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這個詞放在誰身上都得和人吵起來,這個詞形容品德敗壞衣冠楚楚徒有其表的人,當代是個十足的貶義詞,就是一翻遍辭海也找不到關於這個詞一點點褒義。
其實衣冠禽獸一詞,原是褒義詞。根據明代官員服飾史料,文官官服繡禽,武將官服繡走獸。文武官員根據品級不同,顏色及官服所繡禽獸亦有不同。文官一品緋袍,上繡仙鶴;二品緋袍,上有錦雞;三品緋袍,上有孔雀;四品緋袍,上有雲燕;五品緋袍,上有白鷳;六品青袍,上有鷺鷥;七品青袍,上有鸂鶒;八品綠袍,上有黃鸝;九品綠袍,上有鵪鶉。武官一品緋袍,上繡麒麟;二品緋袍,上有狻猊;三品緋袍,上有老虎;四品緋袍,上有豹子;五品緋袍,上有熊;六品七品青袍,上有彪;八品綠袍,上有犀牛;九品綠袍,上有海馬。
官服顏色不同,飛禽走獸不同。但相同點是只有官宦之家才可繡相應飛禽走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士農工商等級森嚴。衣冠禽獸形容一個人有官職,是一個非常體面的差事,人人羨慕。
明初期,海清河晏,戶戶太平。天子守國門,社會穩定,官員均有作為,百姓安居樂業。明後期隨著閹黨當道,黨爭激烈。部分官員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為非作歹。衣冠禽獸也慢慢變成了貶義詞。
明代之前,有人被說衣冠禽獸也是在誇你,現在一些穿越文,女主總是說衣冠禽獸可就是誤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