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人的飲食素來以種類繁多,口感美味獨特而遠近聞名。白天走在靈山街道上,隨處可見的餐館,大排檔還有酒店,到了晚上還有熱鬧的夜宵街,街道兩旁擺滿了各色各樣的美味小吃,攤主們各擅其長,各具特色。
廣西人是出了名的愛嗦粉,靈山人自然也是不能拖後腿的,靈山當地的早餐,以粉食為主。在眾多粉類之中,靈山人尤其喜愛最具當地特色的簸箕粉,簸箕粉現做現賣,在保證口感的同時又充滿農家風味。簸箕粉類似廣東的腸粉,但做法跟所用的材料有所不同,比起腸粉,簸箕粉更加的原汁原味,風味獨特。
純手工簸箕粉的製作工序很講究,比如說,手工簸箕粉需要用到的米漿是用傳統石磨工藝磨出來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許多店鋪都不再自行手工製作,而是使用機器製作來代替。不過不用擔心,雖然現在的米漿不是手工磨出來的,但是在口感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區別。現在由小編帶大家看看咱們靈山簸箕粉的傳統的製作工藝吧,保證你一看就會!
做法:
1. 米是製作簸箕粉最重要的原料,要做出口感爽滑的粉,這第一步就是要選對米。所用的米是最好是自家種的純"綠色天然"的米。前一個晚上用水把米完全浸泡,至少要浸泡4個小時以上,第二天重新用清水過濾浸泡好的米,過濾三次左右,把米徹底清洗乾淨。
2.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將米和水調至適當的比例,然後用傳統的石磨工藝磨成米漿。磨製過程中,水和米的比例把控十分重要,磨出來的米漿是否稠而不稀,這也間接決定了簸箕粉的口感,而石磨一直沿用的都是傳統的人工推磨。
3. 第三步就是用乾淨的大勺把適量米漿倒入簸箕內,兩手捧住簸箕稍微傾斜,讓米漿均勻的推開,讓它剛好貼合簸箕的邊緣,攤滿整個簸箕。隨後放入燒滾的爐內,停留片刻即可取出,趁熱用竹片將粉輕輕剝下並捲成條,要把控好粉出爐的時間,若是粉在爐內停留太久,做好的粉口感會偏老,吃起來沒那麼嫩滑。
蒸粉時需要用竹編的簸箕,這樣做出的簸箕粉既保持了大米原本的米香,又融合了竹子淡淡的清香。簸箕粉的粉薄而有韌性,爽滑而不膩,吃時在粉中加入濃香的湯汁即可食用,香味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關注魅力壯鄉,來廣西領略廣西人的飲食文化、市井風情,這何嘗不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人生樂事?
編輯by一號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