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聾啞老人確診,醫護人員都不懂手語,女子一個動作讓他哭了

2020-12-03 半島晨報

武漢疫情襲來之時,心理諮詢師毛妍力不顧危險,進入雷神山醫院做了一名志願者。

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她急學手語,與聾啞患者進行溝通;

教83歲婆婆平生第一次跳舞;

手繪圖畫,安撫患者心靈……

被多位新冠肺炎患者稱為「心目中的英雄」。

剃光秀髮

她成為雷神山醫院志願者

40歲的毛妍力此前是一所學校的心理諮詢師,放假在家的她看到身邊多位醫護朋友疫情期間變得異常繁忙,經常幾天都聯繫不上。

得知當時醫院患者激增,醫護人員忙不過來,醫患都出現焦慮情緒的情況,毛妍力向一個醫生朋友表達了希望去他們醫院做志願者的想法。朋友勸阻道:「醫院太危險,我無法保證你的安全。」

隨著疫情的發展,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問題日漸突出。毛妍力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他們做點事情,於是報名參加了一家權威機構組織的針對新冠肺炎的線上培訓專題講座。

隨後,她在網上找到10多名志願者,組建了一個專門幫助新冠肺炎患者的小團隊。從1月底至2月13日,毛妍力和同伴向數百位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心理安撫。

2月13日,毛妍力經過多次申請,終於獲批成為雷神山醫院的一名志願者,在醫院從事消殺、安撫病人等工作。進醫院時,為了減少被感染風險,毛妍力特意剃光了秀髮。

「我的母親從小教育我,做人要善良,我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言行為兒子做出榜樣!」 談起做志願者的初衷,毛妍力說。

速學手語

她成為聾啞患者的知心朋友

2月18日,毛妍力所在的病區接收了兩位聾啞病人,一位91歲的爹爹,一位58歲的阿姨。

入院第一天,爹爹在病房裡情緒非常激動,猛烈地拍打著窗戶。

由於現場的醫護人員都不懂手語,無人可以和他們溝通,就連量體溫等醫療檢查也無法開展。

毛妍力通過各種途徑求助,希望能儘快學會一些簡單的手語,好和兩位患者溝通。幸運的是,一位志願者的女兒會手語,連夜將一些基本的手語教給了毛妍力。

第二天一早,毛妍力一到病房,用剛學的簡單手語向兩位患者打招呼,爹爹激動地哭了起來。從此以後,兩名患者的情緒逐漸平息下來,量體溫、吃飯都很配合醫護人員。

後來,聾啞阿姨康復出院時,到處找毛妍力。見到毛妍力後,阿姨抱著她哭了起來,她通過手語告訴毛妍力,讓她一定要照顧好自己,還讓護士一定要照顧好毛妍力。

「人與人之間其實是沒有界限的,只要你真切地去愛他們,關心他們,一切的障礙都可以消除。」毛妍力說。

不厭其煩

教會83歲婆婆第一次跳舞

在雷神山醫院,康復較好的患者每天有一定的時間到走廊走動,能歌善舞的毛妍力會在這個時候教患者們跳舞。

3月10日,毛妍力在走廊教患者跳舞時,一位劉婆婆站在旁邊,眼神熱切地看著他們跳舞,眼神中充滿了羨慕。跳完舞后,其他的病人陸續回到病房,劉婆婆猶猶豫豫地找到毛妍力,「我也想跳舞,你能教教我嗎?」

83歲的劉婆婆是一位孤老,早已沒有親人,患有嚴重的風溼病行動不便,不能長時間站立。「我從小就想跳舞,但從來沒有跳過舞,現在腿腳又不便,不知道能不能跳好舞?」婆婆既充滿期望,又滿含擔憂。

