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奴,我們是被迫的

2021-01-08 網易親子

2010-01-21 16:48:01 來源: 網易親子綜合

舉報

「吃進去的奶粉進口的一百多塊錢,拉出來要用尿不溼,名牌的又一百多塊錢,進出都要錢,整個兒一雙向收費!」去年底電視劇《蝸居》在國內引起熱映,其中上述臺詞概括了現代「孩奴」的生存現象。

孩奴是一種新名稱,用來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態。

如今,不少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發生著變化,矛盾與挫折,傳統與現代交織,「房奴」、「卡奴」早已不算新鮮事,而「孩奴」一詞目前已悄然上位,要不要做「孩奴」,最近在國內引起熱議。>>>進入專題:當孩奴,我們是被迫的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西安「孩奴」的苦樂生活
    當上了「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費,不敢輕易換工作。「孩奴」現象空襲80後,涉及60、70後,一項針對年輕家庭的調查顯示,61.5%的人認為自己是「孩奴」。記者調查採訪,發現在西安知名中學和各大院校附近的村落和小區租住著許多陪讀媽媽、陪讀爺爺和奶奶,他們無意中淪為「孩奴一族」,而他們的生活狀況,日愈引起世人的關注。「陪讀」母親孩子是我唯一的寄託 對於45歲的汪曉雲來講,網上流行的「孩奴」一詞,她從來沒有聽說過,但她的生活無意中成了「孩奴」的註解。
  • 楊千嬅分享「孩奴人生」 兒子錯把古天樂認作郭富城
    此後,家庭事業雙豐收的楊千嬅就減少工作,甘做孩奴。   昨日,楊千嬅來漢宣傳新片《可愛的你》,與記者大方分享她的「孩奴人生」,當她輕描淡寫地說出「兒子錯把古天樂認作郭富城叔叔」的段子時,有記者感慨「影后家公子的朋友圈真是羨煞旁人啊」。
  • 家長家庭教育負擔過重 誰把我們變成「孩奴」?
    父母一生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而失去了自由和自我價值的生活狀態,成為了孩奴,很多人覺得這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不過也有人認為孩奴是部分家長過分在乎孩子的表現,是誇張的孩奴恐懼症,在他們看來,家長之所以為孩奴,就是因為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陪讀成第二職業是好是壞?
  • 當代還有多少父母是《孩奴》?
    最近,我在看一部電視劇 —— 《孩奴》,字如其名,《孩奴》講述了父母為了孩子能夠始終遙遙領先於他人,而不惜花費重金送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不斷的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在重壓之下離家出走,原本和睦的家庭也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達到幾近崩潰的邊緣。
  • 80後,你有「孩奴」恐懼症嗎?
    什麼是孩奴  近日先在網絡出現,隨後成為國人坊間熱門詞彙的新名詞。大意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忙碌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態。孩奴父母有幾個不敢: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費,不敢輕易換工作。
  • 孩奴今晚大結局 能否歷盡磨難重獲幸福將揭曉
