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能聽懂說方言的臣子的話嗎?古代也有翻譯嗎?

2021-01-09 歷史真鑑

1.古代也有翻譯

不管是什麼語言都要分等級,方言也是這樣,甲等:說得很棒,幾乎聽不出原來的口音。乙等:交流沒問題,就是有點蹩腳。丙等:說的啥啊?交流起來費老大勁。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我們現在要是想去個德國,要麼自己會說流利的英語,要麼帶個德語翻譯,春秋戰國時期的普通話就是雅言,那麼多文人雅士遊歷各國,要麼會說普通話,要麼帶個翻譯,當然,要是想去趙國做官,這肯定得自己學習趙國本地的語言。

在《周禮》中有記載,翻譯東方語言的官叫做「寄」,翻譯南方的叫「象」等等,到了一定時間,周天子還會把這些翻譯官召集起來搞一下培訓。

春秋戰國時期,各地人民的流動不是很大,老出去跑的都是士人,他們本身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再加上自己的目的性,學習別國的語言沒有普通人那麼大,這麼看起來,春秋戰國時期的「語言大家」著實不少。

2.關於方言的二三趣事

宋朝時期,當時有個閩南人叫劉昌言,有點點小耀眼,亮到了我們宋太宗的眼,宋太宗覺得這人不錯,想給他提拔成近臣,大臣們趕忙上奏:

「昌言,閩人,語頗獠,恐奏對間陛下難會。」

啥意思呢?是說,昌言吶,是胡建人,陛下你倆沒法交流,招架不來啊。

宋太宗眼一瞪,表示我身為皇帝什麼人沒見過,就這?

怒曰:「我自會得!」

把人喊來嘮了一下,宋太宗頓覺不愛。

「劉某奏對皆操南音,朕理會一句不得!」

於是昌言被下放去做地方官了。

明朝時期,有個福建人林廷美來京大比,中了進士,人長得還不錯,明成祖一看,哎呦不錯呦,問他哪裡人。

林廷美一開口,形象在朱棣眼裡瞬間拉垮,最後回去做了知州。

在清朝,雍正對口音非常敏感,尤其是閩廣的官員操著一口鄉話,非常不爽,下令全國都學官話,建立正音書院,學不好不許參加科舉,不僅連官員的烏紗帽與普通話掛鈎,連普通老百姓也得學。

3.為什麼要學普通話

自古以來,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等資源越豐富,它對人越有吸引力,也成為人們心中引領時髦的存在,思想,衣著打扮,還有語言都是人們爭相學習的東西,如果想要在這個繁榮的地方紮根發展,那勢必要融入這個地方。

哪怕是現在信息交流如此發達,在各地依然有交流障礙,在古代,臣子來自五湖四海,一個平民或者是有身份的達官貴族,如果有上進心,想要向上爬,想得到皇帝的賞識,那就得學好當時的普通話,或者是京話,否則連交流都成問題,怎麼辦事,怎麼推心置腹,怎麼讓皇上看自己順眼?

如果一個人的目標就是在自己村裡,他在什麼時代,也不會去學習普通話,如果一個人普通話都不想學就想去城裡生活,這就相當於一個人想找份好工作,卻不願意為穩定住這份好工作而學習知識一樣,所以,古代想要上進,想要去京都做出名堂來,他就得做好準備,準備好錢財,準備好語言,準備好才華,甚至有關係的準備好利用自己的關係。

當然,如果這個人能力厲害到讓別人遷就他的語言,就像一個大牛去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希望他留下來,不惜開出高額工資,給他配個翻譯等額外條件一樣,當然,沒這個本事,還是老老實實遷就別人。

參考文獻:

