獺分為很多種,有貓獺、水獺、海獺……

2020-09-05 文學界的小混混

貓獺大體上只棲息在南美洲西海岸從秘魯到合恩角的海邊上,主要以魚類和蟹類為食,毛髮特別粗糙。貓獺和生活在北太平洋的海獺各自棲息在不同的海面上,但是也有其他幾種水獺能同時生活在海水和淡水中,當它們去海裡的時候,可能分別與貓獺或海獺相遇。

毛鼻水獺的鼻子上長滿了毛髮,生活在巴西的大水獺和生活在非洲的斑頸水獺的鼻子上也長滿了毛髮。毛鼻水獺棲息在東南亞的河流和湖泊裡,但是人們很少知道它所處的生態系統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實際上,它們很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



斑頸水獺棲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外圍的一些河流、小溪和湖泊中。棲息在東部非洲的斑頸水獺主要在白天活動,通常十幾到二十幾隻組成一組在水中遊蕩,主要捕食小型的慈鯛科魚(也稱棘鰭類熱帶淡水魚)。生活在非洲較南部的斑頸水獺主要在夜間活動,棲息在河流小溪中,沒有生活在海中的。

生活在印度的滑獺比普通水獺體型大,體重也比較大,如果兩者相遇了,滑獺通常都能佔領普通水獺的地盤。與大水獺相似,滑獺的尾巴也是扁平的,趾間有厚厚的蹼連著,但能靈活地抓住一些小的目標。它們捕捉獵物主要靠嘴。滑獺的面部比較短,頭骨呈半球型,臼齒特別寬,主要吃體型比較大的魚,捕魚時常常成群結隊、互相合作。生活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滑獺也常常出現在海岸邊的紅樹林沼澤地中。

非洲小爪水獺屬包括兩種體型較大的生活在非洲的水獺——非洲小爪水獺和剛果小爪水獺。這兩種水獺的前掌趾間沒有蹼,但是趾特別有力,也能像猴子的手掌一樣靈活。實際上是因其前掌上有一個像拇指一樣對生的趾,可以撿起或抓住某些物體。它們的後掌上有比較小的蹼,中間的趾上有爪可以用來梳理皮毛。這兩種水獺的趾都能伸進泥土或石縫中,撿拾一些甲殼類動物。它們的臼齒比較寬,可以咬碎甲殼類動物的殼。


棲息在南亞河流甚至稻田裡的小爪水獺是體型最小的水獺,它們的前掌上部分有蹼,但是趾短粗有力,也很靈活,並且趾的末端有小小的已經退化的爪,在球根狀的趾末端像枚木釘一樣。與它們的非洲小爪水獺屬親戚一樣,亞洲的小爪水獺前掌也特別靈敏,但是只能用來碰觸獵物。

大水獺從頭到尾可長達1.8米,體重也能達到30千克,可能是最稀有的水獺種類了。它棲息在南美的水域裡,每年的棲息範圍都隨著雨季(4~9月份為雨季)水位的漲落而變化。為了獲取大水獺的皮毛,以前當地人常常對其進行捕獵,致使其在許多棲息地中絕跡了。僅在20世紀60年代,巴西就出口了2萬張大水獺皮;20世紀70年代早期,當地政府禁止捕獵大水獺的法令生效後,這種皮毛貿易才大幅下降。對大水獺的偷獵儘管仍然很猖獗,不過這已經不是大水獺面臨的最主要威脅了,現在其面臨的最主要的威脅是棲息地的不斷縮小。


生活在北太平洋的海獺與水獺亞科的其他物種有許多不同之處,它們的身體並不細長,尾巴也很短,而體重甚至能超過大水獺。其臼齒很大很圓,非常適合嚼碎海膽、鮑魚、貽貝等海洋生物。現在海獺接近於滅絕,據估計僅存15萬隻。大多數棲息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到俄羅斯千島群島之間;另有一個南方亞種棲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外海上,約有2000隻。遺傳基因的證據表明,儘管海獺受到了人類瘋狂的捕殺,但是其基因的多樣性還是保留了下來,而且大多數基因類型可以繼續保留下去。

儘管普通水獺、滑獺和小爪水獺在亞洲地區的棲息地有所重合,但由於食物種類不同,它們之間的競爭只限制在很小的範圍內。在棲息地重合的地區,滑獺主要捕食體型比較大的魚類,普通水獺主要捕食小型魚類和蛙類,小爪水獺則主要捕食淡水蟹類,而且普通水獺總是要儘可能地避開體型比較大的滑獺。


在美國阿拉斯加,北美獺與海獺共同生活在某些靠近海岸的海裡,但是兩者對棲息地進行分層使用。海獺棲息在更深處,能潛入30多米深--甚至有記錄曾潛到距海面97米深的地方,吃一些軟體動物和體型中等的魚類;北美獺則在近岸邊淺水處活動,吃一些小型的水底生活的魚類。

