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家族將捐27萬平農地興建公屋,已1港元「租出」三塊地皮

2021-01-11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

據新華社報導,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新世界)25日宣布,將捐出部分農地用於興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紓緩香港社會房屋短缺問題。

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總經理鄭志剛在集團業績發布會上宣布,集團將捐出不同地點總共300萬平方英尺(合27萬多平方米)的農地,對象包括特區政府、社會企業或慈善團體,用於興建公共房屋及相關設施,以回饋社會。

香港「東網」報導指出,上述面積的農地,其中鄰近天水圍港鐵站的三塊合計2.8萬平方英尺地皮經已捐出,將興建全港首個大型「創意社會房屋」項目「光村」,涉及逾100個單位,預計可以有累計一萬人受惠,三塊地皮最快2022年可以啟用。《南方都市報》報導稱,這三塊地皮以象徵式的1港幣租金捐出。由此,新世界發展成為香港首家無償捐地以解決社會民生問題的企業。

另外,「光村」主要服務對象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戶的收入和支出而釐定,沒有特定的租金價格。

天水圍「光村」地皮 圖自「東網」

若以地政總署最新收回農地特惠補償每平方英尺1124港元計算,新世界計劃捐出的300萬平方英尺農地,總價值約33.7億港元(約合30.6億人民幣)

據港媒統計,新世界目前應佔農地土地儲備接近1700萬平方英尺,主要在元朗區(近1100萬平方英尺)。本次捐出土地規模佔該公司擁有農地比例近五分之一

300萬平方英尺有多大呢?以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面積為190萬平方英尺計算,新世界捐出的農地面積約為1.5個維園

新世界於1970年由鄭裕彤領導創立,現為香港恒生指數成分股之一,與新鴻基地產、恒基兆業地產、長實集團等同為香港地產巨頭。鄭志剛是鄭裕彤之孫,有「鄭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之稱。

鄭志剛在25日的集團業績發布會上 圖自港媒

鄭志剛25日表示,300萬平方英尺的農地中,有100萬平方英尺計劃和社會企業「要有光」合作,其餘200萬平方英尺則歡迎其他非營利機構,包括捐予政府興建公共租住房屋。

為了避免外界覺得新世界以慈善活動「並地」,鄭志剛指出,所捐出的農地都不會與集團現有項目毗鄰,故不會發生「利益輸送」的情況。

他強調,集團一直關注香港住房問題,兩年前已在私人發展商之中率先推出首次置業貸款,本次捐地是集團自身的計劃,與政府或政黨任何的計劃無關。

「要有光」創辦人餘偉業表示,獲新世界捐贈的上述三塊農地可使用至2047年,需要轉換土地用途才能建屋居住,目前預計2022年落成啟用,每個單位約300平方英尺。

至於「光村」的租金水平,餘偉業稱,會視住戶支付能力而定。例如,若有住戶需要支付醫療開支,則可繳付較便宜的租金,而非固定租金

據他介紹,新世界會負責部分建築費用。有需要的家庭需要經過社工的網絡甄選,主要服務對象為有孩子的低收入家庭,租金按住戶的收入和支出而釐定,沒有特定的租金價格。入住家庭需要在兩至三年後搬出,期間社工會協助家庭找工作或訓練等,以期提升家庭收入。

截圖自「要有光」官方網站

新華社報導指出,隨著房屋短缺問題日益凸顯,香港社會近期就增加土地供應展開熱議,部分房地產商也作出回應。

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應嚴重短缺,願意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增加房屋供應的措施,並會盡最大努力加快興建住宅項目;原則上支持及歡迎特區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農地以加快興建公營房屋;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

對於新世界本次捐出農地,恒基地產對「東網」表示,此前曾捐地興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及提供單位作過渡性房屋,該公司樂意與政府磋商,積極協助增加房屋供應,照顧不同階層的需要。

