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那些危害環境的入侵物種

2021-01-09 百度百科

可怕,那些危害環境的入侵物種

一個外來物種引入後,這個引進種可能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下面一起來看看十大入侵物種吧!

亞洲鯉魚

威脅「五大湖」區,危及飲用水源

亞洲鯉魚是原產地亞洲的鯉魚,是美國人對青魚、草魚等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通稱。亞洲鯉魚每天能攝入相當於其體重40%的水草、浮遊生物或野生蚌類。美國於20世紀從中國引進這些魚類,以改善生態,但隨著數量的增加,亞洲鯉魚已經向美國和加拿大交界處的「五大湖」區繁殖,危害當地的生態環境。為保護當地的生態,美國政府於2009年底開始大規模捕殺亞洲鯉魚。

蛇頭魚

解決蛇頭魚的問題而汙染了一整條河流

1998年,科學家發現了這種身上帶橙色斑點的蛇頭魚,生活在印度阿薩姆的小溪、沼澤和池塘。這種黑魚,有時候因為其狼吞虎咽的姿態及其龐大的體型而被稱為「魚蜥」(fishzillas)。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腮部上方還有個簡單的肺,或說空腔,使它們能夠在水面上呼吸。蛇頭魚到了西方國家成為了當地政府頭疼的問題,還因為解決蛇頭魚的問題而汙染了一整條河流。

野葛

佔領了美國南部並蔓延

野葛一名,首見於《神農本草經》,蝶形花科植物,春、秋季採收,生於草坡、路邊或疏林中。我國除新疆、西藏外,其餘地區均有分布,適應性強,有一定的耐寒耐旱能力,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長期以來在亞洲國家都被作為一種食物補充劑。野葛是第一個被載入史冊的外來入侵物種。葛根由於其繁殖能力極強,迅速佔領了美國南部並且還在蔓延。

野兔

將整個澳大利亞生物鏈打破

野兔,是指兔屬下的動物及粗毛兔屬與巖兔屬中四個物種的合稱。野兔十分靈活,腿和耳朵比家兔長。當中歐洲野兔能以時速72公裡奔跑。在北美洲的北極地區較為普遍的是白靴兔,南部則以加利福尼亞兔、草原兔及其他物種較為普遍。1859年24隻野兔到了澳大利亞,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迅速繁殖,成為了本世紀最大的物種入侵事件,將整個澳大利亞生物鏈打破,危害極其嚴重。

八哥

造成生活困擾和撞機事件

八哥: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體長23-28cm。通體黑色,前額有長而豎直的羽簇,有如冠狀,翅具白色翅斑,飛翔時尤為明顯。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嘴乳黃色,腳黃色。八哥入侵美國,源於」偽慈善「。紐約市一名商人將60隻歐洲八哥放生,八哥在美國大量繁殖,造成了很多當地居民的生活困擾和撞機事件,一度令美國人頭疼。

緬甸蟒

對美國很多瀕危物種造成了威脅

緬甸蟒也有人稱為緬甸巖蟒,又叫南蛇、琴蛇、雙帶蚺,是蛇亞目蟒科蟒屬亞洲巖蟒的亞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種蛇類之一。緬甸蟒被稱為能和鱷魚搏鬥的蟒蛇。這種蟒蛇進入美國後瘋狂繁殖,對當地很多瀕危物種造成了威脅。

海蟾蜍

澳大利亞環境生態的頭號殺手

海蟾蜍,又名美洲巨蟾蜍、甘蔗蟾蜍、蔗蟾蜍或蔗蟾,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世界第三大蛙。野生狀態下,雌蟾蜍的重量常常超過一千克。海蟾蜍幾乎不怕任何食肉動物,因為它們皮膚裡的液腺能產生劇毒。海蟾蜍通常在黃昏時進食,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青蛙、蜥蜴和小的齧齒動物。甘蔗蟾蜍是澳大利亞環境生態的頭號殺手,當初引進是為了控制野兔的增長,誰曾想適得其反,又造成了很多生物問題。

