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來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2020年8月8日美國由洋蔥引起的沙門氏菌爆發範圍正在擴大,已經感染了來自43個州的640人,至少85人住院治療。感染沙門氏菌的症狀包括腹瀉、發燒和胃部痙攣,發病時間可能在感染後6小時至6天時間內。
對於沙門氏菌感染,現代醫學對於此病治療手段不多。除輸液等支持療法外,沙門氏菌對常用的抗生素幾乎100%耐藥。有學者認為,或濫用抗生素尚可引起菌群失調和延長帶菌時間。因此,目前臨床治療很為棘手。
(一)沙門氏菌感染的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沙門氏菌感染後,病人以腹瀉、發燒和胃部痙攣為主要症狀。從中醫來分析,這是脾虛兼溼盛的表現。
一則,五運六氣分析
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出現沙門氏菌感染呢?
按五運六氣理論,從大暑開始進入四之氣,一直到秋分才開始轉為五之氣。2020年庚子年的四之氣比較特殊,主氣和客氣都是太陰溼土,這意味著從大暑至秋分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天地溼土當令,溼氣最重。
脾主溼,溼盛而傷脾。脾傷則更不能運化水溼,導致溼濁更重,由此導致惡性循環,脾虛與溼盛交相為患。
二則,病機分析
由此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感染沙門氏菌的人,一定是脾虛溼盛的人。這些人應該存在著舌體胖大,或見齒印,苔白,或厚,或膩的徵象。從臨床來分析,感染沙門氏菌後,病人多有精神不振,面色白,易汗出,大便稀溏等表現,這即是脾虛。
素體脾虛體弱者,最易感染沙門氏菌。脾虛則水溼不運,水溼容易大腸,導致腹瀉,這應該是該病病機的共性。
再者,正逢盛暑時節,天地之間溼盛的同時,亦有暑熱。感受暑溼之氣,病人容易表現為溼與熱相兼的情況。
溼盛則瀉,熱盛則見發燒。這種發燒往往是溼熱內滯所導致的。估計病人的舌象,應該是舌質紅,當辨證為脾虛腸中鬱熱。但對具體的病例,亦當具體分析。
為什麼會出現胃部痙攣?我的理解是,有寒。脾陽虛則生內寒。暑天天氣炎熱,人的陽氣外浮,陽浮於外而虛於內,導致中焦陽虛。若素體脾陽虛弱之人,逢暑天就會加重其內寒。寒性收引,收引則表現為痙攣。
綜上所述,感染沙門氏菌的人群,其體質應該是偏於脾虛的,而且是脾陽虛的;其溼濁偏盛,其舌苔往往是白或厚或膩。因可能有溼熱,則舌質會變紅,苔亦會變為黃厚,或黃膩。
(二)沙門氏菌感染的中醫治療思路分析
不少人疑惑:中醫也有沙門氏菌這樣的概念嗎?中醫能治沙門氏菌感染嗎?中醫又當如何治療呢?
其實,只要有症狀,有體徵,中醫就能辨出證候,當然也就能治療。即使中醫沒有沙門氏菌這樣的概念,都無關乎治療。
以新冠肺炎為例,中醫從來不認識新冠病毒,也沒有病毒的概念,但在臨床上,中醫可以治癒新冠肺炎。從目前來看,中醫是新冠肺炎的唯一特效藥。
一則,選擇何方治療沙門氏菌感染?
本病以溼盛脾虛為主,建議可用錢乙的七味白朮散為主方。兼發燒者,可加少量的黃連、黃芩,既可清熱退燒,亦可厚腸胃而止瀉。兼胃脘痙攣者,可加白芍,成芍藥甘草湯,取其緩解痙攣之功。
二則,七味白朮散的方義分析。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七味白朮散,用此方有何道理呢?
錢乙為小兒腹瀉創製此方,其原方治:「脾胃久虛、嘔吐、洩瀉頻作不止,津液枯竭,煩、渴、燥,但欲飲水,乳食不進,羸弱困劣,因而失治,變成驚癇,陰陽虛實並宜服。」
我們研究洩瀉,需知洩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七味白朮散是錢乙治療脾胃病最具有代表性的良方,由四君子湯加藿香、木香、葛根組成,方中以白朮為君,輔茯苓、藿香甘淡芳香,健運而祛溼滯:黨參、甘草功專補益,助白朮補氣;再加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而止瀉的葛根,芳香化溼濁,理氣和中。
此方以四君子益氣補中,健脾養胃以滋化源;藿香、葛根、木香芳香條達,鼓舞,悅脾助胃,能理氣化溼行津液。全方融補、運、升、降為一體,補而不滯,且針對小兒腹瀉的脾運不足,易耗氣傷陰津的特點,起到標本兼顧的療效。
七味白朮散一方既出,則成為千古名方,白錢乙之後,歷代醫家亦多用此方。明代兒科世家萬全提出,七味白朮散乃治洩作渴之神方,就是說腹瀉並見口渴的孩子服用七味白朮散有神奇的效果。近代兒科醫家王伯嶽認為本方擅長治療長期腹瀉,損傷脾胃,虛實夾雜之證。
七味白朮散為調理脾胃的良方,歷代醫家不僅以此方治療兒科多種病症,還廣泛運用於內、婦等多科疾病及病,多獲良效。如:明代醫家吳昆在《醫方考》中明確提出:治者,宜以脾胃為主。錢乙重視脾胃的觀點,為脾胃學派李東垣所採納,並得以發揮。李氏所創補中益氣湯、清暑益氣湯、益胃湯、調中湯等都包含著錢乙補脾健胃的心機,至今仍廣泛應用。
我臨床常喜用七味白朮散治療腹瀉,我的體會是,只要是脾虛所導致的腹瀉,不分大人小兒,都可以此方為主。兼溼熱者可三仁湯;兼陽虛者,可合理中丸;兼腹痛者,可兼痛瀉要方;兼嘔吐者,可兼藿香正氣液。若能精確辨證用方,可以取得非常高的療效。
小結:
中醫治病,一定要按中醫的理論體系來用方用藥。簡單來說,不管現代醫學的認識,只管用純中醫理念來思考即可。我自己臨床體會,越是純中醫的,臨床療效越高;越是不夾雜西醫的,中醫的思維越清晰,治病就越能得心應手。
以上只是對於沙門氏菌感染的粗淺分析。畢竟人與人體質不同,病機不同,治療思路亦當不同。具體病人當具體分析。本文只是就沙門氏菌感染進行大略的中醫思考,其中若有不符合臨床之處,請讀者指出。我的核心觀點就是,沙門氏菌感染應該就是個脾虛溼盛的病機,這是核心病機,不容質疑。用七味白朮散治療沙門氏菌感染效果如何,還需要在臨床實踐中繼續予以驗證。(董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