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前兆——自我否定與反芻思考

2021-01-09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殘疾病。

轉眼間,我們已經來到了2020年了,當下抑鬱情況如何呢?

截至2019年12月:

新浪微博「抑鬱」相關話題累計閱讀4.5億;

百度「抑鬱」相關貼吧累計發帖2700萬;

知乎「抑鬱」相關問題關注量82萬。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泛抑鬱人數逾9500萬。

臨床心理學研究發現,應激性事件的發生往往是很多心理疾病誘發原因,所以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提前尋找到抑鬱前兆是非常關鍵的。

以我自己的經歷和我觀察的經驗,如果出現這幾點就需要及時注意了!

自我否定與厭惡

我們都知道,人類最反感的就是別人否定自己,甚至討厭自己。

可一旦人們進入抑鬱狀態時就會開始自我否定與厭惡,很多抑鬱症患者發病前總是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之中,他們會不自主地進行思考,且這種思考往往帶有唯一性和主觀性,外界的思想和言語並不能干擾他們,他們總是能保持一種偏激的狀態。

記得之前很喜歡的一位歌手樸樹很長一段時間脫離人們的視野,後來採訪中其實在2003年因為《生如夏花》這張專輯,樸樹一下爆紅,但因為過高的關注讓他失去了自己的節奏,這讓樸樹產生了許多的負面抑鬱情緒。

從此他深受這種情緒的折磨,開始否定自己,停止創作,最終等到了身體不適已經特別明顯時,樸樹去看西醫啥事沒有,看中醫才知道身體全部亂了套,這才知道自己已經得了抑鬱症。

所以如果大家出現一些諸如莫名其妙否定自我和厭惡自我的情況那麼就需要注意了,也許是抑鬱來臨的徵兆了。

對完美的過分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進步,但過於嚴格的標準就會形成較大的落差感,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一位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曾經對自己的學生說: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釋放自己的壓力,生活還有很多美好的事。

反芻思考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了,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總會陷入不由自主地胡思亂想狀態中。

臨床專業稱其為「反芻思考」,曾經發表在《認知科學》的一篇雜誌顯示,陷入反芻思考模式的人,大腦中內側前額葉和後側扣帶回的活動水平顯著升高。

內側前額葉被認為是關於自我關注活躍的腦區域,當人們思考問題更多關於自己的時候,這個區域會更加活躍。

而後側扣帶回則被認為和自傳體記憶的加工有關,也就是當人們回憶自己過去記憶時,這個位置就會更加活躍一些。

往往在臨床中發現,很多人頻繁陷入胡思亂想中,其實除了病理性的一部分原因外,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自己總希望自己通過想像來應對這個世界,他們幻想出一堆不存在或還未存在的東西來緩解自己能力不足以應對真實世界的失控感。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很多神經症患者都是典型的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大家如果有了這些徵兆後,一定要及早重視,如果懷疑自己患上抑鬱的話,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來解決。

當下中國好多人患上抑鬱情緒後,第一採取的方法大多都是默默承受,一方面這是由於文化過度要求我們自立自強導致,但抑鬱問題並不是你的軟弱,而是生病了,你需要獲得更多的愛和支持,這裡尋求家人和專業人士的幫助是首選。