灰松鼠

釋放一種毒液侵害身邊的動植物

灰松鼠,是一種原生於美國東部及中西部的松鼠族,後來美國西部也有其蹤影。灰松鼠也成為了英國的入侵物種,對當地原生的歐亞紅松鼠構成極大威脅。愛爾蘭東部的一些郡的歐亞紅松鼠也受到威脅,但是歐亞紅松鼠在南部和西部的郡仍然很常見。雜食性,堅果、種子、芽、昆蟲、鳥蛋為食。

殺人蜂

一度成為了環境的頭號殺手

殺人蜂,又叫非洲殺人蜂是膜翅目蜜蜂科的不同種類雜交產生,在中國國內,胡蜂和蜾蠃也有致人過敏,休克或者死亡的事件發生;但胡蜂屬於膜翅目胡蜂科;殺人蜂是由非洲普通蜜蜂跟叢林裡的野蜂交配發育繁殖出來的新品種,具有對人畜較大的殺傷。這個新物種剛出現時無人能敵,一度成為了環境的頭號殺手。

老鼠

破壞島嶼的生物鏈,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

老鼠(俗稱「耗子」),哺乳綱、齧齒目、鼠科嚙齒類動物。老鼠是一種齧齒動物,體形有大有小。老鼠種類多,全世界現有450多種。老鼠是現存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它們生命力旺盛、數量繁多並且繁殖速度極快,適應能力很強,幾乎什麼都吃,在什麼地方都能住。對島嶼的入侵也十分惡劣,破壞了島嶼上的生物鏈,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作者:夢靈啷裡格浪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入侵危害物種,不是吃就能解決問題的!
    如果一個外來物種引入後,可能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就發生了許多外來物種入侵造成危害的情況。&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9俗稱小龍蝦,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生態環境中成為絕對競爭優勢。這貨是最受中國人喜歡的外來入侵物種,但實際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非洲和歐洲多國、加勒比海地區都有養殖食用克氏原螯蝦的歷史和傳統。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福壽螺、巴西龜危害不容忽視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它們對我國造成或具有哪些潛在威脅,應該如何防範?
  • 組圖:8大物種入侵威脅生態環境
    眾所周知,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系統中的物種經過上百年、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現在相互依賴又互相制約的密切關係。有的外來物種因新的環境中沒有相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這個引進種可能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以下是給生態環境帶來極大威脅的8大外來入侵物種。
  • 那些打敗中國吃貨的外來入侵物種!
    一說起外來入侵物種,大家肯定回想起小龍蝦。小龍蝦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可以說是失敗的,在中國它本來是可以成為一霸的,但是因為其鮮美的肉質加上各種美味做法,被我大吃貨帝國的吃貨們給吃到需要人工養殖的地步了,可以說在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是相當的丟臉。
  • 生態環境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生態環境部更新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一起來漲點知識
    中國生態環境部昨天(2日)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海外來客」如何「偷渡入境」?
  • 美國遭遇亞洲大黃蜂入侵,將進入「屠戮」階段,物種入侵有多可怕
    物種入侵到底有多可怕「新世界」時,會面臨新的環境,也會融入到新的生態系統。在生態系統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有一些本土物種與入侵物種之間可能存在競爭關係,或者捕食關係,如果入侵物種處於劣勢,是沒法在新的環境紮根的,最後就是被淘汰。
  • 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有什麼危害?
    網傳7月23日,吉林省松原市發現了26800畝「嶄新」的物種,「黃花刺茄」。據說「黃花刺茄」原產於北美州,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物種。如果我們繼續放任自流,吉林的本地物種恐怕要被它殺得寸草不剩。 據說現在,吉林省松原市已經開始動用人工和機械對其斬草除根。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對於如此兇惡的外來物種,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有半點菩薩心腸。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2020年6月5日,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科學網—環保部:488個外來物種已入侵我國
