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宗教在中國:世界三大宗教,是如何在中國「面目全非」的?

2020-11-28 騰訊網

楊懷中先生在《伊斯蘭與中國文化》中引用中國民諺所說的:「基督教是洋人的槍子兒打進來的,佛教是印度大白象馱進來的,伊斯蘭教是阿拉伯商船和駱駝運進來的。那麼,他們傳入中國後,又經歷了哪些變化,跟著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佛教的中國化

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已經十分漫長,已經完全改造成為中國風格的宗教,中國化程度極深,中國人無論信奉與否,其思想觀念中都有佛教的影響。故我們可以直接考察佛教關於神的觀念在中國的變化。

在中國的兩漢三國時期,佛教剛傳入中國,此時的佛教只能作為道術的一種而存在,在當時的中國人心中,佛教等於與道家的方術。這一問題可以湯用彤先生的研究:「漢代佛教,歷史材料甚少,極為難言。但餘極信佛教在漢代不過為道術之一。華人視之,其威儀義理或有殊異,但論其性質,則視之與黃老固屬一類也。」。在士人的心目當中,佛教中的佛與中國傳統神話體系中的神仙地位是一樣的。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佛祖、菩薩並非是至高無上的。而且我們需要注意,在中國化過程中,佛教的神靈形象也按照中國人的審美進行了改造,例如觀音的形象,在佛教經典中為男子形象,在中國卻逐步演化為女子形象。

觀音形象在中國的轉變

《西遊記》的神仙體系代表了中國人傳統神仙世界的觀念,在其構建之中,佛教的各種領袖完美的融入於中國的神仙體系,佛祖被認為是五方五老之一,僅是一方天尊。佛祖釋迦摩尼並非最高級別的三清,甚至並非次一等級的四御,而是西方如來佛祖、南海觀世音菩薩、東方崇恩聖帝、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並列為五方五老之一。佛教最高的佛祖被成功的融入了中國的神話體系,這是中國人對於外來佛教觀念的改造與認識。

五方五老

二、伊斯蘭教在的中國的改造

伊斯蘭教在成立之時便開始向中國傳播,在唐朝時期,通過唐朝與中亞交往的使節,商業往來中的商人、軍事戰爭產生的戰俘與軍士來往,伊斯蘭教便已經進入中國。伊斯蘭教屬於一神教,真主安拉是神的唯一使者,《古蘭經》明確規定「除真主外,你們不要祈禱別的任何神靈,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除他的本體外,萬物都要毀滅。」這一點在阿拉伯教權與王權相統一的環境下很好解決,但在中國皇權與教權分離的情況下,穆斯林為了適應生存,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

穆罕默德壁畫

在中國的穆斯林出現了「二元忠誠」,穆斯林群體引用古蘭經中「我必定在大地上設置一個代理人」的經義,轉為強調皇帝身份的特殊性。他們的落腳點仍然在於把真主安拉放在最高的地位,但也把皇帝加入他們的信仰體系。他們力圖做到把真主放到最高地位,但現實的壓迫使他們對於神的觀念有了一點妥協。但這無疑為他們贏得了寬鬆的政治發展環境。

隨著穆斯林群體在中國社會的壯大,他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以及提升社會階級。他們也積極投身於科舉考試當中,他們學習儒家經典,接受儒家經典浸染愈來愈深,便把儒家思想也援引到自己的經書當中。穆斯林中的一些大學者,往往是「伊儒兼通」,甚至對於中國古代社會主要宗教佛教、道教也很熟悉。他們在翻譯伊斯蘭教的經典時,往往也借鑑了儒家思想,即所謂「既通天方之典,復通中國之經,融會貫通著為書以闡其教。

中國建築風格的 西安大清真寺

而穆斯林取名的變化,也可以顯示伊斯蘭教的中國化。一直到元朝,外來的穆斯林都保持其原來的命名習慣,只有名沒有姓。而且在明朝以前,他們的名字大多不改漢名。只有少數漢化極深的人才會給自己加漢姓、改漢名,這點我們可以觀察《元史》中所謂色目人(一般為穆斯林)的名字,如「保巴」、「阿老瓦」等。明建國以後,一方面朱元璋以種族革命下詔,禁止蒙古、色目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習慣,另一方面中國穆斯林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穆斯林加漢名、改漢姓的現象實際成為一種潮流,而且穆斯林接受了中國傳統的宗族觀念,例如回族穆斯林同胞就接受了同宗同輩的人用一個固定的字來命名的傳統。一些回族大姓之中,也興起了修族譜、家譜的做法。

