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9月21日上午,隨著一聲「起螃蟹嘍!」,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螃蟹正式開捕,這也標誌著一年一度的螃蟹盛宴拉開帷幕。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良好的自然生態,為當地人致富提供了先決條件,尤其是有著江蘇省內水質優異的天然湖泊——固城湖的滋養,高淳人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了螃蟹養殖。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當地政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舉辦水產節,2001年開始以固城湖螃蟹節取代水產節,今年,螃蟹節已經進入第十九個年頭。為了提高螃蟹養殖效益,幫助農民增收,政府不遺餘力地加大科技指導和品牌建設力度,固城湖螃蟹榮獲了中國水產類第一個全國馳名商標等多個國內第一稱號。
辦節的目的,是為了打響固城湖螃蟹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向世人展示素有「江南聖地」之譽的高淳的好山好水和獨特的民俗文化。十九年過去,固城湖螃蟹已名滿天下,高淳的旅遊資源已廣為人知:東有丘陵山區、如今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國內第一座「慢城」,中間坐落著有「金陵第一古街」之稱的淳溪老街及周邊古建築群,是「文慢城」,西有圩地湖泊、如今成為江南田園風光典型區域的「水慢城」,南京市高淳區已成為省內乃至全國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更重要的是,以螃蟹為主的水產養殖,已成為致富高淳農民的大產業,在31平方公裡的固城湖周邊,匯聚著2.5萬螃蟹養殖戶,圍繞「固城湖」高淳人辛勤勞作,發展起22.4萬畝的螃蟹養殖產業、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螃蟹養殖模式。
今年的螃蟹節突出「以蟹為媒、招商為要、發展為先、富民為本」的主題,全面展示高淳區貫徹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深化落實「六個年行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豐碩成果,使之成為豐收的盛會、百姓的節日,鼓舞廣大人民群眾帶著高標準建設南京副城的歷史使命,進一步奮力前行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高淳,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養螃蟹,鼓起了農民的腰包
現任高淳區磚牆鎮夾溝村黨總支書記的謝進財,是固城湖螃蟹從鮮為人知的土特產變為聞名中外的大品牌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1999年,當時擔任村會計的謝進財,看到村裡有不少水田拋荒,當時高淳才開始推廣螃蟹養殖,他就以代交農業稅等稅費的方式,將沒人種的水田流轉過來,挖塘養蟹,第一、二年他投入了2.6萬元,但養殖方式還是粗放式的,沒想到賣完螃蟹後一算帳,除去所有成本,每年所賺超過1.5萬元,這在當時已是很大一筆錢了;第三年開始,他在蟹塘裡投餵小魚、螺螄作為螃蟹的食物,螃蟹規格更大、產量更高,當年淨賺2.6萬元。「三年賺了這麼多,我對養螃蟹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他說,現在,他的蟹塘裡添置了增氧泵,種植了水草,定期投放螺螄,並採取生態調水的方式控制蟹塘水質。近三年,雖然包括土地流轉費、螃蟹餌料的在內的成本逐年上升,但他畝均純收入仍然很高。
看到謝進財養蟹的經濟效益這麼好,村民紛紛加入到養蟹行列中來。「全村865戶村民,超過70%的家庭都養螃蟹。」謝進財說,本地的蟹塘不夠養,很多村民到安徽宣城、馬鞍山和南京溧水區等地流轉水面養蟹。
進入螃蟹成熟期,夾溝村67歲的村民卞水木和妻子就一起住到蟹塘邊的小房子裡了,這位18歲就擔任生產隊長、如今依然擔任村民小組長的老農民,已經養了17年螃蟹,11畝蟹塘主要就是老夫妻看管的,「收入最好的年份,11畝蟹塘掙到7萬元。」卞水木說,這幾年淨利也超過3萬元。他有一兒一女,女兒出嫁了,兒子是建築公司的項目經理,老夫妻在塘邊養了雞,種了蔬菜,養蟹掙的錢基本都存下來了。
「你們老夫妻的存款有多少了?」
卞水木張開一隻手。
「5萬元?」
「50萬以上。」老卞得意地說。
一邊的磚牆鎮農服中心主任李小導說,磚牆鎮螃蟹養殖面積達5.3萬畝,全鎮80%的農民養殖螃蟹,或從事與螃蟹產業有關的職業。「有負責螃蟹飼料供應的,有在南京等城市開店賣螃蟹的,綑紮螃蟹的婦女,每天收入150元,分揀不同規格螃蟹的男工,每天收入超過300元呢。」他說,一蟹富了千萬家,固城湖螃蟹實實在在鼓起了農民的腰包。
重科技,高淳成為螃蟹養殖技術高地
高淳區磚牆鎮永勝圩內的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一個上千畝的高效水產健康養殖基地蔚為壯觀,固城湖螃蟹開捕儀式就是在這裡舉行的。
這裡的蟹塘被分割成大小相同的標準化塘口,清淤護坡,水溝開挖,分設進排水系統,添置增氧、監控等設施,成為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生態養殖基地,為固城湖螃蟹科技養殖提供了示範窗口。
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是固城湖螃蟹養殖的標杆。別看是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卻擁有國內第一家河蟹研究所——「南京市高淳區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6家科研機構籤約為研究所提供科研支撐。合作聯社理事長邢青松介紹,每隻螃蟹的平均規格增加10克,全區會增產100萬公斤;螃蟹的養殖成活率提高10%,全區增產250萬公斤。兩項相加,按平均價格每500克50元計算,增收大概在3億元左右,能為全區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辦研究所的目的,就是為提高養殖產量和質量提供技術支撐。去年和今年,合作聯社還舉辦了兩屆螃蟹高層論壇,國內頂級水產養殖專家和幾十個城市的知名水產經營企業負責人與會,業內人士說,高淳已經成為中華絨螯蟹養殖的技術高地。
