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八零年代的愛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評書大師單田芳

2021-01-08 我是林北北MTY

今年的雙十一,想必大家都在買買買,其實還是一代評書大師單田芳的生日。以前還沒有這麼多電子產品的時候,人們晚上吃完飯之後的娛樂活動也很單一,只能在搬個板凳坐在村頭跟大夥一塊看看露天電影,要麼就是在家裡自個兒聽收音機,收音機裡的節目無非也就那麼幾種。可最受人喜歡的還是評書,一段只有聲音的表述,卻能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門藝術可是大有講究。

單田芳

當時最具魅力的評書藝術家就是單田芳,他的作品可謂是老少通吃,不僅年紀大的人喜歡聽,就連不少年輕人都是他的忠實粉絲。曾經他有一段作品在廣播的時候,聽眾總數達到了六億人,這是他的藝術生涯中創造的無數紀錄中的一個,在五六十年的評書工作中,他為聽眾創造了無數經典作品,不僅數量繁多,而且涉獵範圍廣,沙啞的聲音剛開始聽的時候不太習慣,但後邊卻讓人越聽越上癮。

不過現在老爺子已經辭世,只能通過音頻作品來懷念他的聲音,或許很多人對他的聲音很熟悉,但對他的一生卻知之甚少。其實他的人生同樣十分精彩,並不比評書故事差多少。

一、家中突逢巨變,退學拜師說評書

要說起來,單田芳算是出生於曲藝世家之中,父輩和祖輩都是這個圈子裡吃飯的,家裡有竹板書藝人,還有西河大鼓演員、弦師。按理說,在這樣濃厚的曲藝氛圍薰陶之下,他走上曲藝之路也顯得順理成章,但大傢伙也都知道,那個時候的藝人地位並不高,有時候都不是別人輕慢藝人,而是行業裡的人自己就瞧不起自己。

單田芳和他的家人們

從小目睹這一切的他,也就對這個行業實在提不起興趣,從來沒想過自己也要搞曲藝,而是下定決心要從事別的職業,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讀完中學之後,他考取了東北工學院,原本想著去做一名醫生,戴著眼鏡坐在辦公室裡,感覺十分儒雅。但沒想到,剛入學沒多久之後,他就因為遺傳自母親的某種疾病,導致必須進行手術治療恢復,一來一去就耽擱了大半年時間,即便是回去上課,進度也趕不上了,偏巧這個時候又發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他的父親因為無意中被捲入一場風波之中,導致被判處了六年的牢獄刑罰,家裡一下子就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原本想著先靠母親的那點收入維持生活,等到父親回來之後,一切都會變好的。可就在他父親出獄的兩年前,母親狠心選擇與其劃清界限,丟下還在上學的單田芳還有妹妹們離家而去,沒過多久就改嫁,組建了新的家庭。那時候的單田芳成為了全家唯一的依靠,但也只能拿著母親每個月寄過來的那點生活費過日子,可妹妹們要吃飯,他自己也要上學。從他自己的本心來說,當然是想繼續讀書的,可是學業和家庭的雙重打擊讓他很難堅持下去。於是最終還是從學校退了學,轉頭拜了師開始學評書。

二、首次登臺反響極佳,而後被迫離開舞臺

雖說從未正經學習過說書,但畢竟從小就是聽這些長大的,而且他自己在這方面也的確很有天賦,所以只跟著師父學習了一年,就基本掌握了所有的技巧,能夠登臺演出了。還和比他大九歲的師姐結了婚,他還在學藝的那段時間,都是靠妻子的一點收入維持家用。到後來他自己也能接演出了,情況才慢慢好起來,別看單田芳後來成為了一代評書名家,但第一次登臺的時候也還是很緊張,甚至還鬧了個小笑話。

單田芳

當時他在茶社裡登臺演出,茶社裡規定每個人一次只說三十分鐘,中間空餘的這點時間,可以讓底下的觀眾去上個廁所,演員也能趁著這個空檔休息休息。可沒想到他一上臺就完全忘了這回事,張嘴一口氣就說了兩個多小時,後來還是別人偷偷上來提醒了一下,說已經超時很久了,他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說了這麼久,雖說是出了點失誤,但底下的觀眾都聽得很起勁,這首次演出算是小獲成功。就是這一場兩個多小時的評書,讓他拿到了四塊二的報酬,在那個年代這筆錢可真不少,給家裡買了不少吃的之後,還剩下三塊多。

