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眼智能眼鏡,盲人能「看」世界了!

2021-01-10 在這科技

科技一直是服務於社會,便利於社會。

在如今社會一些具有身體缺陷的弱勢群體越來越多的得到外界的關注,而人工智慧也逐漸開始為這類群體服務。今天科技菌就帶你了解一款針對視覺障礙這類群體的一個科技產品。

今天要說到的這款天使眼智能眼鏡,是由上海肇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世界首款輔助視覺障礙人士出行和日常生活中感知世界的一款產品。類似現在的無人駕駛汽車,可以自動辨別前方障礙物,並可以把前方物體的距離類型以音頻信號的方式反饋給用戶,為用戶指引方向。

眾所周知,AI技術運行需要電腦做出大量電腦運算,所以這樣會運用到大量硬體和電池來支持機器的運轉,而重量過重我們的鼻梁是承受不了的,而這款天使眼智能眼鏡將硬體進行改進縮小減輕,去掉電池這個佔位置和重量的部分,採用線路與手機相連,最終做到只有45克,對於我們可以輕鬆接受。

這款產品需要手機下載相應天使眼APP來輔助使用,天使眼不僅能偵測障礙物,甚至可以理解它所看到的物體,甚至可以識別文字。總的來說這款產品有四大核心技術:避障、定位、導航、識別。

很明顯這項人工智慧技術可以運用到更多的領域去賺更多的錢,但上海肇觀科技卻首先用它來服務於視覺障礙這部分小眾群體,在科技菌看來是值得大大稱讚的。不過在科技菌看來,這款產品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比如一體化設計,不在依賴手機連線或者通過無線功能來與手機聯繫,音頻信號的傳遞改為腦電波三維成像讓視覺障礙人群能真正意義上的感受到這個世界。

PS:由於個人公眾號的原因,一天只能發布一條消息,對於信息的沉澱非常不利,所以歡迎歡迎歡迎大家關注我的企鵝號——在這極客說,更多好玩有趣的新鮮資訊第一時間會在那裡發布,感謝大家的支持。

【在這科技說】晚間檔,科技不無聊,您的訂閱與分享,就是對科技菌最大的鼓勵。如果您有什麼好的意見與建議,歡迎與我們聯繫,平臺郵箱 ,歡迎各位來信寶貴的建議。商業合作,請聯繫郵箱