    《孩奴》劇照  【孩奴今晚大結局 能否歷盡磨難重獲幸福將揭曉】電視劇《孩奴》將於今晚(10月11日)收官,盧麗、劉志高以及兒子歡歡一家三口是否能歷盡磨難重獲幸福,將在今晚揭開大結局。雖然電視劇結束了,但是由「孩奴」引發的各種討論還在繼續。故事太真實家長含淚點讚  瀕臨破碎的四個家庭能否能得到挽救,精神崩潰的虎媽盧麗是否能回復正常,都讓我們拭目以待。本劇編劇表示:「創作上我還是偏向讓所有事情都回到正軌,讓觀眾更加直觀的體會到美好生活的難得和珍貴。」
  • 《孩奴》收官 胡可成功塑造新一代「虎媽戰歌」
    電視劇雖已結束,但由「孩奴」引發的各種討論還在繼續:「孩奴」究竟是不是一種符合當下社會發展規律的現象,為了孩子是否應該義無反顧當孩奴,不同的人給出截然不同的答案。「《孩奴》從怎麼教導孩子說起,但故事核心仍然是婚姻家庭的種種,其中有『閃婚閃離』、『非誠勿擾』、『隔代孩奴』、『虎媽』、『學區房』等社會熱點,也會有段子,更少不了犀利的臺詞。」葛衛東坦言,「『孩奴』表面是各種家庭問題,其根本上是社會問題,折射出的是中國經濟社會下,逐漸凸顯的異形化的教育,教育的背後還有人性深層面的思考。」
  • 「孩奴」一族日漸增多 生活艱辛只因孩子(組圖)
    「孩奴」現象空襲80後,涉及60、70後,一項針對年輕家庭的調查顯示,61.5%的人認為自己是「孩奴」。  近日,一篇來自網上的熱帖《80後準媽媽怕生子後成「孩奴」患上憂鬱症》稱:今年27歲的李女士懷孕3個月,看了網上家長們關於養孩子要付出無數金錢和精力、要一生勞苦的「現身說法」之後,她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原本性格活潑的她,脾氣越來越古怪。
  • 張芝華《孩奴》對沙溢百般挑剔 變"刁鑽丈母娘"
    由沙溢、胡可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孩奴
  • 90後的我們是否也要背負車奴、房奴、孩奴這3座大山前行
    以前的我們在看到80後的人背負著房奴,孩奴,車奴③座大山,當時都是一笑而過。現在已經降臨在90後的一代人身上了。漂亮的別墅,奢華的豪車,可愛的小孩,誰不喜歡呢!先說說什麼是房奴孩奴車奴呢?孩奴是一種新名稱,用來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態。也是繼房奴車奴一起出現在80後身上的新名詞。除了以上還出現了一個卡奴:卡奴,2007出現在臺灣。
  • 《孩奴》什麼時候播?在哪個臺播?
    在《孩奴》中,盧麗就是這樣以為了孩子可以犧牲個人生活、職業、家庭、乃至一切的媽媽。儘管她為了兒子犧牲了一切換來的卻不是理想的結果,卻是生活、事業、家庭的逐步失衡與崩塌,孩子的離家出走。沙溢飾演的「兔爸」則比較支持孩子自由成長,他的出現往往會消解家中沉悶的氣氛。
  • 「孩奴」型父母:「全心全意」的付出,對孩子的成長卻弊大於利
    在「孩奴」這個詞彙剛剛流行的時候,一篇「80後孕媽恐成孩奴患抑鬱」的帖子引發了廣泛關注。帖子中描述的內容是一位80後孕媽在懷孕後就被婆婆要求辭職專心養胎,孕媽照做了,但是家人卻慢慢發現孕媽的狀態有些不對。婆婆發現,兒媳經常在家自言自語,「養孩子壓力大」「我的青春都浪費在孩子身上了」。有時候婆婆想要開解她,但是卻發現兒媳常常答非所問。
  • 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剛畢業,拒絕做孩奴,我錯了嗎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要賺錢來養弟弟,就算是自己,有了特別愛的男友,一心想結婚的那種,畢業後就結婚,也不可能直接生孩子,年紀輕輕做起了「孩奴」吧,現在就這樣堂而皇之地被迫成為「孩奴」了。自己都不願意做自己孩子的孩奴,拒絕做父母的「孩奴」,難道她錯了嗎?
  • 房奴+孩奴=一生為奴 為何不做車主呢?
