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抑鬱症,三次想自我了結,曾國藩語錄拯救我

2021-01-09 騰訊網

文/老K

抑鬱症早已不是普通人才會遭遇的災難,很多明星也都經歷過。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我們熟知的一位主持人走出抑鬱的故事,他就是白巖松。他在自己的書中這樣描述抑鬱時的經歷:

一天,白巖松凌晨去廁所,結果一開燈客廳站著一個人把他嚇一跳,「誰?」「是我。」妻子囁嚅道。「你不睡覺幹什麼呢?」「我看你睡著沒有。」白巖松笑著把她推回房間:「你不用管我,自己趕緊睡吧,睡覺多舒服啊!

長期被失眠折磨的白巖松,生活在他眼裡已經沒有意義了。有一天,他對妻子說:「我才理解梵谷和海明威為什麼要自殺!」妻子驚出一身冷汗,意識到了丈夫失眠的嚴重性。立馬尋找抑鬱症的相關資料,妻子明白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家人的陪伴與支持非常重要。

「200多萬條自殺新聞」、「長期服用抗抑鬱藥物」、「與疾病搏鬥5年」……

這些也許在別人看來只是傳言,而且全是針對白巖松的,然而就在沉寂了多年後,白巖松首次正面回應了「抑鬱」之事。

在年度的演講《對白》中,白巖松被一位95後女大學生這樣提問:「您抑鬱過嗎?是通過讀書的方法解決的嗎?」

白巖松很自然的回答:「我經歷過」

其實家裡人早就知道他的經歷,只是不想讓他擔心,所以表現的不是很緊張。尤其他的妻子,據說白巖松最抑鬱的時候,連話都不想說,自己只希望通過小紙條的方式與妻子溝通。

他的體重從當時的80公斤降到了55公斤,可能正是因為抑鬱的影響,白巖松幾度想過自殺。

他的妻子便決定陪他一起看心理醫生,經過數次治療,白巖松找到了開解自己的方法,也是幫助他走出抑鬱症的最好的良藥——讀書

白巖松說:「年輕時會以為什麼都要最好,自己什麼都應該得到,有了一種追求完美的心態。如果迎著那個心態活下去,便永遠都覺得世事不圓滿,一定要再盛再火才行。」

對他影響尤其大的書籍就是《曾國藩全集》,書中有句話叫「花未全開月未圓」讓他突然醒悟。

抑鬱症患者最大的問題就是完美主義,在《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中列舉了很多不合理認知,其中「絕對化、以偏概全等」都和完美主義有關。抑鬱症患者總覺得做事情不完美就是一種錯誤,帶著這樣的認知,他們活得非常痛苦。

曾國藩認為,花在沒有全開時才是最好的,月亮沒有達到最圓時也是最好的。

所以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物極必反,抑鬱症患者要拋棄自己的完美主義,這個世界並不存在絕對完美的東西,如果不能接受世間的殘缺,這個人就會永遠處於焦慮狀態中,自然會痛苦不已。

精神病學家大衛·伯恩斯(David Burns)在研究中表示,完美主義並非成功的竅門,它更像是一個「挫敗自我的腳本」。

完美主義,磨掉了熱情和耐心,往往會讓人做事拖延,毫無進展。

完美主義,並不等於是追求卓越。心理學家託馬斯·格林斯龐(Thomas Greenspon)的研究表明,許多人會陷入一個完美主義的誤區,將完美主義偽裝成對卓越的追求。

白巖松曾在一次演講中說:「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讓他追求完美和極致。」

後來白巖松採訪了無數人,他發現每個人其實都沒辦法完完全全追求圓滿,這些人存在於各行各業,上至財富大鱷,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都無法完全畫上幸福的等號。

因此曾國藩的話點醒了他,白巖松學會了放下,這又何曾不是一種圓滿呢?

