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浩禎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住院部七樓手術室外的長椅上,坐著十幾位來自合作市的回族同胞。一牆之隔的手術室內,他們的親人——53歲的馬索飛亞即將進行肝包蟲病手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的著名肝病專家李寧院長是本次手術的主刀醫生。馬索飛亞的肝臟第VI段有一個直徑約6釐米的單發肝包蟲病灶,因為包蟲病灶在肝臟右葉,臨近膽囊和右肝血管,較為複雜,甘南州人民醫院普外科對類似手術經驗較少,他此次的手術除了要將病灶切除以外,還要讓當地醫生了解肝臟切除的操作手法以及術中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
肝包蟲病是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人類接觸病犬、食入蟲卵汙染的食物或水是其傳播的主要途徑。作為藏區常見的多發疾病,肝包蟲病嚴重危害著藏區人民的健康。而手術治療肝包蟲病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於很多生活在高原藏區的群眾來說,患上肝包蟲病有可能意味著無法治療,因為當地的醫療條件無法完成複雜的肝包蟲病手術,患者只能寄希望於到大城市去做手術。
二十多年前,肝包蟲病走進了馬索飛亞的生活。在和妹妹一起去臨夏州醫院做B超檢查後,妹妹檢查出來是肝包蟲病,她的B超結果顯示肝上面長了東西,但不清楚具體是什麼。「臨夏州醫院的大夫說這個是良性的東西,不是惡性的。當時身體沒有任何疼痛感,我們也比較年輕,家庭很困難就沒有太在意。」
確診為肝包蟲病的妹妹也並沒有做手術,「當時醫療條件不太好,對肝包蟲病沒有多少了解,大家都說肝包蟲病手術要是做不好的話還會越長越多,想著不做沒什麼大問題。」馬索飛亞回憶。
土生土長的甘南州醫院外醫科副主任醫師馬旭中回憶,肝包蟲病是西北牧區常見的寄生蟲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肝包蟲病確實比較常見,但當時醫療器械有限,做的手術都比較簡單,像現在整個囊腫摘除手術是想都不敢想的。
三四年前馬索飛亞突然脾臟腫大,肚子也鼓了起來。丈夫劉佔彪陪她到甘南州人民醫院做檢查,進一步做核磁後確診為肝包蟲病。
「當時她一直沒有什麼疼痛,就感覺多了個東西,對生活也沒啥影響,還一直在打工幹活。」劉佔彪回憶道,「醫生說這個手術做起來有難度,要確定做的話需要到蘭州市的醫院做,讓我們自己考慮。我們感覺不疼應該沒啥事兒就一直沒做,不過也聽了醫生的建議定期做B超檢查,這些年來一直沒啥大問題。」
病情複雜的病人到省城去看病是甘南州常見的現象。李寧院長發現,當地醫院的基礎設施和條件開展常規的肝膽外科手術比較困難,尤其是對手術風險的控制。「肝膽手術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出血,我們在防止出血和止血方面有一些必備的設施,而這樣一類分離和止血的設施在當地相對比較缺乏,這樣就會給手術帶來一定風險,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會寄希望於到大城市去做手術。」
這次來甘南藏族自治州,李寧院長做了充足的準備,十幾人的團隊裡有外科、消化內科、窺鏡、手術室麻醉等各專業的醫生。去年開始,「同心·共鑄中國心」大型醫療公益活動成立了以李寧院長為主席的肝病委員會,並將肝包蟲病的篩查救助作為此次公益活動的重點。「這次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對當地七縣一市的病人進行肝包蟲病初步篩查,並將重點集中在篩查過後的病人。部分確診的病例,我們可以實施手術治療,還有一部分病人我們準備採取射頻治療,通過B超或者CT引導下的局部消融也可以作為一種根治手段消除肝包蟲病的病灶。」
馬索飛亞和丈夫都沒有工作,平日兩個兒子在外地打零工維持家用。劉佔彪在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醫院打來的電話時,內心還有些疑慮。「醫院打電話說,過幾天有北京的專家來我們這兒義診,有專業的醫生可以為我愛人做肝包蟲病的手術,技術非常好。街道辦、疾控中心也打來電話,說是免費的,我們就想著先來做個檢查試試。」
7月3日,劉佔彪陪同馬索飛亞來醫院做了檢查,檢查過後馬索飛亞一家還是決定暫時不做手術。「她沒有感覺哪裡疼,而且五十多歲了,本來身體就不好,做手術又是個很大的事兒,對身體損傷很大,我們想著能不做就不做。」
在醫院與劉佔彪第二次溝通後,馬索飛亞來醫院做了全面檢查,並辦理了住院。主治醫生看了片子、講解了專業知識,並且進行了三次勸說後,馬索飛亞依然猶豫不決。而她猶豫不決的原因是,五年前做了肝包蟲病手術的妹妹,並沒有好轉。
「妹妹在二十多年前被確診為肝包蟲病後一直沒有做手術,後來疼得不行了去蘭州二院做了手術,可是身體裡面還是很疼。之前一個女人頂兩個男人幹活,現在吃也吃不好,但是去醫院做檢查都說是好的。本身她性格有點急,手術後也沒有休息好,比較勞累,可能跟這些也有關係。」劉佔彪說,愛人非常害怕做完手術後也變成這樣。
通過這幾天與主治醫生的溝通,劉佔彪了解到妹妹的病例是小概率的特殊情況,而此次李寧院長採取的是囊外切除手術,具有非常成熟的手術經驗,此次手術還可以把肝切下來一些做進一步的化驗,看肝病到了什麼程度,如何更好地治療。
在看到7月9日義診首例肝包蟲病手術取得成功後,馬索飛亞終於同意接受手術。7月10日,李寧院長和團隊用三個小時完整切除了病灶,手術順利結束。
此次手術是佑安醫院與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一起對民族地區落實醫療幫扶的一項目重要工程,手術費用全免,為患者解決了後顧之憂。
李寧院長表示,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為當地的醫生建立一個對口的培訓支持。此外,他還提出了對於偏遠民族地區醫院「一幫一」。「通過這種精準培訓使當地的醫生在業務水平更好,這樣將來有一些複雜的手術,我們也可以派人過來幫助他們完成。」
李寧說:「我們希望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重點是當地的醫務人員。通過我們的努力讓當地醫務人員掌握現代的醫療技術,實施一些複雜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