾多明清古建築風貌依舊,目前居民以孔氏為主,90%以上居民是孔子的後裔,是世界僅次於曲阜的孔子後裔第二大居住地。 

改革開放以來,漆橋鎮立足濃厚的文化氛圍,堅持文化傳承,抒寫如詩如歌濃鄉愁;教化引導,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典型引路,傳播小關大愛正能量。現在的漆橋,各民間文藝愛好者遍布,專業文藝愛好者團體不斷湧現的情景,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用鄉風文明促美麗鄉村綻放新魅力。 

特色產業發展,40年人均收入增長253倍

漆橋鎮是高淳區北大門,位於遊子山下,毗鄰椏溪國際慢城和高淳經濟開發區,良好的地理優勢使之受到眾多投資者青睞。 

隨著國際慢城影響力的擴大,漆橋古村落及漆橋鎮的旅遊業逐漸壯大。去年落戶漆橋的金浦高淳「山慢城」溫泉度假酒店及康養項目作為今年的重點項目,正有序建設,酒店客房部分已完成主體施工,最快將於明年國慶期間試運營。據悉,該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打造集田園休閒、旅遊度假、健康養生、文化創意為一體的高品質慢生活溫泉度假酒店及康養項目,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綜合收入約4億元。 

同時,漆橋古村落保護性開發建設工作有序推進。2012年以來,漆橋鎮啟動實施了漆橋古村落保護性開發建設工作,一期投資3400多萬元編制了全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利用方案,古村落主街現有住戶127戶共215間,引進了一批文化創意類、特色小吃類、休閒娛樂類項目,形成了古村落傳統文化特色小吃一條街,入駐各類商鋪總數已達60多家,未來將以漆橋老街為中心,打造樣板民宿區、文創區、儒家文化展示區等。 

此外,小茅山田園綜合體項目也作為漆橋鎮重點建設項目快速推進,該項目規劃區面積為6.1平方公裡,核心區面積3平方公裡,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通過建設慢行道、文化活動中心、醫療衛生等公共設施,實現以農促旅,以旅帶農,以產業延伸、產業帶動撬動鄉村旅遊,促進鄉村發展。 

近年來,漆橋鎮圍繞「產業強鎮、特色富鎮、生態立鎮、商貿旺鎮」發展戰略,外塑形象,內提標杆,依託經濟開發區做實工業主導產業。去年,該鎮完成開工項目3個,投產項目3個,實際利用區外資金2.89億元。新引進總部經濟企業166家,工業增加值達11.13億元。 

與此同時,人均收入不斷提升。據統計,1978年至1980年,漆橋全鄉人均年收入僅91.90元,到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76元,是40年前的253倍。 

漆橋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通過做強建築業、做活商貿業、做優高效農業、做亮現代旅遊業四大特色產業,逐步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民生不斷改善,百姓獲得感增強

新建成的漆橋中心衛生院新綜合大樓佔地9700平方米、院內按照現代化二級醫院的標準建設,設施齊全,各功能科室布局合理,可以滿足日門診量500人次,同時,醫療水平顯著提高,目前該院有中高級職稱醫師25人,業務範圍輻射至蘇、浙、皖三省二十餘區縣。 

14日,到衛生院就診的老人孔姓老先生感慨,現在就醫條件越來越好,他說,改革開放前,衛生院還是平房,只有一兩個科室。 

漆橋的變化遠不止這些。近年來,該鎮圍繞提升群眾獲得感的目標,不斷改善環境,提升民生服務。去年,該鎮改造農村公廁82座,建成市民廣場12處,新增村級停車場32個,開展了曹村等3個自然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集中開展汙水管網建設、危舊房屋改造等惠民項目,順利完成聯誼幼兒園成功創建省級優質園、漆橋敬老院消防改造工程等項目,實現社區衛生中心提檔升級全覆蓋。充分發揮「三個靶向」資金效益,落實富民增收項目7個,成功轉化2個經濟薄弱村、709人脫貧。 

此外,加大美麗鄉村建設投入。2013—2017年間,漆橋鎮美麗鄉村宜居鄉村建設省三星村達標村莊4個、省示範村達標村莊7個、市示範村達標村莊11個、市特色村達標村2個、市宜居村達標村6個、區級美麗鄉村13個。 

文化活動豐富,樹立文明新風尚

翠綠的山林、油綠的耕地、如新的農房、整潔的村道……來到漆橋鎮,放眼望去,一幅幅令人目不暇接的鄉村美景。 

今年,漆橋鎮圍繞河濱路、老椏路兩條主幹道,打造兩條文明線,並在雙遊村和茅山村分別打造了文明學堂、喜事堂和惟明書院。 

通過實施「兩路兩點」鄉風文明提升工程,以點帶面,串點成線,高標準打造道德風尚建設高地不斷推進鄉風文明載體建設。目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的文化牆等陣地建設在全鎮各村隨處可見,致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自2017年以來漆橋鎮組織了社區體育節、社區讀書節、社區好人節和社區文化節,以四大活動為引領打造活力漆橋、書香漆橋、好人漆橋和文化漆橋特色品牌,在以往基礎上,再次挖掘整理了《蕩旱船》、《頌春》等本地優秀傳統民俗表演節目並成功推上舞臺,得到群眾的歡迎與支持。與此同時,民間文藝愛好者也逐漸增多,各村都組建成立文藝團隊,鎮武術協會、戲曲聯誼會、民俗表演隊等民間文藝團體,多次參加跨省、市、區文化交流活動,取得良好成績。 