其實曾國藩的一生同樣不是完美的,他從普通老百姓變成晚清四大名臣之首,這其中經歷的苦澀與磨難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倘若這個過程中,曾國藩也事事追求完美,那麼他同樣無法獲得成就,也許早就鬱鬱而終了。

玻璃大王曹德旺也將曾國藩的十二字箴言掛在辦公室,一掛就是50年,秉持這12字箴言,曹德旺逢戰必勝。這十二個字是「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心理學家阿瑟·帕克特說:「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連續統一體上只存在兩極,他們無法意識到還有一個中間地帶。」

最後希望所有抑鬱症患者,要記得摒棄自己的完美主義,因為過度追求完美就是在追求完蛋一般。

相關焦點

  • 白巖松與抑鬱症抗爭5年,3次想自殺:曾國藩的一句話,拯救了我
    抑鬱症在網絡上是一個熱門的話題。而談到抑鬱症,演藝圈可謂是重災區。張國榮影視界和華語樂壇的巨星當年因為抑鬱症選擇了從高樓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喬任梁也是因抑鬱而被發現死於家。而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白巖松。他可謂是人生贏家啊,主持人、記者、更獲大大小小獎項無數。1997年白巖松與朱宏鈞結婚,妻子朱宏鈞是白巖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時的同事。
  • 白巖松:曾經抑鬱,3次想過自我了斷,曾國藩的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比如央視名嘴白巖松,以其獨特的主持風格和尖銳的語言被大眾所熟知,即使是這樣一位優秀的主持人,也有著大眾難以想像的經歷,他曾經在黑暗中度過了五年。白巖松不為人知的一面近些年來,「抑鬱症」一詞頻頻出現在各大熱搜榜中,許多家新聞媒體對「抑鬱症」發表文章與評論。看到這個,不禁讓人回想起白巖松水深火熱的一段過往。
  • 白巖松:曾經抑鬱,三次想過自我了斷,曾國藩的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因為其尖銳的語言風格和獨特的新聞見解而被人們熟知,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央視主持人,看似功成名就,他卻自曝抑鬱過五年,而期間3次想要結束生命。你所不知道的白巖松1992年,白巖松常常夜不能寐,後來他發現自己的頭上有一塊斑禿,問及家人,他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就發現了,害怕他多想,於是就沒有告訴他,家人們也隱隱感受到了白巖松內心的那份抑鬱。
  • 什麼治癒了白巖松的抑鬱症?他用的是自創的治癒方式
    文/老K我們熟知的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其實早年也被抑鬱症困擾過。記得我曾經在最抑鬱的時候也讀過他的故事,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一天,白巖松凌晨去廁所,結果一開燈客廳站著一個人把他嚇一跳,「誰?」「是我。」妻子囁嚅道。「你不睡覺幹什麼呢?」「我看你睡著沒有。」白巖松笑著把她推回房間:「你不用管我,自己趕緊睡吧,睡覺多舒服啊!
  • 白巖松 抑鬱症 通過讀書想明白事情 別讓家人因你傷心
    因此,抑鬱症也漸漸常見於人們視線當中。最近,白巖松在節目中坦然回應了他曾患上過抑鬱症。 白巖松圖 說到抑鬱症很多人都熟悉,很多人承受過大壓力便容易患上抑鬱症,新聞裡也都提過有學生或公眾人士因此自殺。
  • 白巖松患抑鬱症5年,52歲活成了什麼樣
    央視白巖松患抑鬱症5年,近況令人心疼,52歲活成了什麼樣高中三年,學校總會在特別快節奏的學習生活當中給我們插入一段《新聞周刊》,而每一周的新聞周刊的主持人,就是家喻戶曉的白巖松。看到題目的時候,我還認為白巖松轉到幕後工作了呢!可沒曾想,52歲的白巖松依舊出現在了2020年12月26日的那期《新聞周刊》上。
  • 白巖松:我可以一個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中這句話讓我放棄了
    白巖松所說的生活態度確實很多人都嚮往,但是當成功離我們那麼遙遠時,我們怎麼會放棄追求成功,而選擇偏居一隅的安逸呢?我說這話並不是「仇富」,而是想讓大家看到普通人與「白巖松們」比,差在了那裡。畢竟白巖松也不是被命運眷顧的「神童」,據說他8歲喪父,曾抑鬱5年,最糟糕的時候,天天睡不著覺,頭頂後出現了斑禿。甚至傳聞他一度甚至想「自殺」,結果最後他靠讀書和閱人拯救了自己!
  • 白巖松爆克服抑鬱的技巧,你我也能做到
    這種病發作起來,我們的肉體可以無恙,但是對精神和心理卻是極大的摧殘,這種病就是抑鬱症。早在許多年以前,就曾有過白巖松得了抑鬱症的傳聞。說他有抑鬱症,還曾經想自殺,這一點後來白巖松也承認,他稱自己在36歲的時候,就開始有了中年危機,那一年是他本命年,他稱自己仿佛一下子看到了人生終點線了,開始想死亡的一些東西,感覺非常的沮喪,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有一種悲觀絕望感,對人生的深深失望。