「不要緊,您坐在輪椅上,我教您跳!」毛妍力說。她和護士將老人扶到輪椅上,教婆婆跳起了《聽說我謝謝你》。

為了照顧劉婆婆,毛妍力只教她手部的動作。劉婆婆悟性很高,教了幾遍之後,就基本學會了。

「閨女,謝謝你,我太開心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跳舞。」劉婆婆激動地哭了起來。

細心關愛

痴呆患者囑咐她「活著出去」

在雷神山醫院,毛妍力遇到86歲的患者張婆婆。張婆婆患有輕度老年痴呆症,記性很差,因患有白內障兩眼僅有微弱的視力。

毛妍力為老人打掃房間,送飯倒水,清理失禁的穢物,將老人照顧得很好。張婆婆經常拉著毛妍力的手,跟她講話,講自己的家庭故事,一輩子苦命經歷,經常講著講著就哭了起來。

熟悉之後,婆婆每次見到毛妍力都會十分開心。毛妍力教老人用手做出開花的姿勢,幫她拍照。一次,老人病情加重被送進ICU病房救治,幾天後出來便拉著毛妍力的手哭訴:「他們對我不好,因為他們不讓我看到你。」

老人康復出院告別時,拉著毛妍力的手說:「閨女,奶奶要你跟我保證一件事:你一定要活著出去!」聽到這句話,毛妍力感動得哭了。

毛妍力和老人約定,等疫情結束後,一定會去看望她。

來源:楚天都市報

相關焦點

  • 看手語練舞姿 鄭州聾啞姑娘進《我要上春晚》
    聾啞姑娘們排舞 腿上磕得青一塊紫一塊 在舞蹈排練中,有很多跪在地上和在地上翻滾的動作,練習時因為沒有放音樂,耳邊總能聽到膝蓋磕在地上的聲音。「疼嗎?」舞蹈老師總是關切的問。姑娘們無法用語言表達,只是狠狠的點頭。在練習過程中,老師不斷喊停,姑娘們一次一次要從地上爬起來重新再做,一個動作不知重複了多少遍。
  • 天生聾啞又如何?拉布拉多照樣被鏟屎官收養,還因此學習了手語
    看到這個信息的人紛紛對拉布拉多產生厭棄心理,只有同是聾啞的鏟屎官看到了這則信息,找到了收容所,表明了自己的處境和想要收養拉布拉多的意願。就這樣,拉布拉多被同病相憐的鏟屎官收養了。它跟隨著鏟屎官回到家之後,應該是感覺到了他的好意,也明白這將是它未來的主人,便對他很是親近。
  • 深夜核酸檢測後,郫都學生齊跳手語操向醫護人員致敬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12月12日凌晨,在寒風刺骨的深夜,伴著音樂聲,同學們整齊劃一地跳起手語操向完成核酸檢測工作的最美逆行者致敬。學生跳手語操致敬醫務人員在醫務工作者對學生核酸檢測完畢後,最後一批檢測的同學們自發告訴老師想要把剛學會的手語操表演給辛苦付出的白衣天使們,感謝她們的付出。得知這一想法後,老師們立刻找來音樂,於是有了這感人一幕。
  • 你所不知道的寶寶手語
    』五歲小孩一臉茫然,疑惑地說:「蛤?」也是,都那麼久了,哪個小孩會記得自己小貝比時的事呢?還記得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在手語狂熱期時,曾在一部電影上看過一幕寶寶手語的畫面,電影名稱以經記不太清了(似乎是:《門當戶不對》,待考證),但那幕畫面卻歷歷在目。
  • 醫護人員精心照料心存感激 97歲老人臨終託志願者捎去她的謝意
    記者 張黎娜 攝  「老人臨終前一直惦記著給醫院送感謝信的事……」18日,當西安市第一醫院的醫護人員從志願者手中接過一封特殊的感謝信時,很是遺憾和難過。原來97歲的孤寡老人崔育英,為感謝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對自己的精心治療和照顧,出院後老人特意寫下一封感謝信準備親自送到醫院。遺憾的是,老人身體每況愈下,臨終前特意囑託志願者替她完成這個心願。
  • 上海聾啞吸毒者多為"家族式"吸毒:夫妻同吸較常見
    東方網12月24日消息:聾啞人吸毒呈現多發態勢,市司法局下屬的全國首個集中收治聾啞吸毒人員的夏陽強制隔離戒毒所成立一年多來共收治了17名聾啞吸毒人員,而近半月來收治了5人。  這是一個怎樣的特殊群體,帶著諸多疑問,晨報記者於昨天獨家走進了這個特別的戒毒強制所。
