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更多"肝包蟲病"患者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浩禎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住院部七樓手術室外的長椅上,坐著十幾位來自合作市的回族同胞。一牆之隔的手術室內,他們的親人——53歲的馬索飛亞即將進行肝包蟲病手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的著名肝病專家李寧院長是本次手術的主刀醫生。馬索飛亞的肝臟第VI段有一個直徑約6釐米的單發肝包蟲病灶,因為包蟲病灶在肝臟右葉,臨近膽囊和右肝血管,較為複雜,甘南州人民醫院普外科對類似手術經驗較少,他此次的手術除了要將病灶切除以外,還要讓當地醫生了解肝臟切除的操作手法以及術中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

肝包蟲病是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人類接觸病犬、食入蟲卵汙染的食物或水是其傳播的主要途徑。作為藏區常見的多發疾病,肝包蟲病嚴重危害著藏區人民的健康。而手術治療肝包蟲病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於很多生活在高原藏區的群眾來說,患上肝包蟲病有可能意味著無法治療,因為當地的醫療條件無法完成複雜的肝包蟲病手術,患者只能寄希望於到大城市去做手術。

二十多年前,肝包蟲病走進了馬索飛亞的生活。在和妹妹一起去臨夏州醫院做B超檢查後,妹妹檢查出來是肝包蟲病,她的B超結果顯示肝上面長了東西,但不清楚具體是什麼。「臨夏州醫院的大夫說這個是良性的東西,不是惡性的。當時身體沒有任何疼痛感,我們也比較年輕,家庭很困難就沒有太在意。」

確診為肝包蟲病的妹妹也並沒有做手術,「當時醫療條件不太好,對肝包蟲病沒有多少了解,大家都說肝包蟲病手術要是做不好的話還會越長越多,想著不做沒什麼大問題。」馬索飛亞回憶。

土生土長的甘南州醫院外醫科副主任醫師馬旭中回憶,肝包蟲病是西北牧區常見的寄生蟲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肝包蟲病確實比較常見,但當時醫療器械有限,做的手術都比較簡單,像現在整個囊腫摘除手術是想都不敢想的。

三四年前馬索飛亞突然脾臟腫大,肚子也鼓了起來。丈夫劉佔彪陪她到甘南州人民醫院做檢查,進一步做核磁後確診為肝包蟲病。

「當時她一直沒有什麼疼痛,就感覺多了個東西,對生活也沒啥影響,還一直在打工幹活。」劉佔彪回憶道,「醫生說這個手術做起來有難度,要確定做的話需要到蘭州市的醫院做,讓我們自己考慮。我們感覺不疼應該沒啥事兒就一直沒做,不過也聽了醫生的建議定期做B超檢查,這些年來一直沒啥大問題。」

病情複雜的病人到省城去看病是甘南州常見的現象。李寧院長發現,當地醫院的基礎設施和條件開展常規的肝膽外科手術比較困難,尤其是對手術風險的控制。「肝膽手術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出血,我們在防止出血和止血方面有一些必備的設施,而這樣一類分離和止血的設施在當地相對比較缺乏,這樣就會給手術帶來一定風險,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會寄希望於到大城市去做手術。」

這次來甘南藏族自治州,李寧院長做了充足的準備,十幾人的團隊裡有外科、消化內科、窺鏡、手術室麻醉等各專業的醫生。去年開始,「同心·共鑄中國心」大型醫療公益活動成立了以李寧院長為主席的肝病委員會,並將肝包蟲病的篩查救助作為此次公益活動的重點。「這次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對當地七縣一市的病人進行肝包蟲病初步篩查,並將重點集中在篩查過後的病人。部分確診的病例,我們可以實施手術治療,還有一部分病人我們準備採取射頻治療,通過B超或者CT引導下的局部消融也可以作為一種根治手段消除肝包蟲病的病灶。」

馬索飛亞和丈夫都沒有工作,平日兩個兒子在外地打零工維持家用。劉佔彪在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醫院打來的電話時,內心還有些疑慮。「醫院打電話說,過幾天有北京的專家來我們這兒義診,有專業的醫生可以為我愛人做肝包蟲病的手術,技術非常好。街道辦、疾控中心也打來電話,說是免費的,我們就想著先來做個檢查試試。」

7月3日,劉佔彪陪同馬索飛亞來醫院做了檢查,檢查過後馬索飛亞一家還是決定暫時不做手術。「她沒有感覺哪裡疼,而且五十多歲了,本來身體就不好,做手術又是個很大的事兒,對身體損傷很大,我們想著能不做就不做。」

在醫院與劉佔彪第二次溝通後,馬索飛亞來醫院做了全面檢查,並辦理了住院。主治醫生看了片子、講解了專業知識,並且進行了三次勸說後,馬索飛亞依然猶豫不決。而她猶豫不決的原因是,五年前做了肝包蟲病手術的妹妹,並沒有好轉。

「妹妹在二十多年前被確診為肝包蟲病後一直沒有做手術,後來疼得不行了去蘭州二院做了手術,可是身體裡面還是很疼。之前一個女人頂兩個男人幹活,現在吃也吃不好,但是去醫院做檢查都說是好的。本身她性格有點急,手術後也沒有休息好,比較勞累,可能跟這些也有關係。」劉佔彪說,愛人非常害怕做完手術後也變成這樣。

