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肉食動物吃生肉不怕寄生蟲,而人類吃生肉卻很容易被寄生蟲感染呢?
為什麼人類不能吃生肉?
歷史學家推測,大概在170萬年前,人類就開始用火了。火的使用對於人類文明的進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火不僅為當時的原始人提供了溫暖,還為它們帶來了熟食,他們不需要再吃生肉。熟食相比於生食有什麼優勢呢?
人類的大腦比其它的靈長類動物的容量都更大,因此生存所需的能量也是更大的。研究發現,如果吃生食的話,人類每天進食的時間要超過9個小時,才能夠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被烹飪過的食物能夠讓我們的腸胃更快地消化食物,以讓身體獲得相應的能量。正是因為人類的先祖學會了用火烹飪,人類才得以進化出現在體積巨大的大腦。
也就是說,才很早很早以前,吃熟肉成為了人的一種專利。而這種行為消無聲息地改變著人體的內部。
正是因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當中,人類的進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內部的消化系統也隨之改變,比如胃酸的濃度被大大地稀釋了,腸胃的條件更適合消化熟肉。而當生肉中帶有寄生蟲的時候,人體就很容易被感染。
但是對於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來說,它們並沒有掌握火的使用技能,它們吃肉的唯一選擇就是吃生肉。在生存壓力的壓迫下,它們其實是不得不吃。
超強的胃酸
為了抵抗寄生蟲的感染,自然界中的許多生物肯定也或多或少進化出了一些本領來保護自己。它們擁有強大的胃酸能夠有效消滅生肉中的大部分細菌和寄生蟲,而且腸道的纖毛也進化成更能提高營養物質吸收的樣子。在野生食肉動物面前,人的胃酸濃度簡直不值一提,非洲鬣狗的胃酸濃度達到0.130,禿鷲的胃酸濃度可達到0.121,比人類的平均水平高了很多。
在自然界中,除了獅子、老虎、豹子等大型捕食動物能夠吃到新鮮的生肉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動物要以腐肉為食,而這些動物的胃酸往往要更加強大以消滅細菌和病毒。
腸胃構造
人類的小腸和空腸都是非常長的,成年人的長度在5-7米。但是這些食肉動物和人類的腸胃構造卻有比較大的差別,人的腸子比人體都長几倍,但是這些動物腸子構造都是非常短且簡單的,長度可能還沒自身的身體長。這樣的構造能夠讓生肉快速地消化,然後排出體外,避免血液的毒化。
免疫系統強
由於野生動物一直沒有掌握火的使用,沒辦法吃熟食,所以它們的演化一直朝著生肉的方向進化。它們進化出的免疫系統能夠幫助它們有效地抵抗這些寄生蟲或者病毒,相比起人類來說更不會受到寄生蟲的困擾。
野生動物真的不會受到寄生蟲的感染嗎?
儘管很多野生動物進化出了較強地應對生肉的機體,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們是百毒不侵的。首先,即使有的野生動物感染了寄生蟲,人類也很難發現,畢竟它們也不會說話,而且死因人類也不會一一查清。在自然界中,還是有很多動物會受到寄生蟲的困擾的,但是從我們的角度出發是很難發現的。
所以我們只能說,相對於人類,野生動物應對生肉中寄生蟲的能力更強,但是並不意味著100%不被感染,很有可能是被感染了我們不知道而已。
小結:
170萬年前,人類學會了火的使用,並且吃上了熟食,消化系統也開始朝著吃熟食的方向轉變。然而對於很多野生動物來說,它們仍然只能吃生肉。但與人類相比,它們有很強的能力能夠抵禦生肉中寄生蟲的感染。
這些野生的食肉動物有很強大的胃酸能夠消化細菌和病毒,其次它們的腸胃很短,能夠儘快將生肉消化排出體外;最後,它們的免疫系統很強大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抗寄生蟲的侵擾。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