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電視臺知名欄目《對話》播出了對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的專訪,向全國觀眾破解了格力電器「打破宿命」之謎。
自2002年第一次做客《對話》以來,格力最大的變化就是:每年都在進步!2004年「格力國美」事件時有人預言:「離開了國美的格力必死無疑」。
兩年過去了,格力業績每年都在穩步增長:不僅順利實現了「世界冠軍」的目標,而且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唯一的全球「單打」冠軍。廠商合作要有良好的平臺
對於中國的製造企業來說,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無非是兩種:一種就是直接走進大賣場,依靠薄利多銷來賺取一些微薄的利潤;另一條則是自建渠道。這是一條險路,而格力電器證明了自建渠道這條路能夠走得通而且走得好,從而打破了很多中國製造企業遵從的這種依賴大賣場的宿命。
董明珠表示,廠商合作需要一個良好的平臺。格力電器認為這一平臺要堅持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同時兼顧廠商雙方的利益。格力與某些大賣場的衝突,實際上是觀念的衝突。如果合作雙方能達成共識,把消費者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把對方的利益考慮得更多點,合作就可以開始。
「格力模式」不是傳統模式
說到營銷模式,外界一直把格力的銷售模式劃歸到傳統模式。董明珠認為,營銷模式先進與否關鍵取決於消費者需要什麼。格力電器選擇自建渠道的道路,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管理渠道,去改變渠道的經營思想,使他們真正認識到為消費者服務才是最重要的。
董明珠並不否認家電大賣場是今後發展的一種趨勢,但她表示,格力電器要打造世界級的品牌,就必須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格力的銷售模式是一種能夠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完善的模式,是先進的模式。
工業精神延伸至渠道
董明珠說,工業精神實際上就是一種甘願吃虧的精神。如何確保經銷商的這種工業精神呢?董明珠透露,首先就是在經銷商的選擇上嚴格把關,其次就是要確保經銷商能賺錢。目前,格力電器對銷售公司的管理越來越規範,銷售公司實際上已經成為格力電器延伸到市場上的一種二級管理機構,其行為要對消費者和經銷商負責,而且要絕對認同格力電器的企業文化。
創新服務推動行業進步
2005年,格力電器銷量突破1000萬臺,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冠軍。董明珠表示,支撐格力電器實現這一目標的是產品的質量和領先的技術優勢,並不是僅因為格力電器售後服務好。
董明珠說,格力電器提出「整機六年免費包修」是因為格力電器已經在產品質量和技術上做到了產品六年不需要維修,而此舉也迫使行業內其他企業要把產品質量搞上去,無疑推動了行業的進步。與售後服務相比,格力電器注重的是售前和售中的服務,但這並不意味著格力電器沒有售後服務,格力電器在全國建立了遍及城鄉的服務網點,並通過定期不定期的回訪活動,更多的為用戶提供諮詢保養等增值服務,而不僅僅是維修服務。
創世界級品牌要有核心技術
董明珠表示,要成為世界級的品牌更多的是靠技術領先。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技術目前擁有國內外專利700多項,並全面掌握了從家用空調到商用空調的核心技術。但格力電器並沒有因為這些而滿足,反而是提出了更多更高更苛刻的要求,希望能在更多的項目上有新的突破。(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