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2021-01-12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近日,湖南長沙,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居然把遊樂園搬進了醫院。 原來由於醫院日常接診中孩子是比較多的,為了緩解等待時的枯燥和讓孩子不再害怕醫院才這樣做的。據湖南

  原標題: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讓孩子在遊樂中忘記對醫生了恐懼

  近日,湖南長沙,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居然把遊樂園「搬進」了醫院。

  原來由於醫院日常接診中孩子是比較多的,為了緩解等待時的枯燥和讓孩子不再害怕醫院才這樣做的。據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科主任介紹說:「醫院裡面只要是遊樂園能夠搬的進來的設施這裡都有,我知道的有火車、有進手術室的小汽車,有的孩子不停醫護人員的指揮,開著車在醫院裡到處轉,他們並不按照醫院規劃的線路在走,醫護人員感覺還挺好玩的。醫院是小孩子最害怕的地方,因為要吃藥和打針,如果打造成樂園一樣的話,孩子可能會放鬆很多。這樣能夠給家長和小孩的情緒舒緩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也減輕了等待時的焦慮情緒。」

  家長們都是非常認可醫院這樣的做法,在醫院等待的時候可以先帶小孩子坐著小火車,同時熟悉一下醫院的環境,覺得這個醫院很有親和力,對於醫生和護士也沒什麼抗拒性,感覺自己不是來看病的,好像是帶孩子一起在逛遊樂園。

  孩子難免會生個小病,有些疾病可以自愈,但是有些需要治療才能好轉,看醫生是小孩成長必然的經驗之一。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對醫院是非常的抗拒的,孩子生病了父母又不得不帶孩子去看病。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去醫院就是一場噩夢,總是覺得穿白大褂的醫生們要傷害他們。特別是打針吃藥的時候那個哭聲,大人們看著都心疼。

  近日,湖南長沙,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居然把遊樂園「搬進」了醫院。

  原來由於醫院日常接診中孩子是比較多的,為了緩解等待時的枯燥和讓孩子不再害怕醫院才這樣做的。

  據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科主任介紹說:「醫院裡面只要是遊樂園能夠搬的進來的設施這裡都有,我知道的有火車、有進手術室的小汽車,有的孩子不停醫護人員的指揮,開著車在醫院裡到處轉,他們並不按照醫院規劃的線路在走,醫護人員感覺還挺好玩的。醫院是小孩子最害怕的地方,因為要吃藥和打針,如果打造成樂園一樣的話,孩子可能會放鬆很多。這樣能夠給家長和小孩的情緒舒緩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也減輕了等待時的焦慮情緒。」

 

  家長們都是非常認可醫院這樣的做法,在醫院等待的時候可以先帶小孩子坐著小火車,同時熟悉一下醫院的環境,覺得這個醫院很有親和力,對於醫生和護士也沒什麼抗拒性,感覺自己不是來看病的,好像是帶孩子一起在逛遊樂園。

孩子為何害怕去醫院看醫生?

  理由1:環境噪音。

  幼小的嬰兒內心更加脆弱,對比我們成人,心智不成熟,抗壓能力幾乎為零,去一個非常陌生的環境,對幼小的嬰兒來說,絕對是個挑戰,更不用說去醫院這種環境比較喧鬧的地方了,不時的叫喊,會讓嬰兒感到害怕。

  理由2:太多陌生人。

  每日到醫院看病的人多得不計其數,寶寶不只是年紀小,膽子也比較小,來來去去的醫生、護士、家屬,每一張臉都是寶寶沒有見過的,看完後自然會感到驚慌,對於寶寶不想與陌生人接觸,心理上是極度抗拒的。

  理由3:缺乏安全感。

  除了在小床裡的寶寶,每天都是乖乖地依偎在媽媽的懷裡,這對寶寶來說,溫暖的懷抱絕對是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但到了醫院,看醫生的時候,不是摸兩下,而是和醫生的肢體有更多的接觸。

  此時寶寶的狀態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最後內心崩潰導致嗷嗷大哭,更多的感覺是離開了母親的懷抱,瞬間失去了以往的安全感,建議寶爸寶媽們在此時多在身邊陪伴寶寶。

  如何幫孩子克服就醫時的恐懼?學會了這幾點,在生病時打針也不怕

  首先要幫孩子做好就醫前的心理準備。在平常的時候,可以先灌輸孩子們生病就該到醫院看醫生的重要性,或是通過說故事等有趣方式,告訴他們醫生是打擊疾病、趕走疼痛的大英雄,這樣當他們第一次看到穿著白袍的醫生、護士時,比較不會產生距離感或感到陌生害怕。