通過這幾天與主治醫生的溝通,劉佔彪了解到妹妹的病例是小概率的特殊情況,而此次李寧院長採取的是囊外切除手術,具有非常成熟的手術經驗,此次手術還可以把肝切下來一些做進一步的化驗,看肝病到了什麼程度,如何更好地治療。

在看到7月9日義診首例肝包蟲病手術取得成功後,馬索飛亞終於同意接受手術。7月10日,李寧院長和團隊用三個小時完整切除了病灶,手術順利結束。

此次手術是佑安醫院與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一起對民族地區落實醫療幫扶的一項目重要工程,手術費用全免,為患者解決了後顧之憂。

李寧院長表示,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為當地的醫生建立一個對口的培訓支持。此外,他還提出了對於偏遠民族地區醫院「一幫一」。「通過這種精準培訓使當地的醫生在業務水平更好,這樣將來有一些複雜的手術,我們也可以派人過來幫助他們完成。」

李寧說:「我們希望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重點是當地的醫務人員。通過我們的努力讓當地醫務人員掌握現代的醫療技術,實施一些複雜手術。」

相關焦點

  • 治癒牧區肝包蟲病: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二十多年前,肝包蟲病走進了馬索飛亞的生活。在和妹妹一起去臨夏州醫院做B超檢查後,妹妹檢查出來是肝包蟲病,她的B超結果顯示肝上面長了東西,但不清楚具體是什麼。「當時身體沒有任何疼痛感,我們也比較年輕,家庭很困難就沒有太在意。」馬索飛亞說。     三年前馬索飛亞突然脾臟腫大,肚子也鼓了起來。丈夫劉佔彪陪她到甘南州人民醫院做檢查,進一步做核磁後確診為肝包蟲病。
  • 這次的支援尤具意義——「搶冬」推進青海省肝包蟲病手術患者清零...
    而這次的支援尤具意義——「搶冬」推進青海省肝包蟲病手術患者清零目標。青海省召開包蟲病救治工作推進會9月15日,青海省召開包蟲病救治工作推進會,國家醫政醫管司副司長邢若齊出席會議並致辭。、青海省人民醫院醫師團隊聯手開展醫療幫扶,並面向省內外醫療同道開展包蟲病規範化診療技術培訓,凝聚診療共識。
  • 助力肝包蟲病攻克 四川患者在指定醫院手術可獲補助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5日訊(記者 劉佩佩)9月15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肝包蟲病規範化診治培訓班暨華西肝包蟲病診治高峰論壇獲悉,四川省兩型包蟲病流行區患病率居全國之首,甘孜州石渠縣包蟲病高發居世界之首,因其高致死率,包蟲病被稱為「蟲癌」。據了解,自體肝移植手術是目前能有效遏制乃至終結「蟲癌」的治療方式。
  • 董家鴻團隊做了世界首例術式根治終末期肝包蟲病
    9月13日凌晨,一臺持續了19個小時的高難度手術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順利結束,醫院肝膽胰中心聯合麻醉科、泌尿外科,心外科,影像科,重症監護中心等專科共35人的MDT團隊,成功進行世界首例體外肝切除,自體餘肝移植聯合肝上腔靜脈移植重建根治終末期肝包蟲病,這例手術是肝切除和肝移植兩種技術的融合,患者目前已康復出院。
  • 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示範項目「重症肝包蟲病患者『生命接力...
    該項目擬對新疆南疆四地州貧困地區的重症肝包蟲病患者進行專項醫療救助,為貧困患者提供手術治療和家屬陪同等相關費用資助,並指導患者術後康復,降低復發風險,從而幫助包蟲病患者家庭走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境,為醫療精準扶貧提供典範。
  • 清華長庚運用「網際網路+」 精準治療肝包蟲病
    9月13日凌晨,持續了近14個小時的手術順利結束,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聯合麻醉科、泌尿外科,心外科,影像科,重症監護中心等專科在內的MDT(多學科診療模式)團隊完成了此項手術。患者索南吉術後恢復良好,無任何併發症,目前已康復出院休養。  索南吉的成功救治得益於今年7月成立的「清華長庚國際肝膽雲醫院聯盟」。
  • 國家級專家、高水平醫療團隊全力以赴 瀋陽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國家級專家、高水平醫療團隊全力以赴 瀋陽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1月7日,記者在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了解到,經國家指導組專家的科學指導、省市醫療及護理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瀋陽中心一位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轉為普通型,大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 清華長庚援藏醫師成功救治肝包蟲病患兒
    清華新聞網10月13日電 國慶前,8歲的小扎西被父親帶到了西藏大學附屬拉薩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此次距離孩子確診肝包蟲病已有一年之久。腹部影像顯示,小扎西體內的囊型肝包蟲病已經侵襲了左肝大部。面對肝包蟲病患兒,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外科援藏醫生、現任拉薩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王學棟已經歷過豐富的歷練——由董家鴻院士帶領的清華長庚肝膽胰團隊常年深入青海、四川等遊牧地區義診,為終末期肝包蟲病患者提供治療。
  • 世界首例根治終末期肝包蟲病手術成功完成—新聞—科學網