40年來,在鄉風文明浸潤下,漆橋鎮經濟發展快速發展,百姓生活積極向上,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助力鄉村振興。

撰稿 史新華 諸龍偉 徐萌

穩步推進水利、交通、文化、醫療等十件「民生實事」

固城 著力改善民生 提升百姓幸福

12月11日一早,在固城鎮橋頭村口,十來名工人正忙著綠植栽種,村內道路乾淨整潔,生態停車場、公共廁所等配套齊全。近年來,該村通過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完善,面貌煥然一新,即將迎來市級美麗鄉村驗收。

據悉,固城鎮為提升百姓幸福指數,今年圍繞年初制定的民生實事清單,認真梳理抓推進,件件實事惠及百姓。目前創建了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宜居村6個;區級美麗鄉村18個;深入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啟動鎮文體中心改建工程,創建10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施固遊路、湖濱西路、漕雙路及各村主幹道亮化工程;18公裡的農村道路提檔升級工程……今年初梳理的水利、交通、文化、醫療等十件「民生實事」已逐項推進實施至尾聲,構築了民生保障的一道道溫暖防線,讓惠民陽光照進百姓的心中。

興修水利,富民惠民

固城鎮位於固城湖旁,半山半圩的地勢,除河湖溝汊外,還有兩座水庫、四條山河和圩內部分內埂,水系十分複雜,易澇易旱。近年來,該鎮以村、圩區為單位,對山河、水庫、塘壩以及小垾的薄弱地段進行土方加固。

目前,固城鎮在建的水利項目包括骨幹河消險工程、非骨幹河湖消險工程、蕪申線航道消險工程、重點塘壩綜合治理崗姚墩工程以及防汛消險工程固城四小垾,預計年底全部完工。

在沛橋港西山河大全村段水利工程現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現場數臺挖掘機正揮舞著巨臂,工人們正冒著寒風忙著護坡鋪設的掃尾工作。「現在進行的是非骨幹河湖消險工程,可在雨量過大情況下,通過山河將雨水匯入胥河,減少對沿線村莊的內澇災害。」現場技術負責人王繼航介紹,該工程主要包括漕塘港東山河和沛橋港西山河堤防消險工程,目前,沛橋港西山河堤防消險工程已完成堤身土方加固約1500米、砼格埂2050米、迎水坡新建護坡1400米以及拆建3座跨河橋等工作,將在春節前完工。

據悉,目前全鎮共實施涉及泵站、涵閘、險埂險段加固、填塘固基等七大類工程,有39個分項目。此外,結合農村環境整治,該鎮各村將開展農村河道、河塘清淤疏浚。

以教為先,興教為本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千家萬戶都關心的大事,直接影響著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近年來,固城鎮將提升教育質量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把教育優先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創新,將之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落實,不斷完善硬體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全鎮教育事業得到蓬勃發展。

近幾年來,全鎮裡共投入1700多萬元用於新建和改擴建了4所幼兒園,其中投入120萬元對漕塘幼兒園進行擴建,由原來的兩軌增加到三軌,將漕塘幼兒園創成省優質園,是高淳區首家創成的農村幼兒園。為了適應教育質量和人口增長的需要,固城中心小學由政府投入2500萬元,建成佔地面積41畝,建成4軌24班1080席位規模的新教學樓。

如今在固城鎮,每所校園都是整齊的綠化帶,平整的甬路、操場,文化氣息濃厚的大廳、走廊,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校環境、辦學條件發生的根本變化,得到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加大投入有效促進教育質量提升,出臺《固城鎮中考鎮長獎勵基金》,每年獎勵在教學一線取得優異成績的骨幹教師。2014年—2018年,固城中學中考均分連續4年位列全區前兩名。固城鎮尊師重教重投入,使教育之花越開越盛。

「廁所革命」 為鄉村添彩

近年來,一場聲勢浩大的「廁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在固城鎮進行,不管是新建還是改建的公廁,都告別了「髒、亂、差」,迎來「潔、淨、雅」。

來到禪林村馬埠墩自然村,只見距離法治文化廣場不遠處,矗立著一座富有設計感的公廁,素雅有致、整潔清新的外觀與周邊的田園風光完美融合在了一起。走進去可以發現,牆面光可鑑人,地面乾淨整潔,兩方盥洗池光亮如新,一面鏡子擦得一塵不染。除了設置常規便池、蹲坑以外,兒童便池、殘疾人專用衛生間等貼心設施一應俱全。禪林村村委主任李箕軍說,「公廁主體建築面積70平方米,總投資30多萬元。」村裡老百姓對此非常滿意,一位路過的老人說,公廁的管理人很負責,每天打掃好幾遍,公廁比自家廁所還乾淨。