  有些父母在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會說出:「你不聽話,我就帶你去醫院打針!」做為要脅,這樣的做法,常常會增加孩子們對醫院的恐懼,甚至以後會誤解,去看醫生就是一種懲罰,因而產生抗拒心理。

  第一次的就醫經驗很重要,當孩子第一次來到像醫院這樣陌生的環境,面對醫生和各種檢查儀器時,不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這時有經驗的小兒科醫生都會先和孩子們說說話,讓他們慢慢習慣和醫生的互動,接著從比較不會不舒服的地方開始檢查,如聽診或摸肚子。家長的態度也很重要,除非是病情很緊急,不然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儘量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講出自己覺得哪裡不舒服,通過和醫生的對話交流,增加孩子的參與感,較能獲得孩子們對醫生的信任。

  看醫生時,最令孩子們感到害怕的4件事情有哪些呢?首先就是打針、抽血:這一類會造成疼痛感的侵入性治療或檢查方式,別說是孩子了,就連不少大人也會感到害怕。這時我們可以儘量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像是和孩子說說話、唱唱歌、握著他們的手,都可以安撫穩定他們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看到針頭,也千萬別當孩子在打針哭鬧時,父母也在一旁跟著一起哭,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深恐懼感。而醫生在打針之前,也可以儘量多按摩一下要施打的部位,以降低疼痛感。

  其次是點藥水:像是點眼藥或是鼻子噴劑,身體會因突然有異物感而覺得不舒服,帶給孩子突如其來的驚嚇,但只要醫生的動作迅速確實,加上家長稍微的安撫,這個過程通常很快就能結束。以及吃藥:通常12歲以下的孩童,因為在吞嚥方面的控制還不是那麼熟練,醫生開的藥物多半是以藥粉或藥水為主,要讓孩子不討厭吃藥,可以從改善藥物調味著手,例如:請醫生在藥粉或藥水中,加入糖粉或果汁味道的糖漿,另外也可以通過和布偶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方式,讓孩子餵生病的布偶吃藥,這樣當孩子生病時,就會將吃藥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各項儀器檢查:平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醫生護士的遊戲,利用醫療玩具模擬當醫生聽診看病這一類的小遊戲,試著引導孩子對於醫院的儀器產生好奇心,反而會讓他們覺得檢查是一件新奇有趣的事情。除了通過上述的遊戲和安撫,讓孩子做好就醫前和就醫時的心理準備外,當他們完成以上的檢查和治療後,也別忘了給予讚賞和鼓勵,像是很多醫院就會準備貼紙,送給勇敢看病不哭鬧的小朋友。