    這臺手術歷時14個小時,參與醫生數量高達30多人,共分5個小組,由該院肝膽胰中心聯合麻醉科、泌尿外科,心外科,影像科,重症監護中心等專科在內的MDT團隊,成功進行世界首例體外肝切除,自體餘肝移植聯合肝上腔靜脈移植重建根治終末期肝包蟲病。 目前,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無任何併發症,目前已康復出院休養。
  • 雲南通過計劃性肝切除成功治癒一位肝包蟲病患者
    人民網昆明12月15日電 (符皓)12月14日,患者劉某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一年前因嚴重的肝包蟲病命懸一線的她,經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分步計劃性肝切除治療後,被醫生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據了解,通過分布計劃性肝切除術成功治癒複雜肝包蟲病患者在雲南省尚屬首例。
  • 肝包蟲病能治好嗎?海西州人民醫院兩位患者治癒出院!
    ,以服務樹信譽」及「白衣天使,杏林典範」等幾面錦旗,親手交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外科醫務人員手中,感謝院方為其開展肝包蟲手術,減輕了患者的病痛。 據了解,自「脫貧攻堅,健康同行——肝包蟲規範精準治療與防範項目」開展以來,海西州委、州政府及海西州衛生健康委員會就高度重視,鬥改措和南新才讓兩位患者的手術屬於海西州醫療扶貧項目,從住院到患者家屬的吃住都由醫院承擔,大大減輕了患者及患者家屬負擔,患者8月15日入院,17日專家院士便對患者進行了肝包蟲外囊切除手術,經術後恢復,患者狀態較好,現已出院。
  • 8個醫療團隊接力救治,重度燒傷患者使用ECMO後成功脫險
    ECMO維護生命安全危急關頭,重症醫學科Ⅰ科值班醫師高文蔚副教授帶領左小淑、鍾振通醫療組立即爭分奪秒行床旁心肺復甦,迅速清理氣道,使用負壓吸引器持續吸引氣道裡的出血。止血、輸血、補液、升壓、機械通氣等措施迅速開展,10分鐘後李剛恢復了自主心律,但致命的出血原因仍未找到。
  • 鄭靜晨:肝包蟲病死亡率高達94% 「救助行動」很及時
    中華慈善總會會長李本公,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王樹峰,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邊志偉與武警部隊後勤部副部長兼武警總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靜晨等領導出席座談會並看望慰問第四批從藏區來京接受中華慈善總會免費救治的貧困家庭包蟲病患者。
  • 打造「帶不走的專家」隊伍 浙黔醫療對口幫扶不斷深化
    在貴州臺江的患者李先生,可以直接連線對話浙大二院普外科胰腺專家李江濤教授,他講了自己之前劇烈腹痛的情況及接受治療的經過。討論後,李江濤教授表示,縣醫院的診斷和血漿置換術治療正確有效,可以繼續觀察再確定後續治療方案。兩周後,李先生康復出院,他感嘆:「生這麼重的病,以往肯定得轉去外地大醫院。多虧浙大二院的專家,才讓我在家門口看好了病。」
  •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培養一支「帶不走」的...
    &nbsp&nbsp&nbsp&nbsp「要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李為民積極呼籲。這一年,他的聲音得到了許多響應,他也和同事們多次前往馬邊,一邊調研、一邊實踐。
  • 西藏首批肝包蟲病患者在302醫院接受免費治療
    西藏首批肝包蟲病患者在302醫院接受免費治療 2016-01-04 19:16:31>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1月4日電 (陳愛平 戴欣)由中華慈善總會和西藏自治區衛計委發起,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院承擔的「藏區千名貧困家庭肝包蟲病患者救助行動
  • 四川:努力摸索適合藏區肝包蟲病防治的道路
    人民網成都11月19日電(王軍)昨(18)日,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承辦的四川省醫學會第三次肝包蟲病防治學術會議暨藏區肝包蟲病診治培訓班在成都舉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曾勇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醫療衛生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嚴律南到會致辭;四川省醫學會包蟲病防治學組組長陳哲宇教授分享了多年對包蟲病治療的體會。
  • 雲南首例複雜肝包蟲病成功治癒
    近日,記者從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獲悉,該院肝膽胰外科團隊日前通過計劃性肝切除術,成功治癒一名複雜肝包蟲病患者。據悉,該手術在雲南省尚屬首例,目前患者劉雲(化名)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48歲的劉雲來自祿豐縣,此前,她出現發熱伴腹痛等症狀,隨後輾轉多家醫院進行治療依然無法遏制病情惡化。
  • "藏區千名貧困家庭肝包蟲病患者救助行動"啟動
    302醫院醫務人員與首批患者合影留念    新華網消息:由中華慈善總會和西藏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起,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院承擔的「藏區千名貧困家庭肝包蟲病患者救助行動」日前啟動,首批5名患者已抵達北京接受免費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