三.基督教傳教形式的改變

基督教明末隨著西學東漸便已經傳入中國。在基督教的信仰體系當中,上帝崇拜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特徵。基督教的十誡中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

晚明傳教士圖

但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遇到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中國人對於祖先和鬼神的崇拜。中國的傳統觀念與傳統典籍之中,有許多關於「帝」、「上帝」、「天帝」之類的觀念,明末的傳教士便這些概念附會到基督教的上帝身上,但他們對於中國人祭祀祖先這一行為是持不滿態度的,利瑪竇等傳教士對於這一做法持默認態度,這引起了基督教內部的教俗之爭,在1704年,即康熙43年,羅馬教皇格勒門十一向中國發出敕令,禁止教徒祭祀祖先。這無疑引發康熙皇帝的反感,對於基督教已經開始限制。

康熙年間,諸皇子爭儲位是大家所熟悉的事情,而對於基督教傳教士致命的的是,他們支持的雍正的對手八阿哥黨,為雍正禁教埋下了禍根。雍正禁教的導火索源於福建官員的一封奏摺,奏摺稱基督教徒私建教堂、聚眾集會、男女混雜、有傷風化。這使本來就對基督教有成見的雍正帝更為不滿,他敏感的意識到基督教的傳播將危害他對臣民的思想控制,便實行嚴格的禁教政策。基督教很快在中國就銷聲匿跡。

基督教正式傳入中國是隨著晚晴洋人的槍炮進來的,這一問題依然困擾著基督教的傳教士。但基督教想要在中國獲得更大的發展,基督教自身還是做出了做大的讓步,晚清著名的傳教士李提摩太在傳教的過程中,也主動宣稱中國人祭祀祖先既不是迷信活動,也不是偶像崇拜,而僅僅是一種孝敬親人的表現,要求傳教士不要幹預,要尊重中國人的這種傳統。現今的基督教在華傳播,基本遵循這種態度。

李提摩太(後左二)與當時中國的翰林學士

文史君說:

我們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宗教自由、各宗教平等的國家。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們廣袤的土地上都有無數的信徒,而三大宗教卻並非我們的本土宗教。且三大宗教傳入中國的時間不同、傳播方式不同、傳教地點不同。三大宗教在適應中國的社會環境時,都做成了許多的讓步,其傳入中國時間越早,做出的改變越多。如最早傳入中國的佛教做出的改變最大,甚至宗教主要的神形象都進行了中國化。而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對於各宗教的影響無疑的潛移默化的。但這正體現了中國文化對於異文化的包容性啊!所以,今日之中國,難道我們不應該更加堅持文化自信嗎?

參考文獻:

任繼愈 :《中國佛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楊懷中、餘振貴:《伊斯蘭與中國文化》,寧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

