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人趙平濤拿著計算器計算一畝地的收入。 本報記者 陳新 攝
短短十多天時間,泰安蔬菜市場上出售的生薑已經從每斤4元錢飆升到6.5元,漲幅達60%以上。在一些超市內,生薑最高已經賣到8元一斤。面對上漲的姜價,姜農們對行情捉摸不透,感覺種姜就像炒股票,而素有「三辣之鄉」的產姜大鎮——範鎮因為病蟲害和保存方法的局限,也面臨著無姜可收的局面。
近段時間,泰城菜市場上的生薑價格從十多天前的每斤4元錢左右,一路飆升到每斤6.5元左右。即使在生薑的主產地,批發商從姜農手裡收購生薑的價格也從每斤2.7元上漲到每斤4.4元,生薑一時成為市場上菜價上漲的領頭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安徽、湖北、四川、雲南等生薑產地由於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旱災害,致使生薑產量急劇下降。再加上近幾年生薑的外貿出口量連年增加以及病蟲害、種植面積減少等原因,致使生薑出現本輪價格上漲。
生薑腐爛快姜農早出手
5日,記者來到範鎮谷家莊村蔬菜經紀人趙平濤的蔬菜收購點看到,幾個農村婦女正在整理剛收上來的毛豆,收購點的倉庫裡堆著幾十袋大蒜。記者轉了一大圈發現,偌大的蔬菜收購點竟然找不到一塊姜。
「泰安市生薑的主產地就在我們這裡,因為我們這裡出產的蔥、姜、蒜多,素有『三辣之鄉』的稱號,但是由於難於存放,大部分生薑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出售了,雖然現在生薑的收購價格很高,但姜農手裡都沒有姜了,基本上整個鎮都無姜可收了。」已經從事蔬菜批發生意14年的經紀人趙平濤號稱是範鎮四大蔬菜收購商之一,他告訴記者,生薑不同於其他農產品,每年只能種植一季,通常都是陰曆二月份種植,到陰曆九月份才能收穫。生薑從地裡刨出來就得放在地窨子裡,但是由於靠近大汶河,地窨子挖3米就會見水。由於現在的地窨子太淺,溫度和溼度都不能滿足生薑的存放要求,所以生薑刨回家,放在地窨子裡很容易就發生腐爛。
「生薑腐爛的速度很快,一堆姜裡只要出現一個腐爛了,這堆姜過不了幾天就會全部腐爛。」趙平濤指著他家後面的一戶人家說,「我們村裡種姜的很多,但就是這個爛姜誰也治不了,很多人怕姜爛了收不回成本,早早就把手裡的生薑賣了。」由於沒有生薑可收,趙平濤只好做起了毛豆和大蒜收購。
姜農談種姜就像「炒股票」
岱嶽區範鎮宣傳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泰安的生薑種植區主要分布在範鎮、祝陽鎮、角峪鎮三個鄉鎮,光範鎮就種植了1萬多畝生薑,但由於地裡的輪作不好,前年和去年很多地裡都發生了「瘟姜」,農民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很多地裡都改種山藥、大蒜了。
記者隨後又採訪了專注做生薑外貿生意的收購商李洪慶,他說:「現在,外貿需求量大,但是就是收不到生薑,現在他們把能夠收到的姜叫做『伏姜』,但大家都因為被病蟲害和存放爛姜等問題嚇怕了,刨了就賣掉了。一個星期前,外貿公司催得緊,好不容易從幾個鄉鎮收來一點姜,給外貿公司送去,現在再讓弄就困難了。」
範鎮姜農趙順平今年因為賣姜小賺了一把。他種了1畝的姜,毛利一共賺了5000多元。雖然他種姜20年了,但是也很難摸準行市,感覺種姜就像「炒股票」。
「行情太難把握了,就算你知道周圍有多少種姜的,你也不知道全國有多少種姜的。天氣情況特別是自然災害,對姜的產量有很大影響,加上作物病蟲害、農機價格都會影響到姜的價格,像生薑這種農作物經濟還有滯後性,等你知道了市場不好的時候,往往作物已經種上很難再進行補救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