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一直深藏在中南半島的萬山密林之中,給人感覺似乎是永遠的與世無爭,猶如一位安靜的鄰家小妹,不管外界如何紛亂嘈雜,猶自端坐在院子裡。從首都萬象到古都琅勃拉邦,一路上都能體會到寮國特有的閒適之美。
不像首都的萬象
跨過泰老友誼橋,沒有經過高架橋,也沒有經過開發區,車輪下還是那條略有點斑駁的柏油路。在不知不覺中,從曼谷出發的夜班車進入了萬象城。隔著車窗,我打量著這座城市,除了高高的佛塔外,似乎沒有看到超過四層的樓房。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寮國首都樸素簡單的模樣確實超出了我的想像,下車後,我甚至覺得身邊的雙層巴士高大得有點不像話。
兩三條稍繁華的小路就已經成為了萬象的市中心,馬路上的車流也很不成氣候,街上的行人反而是高鼻子的西方遊客居多,日常的萬象就是如此。相比起同處中南半島的其他首都,曼谷的空氣汙濁不堪,金邊破敗似殘花敗柳,而河內則有太多前蘇聯式大而不當的建築。萬象則屬於小家碧玉型,在枝繁葉茂的樹叢裡暗藏著一些金碧輝煌的寺廟,反而顯出卓然不群的氣質來。
萬象的高級酒店屈指可數,卻並不意味著旅行者一定要忍受骯髒的住宿環境。事實上,我無意中投宿到的一個家庭旅館,就十分乾淨可愛。一樓的大堂內掛著描繪著湄公河日落的壁畫,牆邊還站立著一些寮國當地的木雕,布置得頗具民族風情。而只需8美元一晚的客房則衛生間、空調一應俱全,牆面上刷的是淡藍色,深得我心。走出房間的陽臺,對面就是一個寺廟,和尚們每天的早課自然又成為我的風景。
似曾相識的萬榮
只要去過中國陽朔的人,到寮國的萬榮(VangVieng)後,肯定有種眼熟的感覺。 車到達萬榮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下來,停車處正是萬榮的「西街」——琅勃拉邦路。酒吧、餐廳、旅遊諮詢處……在這條街上比比皆是。已經是晚餐的熱鬧時間,外國旅行者仿佛成了這個小鎮上的一切,人影晃動,各國口音在耳邊迴響。在木棚子搭出來的榻榻米上,我喝著LAOS啤酒,吃的卻是義大利比薩,讓我想起了以前在陽朔西街時悠閒度假的日子。
寮國之所以受到旅行者的歡迎,就在於它的豐富性,有山有水有古城,一路玩下來不失新鮮感。在萬象以北160公裡遠的萬榮,即是以自然山水而聞名。而在萬榮和陽朔之間,隨便就能找出太多的共同點。兩地皆為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巖構成的山峰奇形怪狀,有的山峰壁立百尺,是戶外攀巖的好地方。另外,由於地質的關係,兩地也有很多溶洞可以供人探幽。還有最重要的是,就像陽朔旁邊有條漂亮的遇龍河一樣,一條同樣美的南松河也流經了萬榮。
即使萬榮和陽朔看上去像孿生兄弟,氣質卻有所不同,至少在遊玩方式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在陽朔參加遇龍河漂流,是在企業化的操作下,遊客們在竹筏上排排坐,緩慢地順流而下,兩小時的漂流結束後,保證你褲管都不會溼。而在萬榮的南松河上漂流則驚險刺激得多,自己駕馭著皮划艇從上遊20多公裡處漂回萬榮鎮上,有段河道絕對可以算得上是白浪級別,翻船是常有的事。當然,安全還是必須有保障的,安全帽、救生衣、防水袋一個都不能少,而敬業的嚮導也會隨時出現在遊客的身邊。除了刺激的衝浪式漂流,在南松河上還有不少老外就躺在一個汽車內胎上,漂浮在河面中央,靜靜地享受著東南亞的陽光。
漂流結束後,回到南松河畔。河邊也是一排排的榻榻米,岸邊的樹幹上還掛著五顏六色的吊床,一些遊客躺在榻榻米上、吊床上,悠閒地看著小說或者懶散地躺著。只有河水流淌的聲音,點一杯芒果冰沙,看著對面異峰突起的群山,這時候,最好的享受就是等待日落。
來到萬象,東郊外的塔鑾自然是不能不去的一個景點。塔鑾建於公元1556年,主體建築分為三層。第二層四周環繞著30座佛塔,第三層四個角落各有一座佛塔,正中則是巍峨浮屠,在圍牆環繞下,像一座城堡,極為壯觀。事實上,在寮國寺塔之中,塔鑾堪稱最宏偉,其重要性也最高,甚至在寮國的國徽上也有它的形象。因為它是歷代國王和高僧存放骨灰之所,而已封閉的中央塔裡,傳說埋著釋迦牟尼的胸骨。真實性已無法考證,但從寮國人對它的尊敬程度來看,也無須去追究真假。每年11月,這裡會舉行盛大的廟會,只可惜我的時間不對,無緣目睹。
在去塔鑾的路上,要經過瀾滄大道上的萬象凱旋門。寮國的凱旋門是於1969年時,為慶祝寮國獨立而建的紀念碑,代表寮國追求自主的民族精神。在它的拱門基座上,是典型的寮國寺廟雕刻和裝飾,象徵寮國人民真正擺脫了法國的殖民統治。同樣風格的建築我在金邊的街頭也見過,柬埔寨和寮國同樣曾為法國的殖民地,卻採取了法國的方式來體現民族精神,在某種意義上,似乎有點不夠自信。不過,14世紀曾稱霸中南半島的瀾滄王國已經是歷史的舊影,寮國在法國、日本殖民後,又捲入了越南戰爭。也許,近百年的經歷告訴備受蹂躪的寮國人,融合的風格可能是更有效的處世哲學。(梅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