相關焦點

  • 全球首款盲人智能眼鏡「天使眼」將亮相上交會
    盲人可感知30米內的路面情況,甚至還能在跑道上跑步」,今天第五屆上交會組委會組織提前探營,東方網記者了解到,世界上首款輔助視障人士出行和感知世界的智能眼鏡即將亮相上交會。  東方網記者看到,該款特製的眼鏡,在耳旁設有耳機,盲人戴上後,可根據耳機內的發出的聲音指導行走區域及方向,當盲人目視前方時,眼鏡會檢測從前方2米開始到遠至30米外的路面,當盲人微微低頭,眼鏡便可採集2米內路面區域。
  • 天使眼智能導盲眼鏡,圓盲人媽媽獨立出行夢
    失明多年的盲人只需戴上一副高科技的天使眼智能導盲眼鏡,就能獨立出門接送她的兩個寶寶上下學。這是11月1日晚,北京衛視《機會來了》節目現場的神奇一幕。當晚的節目不僅讓高科技智能導盲眼鏡大受追捧,也讓全新回歸的《機會來了》火了一把。據央視索福瑞(CSM)統計,當晚北京衛視收視率榮登同時段各衛視榜首。
  • 甩掉盲杖 智能眼鏡讓盲人「看」世界
    &nbsp&nbsp&nbsp&nbsp相比之下,導盲眼鏡要輕便很多。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閉上眼,戴上眼鏡和耳機,耳機裡傳出電子女聲,「直走、直走、直走、右轉……」這款視氪科技研發的盲人視覺輔助眼鏡,有望成為靈巧可靠的盲人出行助手。
  • 天使眼智能眼鏡:用科技戰勝視障 為智能賦予視覺
    為此,他們研發出了「天使眼智能眼鏡」,可以輔助視障人士避開障礙,識別物體,定位自身,為視障人士提供視覺輔助功能,幫助視障人士更好的生活。這便是上海肇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據世界衛生組織前幾年的統計,全球有4500萬盲人,中國達到1700萬人,這些數字還不包括視弱等非盲但屬於視覺障礙的群體。
  • 六位盲人戴上「天使眼」重見「光明」
    12月10日,在市殘聯會議室,6名盲人朋友在佩戴「天使眼」後興奮地說出自己的佩戴感受。「天使眼」是「天使眼」智能眼鏡的簡稱,這款眼鏡是專門為盲人設計的,它的外觀和普通太陽鏡差不多,但是卻包含著強大的功能。
  • 解決盲人穿衣搭配煩惱,天使眼APP幫視障人士識別顏色
    如今科技發展迅速,「克卜勒鏡頭」的應用甚至可以讓機器人睜眼看世界,那運用現今的科技手段去幫助盲人解決看不到的問題,可不可行?上海一家專注研發視覺晶片的科技公司肇觀電子,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可為盲人服務的天使眼app以及專用的天使眼智能眼鏡,用來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煩惱。這種視覺晶片的運用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驗證了科技為盲人服務的可行性。
  • 「天使眼」智能眼鏡還視障人群一雙科技的「雙眸」
    自主研發人工智慧視覺處理器晶片(N1系列)是世界領先的視覺處理器SoC晶片,獨有的深度神經網絡引擎、幾何計算引擎、和ISP。可以加速所有計算機視覺算法,賦能端側人工智慧應用。刷新世界記錄的視覺處理能力,為機器人、智能監控、無人車、無人機、AGV、AR/VR、新零售等專業領域提供低功耗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 天使眼上線國內首款「共享助盲眼鏡」--助力億萬視障人士便利出行
    為幫助廣大視障人士安全便利出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天使眼「共享助盲眼鏡」計劃應運而生。  所謂的「共享助盲眼鏡」,即通過共享天使眼盲人眼鏡,為盲人群體提供更便利的出行輔助,幫助盲人安全避開日常出行時遇到的樓梯、坑窪、車子、門、樹、欄杆、人等障礙物,並準確的識別文字、鈔票、顏色、斑馬線和手機、杯子等常用物品。通過共享的方式,降低助盲眼鏡使用成本,為視障人士提供更人性化的出行服務。
  • 國人發明「天使眼」,讓盲人也能獨立安全行走,造福千萬視障人士
    中國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國家約500萬,佔了全世界盲人人口的18%,而且每年中國還有大約45萬的人在失明,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到2020年預期就會增加4倍。盲人的世界都是黑色的,有時候生活中也會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
  • 天使眼APP全攻略
    不用不知道,一用嚇一跳的天使眼APP上線到了,安卓各大應用商城均可下載。
  • 戴上智能眼鏡,盲人眼睛「亮」了