吳伯婭:《關於雍正禁教的幾個問題》,見2003年《清史論叢》。

何玉紅:《明清時期伊斯蘭教中國化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王一普:《試析李提摩太的傳教策略及其特點》,《歷史教學》,2009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
    面對宗教極端思想對人類文明共同底線的挑戰,宗教界旗幟鮮明地同極端主義劃清界限,堅決反對冒用宗教名義從事暴力恐怖和民族分裂活動,大力倡導正信正行。2013年1月,漢傳、藏傳與南傳三大語系佛教的高僧大德和專家學者召開會議,呼籲所有佛教界人士積極行動起來,向廣大信眾宣講正確的佛教生命觀,反對違背佛教教義和戒律實施或煽動他人實施自焚的極端行為。
  • 中國的五大宗教「五教同光」,看透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發展,多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近年來,中國五大宗教的提出, 得到中國宗教界的普遍認同。「發揮優勢,共建中國和諧宗教;五教同光,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已經稱為中國宗教界的共識。一、中國宗教「五教同光」「五教同光」的提出反應了中國已明確把中國宗教劃分為五大宗教。「五教同光」在主管宗教工作的國家宗教局和地方各級民宗管理部門「關於開展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的意見中普遍地被提到,由此可見,中國五大宗教已經被中央及地方普遍認同。那麼這個宗教都包括哪些呢?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
  • 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是怎樣形成的
    穆罕默德的創立的伊斯蘭教同基督教、佛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但是,同基督教、佛教的歷史比較,伊斯蘭教的歷史遠為後出。伊斯蘭教是7世紀中期在阿拉伯半島傳布開來的一種宗教。它的創始人是麥加貴族世襲出身的穆罕默德。後來,伊斯蘭教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
  • 原創|龍的傳說與宗教一統
    崛起中國,全球視野,評古論今,探索未來。大家好,我是左法,我在中國。今天是周一,今天聊什麼呢。我們千秋論訂閱號的主題是談人生,談生活,談時事。上周我們談了美國的種族問題,進而談到了五眼聯盟的種族政策。世界上除了種族衝突,還有一個很顯眼的衝突,它無時無刻不在,那就是民族的宗教信仰衝突。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三十:宗教改革時代的背景2
    基督教之三十:宗教改革時代的背景2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商人們現在卻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他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握有巨大的金錢和強大的政權。在城市中,城市貴族控制一切,他們精心選擇如何用金錢換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 牧師祈禱:宗教儀式的暗示
    了解這一點,才能理解當今美國人的自我形象和對外行為法國政治學家託克維爾,在其揭示美國基本特徵的經典著作中,這樣描述:「在法國,我看到的是宗教精神與自由精神幾乎總是背道而馳的;而在美國,我卻發現兩者是緊密結合,共同統治著國家。」在中國這樣一個其大多數人口是無神論者的國家,許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美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對宗教如此虔信,如此充滿熱情?
  • 葉小文在《回佛對談:宗教生死觀》會議上的講話
    2000年《世界宗教與精神領袖千年和平大會宣言》憤慨地說,「我們的世界被暴力、災難、戰爭和各種毀滅行為所破壞,而這些行為常常被說成『以宗教的名義』。」因此,世界之和平,與宗教問題緊密關聯。宗教與和平的關係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世界宗教界尤其是宗教領袖對和平的態度及其國際合作乃顯得格外重要。
  • 全國著名宗教聖地胡莊教堂
    位於濟南市平陰縣的胡莊教堂不僅是平陰縣的宗教中心,也是全國著名宗教聖地。教堂始建於明朝,村民多信奉天主教。胡莊教堂早就名揚海外,據說海外的宗教信件,不用寫具體地址,只要寫胡莊教堂即可送達。景區門票20元,停車費10元。原有教堂為磚石構成,已經毀於火災,現存教堂於1998年重建。
  • 五大宗教大愛賑災
    羅漢寺方丈素全法師對從北京趕來慰問的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齊曉飛說:「我們把禪床搬出來當產床了。」  截至6月16日,已經有65個小生命在這個佛門淨地呱呱墜地,其中還包括幾個剖宮產手術誕生的孩子。  齊曉飛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巨災過後,在中華大地上匯聚而成的大愛,讓中國感動了世界。宗教界在抗震救災中所展現的「和而不同」之愛,是這大愛中特殊的、難能可貴的一部分。