如果說剛開始學習評書的時候,他心裡還是不樂意的成分居多的話,那在第一次演出之後,他已經就決心要將這門手藝作為事業來發展,後來,只要是有他登臺的演出,下面買票的觀眾就少不了,收入自然也相當可觀。比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高了不少,這樣一來,周圍就有不少人看著眼紅了,再加上他平時說話心直口快,有時候說話也不會有太多顧忌。於是這些話後來就成了有心之人興風作浪的證據,然後他就被下放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吃盡苦頭,還經常挨打。

單田芳

但就在如此艱苦的幾年當中,他也從未放下過自己的評書手藝,經常會在田間幹活的時候給旁邊的人說兩句,也算是苦中作樂了,可後來還是實在堅持不住了。某一天,他連夜跑了出去,那個年代走到哪兒都要登記,幾乎沒有躲藏的空間,但他還是熬了下來,跟人學著做點小玩意,做好之後讓女兒拿出去賣,就憑這個每天賺幾分錢勉強果腹,一邊還得想辦法為自己洗脫汙名。在這段時間裡,他的嗓子卻出了問題,前幾年說書的時候沒好好保護嗓子,後來又突逢巨變,導致著急上火,吃了許多藥也不見好,只能動手術治療。

一番折騰之後,說話聲音就變成了後來這樣,原本以為再也與評書無緣了,可沒想到就是這種獨特的嗓音,反而成為了他最大的個人特點,為日後紅遍全國打下了基礎。

三、作品遠播海外,成就一代評書大師

在經歷了將近十年的苦難生活之後,在1978年他終於重新站上了評書舞臺,在復出後的第一次表演中,他看著臺下那些聞訊而來的評書迷,一個字都沒說出口,卻已經滿面淚水。但在這之後,他在評書界的地位也日漸穩固,十多年中一共錄製了將近四十部作品,最厲害的一部作品,聽眾達到了六億人次,不僅國內的聽眾非常喜歡老爺子的作品,就連那些在國外居住的華僑,也把他的聲音視作最為親切的鄉。

當時國外的華人商店中,經常會播放他的作品,可見單田芳的影響力有多強,在他的作品中,不僅僅是在為大家講故事,還融入了許多傳統文化以及家國情懷。所以那些作品才會經久不衰,即便是現在,也有不少人還在聽,而且除了那些傳統經典評書之外,他還自創了不少新編作品,就連自己的經歷都寫進去了,可以說開創了評書的新紀元。

單田芳

之前的評書藝人從未能達到他這般高度,以後恐怕也不會再有了,因為他將評書帶到巔峰之後,緊接著,這門藝術形式就迎來了漫長的寒冬。從九十年代開始,聽評書的人就開始少之又少,尤其是到了現在,大家每天有各種娛樂方式可供選擇,很多人眼中老套的評書藝術,也就不會引起太多關注了。而作為一代評書名家的單田芳,在2018年也與世長辭,有不少評書愛好者都自發地來送老爺子最後一程,一些演員也到場悼念,可見老爺子在曲藝文化方面的影響力之深。

傳統文化雖然式微,但終究刻印在國人心中,大師雖已離去,但那些喜歡聽他評書的人卻依然還在,大家甚至比以前更愛聽了,因為評書這門藝術,單田芳將其做到了極致,只要提到評書,就會馬上想到他,幸好還有這麼多經典的作品留了下來,喜歡的朋友也可搜來聽聽。