《論語·述而》《周禮》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普通話」,那皇帝上朝時,和說方言的臣子如何交流?
    古代沒有「普通話」,那皇帝上朝時,和說方言的臣子如何交流?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一個有關於方言的知識。我們國家疆土領域非常大,各個地區的人都有自己本地區的方言,我們對此不陌生,甚至有一些地方的方言,還會成為流行語,在網絡上,在影視劇中,頗帶一些搞笑成分。
  • 古代皇帝和臣子們都是如何對話的?
    不過,老是那麼端起架子說話,不覺得累嗎?而實際上,古代君臣對答是怎樣的呢?所幸的是,關於這些對話,史冊和筆記上留下了記錄,尤其是明清兩朝,記錄更多,我們來看看相關材料,看當時皇帝、太后與臣民對答時,到底說的啥?是文雅高冷,還是通俗易懂呢?
  • 在古代,皇帝判處臣子死刑,臣子高舉免死金牌,皇上會如何處理呢
    今天我們繼續聊那些有趣的事,話說經常看古裝劇的小夥伴經常會在電視劇上看過這個情節,皇帝判處臣子死刑時候,臣子亮出了免死金牌,那此時皇上該會咋處理的呢?很多小夥伴也會好奇吧,今天筆者就帶大家去認識下。首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免死金牌,免死金牌的正規名稱是:丹書鐵券。免死金牌最初是由漢高祖劉邦創造的,由帝王賞賜給功臣。一半是大臣拿著,另一半是皇上拿著,以防假冒。
  • 楊冪演的翻譯,在古代是分分鐘就要下崗的……
    《親愛的翻譯官》是國內第一檔涉及翻譯行業的職業劇,在播出之後卻讓人大為失望,被批是「披著瑪麗蘇外表的職業劇」。文/黎夢婷在古代當個翻譯可不容易,不但要會多種方言,甚至還要出生入死,兼有特種兵的身手。關於翻譯官最早的記述出現在周朝,那時的「譯」專職從事北方民族語言的翻譯工作。
  • 為什麼古代宦官總是會提醒皇帝:辰時了,辰時是什麼時候?
    皇帝在埋頭批閱奏摺,旁邊一名隨侍的太監小聲提醒道:「萬歲爺,辰時到了。」那麼辰時到底是什麼時候?為什麼宦官總是要在辰時提醒皇帝?我們古代的計時跟如今的24小時不一樣,中國古代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
  • 古代普通話沒普及,那皇帝和大臣們是如何溝通的?我們來一探究竟
    眾所周知,古代的時候是沒有普通話這一個說法的,但是古代的時候卻有著一種通用的語言,叫做官話,當時的人們主要是用官話進行溝通和對話,以便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除了清朝以外,其實元朝最開始也是以他們的少數民族語言蒙古語作為國語,但是由於蒙古語的普及面沒有這麼廣泛,因此到了後來,在統治集團內部主要分成兩類語言,一種是皇帝和皇室所說的蒙古語,而另一種則是被統治者們所說的北方語言。就總體來說,其實各朝各代的語言體系基本上是以北方的方言為基礎進行的改動和調整。
  • 古代皇帝每天吃的那麼好,享受那麼好的待遇,為什麼壽命那麼短?
    要說到古代的皇帝的話,很多人都會有一臉羨慕的表情,大部分人都認為我國古代時期每個地方都有統治的皇帝,那麼這個皇帝可以說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權利,每天還可以享受到這麼多好吃的和好玩的,那麼古代的皇帝衣食那麼好,為什麼活著卻不長呢?
  • 湖北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武漢話排在……
    但是說快了,很多外地人還是不明白。「瞧兒滴一個倆娃兒上該上克嘮,給屋滴娃子們買嘮幾個買賣兒,花嘮幾百塊,赫到他老公嘮。」來,覺得襄陽話簡單的人翻譯一下。翻譯:前天一個姑娘逛街去了,給家裡的孩子們買了幾個玩具,花了幾百塊,嚇到他老公了。
  • 古代的皇帝戴的帽子為什麼上面有珠子?
    古代的皇帝戴的帽子為什麼上面有珠子?文/結局呢說歷史關鍵詞:皇帝 帽子 珠子 本文約為1200餘字 閱讀約需4分鐘我們經常在一些電視劇上面看到皇帝帶著的帽子上前面有一串珠簾,看上去是很美觀,但是不會擋住皇帝的視線嗎?
  • 你知道古代「妞妞房」是幹什麼的嗎?揭秘古代「奇葩」操作!
    中國古代是一個比較封建的時代,所以那時候的有許多有趣的歷史事情,但有的事情經過了時間的洗滌後,逐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不知道諸君有沒有注意到我國古代曾經出現過一些非常奇葩的「操作」,這樣的操作不僅是體現在治國或者是律法上,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有一些非常奇葩的操作,也許是因為那時期的製造業不發達,或許真的是文化比較保守,古代人會做出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事情,網上也有很多的網友說估計是古人比較
  • 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有賞賜 螞蟻莊園1月8日答案