固城鎮執法大隊負責人楊生紅介紹,廁所革命是該鎮確定的重點民生工程,計劃投資4000多萬元,在全鎮129個自然村實現二類公廁全覆蓋,2017年已新建或改建38座農村公廁,2018年通過了42座公廁立項新建,年底可完成80%左右,其餘將在明年全部完成。

固城鎮逐項推進,十件民生實事已實施至尾聲,為人民構築了民生保障的一道道溫暖防線,讓惠民陽光照進百姓的心中。

固城鎮黨委書記陳時祥表示,幸福乃民生所求,民生即施政所系。該鎮將繼續穩步推進十件民生實事,增進民生福祉,用民生建設的新成就、新示範,全面提升百姓的獲得感,開啟固城幸福之門。

撰稿 李明 楊來生 徐萌

產業發展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並行

東壩 改革創新,打造特色田園鄉村樣本

高淳區東壩鎮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因位於固城湖東、胥河壩上而得名,至今已有600多年建鎮史。改革開放以來,東壩鎮緊扣產業集聚、城鄉融合、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等重點,牢牢把握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集成式改革等試點機遇,有力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環境提升,詩意鄉村入畫來

乾淨整潔的道路連村入戶,一棟棟造型各異、帶院子的農宅掩映在青山綠水間……行走在高淳區東壩鎮遊子山村小茅山腳自然村,正是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畫面。

小茅山腳自然村圍繞「芋(遇)見茅山、市(世)外稻村」主題,打造「有機大米+慢食文化」產業特色,發展精品民宿。如今,遊子山村小茅山腳村已完成村容村貌整體提升,30多幢民居朝向相同,距離相同,乾淨整潔的院子裡有碩果纍纍的橘子樹、棗樹等,依託青山茶場、水庫、竹林等優質自然資源,發展民宿、餐飲、旅遊產業。環境變美的同時,眾多遊客慕名前來,直接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收入。

今年,大仁凹自然村繼小茅山腳村、壟上村之後入選全省第二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全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近年來,東壩聚焦統籌城鄉目標,提升鎮村品質,和睦澗、遊子山等村通過河塘清淤、新建停車場、綠化環境等一系列措施,改善村莊環境。目前,全鎮垃圾分類試點工作覆蓋至全鎮所有行政村,全鎮範圍內建有80處分類垃圾收集點,配備40輛垃圾分類收集車,共新建三類及以上公廁14座。排水達標區建設完成2.5公裡管網建設,加強灑水降塵和路面保潔工作,排查整治70多家餐飲企業,整治率為100%。

近兩年,東壩鎮圍繞打造空間優化形態美、綠色發展生產美、創業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環境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五美」鄉村建設目標,重點建設市級以上美麗鄉村15個,其中市級以上示範村8個,宜居村7個。

村美民富,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今年是和睦澗村村民高新貴全家搬到集鎮住的第4年,已經習慣了每天準點上班,下班陪家人吃飯散步的愜意生活。4年前,他所在的村拆遷,全家被安置到鎮政府旁的和睦澗安置小區,原來在外打工的他在鎮工業園找到一份工作,不用再離家打工。家裡每年除了7萬多元的工資收入,還有5000多元的農田流轉費和合作社分紅。

東壩鎮圍繞「邊貿重鎮」的總體規劃,集鎮上購物商場、健身中心等配套一應俱全;前年投用東壩醫院設施先進,經常有市、區級醫院名醫坐診;新建的東壩室內農貿市場乾淨整潔;新建敬老院共有324張床位,是全區最大的敬老院之一……鎮上的居民都說日子越過越好,生活越來越盼頭。

享受美好生活的,還有村民孔愛子夫婦。東壩鎮遊子山村周泗澗自然村是高淳最早一批美麗鄉村,遊子山旅遊片區更是激活了周泗澗村的無限商機,孔愛子夫婦在自家開起了農家樂,最多一天能掙2000多元,日子過得很滋潤。

東壩鎮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並行,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此外,東壩鎮還圍繞增進民生福祉,有序推進各項社會事業。今年以來,全鎮完成胥河風光帶北岸建設,遊子山路改造提升等城建項目,新建下壩、青楓兩村衛生室,下壩幼兒園完成教學樓建設,東壩小學北校區項目進場施工……

如今的東壩,村美民富,文明鄉風撲面而來。統計顯示,今年東壩鎮1—10月份地區生產總值43億元,同比增長10.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85元,同比增長10.2%。

改革賦能,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在東壩鎮的發展進程,改革,是不能被忽視的一個詞。

2017年,東壩鎮成為區集成式改革試點鎮,入選江蘇新一輪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名單,在農業農村、行政管理、社會治理、工業園區等四大領域探索改革新方式。

在農業農村領域改革方面,東壩鎮以遊子山社區小茅山腳自然村、青山社區壟上自然村、遊子山社區大仁凹自然村為組團,突出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積極打造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試驗田和樣板區。