相關焦點

  • 奇想動物之獺
    水狗至今猶是部分地方對水獺這種動物的別稱,但更普遍的俗稱則喚作水拖野貓、水獺野貓、水獺貓、水貓子、獺貓。民間更傾向於使用語詞而不是文字來呼喚獺,將水獺的特徵刻畫進專名之中,因其天性食魚,所以改用貓來比對。這也與貓這種動物晚於狗,約至唐宋時代才大規模地進入日常生活大有關係。
  • 物種日曆:江獺是亞洲最大的水獺,可在中國有30多年沒見到了
    水獺們的確是臉盲重災區:水獺亞科(Lutrinae)屬於食肉目裡多樣性最高的鼬科(Mustelidae),有13個物種,外形相似,都可以看成用腳蹼來遊泳的鼬,是適應水中捕食的高效獵手。全世界13種水獺的大頭照,嗯,來找不同吧。
  • 何時再見「獺祭魚」?
    張鷟紀事好追求諧謔,致使其書中所載常常失之荒怪,但他對唐人馴養水獺捕魚的記載卻是十分可靠的,在之前的南朝梁代《本草圖經》中,就有「江湖間多有之(水獺),北土人亦馴養以為翫」,可見南朝時中國人已經掌握了馴化水獺的技術,而在《朝野僉載》之後成書的《酉陽雜俎》也記載:「元和(唐憲宗李純年號)末,均州隕鄉縣有百姓……養獺十餘頭,捕魚為業,隔日一放出」[2]。
  • 獺犬熊的攝食利器——「開瓶器」
    ,對於較大、較重的有殼獵物,海獺有時則會藉助石頭作為工具,然後在食用獵物之前用它們的臼齒或將石頭置於腹部之上,利用這些工具壓碎或敲開堅硬的獵物外殼。該屬包括兩個已知物種:來自中新世華盛頓州的克拉蘭獺犬熊和來自俄勒岡州沿海的新港獺犬熊。 克拉蘭獺犬熊是屬型種,其正模標本為1957年威利森夫人所發現的殘破顱骨前部,這件標本保存了左側的第三門齒和兩側的第一臼齒,現保存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古生物博物館。
  • 動物界「戰鬥民族」:小巧的鼬、樹棲的貂、強壯的獾、水生的獺!
    它們分布於大洋洲和南極洲除外的各大洲,適應能力極強,如冰凍雪原、淺海、沙漠、熱帶雨林、城市街道等等均分布有種群,而且大多數為肉食性。根據化石研究,鼬科最早出現於漸新世時期,到中新世開始繁盛,直至現代。 目前人類記載的鼬科動物有22屬59種,其中我國分布有17種。科學家將它們劃分為:巢鼬亞科、鼬亞科、美洲獾亞科、獾亞科、水獺亞科、蜜獾亞科、貂亞科、鼬獾亞科。
  • 水獺VS海獺,傻傻分不清?
    、海獺 就好像名字張韶涵、張歆藝、張含韻一樣 讓人懵圈 (究竟哪個是水獺,哪個是海獺,你能分清嗎?)它們身體圓滾,尾巴呈扁平狀,身體有一身厚厚的皮毛,頭部為淡灰色。
  • 動物園裡的動物:水獺
    水獺和鰭足類外形上有相似的地方,鰭足類的共同祖先長得很像現在的水獺。水獺是新加坡近幾年的動物明星,他們經常出現在各大新聞網站。因為在各個地方水獺逐漸消失的時代,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裡居然有水獺出現,而且不僅僅是出現在水域和野外,還經常大搖大擺的出現在市區公園甚至街道上。是新加坡城市環境治理成績的最直接的證明。
  • 獺好嗎?《2019中國水獺調查和保護報告》發布
    水獺,是河流生態系統的旗艦種,對於河流生態系統健康以及完整程度有重要指示作用。12月15日,記者從廣州召開的《中國水獺調查和保護報告2019》發布會上了解到,國內對水獺的研究與保護仍處於起步階段。
  • 水獺家的一二三事
    非洲小爪水獺(Aonyx capensis) 剛果小爪水獺(Aonyx congicus) 亞洲小爪水獺(Aonyx cinereus) 江獺屬(Lutrogale)下僅1種:
  • 天哪,怎麼會有水獺這麼可愛的生物啊!!!
    叔翻了翻水獺選舉那條微博下面的評論,沒想到水獺海獺分不清的獺盲還真不少。。。你們這些獺迷口口聲聲說喜歡獺,卻連人家是水獺還是海獺都分不清!只想拿獺當表情包,真素氣死獺惹!既然大家都獺獺分不清楚,今天叔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海獺和水獺到底有什麼區別。睡覺喜歡在水面上漂著牽小手的是海獺。
  • 還記得去年刷爆票圈的「加冷獺吼」嗎
    ▲ 全世界13種水獺的大頭照,嗯,來找不同吧江獺的英文名是smooth-coated otter(有不靠譜機翻為「光滑塗層水獺」),描述了它短短的、滑溜的被毛,與另一網紅海獺(Enhydra lutris)總是炸著毛的樣子明顯不同。