相關焦點

  • 反芻思考:與80%的抑鬱症康復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六個月後,80% 的抑鬱症患者已經康復。反芻思考——重複思考抑鬱事件的原因和後果——在抑鬱症中很常見。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僅僅意識到你不需要反覆思考就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放。當人們學會減少反芻次數時,80% 的人在六個月後(包括10周的治療)恢復了。領導這項研究的Roger Hagen教授說:「焦慮和抑鬱會引起困難和痛苦的消極思想。許多病人會想到錯誤、過去的失敗或其他消極的想法。元認知療法關注這一思維過程。」「 ... ...
  • 什麼性格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鬱症?|心理學解析:反芻思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近日,有一名年僅26歲的女孩在留下遺書後便失聯了,「遺書」中有一句話說道:「我被抑鬱症困住太久了。」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日,我們不難發現,人們沒有以前快樂了。很多成年人不僅有著身體上的疾病,也逐漸被心理疾病困頓得無法走出去。
  • 研究發現抑鬱症罪魁禍首:過度思考(反芻思維)
    可凡事過猶不及,當一個人過度對自己關注時就會陷入到「反芻思維」中,這種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持續關注自身消極情緒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反芻思維(rumination)。有部分學者認為反芻思維是抑鬱症的臨床特徵和易感因素。反芻思維會反覆思考很多負面的事情:生活:為什麼我每天都這麼累?我是不是得了絕症?愛情:他為什麼不秒回我的信息?他喜歡別人了?
  • 抑鬱症為何喜歡胡思亂想和思考哲學問題?
    文/老K不知道你是否經常思考一些諸如「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是誰?」這樣無解的哲學問題?臨床觀察發現,好多抑鬱症和強迫症患者就非常擅長思考這類問題。可為何抑鬱症總是喜歡胡思亂想和哲思呢?研究發現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原因來看:01生理原因曾經發表在《認知科學》的一篇雜誌顯示,陷入反芻思考模式的人,大腦中內側前額葉和後側扣帶回的活動水平顯著升高。
  • 抑鬱症的10個前兆
    我們都知道,任何疾病在發病初期治療是最有效的,抑鬱症也不例外,因此了解抑鬱症前兆表現是很有必要的。重慶九五醫院專家告訴我們,抑鬱症前兆有十大症狀表現。1、抑鬱心境程度不同,可從輕度心境不佳到憂傷、悲觀、絕望。
  • 錯誤的自我「反思」,反而有害 | 如何區別反思和反芻?
    但一開始我認為這麼做是必須的,因為覺得「人需要反思,如果不反思就無法提升自我」。直到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諮詢師,她指出:「會不會是你將『吃苦』和『收穫』捆綁在一起呢?反思和提升不代表要經歷自我折磨。」她進一步幫我分辨了「反芻」(rumination)和「反思」(introspection)的區別,讓我意識到反芻與反思是不同的。
  • 有了抑鬱症的人,會常說哪些話?又經常做什麼事?都離不開一個詞
    抑鬱症的人,是會有一些口頭禪出現的,諸如「我沒事,真的沒事」、「我想放棄了」之類的。人在有了抑鬱症之後,為何會有這樣的口頭禪出現呢?看似簡單的口頭禪,卻是抑鬱症人群,內心最真實的寫照。「我沒事,真的沒事」,也是一句很簡單話,正常人都經常會這樣說。如果是從抑鬱症人群嘴裡冒出來,就不是「沒事」那麼簡單了。
  • 抑鬱症:打破「思維反芻」循環的5種方法
    當我們患有抑鬱症時,會有許多錯誤認知到來許多負面情緒和想法。這種錯誤認知有時會帶來不停的「思維反芻」使我們沉浸在情緒痛苦之中。而情緒痛苦是抑鬱症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情況之一,要改善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停止「思維反芻」的循環,把我們從情緒痛苦的影響中脫離出來。
  • 經常反芻的人,腦子更容易生病|每日罐頭
    在遇到問題或是不良情緒,我們可能就會陷入到「思維的漩渦」當中,反反覆覆去思考某件事情,並且在有些時候,思考的次數越多情緒變得越糟糕,我們也變得越發痛苦。這種「思維漩渦」在心理學上被稱作是「反芻思維」(rumination)。
  • 小心別中了反芻思維的毒
    自省是自我反省、自我省察的意思。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但人們對不良事件的定義,及處理方式也各有不同。下面我們以失戀作為不良事件,給大家展示不同人群的不同看法。請問失戀後你會怎樣?《回家的誘惑》女主角就沒那麼幸運了,她不光失戀還失婚,老公跟閨蜜跑了,自己一下子一無所有。
  • 強烈的負性情緒,「心理反芻」惹的禍?
    對過去、未來和自我意識進行反思可以幫助我們在精神上不斷調整自己,從而接近期望的目標。然而這種能力卻與抑鬱、焦慮等負性情緒息息相關。何謂「心理反芻」當個體經歷了負性生活事件或者壓力事件,自發性地反覆思索當時的情緒、引發情緒的原因、事件後果以及意義等,而不是進行積極的問題解決時,就陷入了不良的反思過程—心理反芻。