其中,壟上、小茅山腳兩個自然村按照「確權、賦能、搞活」的基本思路,緊緊扭住土地這個核心、產權這個關鍵,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和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因地制宜開展閒置宅基地、農村空關房的收儲租賃。

小茅山腳自然村選舉成立了村民代表大會,議定了由村集體通過租賃、置換等形式,統一收儲流轉本村村民閒置宅基地、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壟上自然村,圍繞「閒居壟上、漫茶時光」主題,依託原汁原味的村落聚居形態,打造智慧茶園示範基地、茶藝文創基地。

針對其他三大領域的改革,東壩鎮也積極探索「東壩模式」。在行政管理領域,《東壩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三定方案獲區委審批,新建成便民服務中心投用,可實現百姓「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在社會治理領域,全鎮劃分76個網格,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完善考核制度,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網格任務派送、資源調度等。在工業園區領域,15平方公裡工業園區西延北擴發展規劃方案初步形成,盤活存量資產約4.2萬平方米,基本完成總部經濟園建設,並計劃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共建「雙創谷」。

改革開放40年來,東壩鎮依託優良的自然稟賦和工業古鎮基礎,實現了「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轉變,通過新市鎮、新社區建設,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接下來,東壩鎮將堅持「工業強鎮、邊貿重鎮、文化名鎮」發展定位,緊扣產業轉型升級、城鄉融合發展、深化改革創新三大重點,深化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成果,全面推動全鎮經濟發展、城鄉建設、改革攻堅、民生保障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撰稿 周雲福 潘麗婷 杜瑩

生態越美麗、發展越興旺、群眾越幸福

椏溪 國際慢城裡的特色小鎮

椏溪,高淳區東部的一個山區小鎮,這裡沒有工業噪音,也沒有快餐店,有的是登山攬勝、賞竹觀松的樂趣和四季瓜果香、把酒話桑麻的農家風情。

一條48公裡長的生態之旅,串聯起荊山、橋李等6個行政村宜人的田園風光和傳統農耕文化。

2010年11月底,椏溪生態之旅被國際慢城組織授予「國際慢城」稱號,成為中國首個「國際慢城」。每到周末或節假日,無數逃離喧囂的「城裡人」來到椏溪體驗「慢」生活,享受山間晨露,聽池塘蛙鳴。

彰顯椏溪發展特色的椏溪體育健康特色小鎮、椏溪風情特色小鎮、國際慢城特色小鎮分別納入省市特色小鎮建設,目前已全面啟動建設。

經過多年積累,椏溪鎮依託國際慢城發展優勢,不斷擦亮生態底色,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初步探索出一條「生態越美麗——發展越興旺——群眾越幸福」的道路。

結緣國際慢城 厚植生態底色

丘陵連綿、山清水秀,椏溪素有「金陵天然氧吧」的美譽。然而,因為交通不便,過去多年椏溪的發展一直受到牽制。

迫於經濟指標考核的壓力,椏溪以前也曾走過傳統發展的老路。興辦化工企業,開山採石、採砂……這些「短期見效快、長期去還債」的產業,不可避免會對當地生態造成一定的影響。好在椏溪及時在彎路上剎住了車。2006年開始,鎮裡先後關停了10多家採石場、採砂場、塑料廠,並督促相關企業完成了排汙設備的提標改造。

省內外有名的專家被請來為椏溪的生態發展規劃出謀劃策,立足「青山綠水」,最大限度保護原生態……「生態立鎮」理念,讓椏溪不斷擦亮生態惠民底色,也因此結緣「國際慢城」。

2010年7月,世界慢城聯盟副主席安傑羅瓦薩羅來到椏溪,他認為這裡的一切,完全符合「國際慢城」的標準。隨後11月在蘇格蘭召開的國際慢城會議上,椏溪「生態之旅」被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稱號。在大多數中國人對「慢城」的概念還十分陌生的時候,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椏溪「生態之旅」已成為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如今在椏溪,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自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3000畝早園竹、4000畝有機茶園、5000畝果園等大規模的特色經濟農場,桃花村、杏花村、石榴村、菊花村等多個生態農業示範村,將綠色經濟的底氣鋪墊。這裡只用有機肥料不用化學肥料,只有農家樂,沒有快餐店,只有鳥語蛙聲沒有工業噪音。

生態之路讓昔日的荒山坡變成了如今的綠色寶庫,也向人們展現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做足「旅遊+」文章 撬動「美麗經濟」

生態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區域特色逐步得到體現,椏溪主打鄉村體驗式旅遊,充分做足「旅遊+」文章,拓展「美麗經濟」發展路徑。

依山傍水、鳥語花香、樹木蔥蘢,人文景觀點綴其間,有因卞和獻玉而聞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望玉山、牛皋抗金的南城遺址、劉伯溫開掘的大官塘,嶽家軍的操兵場遮軍山……成排的白牆黑瓦徽派民居矗立遠處,在水塘裡顯出影影綽綽的倒影,山抱綠水,水浸山足,分外安謐。