可喜的是,一大批有知識、懂技術的年輕人加入到螃蟹養殖這一富民產業中來。生於1985年的沈濤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磚牆鎮永成村人,在大學裡學的是機電,在南汽等企業工作過,2013年,他辭掉城裡的工作,回到家鄉,跟著父親養螃蟹,並成為青松水產合作聯社的社員。這位工科男很快成為螃蟹養殖的能手:蟹苗管理、用微生物調水質、生態養殖模式,等等。「今年螃蟹產量應該很不錯。」他說,他家養了60畝螃蟹,往年去掉流轉費和所有養殖成本,畝均純利超過2000元,今年收入估計能更高。「銷售一點也不愁,一來合作社會收購,二來多年下來,與一些螃蟹銷售經紀人建立了聯繫,他們會到田間地頭來收購。」他說,現在,政府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很大,他所在的養殖場,周圍一派田園風光,水光瀲灩,白鷺飛翔,路邊喬木參天,河畔水草豐茂,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美,在這樣的環境裡搞養殖,心情很愉快。
在螃蟹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也培養出一批營銷方面的精英,帶動漁網、飼料、包裝等產業鏈上下遊就業人員超過10萬人。今年,全國人大代表、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理事長邢青松出任磚牆鎮永成社區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影響下,螃蟹養殖逐步走向規範化,螃蟹營銷也逐步走向品牌化,網上賣蟹已成為銷售常態。黃金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史團結與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出新一代自動售蟹機——一種能掃描打開櫃門,自動選擇各款螃蟹的售貨機,目前已在南京南站等人流密集處布設了100臺,開啟了無人銷售的新模式。
隨著開捕儀式的舉行,1.7萬噸固城湖螃蟹正蓄勢待發,全國各地的美食愛好者均有機會品嘗到健康、鮮美的固城湖螃蟹。而螃蟹產業也將為高淳人民帶來近20億元的產值。
節為媒,激發區域產業活力
螃蟹節帶來的不止是高人氣和農民增收的喜悅,也激發了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活力。
每年的螃蟹節期間,高淳區都會把全國各地的客商請來實地參觀考察。作為螃蟹節的重要系列活動,開幕式當天,「創新賦能 綠色增長 共享發展」第十九屆中國高淳固城湖螃蟹節投資環境推介暨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高淳舉行,螃蟹節期間,涉及醫療健康、智能製造、文旅等方面的44個項目籤約,總投資額554.5億元。
高淳以螃蟹節為契機積極開展招商工作,螃蟹節期間,先後舉辦了南京高淳(深圳)智能製造和醫療器械產業推介會、2019年南京高淳(上海)農業招商引資推介會等招商推介活動,緊緊圍繞高淳產業特色,精準發力靶向定位,奮力實現招商引資工作新突破。而就在螃蟹節開幕前夕,螃蟹節重點項目開工儀式在高淳經濟開發區舉行,總投資額約為154億元的61個項目,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等領域。
據了解,今年高淳區委全力推進「六個年行動」,將2019年確定為項目攻堅突破年,以金花節、螃蟹節為時間節點,開展兩輪「招商引資百日競賽活動」。在第一輪招商引資百日競賽中,各相關單位爭先進位,全區招商引資迸發出強勁的活力,項目呈現「準井噴」態勢。高淳區獲得了上半年全市招商「擂臺賽」優勝單位稱號。目前,第二輪招商競賽進展順利,全區產業項目活力迸發呈現喜人態勢。
開幕式當天,高淳區農民豐收節名特優農產品市集開展,固城湖水慢城廣場集合了高淳8個鎮街,7個現代農業科技園區,28家農業龍頭企業的100多個地產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種參展。有螃蟹、烏鱉等優質水產品,有大米、食用油等糧油產品,還有果蔬、茶葉等地產名優農產品……讓國內外遊客可以近距離品嘗,「零距離」感受高淳特產的魅力。除此之外,螃蟹節期間,全國河蟹高峰論壇、首屆「發展幸福產業 振興鄉村經濟」論壇等也將相繼舉行,聚力高淳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此外,今年高淳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雙創」工作為抓手,有效整合高淳山水生態與文化資源,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水平,大力發展旅遊+、+旅遊產業,推動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螃蟹節期間,高淳區將舉辦「雙創」高質量發展專家諮詢會,為推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加快文旅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還將舉辦高淳國際慢城瑜伽露營節、2019年高淳區國際慢城馬拉松賽等國際性盛會。水慢城三周年慶系列活動、慢城第二屆風鈴節、高淳老街美食爭霸賽等活動也會陸續上演。
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如今的高淳依託固城湖、國際慢城、遊子山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水產養殖、經濟林果、花卉苗木等種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全市重點支持高質量發展的東風下,高淳的醫療健康、高端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形成集聚效應,工業經濟蹄疾步穩;以「慢生活」為依歸,以山慢城、文慢城、水慢城為載體,高淳城市「大花園」實至名歸,旅遊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蓬勃興起。高淳,未來可期。
撰稿:楊 軍 諸定翔 朱新法 攝影:範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