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殘疾病。
轉眼間,我們已經來到了2020年了,當下抑鬱情況如何呢?
截至2019年12月:
新浪微博「抑鬱」相關話題累計閱讀4.5億;
百度「抑鬱」相關貼吧累計發帖2700萬;
知乎「抑鬱」相關問題關注量82萬。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鬱人數逾9500萬。
臨床心理學研究發現,應激性事件的發生往往是很多心理疾病誘發原因,所以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提前尋找到抑鬱前兆是非常關鍵的。
以我自己的經歷和我觀察的經驗,如果出現這幾點就需要及時注意了!
自我否定與厭惡
我們都知道,人類最反感的就是別人否定自己,甚至討厭自己。
可一旦人們進入抑鬱狀態時就會開始自我否定與厭惡,很多抑鬱症患者發病前總是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之中,他們會不自主地進行思考,且這種思考往往帶有唯一性和主觀性,外界的思想和言語並不能干擾他們,他們總是能保持一種偏激的狀態。
記得之前很喜歡的一位歌手樸樹很長一段時間脫離人們的視野,後來採訪中其實在2003年因為《生如夏花》這張專輯,樸樹一下爆紅,但因為過高的關注讓他失去了自己的節奏,這讓樸樹產生了許多的負面抑鬱情緒。
從此他深受這種情緒的折磨,開始否定自己,停止創作,最終等到了身體不適已經特別明顯時,樸樹去看西醫啥事沒有,看中醫才知道身體全部亂了套,這才知道自己已經得了抑鬱症。
所以如果大家出現一些諸如莫名其妙否定自我和厭惡自我的情況那麼就需要注意了,也許是抑鬱來臨的徵兆了。
對完美的過分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進步,但過於嚴格的標準就會形成較大的落差感,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一位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曾經對自己的學生說: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釋放自己的壓力,生活還有很多美好的事。
反芻思考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了,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總會陷入不由自主地胡思亂想狀態中。
臨床專業稱其為「反芻思考」,曾經發表在《認知科學》的一篇雜誌顯示,陷入反芻思考模式的人,大腦中內側前額葉和後側扣帶回的活動水平顯著升高。
內側前額葉被認為是關於自我關注活躍的腦區域,當人們思考問題更多關於自己的時候,這個區域會更加活躍。
而後側扣帶回則被認為和自傳體記憶的加工有關,也就是當人們回憶自己過去記憶時,這個位置就會更加活躍一些。
往往在臨床中發現,很多人頻繁陷入胡思亂想中,其實除了病理性的一部分原因外,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自己總希望自己通過想像來應對這個世界,他們幻想出一堆不存在或還未存在的東西來緩解自己能力不足以應對真實世界的失控感。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很多神經症患者都是典型的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大家如果有了這些徵兆後,一定要及早重視,如果懷疑自己患上抑鬱的話,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來解決。
當下中國好多人患上抑鬱情緒後,第一採取的方法大多都是默默承受,一方面這是由於文化過度要求我們自立自強導致,但抑鬱問題並不是你的軟弱,而是生病了,你需要獲得更多的愛和支持,這裡尋求家人和專業人士的幫助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