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紀念,陪伴了我們30後到90後的半個世紀之久的單田芳先生。先生一路走好,願天堂也會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018年9月11日,從小陪伴在我們耳邊的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去世,在那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單田芳先生總是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為我們講述帝王將相,還有各種人生百態的故事。多想在聽一次老先生再說一次:「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聽過的老先生為我們講故事,今天,我們就講一講,單田芳老先生的故事。
單田芳先生出生於1934年,那是一個動蕩的時代,他的外祖父是闖關東過來東北的,也是瀋陽最早的竹板書藝人,母親王香桂是三十四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是西河大鼓演員,三叔單永槐是評書演員。可以說是藝術世家,從小耳聞目染,從小時候開始就記得住一些長篇評書。要說基礎肯定是夠結實,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單田芳先生嘴裡仿佛是活了一樣!
1954年,單田芳登上評書舞臺,在五六十年代,單田芳聲名大震,其實單田芳本來是在1953考上了東北大學,但是卻陰差陽錯生了病導致退學,在1953年,單田芳拜李慶海先生為師,正式開始了他的說書生涯,並且同時在遼寧大學歷史系學習,是那種函授的。這樣的基礎學習註定是為單田芳先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單田芳先生一生傳奇評書生涯的開始。1955年加入鞍山曲藝團,六十年代成名,是一名正式演員。
由於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也造成了單田芳先生聽力模糊,1979年,單田芳先生東山再起,評書《隋唐演義》隨後在鞍山廣播電臺播出,一直有十多年,這段時間風行全國,根據不完全統計,單田芳先後有111部1.5萬多集評書,先後在全國500多家廣播電臺,電視臺播出,風靡全國,可以說在那個娛樂很少的年代,收音機可以說是家家必備的娛樂產品,而單田芳的評書更是廣受歡迎,單田芳幽默風趣,他特殊的嗓音,與時俱進,講的不僅是故事,聽來就像發生在眼前的一樣。無論是千軍萬馬打仗,還是鬥智鬥勇王侯將相在他的嘴裡,仿佛都活了,那特殊的語氣詞,讓人聽完酣暢淋漓。
評書《天京血淚》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後,聽眾最多時多達六億。可以說中國人的舊時代記憶裡,肯定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特殊的單田芳先生。1981年以來,出版了四十多部評書,可以說單田芳先生,這樣的高產量,為評書給全國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單田芳先生,幾十年如一日,他就是為評書而生的,一生一世評書相隨,無論過去多久經典還是經典,越來越少能聽到這樣生動的評書了。因為有了電視,有了電腦,還有了智慧型手機,評書已經不像以前有那麼多人喜愛了,但是人人都知道單田芳。因為在心裡單田芳先生就等於評書。評書就是單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