  • 我戰勝了抑鬱症:沒有抑鬱症的日子真好,感謝這個方法拯救了我
    我戰勝了抑鬱症:沒有抑鬱症的日子真好,感謝這個方法拯救了我我的症狀2017年8月份我徹底發作。我是單親家庭,從小都是和外婆住在一起了,所以我是我過得比較壓抑,額比較多,想比較憂鬱也是個急性子。我結婚了之後老房子拆掉了,所以我把外婆他們接過來住。
  • 白巖松母親:丈夫早逝她為兒子不改嫁,兒子患抑鬱症因她不忍自殺
    1月7日,央視名嘴白巖松在談到打工人這個問題時,表示:「做打工人沒有什麼不好,我更願意做個打工人。打工人有打工人的痛苦,老闆有老闆的絕望。」 雖然白巖松的這番話被大家吐槽「何不食肉糜」,但他真的是個很敬業的打工人,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工作崗位,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 白巖松經典語錄,值得深思
    白巖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記者、作家,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近幾年出版的書有《痛並快樂著》,《幸福了嗎》、《一個人與這個時代》及《白說》。此人筆法犀利,將社會問題剖析得清晰透亮,筆尖針針見血,實實在在的反映了現代年輕人身上的一些問題。
  • 這幾句話經典語錄,支撐我走完抑鬱症艱難的一年
    今天給大家列舉一些曾經對我真的有幫助的一些語錄,希望與你共勉!1、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糕。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莫泊桑的確,在抑鬱的時候,你被它折磨的遍體鱗傷,可是要記住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 自我訓練——我自己就能治好焦慮症抑鬱症?
    我們是不是可以打破這樣傳統思維模式下的行規呢,並開始依靠自己的自覺來行事呢,答案是可以的,並且有很多的心理治療師,為我們尋找到了一條依靠自我亦焦慮症抑鬱症患者自身,就能大大改善甚至是治癒自己的一條道路,那就是「自我訓練」。自從我們開始用新的角度看問題。
  • 菲爾普斯:曾因抑鬱症有輕生念頭 拯救生命比金牌重要
    騰訊體育訊 菲爾普斯接受某媒體的專訪,訪談中菲爾普斯談及自己被抑鬱症困擾時持續有輕生念頭,並且重申抑鬱症很難一次性治癒,如今已經成為他人生中的一部分,不過現在他更加了解自己,並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去幫助同樣被抑鬱症困擾的人們,「飛魚」認為拯救生命比自己獲得金牌重要得多
  • 《權遊》「珊莎·史塔克」自曝:曾抑鬱症想過自殺
    《權遊》「珊莎·史塔克」自曝:曾抑鬱症想過自殺 時間:2019.04.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owx
  • 抑鬱症的自我療法--中國數字科技館
    抑鬱症的自我療法2020-04-01 20:32:00   秋節冬時節是抑鬱症的高發時
  • 抑鬱症的前兆——自我否定與反芻思考
    文/老K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殘疾病。轉眼間,我們已經來到了2020年了,當下抑鬱情況如何呢?截至2019年12月:新浪微博「抑鬱」相關話題累計閱讀4.5億;百度「抑鬱」相關貼吧累計發帖2700萬;知乎「抑鬱」相關問題關注量82萬。
  • 白巖松:我可以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裡的話,我突然改變想法
    白巖松:我可以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讓我放棄!「不忘初心」是現在社會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說起來輕鬆,但真正做到的並不多,而白巖松確是身體力行,付出實踐了。白巖松在做客「烏鎮文化講堂」時說,《道德經》是他的生命之書。
  • 白巖松:我本可以月入2000萬,因《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我放棄了
    白巖松就是其中之一,即使身肩名和利,仍能做到不忘初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間誘惑太多,而白巖松也曾動過心,卻也守住了心。白巖松曾在節目中公開表示表示過自己曾有月入2000萬的機會,自己不久以後將成為富人,但面對誘惑,他拒絕了。不禁有人好奇,這麼高的報酬為什麼要拒絕呢?
  • 抑鬱症的7個表現以及自我療法
    抑鬱症事實上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疾病,10個人裡面就有1個有抑鬱症。抑鬱症不太容易被認識,因為它的表現不像一個軀體疾病那樣,讓你看得見摸得著。抑鬱症7大症狀1. 有抑鬱的情緒情緒低落是抑鬱症病人的主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