椏溪鎮以「國際慢城」品牌效應帶動休閒旅遊業發展,打造了金色花海遊、農事體驗遊、戶外運動遊、竹海探幽遊、低碳養生遊等多條旅遊線路,形成了一批以「吃農家飯菜、做農家農活、住農家驛站」為主題的休閒旅遊城鎮。

優美的景色,靜謐的氛圍,椏溪的「慢」對大都市裡的人們有種莫名吸引力。每逢旅遊黃金季,遊客蜂擁而至。金騰農家樂經理王新花感嘆,「2012年剛開業時,正常一天才十幾人,從2015年起,遊客數量明顯增加,生意越來越好,最高一天營業額有2萬多元。」

遊客多了,旅遊投資項目也來了。椏溪(國際)汽車旅遊文化基地、金浦高淳「山慢城」溫泉度假酒店、半城·涵田房車營基地、歸來兮度假莊園等多個休閒度假類旅遊項目紛紛落戶,融合文化創意、康體養生、體育運動、休閒漁業、戶外營地、特色民宿等多個產業。

小鎮風情無處不在  引領全國人居環境

江蘇省體育健康特色小鎮、江蘇省風情特色小鎮、南京市國際慢城特色小鎮等小鎮建設逐步在椏溪鎮展開。據悉,三個小鎮建設相互融合,分南北兩區、四個組團進行建設,慢城南部為以創意文化辦公為主的生產型動區,形成以文峰攬勝、房車營地、帳篷營地、慢搖船櫓四個項目為主體的慢運動核心區;北部則以生態環境旅遊在休閒體驗為主的靜區,圍繞大山、小山、枯竹山、大山水庫,規劃了以旅遊休閒度假養生為主的酒店群、慢城總部、醫療健康等功能配套,打造「一池三山」的整體景觀格局。

目前,小鎮風情無處不在。慢城小鎮的一幢幢別致小樓已經建成,生態之旅隨處可見的騎行和徒步愛好者。

在椏溪,不僅生態景觀越來好,人居環境也在不斷提升。

初冬時節,漫步在椏溪鎮尚義村北嶺崗自然村,只見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的小菜園內綠意盎然,重現「水繞陂田竹繞籬」的田園美景。

村民汪玉鳳高興地說,以前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的空地不是髒亂差,就是堆滿了雜物、長滿了雜草,村裡幹部引導大家種花種菜,扎竹籬笆,變成一個個雅致美麗的庭院。村裡每年還舉行「最美菜園」的評選,大家都不想落後,小院一個比一個好看。

椏溪鎮不斷提升發展深度,努力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百姓幸福家園。先後投入3500多萬元,建成集鎮汙水管網11公裡;完成6個規劃布點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建成8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宜居村以及30個區級美麗鄉村建設。

近年來,椏溪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中國金牌旅遊鄉鎮及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蛻變為全國示範鎮。

撰稿 周秀雲 史月生 高曉平 杜瑩

不斷提升主陣地服務功能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淳開發區:優化營商環境,釋放發展動能

開工建設3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36.16億元;新籤約項目65個,擬投資額超億元或千萬美元籤約項目38個;實體企業開票銷售增長56.9%;工業投資增速18.55%。年末,高淳經濟開發區交上漂亮的成績單。

作為高淳製造業發展的主平臺,高淳經濟開發區是民營企業落戶建設的主陣地,園區內600多家企業全為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發展與高淳經濟開發區的改革發展相生相伴。

營商環境好,則市場活力足;營商環境優,則發展後勁強。近年來,高淳經濟開發區「放管服」改革穩步推進,落實「100條」「864」試點,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投資和市場環境不斷改善,經濟活力和發展動力持續增強,致力於破解企業發展中的堵點、痛點和難點,營造親清和諧的營商環境,與企業共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加強「放管服」改革 為企業解憂

本月10日,高淳經濟開發區萬悅城幕牆工程項目領取該區發出的新版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該公司從提交申請到取證,一共只花了半天,僅原來所需申請時間的六分之一。

這是高淳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善營商環境的成果之一。此前,高淳為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已完成多項改革。作為高淳區經濟建設主戰場,高淳經濟開發區創新服務,做好承上接下的樞紐作用,為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搭建更高效的平臺。

首先是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早在2017年,高淳在全市率先組建行政審批局,將分散在市場監管、城建、發改等22個部門的涉及投資建設、市場準入等領域的125項事項進行相對集中,審批人員由原來的16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40人。對78項需技術審查和現場核查的審批事項流程進行固化,建立標準化模板,編印《辦事指南》,共控減審批環節41個,114項審批事項共壓縮378個工作日,平均壓縮承諾用時3個工作日,減少和共享審批材料40%以上,實現「3550」放管服改革目標。

高淳開發區為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強化服務能力,一方面,全面落實「模擬審批」「容缺審批」「不見面審批」等各項改革要求,積極推行「一窗受理」「全程代辦」「聯合會辦」「限期辦結」「重大項目個性化服務」等機制,實現辦事「只進一個門,最多跑一次」的目標,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另一方面,按照專業化的要求,加強政務服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強化服務能力建設,組建專門的代辦隊伍,按照高效、適合、專業的要求,優化集成服務窗口,簡化明示辦事流程,不斷提高政務服務的專業水準。