  • 圖文:用愛叩響聾啞孩子們的心房
    在這裡讀書的多是附近的聾啞兒童,這是一片無聲的世界。中午時分,有的學生午睡,有的學生在看電視,希望通過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一位老師通過手語跟大家交流著。     老師名叫方海霞,比起叫她老師,孩子們更喜歡叫她「媽媽」。
  • 兩聾啞人走親戚「兼職」扒手 手語老師「翻譯」破案
    司機稱在公交車上逮住兩名正偷東西的小偷,兩人都是聾啞人。當民警趕到現場時發現,停在達川區南外三岔路口的8路公交車旁,多人將一男一女團團圍住,被「困」在人群中的兩名年輕人,低著頭不說話,也不敢看民警的臉。  據該公交車司機張師傅稱,當日早上,他駕駛公交車從市內開往南外方向,途中遇到上班早高峰,車上乘客比較多。因為該公交車上沒有售票員,司機只能通過車載監控確認乘客是否投幣或刷卡。
  • 淘寶第一批聾啞主播:我在熱鬧的直播間裡靜默賣貨
    她通過模仿其他舞者來記舞蹈動作和節奏。普通人通過鼓點的驅動自然地擺動手臂、腰肢,潘紅玲則需要將一支舞蹈的動作順序記在腦子裡,再時時盯緊別人的動作變化,保證自己的動作不疾不徐,剛好扣上音樂。一場舞跳下來,別人是大汗淋漓,而潘紅玲則是眼睛酸痛。但普通人看不出來,連領舞者都說潘紅玲「跳得和別人一樣好」。
  • 大猩猩可可去世享年46歲 它懂的不僅僅是手語
    中國日報網6月22日電(實習生 朱月紅)大猩猩基金會6月20日在官網上發布消息稱,懂手語的美國大猩猩可可在加州聖克魯斯山的基金會保護區去世,享年46歲
  • 90歲老母親照顧64歲確診兒子,暖哭全國人:偉大的母親是名將之女
    在這些感人故事中,有一位90歲的老母親,獨自照顧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64歲兒子,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偉大、純美的母愛!相信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看到過。今天,作者得知這位讓我們感動得流淚的老母親,原來是抗日名將之後。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林鳴醫生分享的一則故事,感動了全國網友。春節期間,在一線坐診的林醫生每天都要接待很多老年病人。
  • 全美確診最多! 首位華裔患者發出求救: 這裡醫護人員好差, 對他像動物一樣!
    根據CBS電視臺9日早上的報導,身為醫護人員的蔡敏受訪時說,這一切來得太快了,我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差,他提醒人們一定要認真重視,別以為新冠肺炎只是像感冒一樣。8日晚,蔡敏透過視頻接受推特媒體人Bill Pulte發出警告,反駁政府此前作出的聲明,說50歲以下無基礎疾病者即使被感染也不過像得了一場感冒,我只有32歲,沒有任何基礎疾病,也不吸菸,但是我現在的情況一天比一天糟糕。
  • 91歲老人離世一生未娶 臨終前他做了這樣一個決定
    原標題:91歲老人離世一生未娶 骨灰要三年後才能領!原因讓人淚目他歷經坎坷,91歲一生未娶,晚年租住在杭州。度日節儉,老愛去浙江圖書館看書,中飯只吃幾個饅頭,社區募捐的捐款名單裡卻從來少不了他的一份。4年前,老人瞞著家人,籤下了一紙遺體捐獻委託書——「在我的身子動幾刀,開膛破肚都隨它去,反正我已不在了。重要的是讓那些醫學生將來在病人身上不劃錯一刀。」
  • 金婚老夫妻害怕到想放棄治療,今天一起出院回家,醫護人員:看到了...