相關焦點

  • 繼相聲大師常寶華後,評書大師單田芳也去世,曾獲「單國嘴」美譽
    相比前幾天,大家一定被相聲大師常寶華去世的消息給刷屏了。自此,中國的十大笑星已經離開了5位。9歲就登臺表演的常寶華,在相聲領域有著極高的天賦,更是拜馬三立為師加入了天津曲藝團。常寶華的一生弟子無數,曾被授予了曲藝界的最高榮譽。
  • 單田芳頭條帳號更名單田芳留聲機 網友:斯人已逝 經典長存
    未來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 李盈盈 見習記者 劉歡)今日,已故評書大師「單田芳」今日頭條帳號更名為「單田芳留聲機」。單田芳女兒單慧麗說:「我們決定將這個號改名為『單田芳留聲機』,今後我們會繼續在這裡發布我父親的評書片段。古人說,餘音繚繞,現在都可以實現了。
  • 緬懷單田芳,一代評書大師隕落!
    今天下午網易新聞一則「評書大師單田芳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逝」的消息觸動了我。我雖然是個九零後但是每天晚上都要聽一段單老的評書。記得第一次聽到單老的評書那是我21歲那年。那時候的手機帶有收音機的功能我無意間調到了我們地方廣播評書電臺,正好在播單老師的《明英烈》這部書。一開始聽的單老沙啞的聲音覺得蠻特別的,試著聽下去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之後我便從網上下載了《明英烈》全套來聽。
  • 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還記得那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先生一路走好,願天堂也會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2018年9月11日,從小陪伴在我們耳邊的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去世,在那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單田芳先生總是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為我們講述帝王將相,還有各種人生百態的故事。
  • 一代評書大師單田芳故去,他的那些經典語錄你還記得多少?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備受人們喜愛的一代評書大師單田芳於今日故去,驚聞噩耗令無數評書迷們為之惋惜!作為老一輩的藝術家,單老為廣大觀眾奉獻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三俠五義》、《白眉大俠》、《龍虎風雲會》等等,至今想起來還言猶在耳,仿佛如昨!
  • 1987年單田芳購買夏利車,竟用麻袋裝錢,買完車他就後悔了
    單田芳是我國著名的評書藝術大師,他播講的評書傳遍了大江南北,受到了聽眾們的熱烈好評。單田芳性子直爽,是一個敢想敢做之人,可是他曾經的一個「轟動壯舉」,卻讓自己煩惱倍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單田芳做了一件怎樣的大事?
  • 單田芳武俠評書中有四個霸氣側漏的名字,他們皆為江湖上的武聖人
    在單田芳的評書中經常會聽到這首詩,其含義也比較直白,這首詩鼓勵人們多去學能耐來增長知識,這樣才會進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人生層次。其實,評書中所引的這首詩是由明神宗朱翊鈞的《勸學詩》改良而來,這首詩的原句為,「鬥大黃金印,天高白玉堂。
  • 單田芳評書中總會提到「虛晃一招跳出圈外」,圈外是什麼意思呢?
    單田芳是一位評書大家,他的評書以武俠見長,尤其是《三俠五義》《白眉大俠》等傳統評書,更是膾炙人口,好評如潮。單老先生和袁闊成先生、劉蘭芳女士、田連元先生四個人被譽為當代中國的評書四大家。如題主問,評書中經常有這樣的描寫:兩個人鬥到酣處,各不相讓,使出看家的本領,各逞絕活兒。突然間,一人高叫一聲跳出圈兒外……這個所謂的圈外,其實是指交手過程中,兩個人的拳腳施展範圍所能達到的極限,並非真的要在地上畫一個圈兒。練過武術的人都知道,有的拳放長擊遠脆快一掛鞭,像通臂拳(通背拳)。而演練過程中手腳擊出的最遠距離就是那個圈兒的範圍。
  • 緬懷單老,回顧「評書」發展史一一歷朝歷代說書人的驚豔一瞬