長實集團則回應指,農地用作房屋發展,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讓有需求的人士受惠,該集團會就此作出研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三成港人可廉價租住公屋 1480港元可租住39.7平
    住 香港將大量建設居屋和公屋惠及低收入家庭小小公屋讓低收入港人安居樂業在香港市區,一個房齡30年、保養良好的電梯樓單位,售價都已達到8萬港元/平方米。高昂的房價讓大部分工薪階層只能通過租房解決居住問題。但是租用私人房屋也價格不菲,價格區間約是每平方米200港元到500港元。
  • 澳門未來新增土地將優先考慮興建公屋
    信息 澳門未來新增土地將優先考慮興建公屋 2016-09,優先考慮規劃興建公屋。  《規劃》指出,澳門將加快設立土地使用資料庫,科學劃分土地類別和規劃標準,加強對土地資源的規劃、開發、管理,做好設立土地儲備工作。  《規劃》中提到,截至2016年6月底,澳門有38幅未按期發展或逾期完成發展的土地被宣告失效,面積達285911平方米,其中位於偉龍馬路、北安大馬路、新口岸填海區第六街區等3個有關地段的土地已依法收回,面積為84770平方米。
  • 四成香港人租房住 三成人口租住政府公屋
    大學剛畢業的小何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助理,月收入8000多港元,在紅磡租了一個「蝸居」,11平方米,月租2700港元。這是一幢老樓,有電梯,小何租的屋子在頂層8樓,一張床、一張寫字檯、一個小衣櫃、一臺冰箱,把這個小空間擠得滿滿當當。  「雖然小點,倒也夠用,反正剛畢業,沒什麼負擔,關鍵是位置好,價格合適。」小何說。
  • 香港公屋聯會建議收緊綠置居轉售限制 與居屋看齊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四二折長沙灣東京街綠置居最快2018年年底發售,香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將於11月16日開會討論售價及銷售安排、資助房屋的轉售限制。香港公屋聯會建議收緊綠置居轉售限制,業主置業前5年只可向綠表人士轉售,與居屋看齊。
  • 11月22日香港見聞錄|公屋背後:港人的公平與夢想
    她在一家水果檔賣水果,父親早年是建築工人,現癱瘓在家,一家三口住一套24平方米的小戶型,租金接近2000元。一旦申請到了公屋,續約手續十分簡單,田女士和母親交了一家三口的身份證及複印件給工作人員覆核,再把之前的水電費700多元補交齊,就可以了。面積雖小,但勝在有價格優勢,「比租私人屋苑要好得多,至少不用擔心突然漲租,也不用睇人面色」。
  • 香港的公屋與居屋
    香港的「公屋」與「居屋」,已實現了香港55%市民「居者有其屋」願望。香港1978年開始推出的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到2009年,所有的居屋賣掉之後,這個與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就完成了它歷史的任務。  「公」與「私」相對,只要程序合法,條件合格,人人可住。「公屋」理解成我們容易了解的語言就是廉租房,很多的人是通過租的方式來獲得它的居住權。
  • 香港下半年逾1萬新盤入夥 宏發黃田金碧片區拆除17萬平
    ,5月份租金指數報177.7點,按月跌1.2%,連跌9個月。同區樓齡稍舊的屋苑租金明顯受壓,日出康城1至4期,6月至今共約110宗租務成交,大部分呎租低於30港元。 至於屯門區方面,下半年有上源、御半山等多個新盤入夥,其中弦海提供371個單位,最細單位約162平方呎,是下半年入夥盤中最細單位。最平入場單位為一個低層D室,面積162平方呎,以8,500港元放盤,呎租52港元。
  • 香港公屋單價創新高 13.6平米售價232萬港元
    {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中新網9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城區私樓價格高企,陸續有買家轉投入場門檻較低的已補價公屋
  • 香港人住什麼房子 解讀公屋、居屋和夾屋的由來
    大致來講,香港人住在以下四類房子裡:一是公屋。公屋是「公共屋邨」的簡稱,基本相當於內地的廉租房。它主要由政府出資興建並擁有產權,然後以便宜的價格租給低收入人群。目前香港的公屋單位超過70萬套,其中絕大部分由房屋委員會管轄,為209萬市民提供住房。公屋突出的亮點是租金低廉。
  • 公屋綜援戶告倒港府