    這個定義反映了當下「80後」面臨社會諸多壓力的無奈,很多人也認為這是一個「房奴」+「孩奴」=一生為奴的時代。從此,正式踏入「房奴」、「孩奴」一族。一方面,要支付為買房而欠下的房貸,單單每個月近五千的月供就已經佔到家庭月收入的一半;另一方面,孩子出生後,生活的意義就成了為孩子打拼,為孩子忙碌,為孩子賺錢,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自己的情緒,以孩子的喜怒哀樂為第一標準。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費,不敢輕易換工作;再一方面,王女士和先生都是獨生子,雙方父母年紀也不小了,贍養老人的壓力也不小。
  • 情感付出更重要 家長謹防成「孩奴」
    祁麗珠表示,現在80後的父母有一個新名詞,叫做「孩奴」,言下之意是養育一個孩子將帶來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經濟負擔,生了孩子就相當於當上了「孩奴」。其實,這都是家長們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孩奴不能簡單等同於房奴。因為養育孩子的成本計算其實是個很複雜的命題,不能只計算經濟成本,情感的付出和回報也很重要。  祁麗珠說,孩子過生日,家長如果一味地遷就,無形中就更加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 胡可沙溢《孩奴》劇情分集介紹(至大結局)
    胡可沙溢《孩奴》全集劇情分集介紹(至大結局)胡可沙溢《孩奴》全集劇情分集介紹(至大結局)盧麗下了手術室後趕往給孩子報名的學校,那裡早已排起長隊,盧麗的老公劉志高排了一夜隊,唐紅開車路過學校時險些撞到盧麗,兩人曾是同學,唐紅了解情況後通過牛沛幫盧麗將號搞定。劉志高到單位後見到助手楊洋,他們在停車場有一面之緣,楊洋在劉志高上班前搶了他的車位。劉志高去開會,他將一些圖紙拿給楊洋看。
  • 《孩奴》上海熱拍 李鑫雨出演對戲沙溢胡可(圖)
    日前,由華誼兄弟葛衛東工作室出品的都市話題劇《孩奴》正在上海緊鑼密鼓的熱拍中。據悉,該劇匯集了胡可、沙溢、李鑫雨、郭家銘、高蓓蓓、王一楠、馮嘉怡等實力演員出演。《孩奴》堪稱一部為觀眾剖析家長「望子成龍」心態的新銳都市劇,呈現了「不能輸在起跑線」、「學區房」、「升學難」、「課業壓力沉重」等熱點話題。很好的詮釋了「拚爹教育」引發的夫妻矛盾,在受到熱議的同時揭露了社會教育環境對家庭和人心的侵蝕,以及拼爹時代的社會隱憂。
  • 孩奴:前妻登家要求唐紅為她提鞋,處處諷刺,為丈夫唐紅只得忍耐
    而電視劇孩奴就通過四對夫妻的家庭教育展開了對現實的拷問。這部電視劇所圍繞的主題就是孩奴,也因為這一問題引發了劇中的家庭紛爭,而劇中幾對不同的夫妻情侶分別代表著他們不同的家庭結構,但同時他們所遇到的現實問題,包括婚姻教育等還是具備廣泛的借鑑性的。劇中的一對代表夫妻就是唐紅和項立強。但是與其他幾位不同的是,他們是因為孩子而相識,進而發展成了一個雙單的家庭。
  • 「孩奴」興起,年輕父母該如何育兒?
    孩子生出來該如何教育……  年輕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所以繼「房奴」、「卡奴」後,又出現了「孩奴」  一張木質嬰兒床688元、一個防脹氣奶瓶78元、一包80抽的寶寶柔膚溼巾10.50元、嬰兒專用指甲刀15元、一套嬰兒服裝158元、一床嬰兒被118元……這是呼和浩特市的一位準媽媽劉女士給即將出生的寶寶準備的東西。
  • 「孩奴」的心聲:別將教育責任轉嫁給家長
    孩子一上學,家長也便有了家庭作業——給孩子背單詞、檢查作業、籤名……這也就罷了,一些家長在本報「家長學堂」QQ群發起了牢騷,做個優秀的「孩奴」要會的可不止這些:為了保證孩子的英語發音正確,家長們得先重溫課本,掌握英語發音;為了幫孩子解出數學難題,家長們得翻完課本翻輔導書,來找出正確的解題方法。  不少家長認為,老師這樣做相當於將教學任務下放給了家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