    在場的年輕醫護人員說:這是我見過愛情最好的模樣。今天上午,經過綜合評估,老兩口終於康復出院,一起回家。76歲的龍桂雲、84歲的高光利老兩口從協和腫瘤中心康復出院龍桂云:來的時候風雪交加,現在是春暖花開。一切都很好。高光利:柳暗花明又一村……龍桂云:我們勝利走出這個病房門,勝利啦。
  • 醫護與聾啞患者「傳紙條」,「謝謝你,你很棒」,小畫板上的出院留言...
    胡爹爹是一名聾啞人,住院期間,這塊小白板是他和醫護互相留「小紙條」的專屬區域,今日他順利出院,想到小龔護士對他的照料,就寫下這句話來表達感謝。一個月前,65歲的胡爹爹因肋骨骨折住進胸心血管外科,入院時肺部積有大量痰液,如果不將痰液及時排出,很可能導致肺部感染,一旦造成感染,其嚴重性不亞於骨折帶來的傷害,因此進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鍛鍊顯得尤為重要。
  • 吉林85歲老奶奶創作剪紙作品 點讚戰「疫」醫護人員
    一把剪刀、一卷紅紙、一支筆,這就是李延華老人創作剪紙作品的全部裝備。李延華老人今年85歲,2001年自學剪紙,這些年,她的剪紙作品已經多達上萬件。疫情發生後,她創作《點讚醫護人員》剪紙作品,為醫護人員加油,「自從疫情發生後,我每天在電視上看到醫護人員的付出,很感動,於是決定創作一幅剪紙作品,為醫護人員們點讚!」李延華老人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兩天時間剪出作品《點讚醫護人員》26日上午,中國吉林網記者來到李延華老人家。還沒進門,85歲的李延華老人就迎了出來,她頭髮已經白了,但非常精神,見到中國吉林網記者非常高興。
  • 汕頭潮南區一聾啞姑娘茶藝高,竟然拿下省賽第一名
    如今,很多人愛喝茶,但未必懂茶藝。市聾啞學校學生陳曉雲剛好相反,她年紀不大,喝的茶也不多,茶藝卻相當高。僅僅經過一個月的特訓,這個女孩就獲得了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茶藝項目第一名。——陳曉雲(手語翻譯)陳曉雲出生於潮南陳店,今年21歲,是一名先天性聾啞人,她從小生活在無聲世界裡,聽不見歡聲笑語,也難以與旁人溝通,一度相當迷茫。直到入讀市聾啞學校,陳曉雲遇到了良師益友,慢慢學會了讀書寫字,也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展現出樂觀愛笑的性格。
  • 韓設計師研發翻譯手環 可將手語轉換成語音
    據香港《東方日報》8月8日報導,韓國3名設計師構思了一款能解讀手語的翻譯手環,把它套在手腕即可將手語轉換成語音,這將有助打破聾啞人士與正常人的溝通障礙。據報導,這隻名為「Smart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的手語翻譯手環,由設計師師Jeon Sung-Su、Ku Ja-Yun及Lee Seo-Yong共同設計,並獲德國著名的紅點設計大獎概念設計獎。
  • 最聰明的猩猩:懂2000字的英語口語,會用手語表達情感
    1歲那年,Koko認識了24歲的史丹福大學研究生弗朗辛·帕特森。當時,弗朗辛·帕特森正在研究與猩猩手語有關的學術課題,Koko被她選為了研究和培養對象,在未來的兩年時間裡,弗朗辛·帕特森將以導師和飼養員的雙重身份與Koko共同生活。1974年,弗朗辛·帕特森和Koko一起搬到了伍賽德聖克魯斯山的大猩猩基金會保育中心內。
  • 義烏91歲老人公交車上突然中風!接下來的一系列操作,讓老人全家目瞪口呆
    因為醫院應急搶救得當,老人的哥哥——91歲高齡的中風老人如今已恢復如初。兩個多月前,91歲的王爺爺在家閒不住,想著出門轉悠一圈,就在老火車站乘坐29路公交車出門了,上車後一切正常,王爺爺嘴裡還哼著他最喜歡的戲曲。當公交車行駛到繡湖公園附近,王爺爺的右手掌突然麻木,沒過一會,整隻右手都變得硬邦邦的、動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