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在網絡上是一個熱門的話題。而談到抑鬱症,演藝圈可謂是重災區。張國榮影視界和華語樂壇的巨星當年因為抑鬱症選擇了從高樓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喬任梁也是因抑鬱而被發現死於家。而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白巖松。
他可謂是人生贏家啊,主持人、記者、更獲大大小小獎項無數。1997年白巖松與朱宏鈞結婚,妻子朱宏鈞是白巖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時的同事。次年他們的兒子白清楊出生。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白巖松怎麼會患上抑鬱症這種病呢?
被抑鬱折磨的連話都不想說,跟妻子交流只能靠寫字條
2001年,白巖松離開《東方時空》,創辦一個叫《子夜》的新欄目。他精心準備了三個多月,節目卻遲遲沒能播出。他暫時無事可做,便在家帶3歲的兒子巴蒂。
很快,他就厭煩了這種瑣屑的生活,他被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籠罩著,倍感失落和茫然,一時間無所適從。
他開始莫名其妙地衝朱宏鈞發脾氣,動不動就挑刺找茬,這讓朱宏鈞很委屈。長期失眠的白巖松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生活在他眼裡失去了意義。有一天,他對朱宏鈞說:「我才理解梵谷和海明威為什麼要自殺!」
朱宏鈞驚出一身冷汗,意識到了丈夫失眠的嚴重性。為了讓丈夫儘快走出抑鬱的陰影,朱宏鈞把小巴蒂送進了長託幼兒園,全心照顧白巖松。
四五個月過去,白巖松被失眠折磨得不成樣子,體重從原來的80公斤降到了55公斤。他每天除了胡思亂想就是莫名的煩躁,連話都不想說,跟朱宏鈞交流只能靠寫字條。
善解人意的朱宏鈞並沒有強迫他說話,而是順著他,也用同樣的方式回應。 最後,在妻子的幫助下,白巖松終於從抑鬱的深淵中走了出來。
在年度演講《對白》中,被一名95後女大學生提問,你抑鬱過嗎?
白巖松回應,曾經抑鬱症5年,天天睡不著覺,有3次想過自殺,和妻子只能書信交流。那時候發現自己後腦勺有塊斑禿,去問家人,家人才告訴他其實他們早看見了,只是不敢告訴他。
提到抵抗抑鬱的辦法時,他認為讀書幫了自己很大的忙,讀書在提升自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後就好多了。「如果不是讀很多人看很多人我怎麼能接受缺陷呢?接受缺陷之後我就好多了。」
那個時候白巖松看了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全集》,這裡面曾國藩說的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也拯救了他。
「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曾國藩在《致沅弟》中勸解曾國荃時所說的一句話。
意思是說:如果花開到最盛的時候,就要衰敗;月亮如果變成滿月,就要開始殘缺,因此花未全開和月未圓才是最好的境界。
人們總覺得,花開得最盛時,月最圓時是最好的。但其實,達到鼎盛,往往就是轉折。
接受殘缺,才是生活中的完美。接受缺憾,才會懂得取捨,懂得什麼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他從這話中,明白了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世上根本沒有完美無瑕的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是放過了自己。
他感慨地說:「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致。」
白巖松採訪過無數人,有行業大牛,也有尋常百姓,卻發現每個人都有內在焦慮和各種各樣的問題,外在的財富、名利、權利等,都無法跟快樂幸福劃等號。正是這《曾國藩全書》改變了他,讓他懂得了什麼是人性,教會了他放下。
點醒白巖松的《曾國藩全書》魅力究竟在哪裡?
梁啓超在成家時讀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任正非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
他的智慧、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餘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由於他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有人說《曾國藩全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讀過後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曾國藩一生的輝煌與處事經歷都記錄在這套《曾國藩全集》中,分為四部分《挺經》《冰鑑》《家書》《家調》,分別從不同側面展現了曾氏傳奇的一生,提供一把打開曾國藩謀略寶庫的鑰匙。
本書包含曾國藩的智慧精華;包含曾氏家訓,是持家、教子秘方;與領導溝通的話術秘笈;三軍統帥的識人、用人之道;讓你走進大人物的心靈世界;領略桐城派領袖的文採風流。
「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用盡。」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修身、治家金句,都出自《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深知凡事不可太盛,太盛則虧。而他懂得在逆境中頑強,在順境中謹慎。短短書信言語,透露著他謀略之深、顧慮之全。
每天讀一點曾國藩全書,汲取他做人、為官、處世、識人、治軍等方面的智慧,能為我們的人生和事業提供可資借鑑的寶貴經驗。
原價160元,現活動價79元,每本折算下來就是13元,一杯奶茶的價錢, 讀過會明白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對這世態炎涼的社會。
感興趣的朋友戳下方連結點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