同時,創新預審代辦模式。針對政府投資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推行「預審代辦」服務制度,成立模擬審批聯席會議工作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實現立項、規劃、施工、竣工等多個階段的聯動辦理,助推了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今年,高淳區還創新開展「政銀合作」模式,大力推進企業註冊全程電子化,實現在銀行網點辦理電子營業執照,截至目前,首批試點合作的中行、工行、建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等5家銀行22個網點代辦企業登記註冊累計147戶,其中69戶實現全程電子化,其中最快的企業註冊案例僅用時1天。

目前,高淳當地開發的「企業註冊」不見面審批系統已在「我的高淳」手機APP正式上線運行。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實現「一口辦理」,所需信息經核准登記後,企業可全程網上在線辦理商務備案和營業執照登記。

多措並舉增加融資渠道 為企業解難

位於高淳經濟開發區的南京喜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運貨車輛來回穿梭,生產車間總控室內,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工作。該公司主營醫療器械、保健用品、藥品及包裝材料的輻照消毒滅菌,食品的輻照保鮮等,廠區佔地25畝,擁有鈷60γ射線輻照裝置及電子加速器輻照裝置,科技含量高,得到高淳區設置的產業基金與科創基金雙扶持。該企業現場負責人表示,園區的金融支持促進了公司更好更快地發展。

高淳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民營企業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面臨著融資難、運營成本高等「成長的煩惱」。為幫助民營企業排憂解難,開發區不僅定期組織銀企對接會,還在區委區政府的統籌下,推出多項基金和金融政策,其中,僅產業基金與科創基金就有13億元。

高淳區自然生態良好,健康產業增速迅猛。落戶高淳經濟開發區的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實力雄厚,在業界較有影響力。去年,高淳開發區與達安基因達成戰略合作,不僅成立「沒有圍牆」的大健康產業孵化器和加速器,還共同發起成立3億元的生物醫藥專項產業基金。

此外,高淳經濟開發區還成立南京「平衡創業投資基金」,規模為1億元,其中首期7000萬元,基金採取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通過基金管理人專業的項目甄選、管理和退出全過程,實現基金資產的保值增值。主要投向初創型中小型企業,投資領域包括先進位造、新材料、醫療健康、節能環保、高端現代服務業等產業。

「三項服務」 創最優營商環境

南京提出打造全國最優營商環境,並出臺「優化環境100條」,高淳區緊密結合實際出臺了《高淳區優化營商環境100條》(以下簡稱「100條」),主要圍繞開辦企業、不動產登記、建設項目審批、水電氣及網絡報裝、產權保護、金融服務、企業用工保障、企業獲得用地、企業納稅及降本等9類事項和1類全程兜底服務以及「八不準」組成,其中有20條是在市100條的基礎上高淳獨創的。 

高淳經濟開發區不僅全面落實「100條」,還研究出臺《關於優化企業全程服務機制的意見》等相關規定,及時有效地解決園區企業在籤約、建設、生產運營各個階段存在的困難、問題。

據了解,全程服務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疏暢企業訴求受理通道,多途收集、扎口管理。在園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企業訴求熱線、訴求窗口,建立企業常態走訪責任制等進一步疏暢企業訴求通道,並對涉及企業問題統一編號,扎口管理。二是完善企業訴求辦理流程,明確責任、銷號管理。根據開發區內部分工及時明確企業訴求解決責任部門和解決時限,並由扎口管理部門全程監督,對辦理結果實行銷號管理。三是建立會辦協調通報機制,統籌協調,促進解決。對複雜問題及時由管委會領導協調會辦,開發區內部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協調相關部門會商解決。在開發區內部每月對企業訴求情況、訴求解決情況進行通報。並對共性問題及時研究制定相關規定。截至目前,園區一把手就已走訪企業65次,針對企業用地需求、費用減免、人才公寓使用、基礎設施改造等需求,現場辦公,當場解決。

此外,高淳經濟開發區還針對各階段企業發展的形勢要求和特點,推出特色服務。一是完善重大項目「小組服務」制,對企業重大建設項目、重大事項和重點招商項目,建立由開發區管委會領導牽頭,相關人員參加的「服務小組」,會同企業梳理服務事項、制定服務菜單,通過周例會、現場會辦等方式落實菜單要求。二是建立安全、環保管家服務制。開發區聘請了專業機構分別設立了「安全生產管家」和「環保管家」服務機制,在進行政策解讀、業務指導的同時幫助企業解決安全和環保領域的相關具體困難。三是建立培育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擬上市企業培育」「四上企業培育」掛鈎服務機制,圍繞培育目標,加強協調服務和業務指導,與企業共同發力,共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高淳經濟開發區深入推進「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先後組織開展境內外招商活動110多批次。初步統計,今年以來已新籤約項目65個,其中外資項目6個、協議總投資1.55億美元,高端裝備製造類項目26個、醫療健康類項目18個、新材料類項目11個,主導產業招商成效明顯,產業集聚勢頭向好。