    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有賞賜 螞蟻莊園1月8日答案時間:2021-01-07 23: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有賞賜 螞蟻莊園1月8日答案 沒想到吧,其實在古代官員也是有年終獎一說的,但是你知道清朝的皇帝在年終會給官員賞賜什麼嗎,這也是螞蟻莊園
  • 貓能聽懂人說話嗎,貓語能翻譯麼?
    現在我們家中的喵星人越來越多,而且都是把她們當作家庭成員對待的,很多時候雖然它們是寵物,但是卻有著和人一樣的待遇,幾乎所有的貓咪都擁有自己的名字,比如說喵喵、咪咪、大圓子等等,大貓咪被我們人類賦予人格化之後,它們真的能聽懂我們說話嗎?
  • 古代皇帝大多壽命都不長,是因為縱慾過度所致嗎?
    因為中國歷代皇帝平均壽命都不到40歲,可見享受的是不錯,但是死的被較走啊。最高也就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享年89歲。這裡說的是正兒八經的皇上,不算一些王、君主,諸侯什麼的。在幾百位帝王之中,活到60歲以上的都不超過50個,這個數據也是可以直觀的看出皇帝大多都是短命的,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皇帝的女人太多,縱慾過度了嗎?
  • 古代的臣子上朝的時候想上廁所怎麼解決?
    說到古代上朝其實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正規也非常非常莊嚴的事情,但是人總有個三急的,話說如果剛好在上朝的時候一位大臣突然拉肚子會怎麼樣啊?他們會被殺頭嗎?下面我們就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感興趣的網友別錯過!
  • 歷史上被皇帝下令,誅十族的臣子,800多人,用了7天才殺光
    古代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操控著天下人的生死,不過為了穩定政局,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帝王也不會隨意的濫殺無辜,畢竟皇帝雖然位高權重,卻也難以堵得住天下悠悠眾口,所以既要有威嚴、律例,也要有仁義之名。就像我們時常聽到過的「誅九族」的古代刑罰,真正遭殃的臣子寥寥無幾,不過明朝有一個臣子卻打破了這個記錄,被誅滅了「十族」!究竟他是犯下了何等十惡不赦的重罪才遭此劫難呢?此人名為方孝孺,本是浙江台州府人。他自幼在讀書方面就有著超於常人的聰慧,且又肯下功夫,當時不少讀書人都將其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相提並論,稱其為「小韓愈」。
  • 古代皇帝為何喜歡瓷枕頭?並非美觀,而是為了妃子方便
    我們在觀看古裝劇的時候,能夠發現古代的皇帝和嬪妃所使用的枕頭大都是比較高的,難道他們不怕有落枕的情況出現嗎?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所使用的枕頭大部分是用石頭所製作而成的,後來隨著時間和朝代的不斷推移,慢慢的便使用木頭,竹子來製作枕頭。那麼皇宮中的人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尤其是皇帝和嬪妃,他們想要什麼就能夠得到什麼,為什麼還非要枕這種瓷枕頭呢?其實並不是因為美觀,而只不過是為了方便妃子罷了。
  • 皇帝「賞金千兩」,真的就是100斤黃金嗎?
    在說古代皇帝「賞金千兩」是不是真的給之前,先說一個數據。我國目前的黃金儲備大致在1948噸左右,這裡暫且將其當成正數2000噸,2000噸也就等同於兩百萬千克,等於四千萬兩。那麼有了這組數據,我們再往下說。首先我國現代的黃金開採力度以及儲備毋庸置疑是歷來最高。
  • 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真的可以隨意任免官員,絕對官員的生死嗎
    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真的可以隨意任免官員,絕對官員的生死嗎今天的人對於古代皇帝,總認為是權力無邊無際的。皇帝動動嘴,大臣跑斷腿,君讓臣死,臣不得不得不死。但實際上,在漢族封建王朝中君主的權力是沒有那麼瘋狂的。
  • 為何古代皇帝喜歡用玉做枕頭,難道枕著不疼嗎?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何古代皇帝喜歡用玉做枕頭,難道枕著不疼嗎?原因其實很簡單古代的皇帝啊!都喜歡高枕無憂的生活。他們不希望有人窺視自己的皇位。在古代不光光是皇帝有這個心理。達官貴人,稍微有一點實力的人們都不想生活有麻煩。誰都想高枕無憂,那麼你們知道高枕無憂的級別嗎?
  • 電視劇中曹操頭戴的帽子是皇冠嗎? 這樣合乎古代情理和禮儀嗎
    然而在大家觀看數集後,發現電視劇裡的曹操稱魏王后,有時會戴像皇冠的帽子出現,這樣合乎古代情理和禮儀嗎?在古代都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戴「類似皇冠」的帽子,佩戴此種帽子又有什麼講究?影視劇 曹操古代的服飾制度始終貫穿著禮的「分等級,定尊卑」的精神。自秦始皇帝建制百端,衣冠即其一,服飾制度上就開始強化尊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