    戴上智能眼鏡,盲人眼睛「亮」了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研發Ueye導盲眼鏡,讓盲人出行更方便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嶽霞戴上眼鏡,對手機內置軟體發出目標地為「五一廣場」的指令,行走時就會不斷收到「前面有障礙物」的語音提示,從而修正盲人的行走路線——8月20
  • 人物|天使之眼:一張通往未來的電影票
    一群志願者,將畫面轉換成語言,就變成了盲人的眼,帶著他們聽電影。這就是邯鄲「天使之眼」志願者服務團隊。2月1日9時,邯鄲市郝甲大院飯店。從門口到一樓拐角到二樓包間,在穿紅馬甲的「天使之眼」志願者引導下,觀眾們陸續摸進「影院」。
  • 全盲人樂隊「地獄天使」的星光大道
    他常常獨自沉醉在這裡,對著話筒彈唱、錄歌,在YY聊天室,與全國各地盲人音樂愛好者交流。曾經,張波也是一個純粹的盲人按摩師,有客人的時候,按摩;沒客人的時候,呆呆地坐著。2005年,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對他來說,還很遙遠。因為看不見,出行不方便。生活圈子基本上鎖定在40平方米內的按摩店,唯一的愛好便是聽歌。
  • 感盲人心、當盲人眼:「心目影院」的十年愛心
    新華社天津1月31日電 題:感盲人心、當盲人眼:「心目影院」的十年愛心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宋瑞 張宇琪 郭方達  十一載春秋,鄭偉的「心目影院」為天津盲人打開一扇領略世間美好的窗。「我是你們的眼」,鄭偉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幫助盲人朋友樂觀生活、觸摸時代。
  • 我是你的眼 百度創業家成長計劃學員構想"盲眼"概念助盲人看世界
    在這七天當中,他們將接受精品課程培訓,體驗百度人工智慧技術前沿,跨專業進行團隊合作,彌補創業知識短板,為更好地藉助人工智慧創業做準備。據了解,本屆夏令營在啟動之前,就收到了大量來自全國高校大學生的創業作品。同學們藉助人工智慧,紛紛提出自己對校園場景的「暢想」,包括智能食堂、線上智能列印平臺、智能圖書館等等。這些關聯校園生活的創意,體現出了學子們渴望通過科技解決現實問題的決心。
  • 國際盲人日|我是你的眼,讓愛看得見
    今天,10月15日 是國際盲人日 在他們的世界裡 白天與黑夜沒有差別 在他們的世界裡 四季變換不過是氣溫的升降 在他們的世界裡 藍天白雲不過是記憶中的幻影 今天是屬於他們的節日
  • 淺談無障礙設計:盲人愉快玩智慧型手機的秘密
    市面上的盲人手機五花八門,手機廠商在遵循「少即是多」的產品理念,去掉無用的模塊,凸顯核心的功能,無屏幕、多按鍵成為了盲人手機的「標配」,就算拿著一個醜如電視遙控的手機出門,Who care?反正都看不見,能用就行唄。但單依靠語音播報方式去進行簡單的信息交互,解決不了盲人群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專用機功能單一的矛盾。
  • 無障礙「智能家居體驗館」搬進中國盲人圖書館
    今天(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為「重建更美好生活:新冠肺炎疫情後,建設一個殘健融合、無障礙和可持續的世界」。當天上午,由中國盲文圖書館、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聯合主辦的「智慧智能助力視障文化服務研討會」舉行。
  • 閉上眼眼就是盲人的世界?不對,盲人眼中的世界或許是這樣的
    他們然後把我的手放入冰冷的用其中對我說,遊泳時的感受是無所不在的清涼就是藍的,這種感覺讓我們非常輕鬆,這是一位盲人患者盲戀,洋溢著體育的笑容說出來的,向旁邊的人訴說著顏色的變化。根據社會組織統計,世界上大約5000多萬人失明,另外3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智力障礙,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很想知道毛寧是如何分辨白天和黑夜的,難道馬雲的世界裡是有黑白嗎?還是怎麼都不存在?
  • 智能導盲機器人為盲人引路 比導盲犬成本低
    >>>專題:2017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  手指康復機器人、智能圖書整理小車,還有機器人協助看護育兒、人工智慧語音……功能多樣的AI(人工智慧)應用一顯身手。別看它只有手臂大小,卻非常靈活。能夠通過程序的設計對人的手進行多次重複抓握訓練,讓因為「腦中風」需要康復的病人恢復手臂的功能。設計者告訴記者:「只要把這個裝置安裝在手臂上,就可通過對人手多次重複抓握訓練,實現患者的手指有效康復,包括患者前期的被動康復和後期的主動康復。  交大學校圖書館有一臺24小時自動還書系統,但書都散亂堆放在書箱內,整理起來非常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