    2010-09-14 12:03 稿源:焦點房地產 作者:[提要]一名香港的公屋綜援戶,因為不滿香港政府在2002年和2007年的紓解民困措施無法惠及綜援戶,一紙訟書將港府告上公堂。昨天香港高等法院判其勝訴,香港社會福利署需要向其發還2397港元,但社署表示考慮上訴。
  • 香港公屋政策值得借鑑讓公租房真正姓「公」
    香港人都住什麼房子目前香港人口的四成八住在公共房屋,其中租住公屋是三成,居屋則是一成八,私人房屋用戶佔人口的五成二左右。香港房屋委員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香港人口的四成八住在公共房屋,其中租住公屋是三成,居屋則是一成八,私人房屋用戶佔人口的五成二左右。更具體地講,香港的公共房屋分成三類。
  • 捐地28000平!從珠寶大王到地產大亨,他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
    然而除了李嘉誠之外,其實還有郭德勝、李兆基、鄭裕彤這三個地產大亨。相比於李嘉誠,他們的名氣在大陸相對比較「低調」,但如果說起實力的話,其實他們手上所掌管的物業以及身家,基本上都是不分仲伯。其實人們之所以對香港抱有很多美好的幻想,除了因為當年香港的文化娛樂產業輸出強勢外,香港也是中國對世界唯一的「橋梁」。
  • 香港公屋輪候再度延時 公屋排排坐何時到我家
    28.83萬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較上季度的3.9年延長,再創新高。  房委會解釋,長期累積的供求失衡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公屋新增需求持續上升,房委會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滿足,而土地是最關鍵的瓶頸。香港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出,如果情況持續,輪候時間或於年底升至4.5年,建議政府物色土地加快建屋,並考慮將工廈改建成臨時居所。
  • 澳門政府收回57塊被非法佔用的"霸地" 將興建公屋
    [摘要]澳門政府跨部門採取聯合收地行動,收回林茂塘區一幅面積1080平方米的土地,該土地為興建公共房屋的規劃用地昨天,澳門政府跨部門採取聯合收地行動,收回林茂塘區一幅面積1080平方米的土地,該土地為興建公共房屋的規劃用地,估計可提供約100
  • 調查:香港1/3受訪公屋居民會購買居屋或綠置居
    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6月底修訂了資助出售房屋定價機制,居屋單位由市價七折降至五二折。香港公屋聯會與獅子山智庫調查發現,在新定價機制之下,1/3的受訪公屋居民表示會購買居屋、綠置居,顯示居民購買意願比以往高。
  • 香港試水老人免租金居住計劃:近30萬人等公屋,無房者如何安家?
    在向政府申請地皮後自行建屋。其曾在1955年開始於蝴蝶谷興建平房,來安置石硤尾大火的災民;政府則在1961年時以特惠價格為其提供土地興建大坑西新邨(類似私營廉租房)。截至目前,這是香港唯一獲得此種安排的私人屋邨(雖物權及管理屬私有,但因其本意是為低收入人士提供住處,因此一些團體依然將其視為公屋)。目前房委會為高齡人士提供的租住公屋主要有兩類,分別為長者住屋及小型獨立單位。
  • 再看新加坡公屋政策/陸劍寶
    房屋與土地問題已困擾香港多年,新加坡和香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為「亞洲四小龍」,同為華人社會,土地面積、人口、經濟規模、產業結構、營商環境、國際影響力等指標都曾經相似。而目前無論是安居樂業或是困擾香港甚至內地一線城市的房價問題,並沒有在人多地少的新加坡出現。
  • 中信泰富32億港元奪香港豪宅地皮
    每方呎樓面地價約24836港元,符合市場預期。 資料顯示,該地皮為前公務員宿舍,位處港島豪宅地段,地盤面積約為3990平方米,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最低及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為7182平方米及11970平方米。
  • 團結基金倡新公屋可租可買 新計劃涵蓋公屋居屋
    新計劃以80%港人自置居所作為長遠目標,建議新建公營房屋「可租可買」或可「先租後買」,但補價安排打破現時隨市況波動的做法,在買入單位時已鎖定金額,讓住戶有明確的目標,樓市「插水」時則可選擇按新市價或平均價支付,住戶毋須追逐市場。牽頭研究的香港大學經濟學系講座教授王於漸表示,構思的新計劃需涵蓋現存公營房屋,加上政府大力填海移山開發土地,才可能達成80%置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