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是我國著名的評書藝術大師,他播講的評書傳遍了大江南北,受到了聽眾們的熱烈好評。單田芳性子直爽,是一個敢想敢做之人,可是他曾經的一個「轟動壯舉」,卻讓自己煩惱倍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單田芳做了一件怎樣的大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單田芳的母親,是一個跑江湖說西河大鼓的藝人,在環境的薰陶之下,他也漸漸的學會了不少評書段子。高中肄業後,單田芳正式拜師進入了評書行當,開始了自己一輩子的評書生涯。
上世紀80年代時,隨著國內的改革開放,一大批人開始了自己的艱苦創業之路,單田芳也算是其中一員。鑑於當時民眾精神生活比較匱乏,廣播電臺決定選出一批優秀的曲藝演員,錄製些優秀的節目。
單田芳以前只是小茶社的說書人,能夠被邀請到電臺錄製節目,實在是有些受寵若驚。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位聲音沙啞的「評書藝人」,居然用他的俠義故事感染了成千上萬的聽眾。
在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後,單田芳也攢下了不少存款,本想著日後能讓老伴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天不遂人願,老伴居然因為多年的辛勞而病倒了。
由於老伴身體不好,三天兩頭就要往醫院跑,單田芳可謂是身心俱疲。醫院距離單田芳的家有點遠,後來他打聽到鄰居家有汽車,於是便想著求助於鄰居,可人家的汽車也有自己的用途,不可能每天隨時等候單田芳的「調遣」,一旦人家開車出門,單田芳就只能乘坐公交,或者打車送老伴去醫院。
單田芳思來想去,最後一咬牙做出巨大的決定——自己買轎車。80年代時,自行車也才剛剛普及,誰家若是有一輛摩託車,便已經算是絕對的「土豪」了,更何況是轎車呢?
單田芳口中有「江湖」,心中也有「江湖」,如此快刀斬亂麻的想法,居然是他自己一個人拍板決定的。現代普通家庭買一輛汽車,也算是家中大事,免不了找來幾位親朋好友協商,而在當時,一輛車的價值簡直與現代私人別墅的價值相差無幾。
單田芳通過多方打聽,了解到轎車的價格為11萬元,而當時人民幣的最大面值也只有10元,故此這11萬元也整整裝了一麻袋。為了能夠將11元巨款安全運到車行,單田芳還特意僱傭了四名膀大腰圓的小夥子充當保安,活脫脫像是一支古代的押鏢隊伍。
在車行挑來選去,單田芳最終選擇了一款夏利汽車,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興衝衝將其買下。汽車買回來後,全家人都大吃一驚,不敢想像單田芳居然如此「大膽」,捨得花下巨款弄回來一個「鐵殼子」。據單田芳回憶,他是北方曲藝界第一個擁有汽車的演員,同事們都對其羨慕不已。正是因為有了汽車,單田芳的出行方便了許多,接送老伴也不用風裡來雨裡去的活受罪了。可儘管如此,他也有自己的煩惱,因為汽車不是平常之物,買完汽車後還要面對一系列的重要問題。
單田芳坦言道:「我是有駕照的,不過買完車後麻煩事兒更多,我自己歲數大了,汽車開得不穩,只能僱傭一個司機。有時候司機請假,必須我親自來開,不管是違章,或者是出現違停等問題,反正麻煩事兒一大堆,甚至最後我都想把它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