  • 職場人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否定、自我封閉、自我放棄
    自卑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它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開端。自我否定的人遇事第一反應是我不行、我不會、我不能、我不懂。自我否定的人喜歡拿自己與優秀的人比較,他只看到了別人比他優秀,卻從來不去思考為什麼別人比他優秀,嚴重的甚至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搪塞他人、安慰自己。別人都在想辦法成為優秀的人,而自我否定的人卻開始讓自己變成一個垃圾。
  • 總是莫名其妙想哭、想生氣,是抑鬱症前兆嗎?抑鬱患者的7大共性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已達3.22億人。抑鬱症是全球範圍內的常見疾病。根據數十項國內研究估計,每1000個中國人中,16個人患有重性抑鬱障礙。一年中,每1000個中國人,會有23人患此病。總是莫名其妙想哭、想生氣,是不是抑鬱症的前兆?總是莫名其妙的想哭,想生氣,說明持續的存在情緒低落和煩躁,焦慮的表現。
  • 抑鬱症的10個前兆,要看看
    抑鬱症,是真的很可怕。可怕到什麼程度?就是在外人看來,他有說有笑,嘻嘻哈哈,跟其他人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當他在夜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獨處的時候,他的情緒就開始了,難過、遲鈍、乏力等等一擁而上,甚至懷疑人生,懷疑自己,懷疑全世界。那麼,抑鬱症,應該怎麼判斷?十個前兆,你應該了解。
  • 抑鬱症10個前兆你都知曉嗎 十大方面詳細為你講解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不能正視壓力,慢慢地壓力就會衍生為一種負面的情緒,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感覺自己的性格慢慢變得狂躁、癲瘋,有時還會出現腦子痴呆、反應遲鈍、深夜失眠等症狀,這些都是抑鬱症的前兆。當你出現以上上述的現象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防止讓自己的情緒惡化,最終導致抑鬱症。
  • 反芻動物?不要讓這種想法害了你!
    AI一號即將大學畢業,面臨著就業的壓力,大學期間它不止一次的思考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它的專業並不是現下熱門專業,甚至有些冷門,這讓它覺得高考時選錯了方向,才讓自己陷入了當前的困境,現在這種想法越發強烈,「如果當時高考選擇父母推薦的專業是不是更好?現在是不是已經找下工作?
  • 抑鬱症的前兆表現有哪些?5位精神科醫生給出了答案,不妨看看
    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大約在千分之十,可分為不同類型,比如產後抑鬱、更年期抑鬱、老年性抑鬱等等。研究表明,抑鬱症越早發和治療,治癒率就越高。通常來說,在抑鬱症發病的半年內,如果能去正規的醫院進行及時、科學、有效的治療,那麼治癒率會很高,復發率也會很低。要想遠離抑鬱症,應該從了解抑鬱症的症狀表現開始。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對此並不是很了解。那麼,得了抑鬱症,有哪些症狀表現?聽聽5個「行家」是怎麼說的。
  • 抑鬱症的幾種表現可以測試一下是否患上抑鬱症
    所以抑鬱症我們就要通過一定的心理輔導要及時的疏導,只有這樣的話才會讓我們而心理和身體更加健康。那麼精神輕度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1、情緒低落憂鬱很多時候如果情緒變得低落那麼就將是抑鬱症的前兆之一,抑鬱情緒主要是通過與內心的鬱悶。他們經常就是非常的枯燥,而且不願意和別人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常常是情緒非常低落,而且脾氣非常的暴躁。
  • 反芻——心靈的斷腸草
    心理學家用反芻(或者思維反芻)來比喻對於我們經歷的某些事情,思維中的某些想法的反覆思考。然而,不幸的是,我們更傾向於對痛苦的經歷和悲傷的體驗進行反芻。一次工作上的小失誤讓老闆責罵可能會讓我們念念不忘一到兩個星期,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我們可能都清晰記得,而一次愉快的約會也許到第二天我們可能就不會去回想那幾個小時中對方最讓我們開心的幾段表白和那餐飯裡最好吃的兩個菜了。
  • 痛苦,是因為你「想太多」|如何擺脫反芻思維
    這種過度反省、過度反思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反芻思維」。什麼是反芻思維反芻思維是指,在人們經歷了負性事件後,對事件、自身消極情緒狀態及其可能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進行反覆、被動的思考。其實反芻思維是很正常的行為習慣,每個人都會有情感、有想法,當遇到問題時,我們會進行思考、琢磨,希望從中總結錯誤、失敗,改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