  除了各種專業的檢查之外,醫師更仰賴父母提供孩子所出現的症狀,才能對病情判斷更加準確,重點包括哪天開始生病、發燒?有沒有合併其他症狀?例如:咳嗽、嘔吐、腹瀉…各種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持續多久?還有孩子最近的食慾、精神狀況以及睡眠時間等…家中是否有其他成員也有同樣的狀況?敘述的越仔細,就越能幫助醫生正確診斷及治療。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網友熱議:這醫院真暖心,小朋友們不再...
    虎撲12月2日訊 近日,湖南長沙因為日常接診患者中孩子居多,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增加了各種緩解孩子情緒的設施,用坐小火車代替排隊。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希望他們不害怕醫院】湖南長沙,因為日常接診患者中孩子居多,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增加了各種緩解孩子情緒的設施:坐小火車代替排隊,用玩具跑車接孩子去手術,讓小丑為病床上的孩子表演……兒科醫生周小漁說,孩子不像大人能很好控制情緒,如果對醫院和醫生產生了懼怕,治療就會變得困難。
  • 這個醫院像遊樂園:坐小火車看病,開玩具跑車進手術室​
    華聲在線12月2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田甜 實習生 莫鳳琴 視頻 劉品貝)小火車、小丑表演、玩具車......這些原本存在於遊樂園中的設置與表演,卻出現在了醫院內,孩子們坐小火車代替排隊,開玩具跑車進手術室。
  • 孩子高燒醫院排隊400號,醫生只顧打私人電話,網友:家長活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讓父母緊張和焦慮的就是孩子生病了,這不僅僅是花錢看病的問題,而是孩子本身就很遭罪,尤其是現在兒科醫生減少,看病難的狀況下,簡直就是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閨蜜琳琳因為女兒病了去兒童醫院看病,遇到了一件糟心事,讓她對兒科大夫徹底失望。天氣轉涼,琳琳6歲的女兒又很愛臭美,穿得比較少,一下子就凍感冒了。
  • 扮演醫生、護士遊戲,讓孩子對醫院不再恐懼
    在醫院輸液大廳,經常能聽見來自孩子們鬼哭狼嚎般的聲音。01、小軍的醫院「歷險記」5個月前,小軍因為連續一個星期都拉肚子,於是,爸爸媽媽帶他到醫院看病。剛走進醫院大門,一股濃烈的消毒水氣味撲面而來,整個醫院來來往往的人好像都很著急的樣子,也有的老人動作特別慢,走路十分艱難。小軍感覺醫院裡壓抑極了。
  • 「卡通醫生」讓孩子不怕看病打針
    東方網11月2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醫生醫生,我家小孩發燒了!」上海市兒童醫院急診的一間診室裡,爸爸急匆匆抱著雙頰泛紅,額頭冒汗的寶寶來看病。卡通水木娃娃醫生和護士為寶寶量體溫、聽心跳、打針餵藥。
  • 孩子高燒醫院排隊400號,醫生只顧打私人電話,網友:家長活該
    這天她下班回來,發現兒子滿臉通紅,於是趕緊問婆婆,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婆婆平時的性格就大大咧咧,此時也沒有太注意,但是告訴婷婷孫子從下午開始情緒就不高,一直在睡覺,剛剛才醒。婷婷覺得不對,趕緊摸了一下孩子的額頭,又用溫度計替孩子量了體溫,之後趕緊抱著孩子就奔向醫院。她跟醫導說,自己的兒子發高燒39度多,希望趕緊找個醫生看看。
  • 這家醫院為了讓孩子笑著看病,請來「瘋狂的兔子」友情客串
    這個夏天,嘉會國際醫院別出心裁引入法國動漫主角——瘋狂的兔子。兔子大人「駕到」,孩子們跟著「瘋狂」,看病不再是哭鬧聲不止的恐懼行為,轉身一變,成為有趣好玩又獲益匪淺的體驗。在國外常見的體驗式科普,通過引入卡通形象及環境,幫助孩子們擺脫恐懼醫院環境,仿佛在遊樂園裡看病問診。這樣的形式,在國內幾乎才剛起步。 作為在滬開設的首家外資三級醫院,嘉會國際醫院創新服務,旨在為孩子打造一個國際標準的就醫環境和流程。「瘋狂的兔子「由此成為一個大icon(圖符)。
  • 帶孩子看病會「掛號」嗎?到醫院暈頭轉向的寶媽們,寶典秘籍來了
    天冷,氣候變化大,體質弱的孩子容易生病。現在父母會帶孩子去專科醫院,也就是兒童醫院,但是兒童醫院的科室太多了。有時候,他們整個早上都在排隊,被告知他們錯了。真的是瘋了!快來快來,玉姐一分鐘就教你「對症註冊」,這個指南很快就收齊了~2歲以上的孩子會指出自己哪裡不舒服。
  • 杭州女子帶孩子看病欲加號,遭拒將醫生趕出診室,稱那誰也別想看
    首先小編先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醫院加號,醫院一般都會按照工作的時間進行估算,看醫生每天能夠處理多少的病號,然後安排放號。而加號無疑是規定掛號量之外的,也就是說,這需要佔用醫務人員的休息。而在很多地方,加號可以,但需要排在正常掛號就診排序之後。
  • 醫生親戚給孩子看病,媽媽卻直呼被騙了?理由很荒謬!