高淳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更好地優化營商環境,園區將從提升功能品位發力,全面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建設,完善經濟發展配套功能,為園區企業發展創設更好的載體環境。同時,以推進「兩融合一落地」為契機,結合園區產業定位推進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和人才服務機制建設,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撰稿 沈小平 胡英華 徐萌

相關焦點

  • 廈門吉治百貨:在懷舊中品味慢生活
    近些年來,國人更加熱衷於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我認為旅行的意義不是在於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到別人待膩的地方,而是在於換種心情,享受「慢生活」的閒適,所以旅遊不僅要去遊人如織的景點,更要去有人氣、接地氣的地方。在廈門,吉治百貨就是這樣的地方,它雖身在嘈雜狹窄的八市旁,但外表古樸,內心更是溫柔。
  • 高淳,優雅寧靜的江南歷史文化小城
    高淳位於南京市南大門,明弘治年間設為高淳縣,現在是南京市的一個區。高淳歷史悠久,古名「固城」、「瀨渚」、「楚王城」等等,伍子胥開鑿的胥河繞城而過。據考證「固城遺址」比「金陵石頭城遺址」還早208年。古城高淳高淳是一個適於慢生活的小城,面積大約800平方公裡,現在人口有40多萬。高淳地形東高西低,有山有水,風景優美。東部丘陵山區為茅山和天目山餘脈結合地,西部有固城湖與石臼湖,河網密布。
  • 高淳 處處皆景點,全域大花園
    行走在高淳,處處皆是美景——椏溪國際慢城內,一條全長48公裡的慢行系統穿行於林間、花海、田園,沿線時而依山傍水,時而穿山過林,沿途鬱鬱蔥蔥,鳥語花香;固城湖旁,水慢城風景如畫,慢時光裡,看蘆葦深處蘆花飄,憑水臨風,賞白鷺蹁躚悠然飛,愜意徜徉,觀百畝花海美如畫;高淳老街上,古建築傍水而列,粉牆青瓦、飛簷翹角,配上精美的磚木石雕和傳統的書法牌匾,古樸典雅……  高淳,地處長江之濱、南京之南
  • 螃蟹養殖,美了田園富了農民 南京高淳譜寫鄉村振興新樂章
    作為螃蟹節的重要系列活動,開幕式當天,「創新賦能 綠色增長 共享發展」第十九屆中國高淳固城湖螃蟹節投資環境推介暨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高淳舉行,螃蟹節期間,涉及醫療健康、智能製造、文旅等方面的44個項目籤約,總投資額554.5億元。
  • 「中國旅遊日」雲直播帶你周末遊成都 品味慢生活
    原標題:「中國旅遊日」雲直播帶你精彩過周末   昨日是「中國旅遊日」,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聯合百度、四川發布、神鳥知訊、看度以「周末遊成都 品味慢生活」為主題,在主會場新津縣斑竹林及新都區音樂百花谷、都江堰市青城山、雙流區黃龍溪、高新區鐵像寺水街4個分會場同步開展了2020年「中國旅遊日」大型雲直播主題活動
  • 江蘇省高淳監獄比學趕超提升隊伍戰鬥力
    今年以來,江蘇省高淳監獄緊緊圍繞高質量建設「新時代全國一流的現代監獄」目標,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監獄各項工作,按照「抓黨建帶隊建保安全」的思路突出加強民警隊伍建設,通過黨建引領、素質強警、作風建設、傳帶幫扶等舉措,努力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鍛造一支過硬的民警隊伍,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監獄工作高質量發展「雙勝利」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
  • 邁步「成德同城」時代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通過兩地多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全方位全領域推動成德同城化發展,我市特別是交通、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事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A 交通先行>>>開啟「雙城」生活模式從德陽到成都東站的動車,每半個小時便有一班;從成都人民北路二環路為起點,經北星大道、成德大道進入德陽境內的天府大道北延線,已經開工建設,往返於成德兩地最為便捷的交通大動脈令人期待……近年來,德陽與成都在交通上推進成德同城化,讓兩地市民感受到了交通帶來的生活便捷
  • 南京高淳老街,可能是歷史上更名次數最多的古街
    高淳老街,就是屬於南京的「金陵第一古街」。高淳老街,被譽為「金陵第二夫子廟」。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900餘年歷史。這裡保存著江蘇省內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也可以說是整個華東地區最完整的明清古街。老街的路面用胭脂石、青條石鋪設,風吹日曬幾百年,依然在用。兩側的古建築,大多為兩層的磚木結構,融合了一部分徽派建築風格。整條老街古色古香,是真正意義上的「古」街。
  • 「聚焦兩會」南京高淳交出2020年亮眼經濟成績單