    評書大師單田芳已辭世整整一年了,在緬懷這位德藝雙馨的平民藝術家的同時,讓小福帶大家再次翻開歷史的畫冊,查看傳統評書的在歷朝歷代的興衰與過往。在北宋,曲藝就已大興。京都汴梁,滿街都是生意紅火的「肆院」和「勾欄」,就是民營的小劇場。
  • 評書「三大家將」故事簡介
    評書作為經典的曲藝藝術,有許多故事被評書藝術家表演的繪聲繪色。評書類型主要是鬼神類、袍帶類、公案類、演義類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演義類的三大經典評書。這部書可以說是內容非常長,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單田芳曾經說過《薛家將》一書。二:楊家將楊家將發生在北宋年間,主要是遼國兵馬進犯中原,宋仁宗命國丈潘仁美為帥,金刀令公楊繼業為先鋒,鐵鞭王呼延贊為壓糧運草官。後來潘仁美為一己之私致兵敗楊繼業兵困兩狼山,最後楊繼業撞碑自盡,楊五郎出家,楊六郎喬裝改扮回到北京。寇準審案,潘仁美最終正法。
  • 聽聞佛法是─隨其志願,自然得聞
    極樂世界的解脫功德,我們簡單提出三點:第一、隨願聞法:極樂世界聽聞佛法是─隨其志願,自然得聞。他不一定要到講堂,像我們在娑婆世界,你在你家裡面,是聽不到佛法的,很多的嘈雜聲、電視聲,你聽法一定要來到講堂。
  • 鄭鈞為小16歲老婆慶生,獻生日曲全跑調,網友:未聞其聲先聞腳臭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吸引人的點就是鄭鈞的腳。他的腳是全程在跟著彈奏的節奏在走的,扭動的很歡快。網友看到後紛紛評論:「未聞其聲先聞腳臭」「感覺滿屏的酸菜味,這是一個有味道的生日祝福。」「打坐還不能老實點,腳還跟著動。」網友的評論也是很有趣,重點不在生日歌上,卻關注著別人的腳。
  • 聞其名號丨諸蟲念佛往生
    不過在講這之前,我們先想像淨土三部經當中的《觀經》,《觀經》下輩三品往生,大家回去再好好看看經文以及善導大師的解釋。這三品往生人,他們是一生造惡,沒有遇到佛法,臨終才遇到南無阿彌陀佛,有人告訴他「有個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你造罪這麼重,臨終地獄鬼卒要來抓你了,很痛苦。這尊佛大慈大悲,只要念他的名號就可以去往生」。
  • 重磅推薦|長篇歷史評書《大秦帝國》開播
    來源:麗爾摩斯-黃秋麗長篇評書《大秦帝國》簡介大秦帝國時代,如初升紅日,照亮了中國文明的原生時代,其功經天緯地,其光耀臨四方!《大秦帝國》小說,禮獻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功在解碼民族秘史,德在銘刻國家天章!大爭之世,肇始國家開端!
  • 只聞其聲的白胸苦惡鳥 家有一群「酷娃」
    與親鳥不一樣的是,幼鳥從頭到腳都是黑色的,給人一種「耍酷」的感覺。「以前也拍過白胸苦惡鳥,這種鳥雖然名字中有『苦惡』兩個字,但鳥的『顏值』一點都不低,胸、腹羽毛雪白。」錢治華告訴記者,名字中之所以有「苦惡」兩字,在於它們總是「kue、kue」地叫。因為天性「謹小慎微」,人們往往是「不見其鳥,只聞其聲」,更不用說見到親鳥帶娃的情景了。
  • 用評書的形式講歷史課 這位老師是「網絡紅人」
    盛老師現在帶高一年級的歷史課,這段時間講的是近代史,他為配合授課總共設計了《虎門銷煙》、《火燒圓明園》、《南京條約籤訂》等十來段評書。對於盛老師來說,評書內容與歷史教學內容密不可分,重要的史實就在生動的評書表演中。「啪」地一聲,盛老師手拍課桌,評書歷史課正式開講:「別說了,說什麼呢,大家一看這是誰呀,你猜這個人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林則徐」。
  • 為什麼總是「只聞其聲,不見真機」
    對這款「神秘手機品牌」,大家都比較好奇,有點「只聞其聲,不見真機」的意味在裡面。那麼一加手機真的這麼好嗎?只要搜索年度手機性能排行榜,多數都能看見一加手機排名靠前,甚至超過華為、小米、OPPO等眾多熟悉的知名大品牌。再一看網上今年的手機流暢度投票,一加也是僅次於華為高端旗艦機,超過了三星Note 10+等。
  • 未見黃河水 先聞鳥鳴聲
    □河南日報記者 陳慧「河灘上原來是人的吵吵聲、抽砂的轟轟聲,現在也熱鬧得很,但主角變了。」2020年12月29日,來到孟津縣會盟鎮黃河灘,還未看到黃河水,便聽見鳥鳴聲此起彼伏,馬朝紅停下腳步說,「你聽,像小孩叫的,那是赤麻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