    有些外來物種我們還不認識,不了解。它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它是不是會成為入侵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個潛伏期,潛伏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個大爆發大流行,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這個東西挺可怕的。 現在國內入侵物種有多危險?對於這個問題,國家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生物安全管理處處長王捷的答案很無奈——情況嚴重,恢復不太樂觀。
  • 專訪農業科學家:靠「吃」很難解決入侵物種危害
    網易:在什麼情況下,外來物種會被認為對本地來說有害,定為入侵物種?劉萬學:首先要區分外來入侵物種和外來物種的概念或定義。外來入侵物種定義本身包含的要素為:外來的、有害的;另外還指一般為近期發生,因為一些外來入侵物種入侵時間長,已經成為了本地歸化種,因此其防控也就一般按照本地種予以對待。
  • 盤點那些入侵成功的物種,連吃貨拿它們也沒有辦法
    說起入侵物種,很多人都會驕傲地說我們可以把它吃到需要人工養殖,我知道你們說的是小龍蝦、牛蛙之類的入侵失敗的物種,但是入侵物種多種多樣,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盤點那些入侵成功的物種及其危害,這些物種恐怕連吃貨也拿它們沒辦法。
  • 外來物種入侵,該如何防控
    豚草原產北美,一株豚草每年能產生3萬顆種子,每天可以散布約100萬粒花粉,是誘發人們花粉過敏症的主要病原體,目前在遼寧、山東等地呈迅速擴散趨勢;福壽螺原產南美洲,是52個國家重點管理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環境適應能力強,現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地區,對水稻生產危害嚴重;空心蓮子草原產巴西,是多年生宿根性雜草,生命力強,在農田中與作物爭奪光、水、肥,造成嚴重減產,在魚塘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
  • 外來物種入侵自然保護區,怎麼辦?
    外來物種入侵自然保護區,怎麼辦  【生態建言】    自然保護區通常位於偏遠、人跡罕至的地區,主要用來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則是本地沒有自然分布,通常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引入並建立自然種群,給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危害。
  • 660多種物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世界上可怕的入侵物種,體長2米,50年內竟滅絕200多種生物
    眾所周知,生態平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生態平衡被打破,那麼這個世界上受到牽連的物種會非常多,雖然人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卻還是避免不了一些生態平衡被打破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物種入侵,當一個地域的物種經過長久的適應之後,它們會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可是一旦有外來物種出現在它們的地域
  • 彭于晏帶蘋果過關,引發物種入侵討論,為什麼入侵物種如此強勢
    可怕吧,這就是生物入侵的一個典型案例。有人會問:我們沒有攜帶兔子這樣的生物入境,只是帶了水果也不行嗎?當然不行,因為水果會攜帶一些病毒或蟲卵,特別是一些果蠅的卵,若貿然進入新的國家,不知道會對當地的生態有什麼影響,後果往往是不可預估的,海關檢疫作為第一道生物入侵的關口,必須嚴格執行各項規定。
  • 「入侵物種」大都泛濫成災,有沒有入侵失敗的物種?
    那麼,什麼是入侵物種呢?所有的入侵物種都是成功的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入侵物種」?簡單來說,入侵物種就是一個物種從原生環境到了一個完全沒有該物種存在的新環境中,並且由於種種原因,該物種在新環境下成功的生存了下來。
  • 入侵我國最失敗的4個物種,被稱最危險外來物種,快要被吃到絕種
    都說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相生相剋,但是每一個地方的生物都是固定好的,一旦有外來物種入侵的話,那麼就會破壞原來的生態平衡,給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有些生物在原來的地方,本來是有這種生物的天敵的,但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如果那個地方沒有這種生物的天敵的話,那麼這種生物就會肆意增長,導致環境變得非常的不好。而在早前,我國公認的入侵物種,就達到了500多種,而造成嚴重危害的就打到了100多種。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記者 | 牛其昌1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外來物種威脅我國生態環境
    外來生物入侵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專業,離我們的生活好像也比較遠。那麼什麼是外來入侵物種,外來物種入侵之後又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呢?CCTV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2010年10月3日播出節目《警惕外來生物入侵》,以下為節目實錄:  先給大家講一個經典的故事。澳大利亞原來是沒有兔子的。十九世紀中期,墨爾本動物園從英國運來24隻兔子供人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