    有時候我也感受到在和患者的溝通中,你花費了很大力氣,卻出力不討好。很多憨厚樸實的老人家,連字都不認識,你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病好得特別快。然而聽不懂的,常常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心態問題,準確地說是——背鍋心態!別人說的話根本不想搞懂,不知道別人都是在幫你,就是在主觀要找人給孩子生病來背鍋,包括你提出這個問題,都是想找人來背鍋。
  • 寶寶高燒醫院排到400號,醫生卻忙著打電話,網友:家長的問題!
    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最讓我們擔心和焦慮的,應該就是孩子生病的時候了。因為孩子生病,不僅要花很多的錢去看病,孩子也是非常遭罪的,看著孩子難受的樣子,我們也會非常心疼。但最重要的是,現在醫院裡的兒科醫生非常的少,而看病的孩子也非常的多。
  • 和孩子一起玩醫生遊戲,幫孩子「療愈」看病恐懼感【玩具測評】
    關於角色扮演和戲劇遊戲對孩子的重要意義,我們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閱讀《顛覆你認知的「過家家」,跟你一起看懂遊戲 尊重孩子》。本期TR親子測評員藉助玩具,不僅帶孩子開展了職業認知遊戲,還在孩子扮演小醫生的機會中,有效的緩解了孩子在打疫苗過後的恐懼心理。
  • 帶孩子看病要求加號不成,杭州女子大鬧醫院
    不久前,下城區某醫院發生的一個突發,讓現場的許多人都感嘆不已。一位帶女兒來看病的家長,因為掛號加號的問題和醫護人員發生爭執,情緒失控,最終被民警帶去了派出所。大家都是帶孩子來看病的,病沒看成,反而還給家裡添了麻煩,這值當嗎?
  • 杭州女子給孩子看病加號,遭拒將醫生趕出診室:我不看誰都別想看
    自己的孩子生病了,家長著急是肯定的。但是千萬不能因為著急就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如果是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孩子無法看病,那就應該自己買單。就在1月7日有媒體報導出這樣一件事,一位母親自己錯過網上約號時間竟然在醫院發起了「瘋」。女士因為自己的疏忽,不小心錯過看病時間,已經無法取號。
  • 孩子驚慌失措,父母該怎麼做?幾個方法幫孩子克服恐懼
    作為父母我們看到孩子很多時候都會表現出恐懼,比如 1、 害怕穿白大褂的醫生,害怕打針,害怕吃藥; 2、 害怕聽到打雷,害怕閃電; 3、 害怕泥灘,擔心泥水會粘到自己身上; 4、 恐高,從來不敢玩高空的遊樂設施
  • 女子帶娃看病被拒,撒潑趕醫生還狂扇保安兩巴掌
    按照醫院規定,過號的患者需要重新預約排隊記號,但湯女士不願意重新排隊,執意要求醫生加號,被醫生拒絕後,她情緒激動,霸佔了辦公室,把醫生趕了出去,還從裡邊把門反鎖了,稱自己的孩子看不了病,別人也休想看病。
  • 「媽媽」帶娃去醫院看病,醫生誇孩子長得帥,一旁的大爺偷偷報警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某天李大爺帶著感冒的小孫子去醫院看病,孩子打了針之後在外面的椅子上休息,這時候李大爺到一個寶媽帶著孩子過來了,她們母子倆進了兒科診室之後,李大爺卻漸漸覺得有些不對勁。兒科醫生照例要詢問寶媽關於孩子的情況,可是寶媽卻回答得磕磕絆絆,孩子最近幾天吃飯睡覺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
  • 孩子害怕打針,看到醫生就哭,家長該如何引導?
    文 | 齊麗娟寶寶們最怕的人大都是同一種,這個人不是警察,不是小偷,甚至不是劫匪,而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人——醫生。小孩子對醫生的畏懼程度,就像是傑克和湯姆的關係一樣。有個寶媽,老公是疾控中心的,有一次孩子爸爸穿白大褂去幼兒園檢查,沒任務一般不穿白大褂,閨女看到嚇壞了,怎麼叫她都不理,很害怕,還說我不認識你。孩子之所以對醫生這個害怕,一來是因為每次見到醫生都代表著要打針,哈子一向都比較害怕打針,二來是因為有些家長用醫生來嚇唬孩子,比如孩子不穿衣服的時候,家長就說感冒了就有醫生來給你打針,孩子就害怕的趕緊穿上衣服了。
  • 怎麼看病更有效?去哪個醫院,怎麼掛號,如何跟醫生描述病情?
    上次一個朋友諮詢父親看病的事情,我幫他找了醫生後,發現這病應該看運動損傷科,而不是普通骨科;最好去積水潭醫院或北醫三院,而不是家附近的醫院(病史較長,治療有一定難度)。 我們在生活中,多些醫學常識,總有一天用的上。參考權威內容整理如下。文末推薦了三本醫學常識的書籍,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小孩左腳骨折卻包紮右腳 涉事醫生:孩子太小沒拍片
    原標題:孩子左腳骨折醫院卻包紮了右腳 醫生這樣解釋……杭州的陳女士反映,她4月份帶孩子去富陽看病,醫生給出的結論是右腳受傷,但孩子實際上是左腳骨折了。醫生看了看 說是右腳受傷陳女士的女兒今年2歲多,4月25號,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她趕忙帶孩子到富陽骨傷醫院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