  • 臺灣各大宗教領袖對談 共探從宗教關懷看生命意義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08年12月3日上午,「2008國際宗教博覽會」之宗教領袖對談大會在臺灣大學工學院應用力學研究所國際會議舉行,此次會議主題為「生命在呼吸間——從宗教關懷看生命存在之意義」,以期培養市民包容多元的宗教文化觀,從生命核心價值的角度欣賞宗教之美,豐富宗教儀典的學識,並通過各宗教領袖的對話,啟迪人心,尊重生命。
  • 世界上各個宗教的禁忌食物是什麼?
    世界上很多人信仰宗教,宗教對他們的影響很深,也是因為宗教的原因,他們的飲食有很多禁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伊斯蘭教
  • 剝離宗教之後的「冥想」 看KEEP、NOW們在中國如何發展十億新賽道
    拋開宗教儀式的部分,冥想正在以「精神世界的健身」被更多人接受。  冥想去除宗教化的歷程  1893年,印度瑜伽大師在芝加哥世界宗教會議上正式將冥想傳入美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東西文化碰撞之後,上世紀70年代,美國分子生物學家卡巴金提出「正念」的概念,強調「不帶批判、有意識地去覺察當下」,並從科學的角度去向眾人闡釋了冥想的內涵。
  • 邪教不是宗教 ——天主教人士專訪
    王哲  2月13日,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天主教北京教區主教傅鐵山應北京周報社之邀,就宗教和"法輪功"的問題,接受了專訪。參加專訪的還有北京西什庫天主堂助理司鐸劉哲神父、修女戴靜、北京市天主教愛國會秘書長劉元龍先生。  記者:"法輪功"是不是一種宗教?宗教與邪教的區別在哪裡?
  • 它被稱為世界的中心,是三大宗教公認的世界聖地——信仰之山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聖地。橫亙在西藏中部的岡底斯山被稱為"天下之脊,眾山之脈", "岡"是藏語雪或者雪山的意思,"底斯"則是梵語清涼之義,合起來的名字就是"清涼的雪山"。它幾乎就是一道手掌,與念青唐古拉山攜手穿越過西藏高原的腹地,綿延一千四百多公裡,是構成青藏高原地貌的骨架。
  • 「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別致街巷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是聞名於世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使得泉州成為當時吸納海外文化的重要門戶。 千百年來,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信仰不僅在泉州留存下豐富的宗教文物、文化和藝術,也留下了許多與之有關的街巷、地名。
  • 被遺忘的古宗教,長生天和薩滿教,曾經滿世界的信徒去哪兒了?
    從芬蘭到北美的因紐特人、從東北到蒙古,曾經世界上到處都是薩滿教/長生天的痕跡。一個如此興旺的宗教,為什麼卻最後走上銷聲匿跡?並且他的繁榮到底是和誰有關係?是誰讓薩滿教的模式,成為各國人民跨越種族的界限,都願意相信的宗教?這一切的開始,都要從兩漢時期的中國說起。
  • 關於美國宗教概述
    政權和宗教的密切關係由此可見一斑。在西羅馬帝國覆滅後,西歐各日耳曼王國陷入混戰,社會動蕩不堪,一片混亂。社會秩序被摧毀,然後卻沒有建立新的秩序,理性而文明的社會仿佛倒退到了蠻荒時代。天主教也藉此混亂擺脫政權控制並對政治權力有了覬覦之心。天主教作為當時西歐唯一的統一體,它安撫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並且在現實世界裡承擔了很多只有政權才能承擔的公共職能。
  • 中華文化筆記9,先秦宗教小史之三
    ——《中國春秋戰國宗教史》小結4 諸子中的宗教觀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重要的過渡時期,整個社會呈現出新舊交替的狀態,宗教領域也是如此。一方面,夏、商、周三代形成的國家宗教仍然在意識形態領域裡佔有重要地位。
  • 韓國宗教電影發展簡史:從小眾走向主流
    文 / 觀影君從《黑祭司們》到《哭聲》和《與神同行》系列,再到前段時間票房大爆的《娑婆訶》,韓國宗教題材的電影近年來在質與量上都有著大幅提升。不僅如此,卡司也變得越來越強大:黃政民,河正宇,李政宰,韓國三大男實力派男演員都分別出演了。
  • 尼泊爾靈修少年涉強姦未成年女性,與他背後的中國宗教傳銷
    有錢有想法的中國「投資人」迅速成為拉姆班堅的核心班底(並非最核心),她們多為女性,來自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很快,關於拉姆班堅的報導逐漸蔓延在華文網絡中,甚至有人說他是「佛陀轉世」。據說他住在一棟令人印象深刻的別墅中,該別墅是按照中國建築風格設計建造的,被高牆和鐵絲網包圍。」尼泊爾《喜馬拉雅時報》2020年6月18日,尼泊爾影響力很大的《加德滿都郵報》報導了當天凌晨4點,尼泊爾警方出動150名人員封鎖拉姆班堅的宗教場所,未將其成功逮捕的新聞。警方最後帶走了他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