    在南京市高淳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記者了解到,2020年南京高淳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78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56元。
  • 初冬的高淳水慢城到底有多美?鸕鷀、野鴨、白鷺、灰鷺……
    又到一年初冬時,在高淳,在慢城,在水慢城的湖心島,沒有四下荒涼,沒有冷冷清清。這裡水鳥翩翩,蘆葦飄蕩,初冬陽光下,似乎時間駐足,仍有晚秋的一份暖意。 鸕鷀、野鴨、白鷺、灰鷺......大批野生水鳥在此棲息、覓食、追逐、嬉戲,匯成這蕭瑟季節裡一副生動的畫。
  • 美了田園富了農民 小螃蟹如何成長為高淳大產業?
    去年,他又在高淳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承包了200畝水面用於螃蟹育種。「如今蟹塘畝產從原先50公斤提升到現在的120公斤,儘管去年螃蟹市場行情不佳,但收入仍較之前提高了20%。」陶立木笑著說。 小螃蟹不僅「帶火」了蟹農們的生活,更拉動著水草種植、螺螄、電子商務、冷鏈物流、飼料漁藥等20多個相關行業的發展。
  • 英語六級作文高分範文:解決問題 品味幸福
    【參考譯文】   解決問題,品味幸福   「何為幸福?」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每個人對幸福的真正含義都有不同的定義。對羅斯福而言,「幸福並不只是擁有財富,真正的幸福在於取得的成就和創造帶來的激動。」而對愛因斯坦來說:「如果一個人想要生活幸福,他就應該寄希望於目標而不是人或事。」
  • 高淳馬拉松系列之二 跑者接駁路線說明書
    >接駁說明 11月3日為所有高馬跑者提供賽前及賽後的免費接駁服務,內容如下: 賽前接駁 分別在寶塔路、鎮興路、北嶺路沿線,S9高淳地鐵站設置4條「直達賽事起點」的接駁線路(往返接駁)。
  • 天九共享:員工的歸屬感來源於企業的幸福制度
    筆者認為,員工的幸福感要從其就職的企業中來,企業的所作所為,不僅是其企業文化的重要體現,更是其員工的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只有幸福的企業,才會有幸福的員工。  談到幸福企業,就不得不提天九共享集團。  作為幸福企業理論的奠基者,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在創辦天九共享時,就將「建設幸福企業」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方針。
  • 圖集 志尊淳
    作為志尊淳的代表作,《寵物情人》一定是第一名。志尊淳也在選劇本時刻意偏向了有陽剛之氣的角色。 中文名:志尊淳 外文名:しそん じゅん/羅馬音:Shison Jun 國 籍:日本 民 族:大和民族 星 座:雙魚座 血 型:A型
  • 南京高淳峇里臺灣迎湖度假村隆重開業
    中國臺灣網6月1日南京消息 5月28日,由臺灣開達休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高淳峇里臺灣迎胡度假村隆重開業。臺北市前市長黃大洲、臺灣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理事長林瑞民,省臺辦副主任王少邦、市臺辦主任趙再飛,縣委書記吳衛國,峇里臺灣迎胡度假村董事長楊文達共同啟動開動裝置。省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及臺灣客商及友人到場祝賀。
  • [公告]高淳陶瓷:年報
    (二) 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將秉承"豐富健康生活,促進陶瓷發展"的理念,努力把高淳陶瓷發展成為我國規模最大、品種系列最全的日用陶瓷企業,成為一個國際知名的日用陶瓷品牌。做好對困難職工的關愛工作、為困難職工排憂送暖;組織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業餘生活,提高員工的生活情趣。 (四) 可能面對的風險 (1)出口下滑的風險。本輪世界經濟復甦是建立在廣泛的政府干預支持的基礎上,支持需求擴張的基礎不具有可持續性。
  • 高淳蔣山何氏:尚德崇仁、忠孝廉節
    原標題:高淳蔣山何氏:尚德崇仁、忠孝廉節【摘要】 蔣山何氏秉承「忠孝廉節」的家訓精神,耕讀傳家、克勤克儉,尚德崇仁、樂善好施。何耀南以樂善好施聞名,同鄉以及外地到南京參加鄉試的書生經常上門拜訪,何耀南不計貧賤富貴,均熱情接待,受其鼎力周濟者不計其數。 高淳蔣山村何氏家族是北宋名相何執中的後人。
  • 南京高淳區用上環衛綠化「大管家」,一把掃帚掃到底
    南京高淳區在2019年前,環衛作業、綠化養護歸屬11家單位負責,推諉扯皮的事常發生。今日,記者從南京高淳區城管局了解到,高淳區實行環衛綠化一體化市場服務,道路保潔、綠化管養、水面清理、非機動車整理、街面小廣告全部歸屬一個「大管家」,一把掃帚掃到底。環境變美了,居民投訴整改率和滿意率更是達到100%。
  • 學會放慢自己的腳步,在慢的生活裡去感受生活別樣的美
    在西北呆的時間長了,慢慢喜歡上了這裡的慢生活。也許有人會說,慢生活是因為落後的緣故,是人們沒有競爭意識造成的。我卻要說,如果這是落後的表現,那麼這落後也是可愛的,值得擁有的。  我所在的這個小城,有一種骨子裡的詩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