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十一,想必大家都在買買買,其實還是一代評書大師單田芳的生日。以前還沒有這麼多電子產品的時候,人們晚上吃完飯之後的娛樂活動也很單一,只能在搬個板凳坐在村頭跟大夥一塊看看露天電影,要麼就是在家裡自個兒聽收音機,收音機裡的節目無非也就那麼幾種。可最受人喜歡的還是評書,一段只有聲音的表述,卻能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門藝術可是大有講究。
當時最具魅力的評書藝術家就是單田芳,他的作品可謂是老少通吃,不僅年紀大的人喜歡聽,就連不少年輕人都是他的忠實粉絲。曾經他有一段作品在廣播的時候,聽眾總數達到了六億人,這是他的藝術生涯中創造的無數紀錄中的一個,在五六十年的評書工作中,他為聽眾創造了無數經典作品,不僅數量繁多,而且涉獵範圍廣,沙啞的聲音剛開始聽的時候不太習慣,但後邊卻讓人越聽越上癮。
不過現在老爺子已經辭世,只能通過音頻作品來懷念他的聲音,或許很多人對他的聲音很熟悉,但對他的一生卻知之甚少。其實他的人生同樣十分精彩,並不比評書故事差多少。
一、家中突逢巨變,退學拜師說評書
要說起來,單田芳算是出生於曲藝世家之中,父輩和祖輩都是這個圈子裡吃飯的,家裡有竹板書藝人,還有西河大鼓演員、弦師。按理說,在這樣濃厚的曲藝氛圍薰陶之下,他走上曲藝之路也顯得順理成章,但大傢伙也都知道,那個時候的藝人地位並不高,有時候都不是別人輕慢藝人,而是行業裡的人自己就瞧不起自己。
從小目睹這一切的他,也就對這個行業實在提不起興趣,從來沒想過自己也要搞曲藝,而是下定決心要從事別的職業,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讀完中學之後,他考取了東北工學院,原本想著去做一名醫生,戴著眼鏡坐在辦公室裡,感覺十分儒雅。但沒想到,剛入學沒多久之後,他就因為遺傳自母親的某種疾病,導致必須進行手術治療恢復,一來一去就耽擱了大半年時間,即便是回去上課,進度也趕不上了,偏巧這個時候又發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他的父親因為無意中被捲入一場風波之中,導致被判處了六年的牢獄刑罰,家裡一下子就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原本想著先靠母親的那點收入維持生活,等到父親回來之後,一切都會變好的。可就在他父親出獄的兩年前,母親狠心選擇與其劃清界限,丟下還在上學的單田芳還有妹妹們離家而去,沒過多久就改嫁,組建了新的家庭。那時候的單田芳成為了全家唯一的依靠,但也只能拿著母親每個月寄過來的那點生活費過日子,可妹妹們要吃飯,他自己也要上學。從他自己的本心來說,當然是想繼續讀書的,可是學業和家庭的雙重打擊讓他很難堅持下去。於是最終還是從學校退了學,轉頭拜了師開始學評書。
二、首次登臺反響極佳,而後被迫離開舞臺
雖說從未正經學習過說書,但畢竟從小就是聽這些長大的,而且他自己在這方面也的確很有天賦,所以只跟著師父學習了一年,就基本掌握了所有的技巧,能夠登臺演出了。還和比他大九歲的師姐結了婚,他還在學藝的那段時間,都是靠妻子的一點收入維持家用。到後來他自己也能接演出了,情況才慢慢好起來,別看單田芳後來成為了一代評書名家,但第一次登臺的時候也還是很緊張,甚至還鬧了個小笑話。
當時他在茶社裡登臺演出,茶社裡規定每個人一次只說三十分鐘,中間空餘的這點時間,可以讓底下的觀眾去上個廁所,演員也能趁著這個空檔休息休息。可沒想到他一上臺就完全忘了這回事,張嘴一口氣就說了兩個多小時,後來還是別人偷偷上來提醒了一下,說已經超時很久了,他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說了這麼久,雖說是出了點失誤,但底下的觀眾都聽得很起勁,這首次演出算是小獲成功。就是這一場兩個多小時的評書,讓他拿到了四塊二的報酬,在那個年代這筆錢可真不少,給家裡買了不少吃的之後,還剩下三塊多。
如果說剛開始學習評書的時候,他心裡還是不樂意的成分居多的話,那在第一次演出之後,他已經就決心要將這門手藝作為事業來發展,後來,只要是有他登臺的演出,下面買票的觀眾就少不了,收入自然也相當可觀。比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高了不少,這樣一來,周圍就有不少人看著眼紅了,再加上他平時說話心直口快,有時候說話也不會有太多顧忌。於是這些話後來就成了有心之人興風作浪的證據,然後他就被下放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吃盡苦頭,還經常挨打。
但就在如此艱苦的幾年當中,他也從未放下過自己的評書手藝,經常會在田間幹活的時候給旁邊的人說兩句,也算是苦中作樂了,可後來還是實在堅持不住了。某一天,他連夜跑了出去,那個年代走到哪兒都要登記,幾乎沒有躲藏的空間,但他還是熬了下來,跟人學著做點小玩意,做好之後讓女兒拿出去賣,就憑這個每天賺幾分錢勉強果腹,一邊還得想辦法為自己洗脫汙名。在這段時間裡,他的嗓子卻出了問題,前幾年說書的時候沒好好保護嗓子,後來又突逢巨變,導致著急上火,吃了許多藥也不見好,只能動手術治療。
一番折騰之後,說話聲音就變成了後來這樣,原本以為再也與評書無緣了,可沒想到就是這種獨特的嗓音,反而成為了他最大的個人特點,為日後紅遍全國打下了基礎。
三、作品遠播海外,成就一代評書大師
在經歷了將近十年的苦難生活之後,在1978年他終於重新站上了評書舞臺,在復出後的第一次表演中,他看著臺下那些聞訊而來的評書迷,一個字都沒說出口,卻已經滿面淚水。但在這之後,他在評書界的地位也日漸穩固,十多年中一共錄製了將近四十部作品,最厲害的一部作品,聽眾達到了六億人次,不僅國內的聽眾非常喜歡老爺子的作品,就連那些在國外居住的華僑,也把他的聲音視作最為親切的鄉。
當時國外的華人商店中,經常會播放他的作品,可見單田芳的影響力有多強,在他的作品中,不僅僅是在為大家講故事,還融入了許多傳統文化以及家國情懷。所以那些作品才會經久不衰,即便是現在,也有不少人還在聽,而且除了那些傳統經典評書之外,他還自創了不少新編作品,就連自己的經歷都寫進去了,可以說開創了評書的新紀元。
之前的評書藝人從未能達到他這般高度,以後恐怕也不會再有了,因為他將評書帶到巔峰之後,緊接著,這門藝術形式就迎來了漫長的寒冬。從九十年代開始,聽評書的人就開始少之又少,尤其是到了現在,大家每天有各種娛樂方式可供選擇,很多人眼中老套的評書藝術,也就不會引起太多關注了。而作為一代評書名家的單田芳,在2018年也與世長辭,有不少評書愛好者都自發地來送老爺子最後一程,一些演員也到場悼念,可見老爺子在曲藝文化方面的影響力之深。
傳統文化雖然式微,但終究刻印在國人心中,大師雖已離去,但那些喜歡聽他評書的人卻依然還在,大家甚至比以前更愛聽了,因為評書這門藝術,單田芳將其做到了極致,只要提到評書,就會馬上想到他,幸好還有這麼多經典的作品留了下來,喜歡的朋友也可搜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