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健身看起來一直扮演著「革傳統健身房命」的角色。傳統健身房以「年卡和現金流」來維持不斷擴張,網際網路健身則走過了O2O、ClassPass和24小時智能健身幾種路徑,目前似乎依然難以撼動傳統健身房的霸主地位。
未來格局會變嗎?拿美國Anytime Fitness的模式相比,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樂刻運動在今年開出了130多家門店,並在12份公布1億B輪融資時宣布未來5000家店的拓店計劃。這個數字有些驚人,要知道中國最大的健身連鎖品牌之一威爾斯,也才開出不過近100家。
而作為傳統健身房的代表,威爾斯從1996年在上海起步,主打中高端人群的健身消費,目前的用戶數已經超過80萬。按照創始人王文偉的表述,威爾斯健身走過了20年,主打的是高淨值人群,選址注重商業中心、服務和品牌都走高端路線。這些都是網際網路健身目前都難以觸達的。
樂刻要用99包月的模式解放傳統健身用戶和健身教練,用戶和教練在平臺內自由匹配約課,平臺提供基本的健身場所。樂刻把這種模式解釋為Uber模式:提供一個平臺,連接教練、用戶和場地,數據是樂刻的核心資源。這種模式,看明白的人並不多。
在健身仍屬於「中產級別」消費的時代,健身的用戶願意支付年卡的較高費用,和健身房形成高度綁定關係。但網際網路來了,更靈活和更低價的消費需求來了。地租和人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年卡模式受到的挑戰越來越大,「按次消費」和更輕量的「包月」出現了。
在懶熊體育昨天舉辦的上海嘉年華活動上,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家健身品牌同臺而坐,就健身的商業模式互相「交換了意見」。
以「賣年卡」商業模式為主的威爾斯說未來90%的網際網路健身要倒閉,但「99元包月」的樂刻運動說有沃爾瑪也要有7-11。討論擦出了一些火花,36氪提煉了下核心觀點。
網際網路健身90%都要倒閉,項目選址和服務體驗是根基,網際網路沒有解決這兩個根本問題。租金人力越來越貴,消費不升級,品質、服務和品牌不提高,現金流成問題,一定是要倒。美國小型健身房9.9美元能賺錢,中國也能,超賣卡是不健康的財務模型。低收入人群也有健身需求,這部分人群的需求在傳統健身房沒有得到滿足。以下是對話實錄:
王文偉:威爾斯健身董事長
韓偉:樂刻運動創始人
王文偉:我是上海人,做產業、做健身做了二十年,從1996年開始。我以前是舉重運動員,所以練過舉重,練過健美。二十年來,這個產業到目前為止是風口,所以我們在上海開了將近一百家店,兩年我們的速度是最快,平均每一年,大概三年以內,可能達到600家左右,這個對我來說是一個風口 。
我們做了時間長,但是這個行業倒閉很多,我相信2017年比2016年倒閉更多,特別是傳統健身。
我們為什麼盈利,剛才樂刻運動說做99塊一個月,我們是做六七百一個月。這個健身行業必須不能賣便宜,我對網際網路不是很懂,現在慢慢跟網際網路合作,他們是專門協助我們,也是一個戰略合作。
健身這個產業大部分是做現金流,會計準則都是虧損,所以沒有一個能夠長久健康的發展,所以核心就是健身產業能夠賺錢。就是選址、點位、周邊的市場、周邊的消費力。一定要賣高端,什麼是高端,就是4千塊以上,我們搞了三個品牌,貴的賣一萬,便宜賣4000,中間賣7000,這樣分攤下來,如果這個是藍海戰略,上面實際上中國沒有什麼競爭。我認為開500個店,每個店300萬一個月,在這個行業也可以做獨角獸。一年做一百億,傳統行業還是可以。
網際網路90%都是倒閉,因為健身還是簡單,3公裡內方便,如果沒有人、全部網際網路,沒有服務怎麼做的好?只要點位選好,店的環境搞好,設計好、才能體驗的好。
我們的店在上海中心,正大廣場,國金中心等等。這樣的模式,這樣的方向一定要有體驗,一定要賺有錢的人錢,窮人的錢做不到。這些資源和數據,我認為沒有價值的,這個是我個人的想法。