  • 科學網—獺犬熊吃蛤蚌「開瓶器」幫大忙
    人們僅從幾十年前發現的兩塊像熊一樣的頭骨、顎骨和一些趾骨中對獺犬熊有所了解。因此,科學家並不確定獺犬熊位於食肉動物系譜圖中的哪個位置,甚至不知道它的真實樣子(圖片為藝術家的一個構想)。 獺犬熊的臼齒同水獺用來咬緊帶殼獵物的扁平、低冠牙齒類似,而不是像很多食肉動物那樣,擁有能將肉切斷的頰齒。然而,獺犬熊在同現代水獺類似的任何動物進化出來的很久之前便存在了。
  • 主人給水獺吃刺身,看到水獺的做法,別說你沒成精!
    主人給水獺吃刺身,看到水獺的做法,別說你沒成精!10 10:32 來源:萌寵一家親 原標題:主人給水獺吃刺身
  • MOJIGO研究 | 旱獺、水獺、海獺,獺獺分不清楚~
    獺,[tǎ],世間之萌物也(ω`)你們知道咩,現在已經有三隻獺獺入駐MOJIGO啦~他們是Gon的旱獺、Bibi&tata和海獺先生!(鼓掌撒花~)雖然都是獺獺,旱獺、水獺和海獺可是完全不同的生物喔!想知道怎樣分辨它們嗎?
  • 呆萌泳將——水獺
    通體被毛呈咖啡色,體毛長而有光澤。體長50-80cm;體重3.5-8. 5kg。棲息於河、溪流或湖泊中,尤喜兩岸林木繁茂之地。多穴居。水獺活動敏感、嗅覺發達,擅長遊泳或潛水,晝伏夜出,在水中鼻孔和耳可關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在解釋「鴗」[lì](翠鳥的別稱)為「魚狗」、「魚虎」、「魚獅」之名時說:「狗、虎、獅皆獸之噬[shì]物者。
  • 「獺祭」是什麼,為什麼後人說李商隱寫詩是「獺祭魚」?
    現在的人肯定都不懂,但在唐朝或唐朝之前,肯定有許多人知道獺祭。每年雨水節令中,有三個能夠觀察到雨水節令的自然事件,獺祭魚,鴻雁飛,草木萌動。通常人們是在獺祭魚之後正式從事漁業捕撈工作。李商隱在這裡寫的是南方氣候溫暖,這裡的人並不遵照北方的一些習俗,連冬天都可以下河撈魚,不存按照節令來。這當然是和當地的氣候環境和生存環境有關的。
  • 水獺VS海獺,兩種絕世小可愛傻傻分不清?我教你呀
    它們身體圓滾,尾巴呈扁平狀,身體有一身厚厚的皮毛,頭部為淡灰色。,海獺和水獺還發展出了不同的生活習性。總的來說,海獺的生活還真是離不開一塊塊的石頭呢……六、不同的獺,點亮不同技能樹讓我們再放眼整個鼬(liǎn)科(máng)大家族。
  • 這個地球上有一種萌,叫獺萌
    >獺 萌 養 成 記水獺也許是哺乳動物中最具有魅力的動物之一,他擁有流線型的身體,頭部寬而略扁,耳短小而圓,毛色還呈季節性變化,夏天的時候會稍帶一點紅棕色。水 獺 君 的 「網」 窘就是這樣一枚即有顏值又有實力的網紅水獺君,卻面臨著被大量非法貿易的窘境。這歸根於讓他又愛又恨的毛皮。
  • 卷福的小親戚最近很火啊,科普關於水獺的10個事實
    「卷福」外表上像水獺,吸引了很多人關注水獺。可是,你了解水獺嗎?你看過它們抓泥鰍吃的影片嗎?你知道它們在野外是怎麼生活的嗎?光喜歡它們可愛的外表是不行的。是不是猛然發現你對水獺還停留在葉公好龍的階段?沒關係,下面就給大家普及關於水獺的10個事實。聽完之後還喜歡水獺的,才是真愛。1.河獺和海獺傻傻分不清楚經常會有人指著一隻河獺大喊:「快看!海獺!」這讓河獺們非常不滿意。雖然都是水獺,但海獺和河獺還是有區別的。河獺主要生活在淡水中,但如果淡水池塘恰好緊鄰大海,它們也是可以在大海中追捕食物的。
  • 海獺貂頭骨揭示歐亞大陸中更新世轉型期的大量生物交流現象
    裴文中先生在1934年報導周口店「猿人遺址」的食肉動物化石時,曾經發現過一類類似水獺,但又有所不同的中型鼬科動物,當時他命名為獾型獺,但提到這類動物可能不屬於真正的水獺。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大連野外科考隊在研究員金昌柱和副研究員王元的帶領下,與大連普灣經濟區、大連自然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在大連普灣駱駝山金遠洞堅持了五年多的野外發掘,採集了屬種多樣、數量眾多的更新世哺乳動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