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運氣、努力只是冰山一角,人的一生是要經歷很多個大徹大悟,才能擁有波瀾不驚的態度的,細讀細品之後我們終將發現,生活有如一卷黃色橡膠電影,投射的是人生。
人們只看見阿里巴巴的輝煌成就,卻看不到馬雲多少個不眠之夜;人們只看見華為的一枝獨秀,卻看不到任正非的44歲創業艱辛,因此一切輝煌的背後都有辛酸的付出。
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因為其尖銳的語言風格和獨特的新聞見解而被人們熟知,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央視主持人,看似功成名就,他卻自曝抑鬱過五年,而期間3次想要結束生命。
你所不知道的白巖松
1992年,白巖松常常夜不能寐,後來他發現自己的頭上有一塊斑禿,問及家人,他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就發現了,害怕他多想,於是就沒有告訴他,家人們也隱隱感受到了白巖松內心的那份抑鬱。
後來的五年時間,白巖松的抑鬱越發嚴重,他拒絕與外界交流,就連與妻子交流也是通過紙筆,然而越是這樣,白巖松的抑鬱就越發嚴重,以至於他一度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理解自己,同時他也理解了海子這樣的詩人為什麼要自殺,因此白巖松自己也曾3次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卻最終都停在了最後一步。
幸運的是,家人們都第一時間發現到了白巖松身上的抑鬱,他們積極開導他,陪他一起去看心理醫生,經過多次治療和心理開導,白巖松找到了一條解開心結的好辦法——讀書。
白巖松說:「讀書其實也是在讀自己,如果不讀書,就看不到自己的缺陷,看不到缺陷,如何接受自己的缺陷呢,而在接受自己的缺陷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更完美了」
曾國藩一語點醒夢中人
當時白巖松讀到《曾國藩全書》,他看到一句話叫「花未全開月未圓」,從那以後,白巖松茅塞頓開似的,開始慢慢重拾信心,這句話如何理解呢?
意思是「花沒有全開的時候是最好的,月亮還沒有全圓的時候是最好的,不完美也是一種美」,當一個人達到極致的時候,並不意味著成功,往往這才是災難的開端。這句話一下子點醒了白巖松。
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的本質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樂觀的人運氣也不會太差,因為所謂的壞運氣,都被他們無視了,後來白巖松在《白說》裡提到:「曾國藩給了我啟發,言語神情之中,是平和,是放下」
白巖鬆開玩笑說:曾國藩也曾三次想過輕生,這三次都發生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失利之時,三次自殺無果後,曾國藩領悟到了這句「花未全開月未圓」,於是曾國藩放下了盡善盡美,放下了心中那塊壓著的大石,你只管前行,剩下的交給命運就行了。
然而曾國藩自己未曾想過,放下了心中芥蒂的他,反而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在人生中的「至暗時刻」挺了過來,成就了一生,成為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千古第一完人」。
而把曾國藩奉為人生導師的白巖松,在挺過了人生的艱難時期後,繼續生與活,幾十年來,他的節目很受歡迎,焦點訪談、感動中國、新聞周刊……白巖松也成為了央視的頂梁柱之一,闡述了「風雨後方顯彩虹」這句話。
白巖松的經歷向世人,向所有抑鬱者發出了一道耀眼的星光,他告訴所有人:「抑鬱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學習曾國藩的處世之道,我們也許能走出生活的陰霾」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他晚年潛心寫作,將自己的一生哲理都加以整合,寫出了《冰鑑》、《挺經》這樣的經典之作,他的思想被總結在了《曾國藩全書》裡,告誡著後世千千萬萬的人。
生活猶如一杯茶,水和茶葉皆不可過多,唯有恰到好處地控制用量,就像控制生活中的欲望一樣,我們才能獲得精彩,活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