剛才主持人說,你為什麼賺錢?我一定是錯開,人家不做我要做的,人家買1000塊一年,我感覺這種服務不行。這種民工健身房,越做越累,必須要做高端。另外一定要花錢體驗,店的環境不能說沒有洗澡,一定要有桑拿和洗澡,有錢人比較多,對品質比較講究。
我認為一定要符合市場,一定往這個方向去走。我是做傳統,所以我要改變一下大家,最終看結果。
我認為模式對了,執行力就簡單了;模式錯了,越做越累。未來方向一定是中高端,一定是藍海戰略,不能賣便宜。沒有現金流,壓力越做越大。
這個時代來了,我認為未來每年開一百個,也很輕鬆。因為有了這個模式,有經驗,知道這個藍海,沒有競爭,我認為這個市場,每個城市不需要很多。上海未來就是150個在三年裡面,別的城市,二線城市20個到30個足夠,每個卡賣5千左右,這樣分攤下來一定有利潤,這個模型反覆做了很多遍,這是一個內心強大的市場,一個空白市場。
韓偉: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在美國小型健身房9.9美元,我覺得很簡單,國外70人民幣賺錢,120人民幣賺錢,在中國做到特別貴,除非中國和歐美不在一個頻道,否則世界大同,最後是一樣的。
威爾斯健身做的很高端,很專業化,很好,滿足高端人士高品質的需求,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沒有必要因為我們做沃爾瑪,一定要說全家進去的顧客是屌絲。
我們統計過樂刻運動70%用蘋果的手機,有很多的是外國人,我們在後臺都可以看,查後臺的收入實際上好於大型健身俱樂部。去沃爾瑪有富人和窮人,威爾斯健身在行業做的非常好,如果排三名都有威爾斯健身,沒有問題,關於產業思路怎麼看。
如果都做高端,高品質,5千塊年卡,中國14億人,收入偏低的人怎麼去健身?我們希望健身運動成為每個人像喝一樣牛奶一樣,成為一個普及化的。到底哪一種好,哪一種壞,是一個業界正常發展,不用特別爭論。我們不排斥做高端,高品質,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王文偉:我首先認為這個市場足夠大,我認為如果要做利潤,要做品質,要做品牌,做客戶體驗高端來的更加效率,最終客單價跟服務時間做分攤。因為買一年的卡,不是可以馬上確認,一定分攤到每個月。
我們在上海,北京,在二線城市,確確實實現在租金越來越貴,人工越來越貴。消費不升級,品質不提高,服務不提高,品牌不提高,一定是要倒。
雖然時代風口,很多人願意運動,但是要錯開競爭,因為每個品牌定位不一樣。未來核心競爭力,無非是選址,傳統行業一個是選址,一個是品牌,定位,現金流,利潤。
因為有了利潤可以跟資本對接,如果沒有利潤,自己騙自己,就是解決就業,就很痛苦。上市都是要講利潤,這個行業傳統比較多,一般來說跟你探討一年業績做多少,現金流有多少,利潤有多少,是談這個,最終我認為價值可能是更加重要,但是每個品牌發展時間點不一樣,我們可能未來著重大方向就是中高端的方向,這個是我們的方向。
韓偉:樂刻健身房一直做盈利的。而且恐怕比較起來,樂刻運動線下門店,如果在國內所有健身場所來排,我們是在其中前幾名。如果樂刻運動要做盈利,今天也可以做盈利,沒有什麼問題。
我不認為網際網路模式,新型企業一定要做虧損。樂刻運動未來可以做盈利。目前,健身房是盈利的,私教也是盈利的,電商也是盈利的,直播也是盈利的,TO B企業服務也是盈利的。這幾塊服務怎麼虧損,每一項都是盈利,我對盈利不擔心。
樂刻運動技術後臺有一些投入,我們要做一個系統,那個基礎投入要在,後面有網際網路模式,很正常一個投入。如果把前臺和後臺搭在一起看,剛開始就盈利是有難度的。但樂刻運動,可以把常規連鎖業態的回本盈利周期,時間壓縮到十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這個是肯定可以達到的。
關於網際網路健身,可以參看36氪早先的一篇報導:24小時自助健身房持續火爆,但這是一門好生意嗎?
我是36氪作者克裡斯唐,關注體育領域創業。歡迎和我微信交流討論:Chris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