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實驗室:下壓式散熱器又該如何搭配機箱風扇

2021-01-10 太平洋電腦網

距離上一次探討機箱風扇該裝在哪個位置已經過了一段時間,氣味大師終於騰出手來進行下一個實驗。這次我們將用下壓式散熱器取代之前的塔式散熱器,研究不同的CPU散熱方式該如何搭配機箱風扇的數量及位置。(附上一期文章:《求真實驗室:買機箱送的風扇裝哪個位置效果最好?》)

測試平臺

本次測試依舊採用上次的配置,由於採用下壓式散熱器,我將通過bios調節CPU發熱量保證最大限度體現實驗效果。

經過幾次實驗後,我最終將Core i7-7700K的倍頻設置為40,畢竟鋁底下壓式散熱器跟熱管塔式散熱器的性能沒法比。測試過程中同時開啟AIDA64的FPU單烤模式和FurMark的1080P烤機模式,測試時間為20min。

另外鑑於在上次測試中我們已經得出「機箱風扇安裝在背部位置效果最好」的結論,這次就省下了很多功夫。直接從效果最好的三個位置進行測試,這三個位置分別是前面板360mm風扇位的中間(可為顯卡和CPU帶來低溫空氣),頂板240mm對應CPU散熱器上方位置(抽走經過CPU和顯卡加熱上升的空氣),以及效果最好的背部120mm風扇位。機箱採用航嘉GX600P塔式機箱。

這次用於測試的下壓式散熱器是來自超頻三的「大白鯊 皓月智能版」,作為一個鋁製一體下壓式散熱器,它的風扇能提供57CFM的風量,最高轉速達1800RPM。

而機箱風扇採用同樣來來自超頻三的「皓月 RGB流光風扇」兩把分別安裝在前面板和頂板位置,以及一把4pin接口的超頻三RGB風扇安裝在背部120mm風扇位。

2

不同位置、數量的機箱風扇對CPU、顯卡溫度影響

由於下壓式散熱器和塔式散熱器形成的風道不同,下壓式散熱器從散熱器頂部吸收空氣然後360°往四周吹出,帶走鰭片上的熱量,對CPU周圍的元件、硬體會有更大影響。有網友提到下壓式散熱器有利於供電模塊、內存的散熱,這種說法並不是全對的。當CPU發出的熱量較小時,從散熱器吹出來的風溫度較低有利於周圍元件的散熱,但當CPU溫度較高時,熱風反而會影響其他元件。

接下來我會進行5個環境進行測試:①空白實驗,只有背部120mm風扇工作;②對比實驗0,停止所有機箱風扇工作;③對比實驗1,開啟前面板和背部機箱風扇;④對比實驗2,開啟頂板和背部機箱風扇;⑤對比實驗3,同時開啟三個機箱風扇。

空白實驗(背部120mm位機箱風扇運作)

這個實驗主要是建立在上一期文章《》得出的結論:單個機箱風扇時裝在背部120mm位置效果最好。

CPU頂蓋當前溫度為82℃,最高溫度為82℃,而四個核心的當前溫度則在88-82℃範圍內。顯卡的當前溫度則是60℃,最高溫度為71℃。這次測試顯卡溫度與上次差不多,可以說整個測試調節沒多大變化。

對比實驗0(無機箱風扇運作)

這一個實驗是告訴大家有無機箱風扇對CPU、顯卡的溫度影響。

不幸的是,當測試進行到4分半鐘不到Core i7-7700K已經出現個別核心降頻的情況。當然這也是氣味大師預料之中,這裡主要給大家看看無機箱風扇時會在什麼時候出現降頻。可以看到CPU頂蓋的當前溫度和最大溫度都是89℃,這也意味著CPU仍在不斷升溫,另外有3個核心其實已經超過100℃降頻線,然後回到98、99℃。而顯卡的當前溫度和最高溫度都達到了75℃。

對比實驗1(背部120mm位、前面板360mm位中間風扇運作)

在上一期文章中,前面板360mm中間位置安裝風扇在三個位置中有最好的降溫效果,這次就直接採用這個位置安裝風扇進行測試。理論上這兩把機箱風扇能形成水平風道,一邊為CPU顯卡送去低溫空氣,另一邊將升溫的空氣抽出機箱。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加入前面板的機箱風扇後,CPU頂蓋的當前溫度達到了83℃,最高溫度為84℃。四個核心的當前溫度分別是93℃、92℃、88℃、91℃。顯卡的溫度也有所提高,當前溫度和最高溫度為71℃。

對比實驗2(背部120mm位、頂部240mm位左側風扇運作)

在經歷了上一輪測試出現反效果的情況後,氣味大師也是心有餘悸。這輪實驗直接使用兩把風扇將熱空氣抽出機箱,不知道效果如何。

果然多一把抽風風扇能帶來不錯的降溫效果,CPU頂蓋當前溫度為79℃,最高溫度為80℃。四個核心的溫度在86-89℃內。顯卡的溫度也有下降,當前溫度69℃最高溫度70攝氏度。

對比實驗3(三把機箱風扇同時開啟)

在最後一個實驗自然是用上三把風扇啦,看看2把出風扇和1把進風扇的效果又會怎麼樣。

看來前面板的進風扇真的不能給硬體帶來什麼降溫效果,CPU頂蓋的當前溫度和最高溫度還是83℃。顯卡當前和最高溫度則是70℃,沒升溫也算是一個安慰。

3

數據匯總和分析

我們通過空白實驗與對比實驗1以及對比實驗2與對比實驗3分析,不難看出前面板的進風扇並不能為機箱內部降溫,反而得到反效果。CPU和顯卡的溫度提升了不少,對比實驗2、3甚至有4℃的差別,前面板的機箱風扇的確是大大地拖了一把後腿。

結論一:

下壓式散熱器的進氣位置與塔式散熱器不同,它吸收的空氣主要來自經過顯卡的熱空氣,前面板提供的風量使更多熱空氣上升到CPU散熱器的進風位造成影響。可以這樣說,前面板風扇的作用更多的是將熱空氣吹向CPU散熱器從而造成更多「積熱」。

結論二:

在有機箱風扇運作的時候,顯卡的幾組溫度數據變化不大。從空白實驗和對比實驗1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前面板多了一個風扇的確造成CPU和顯卡附近的「積熱」程度提高,而在對比實驗3中加強了出風量,顯卡附近的「積熱程度」有所下降。抽風風扇對顯卡的降溫更有效果。

結論三:

通過空白實驗和對比實驗3分析,多一把機箱風扇進行抽風的確能有效降低機箱內部溫度,但是多一把風扇降溫效果不如「有、無」背部120mm機箱風扇效果顯著。

總結

對於採用下壓式散熱器的電腦而言,進風風扇起到的作用是提高機箱「積熱」程度,只能獲得反效果。當然為了裝飾效果安裝前面板的機箱風扇時,可以考慮採用小風量的風扇。

想使機箱內部溫度降低,必須採用強勁的抽風風扇,從0把到1把時效果變化最為顯著。越多抽風風扇能獲得越大的降溫效果,但變化越小。大家看完這篇文章,想必也是心裡有數,知道該裝多少把機箱風扇以及裝的位置了。

相關焦點

  • 求真實驗室:買機箱送的風扇裝哪個位置效果最好?
    【PConline 求真實驗室】DIY電腦主機自然少不了機箱,相信很多人在購買機箱時都會遇到過贈送機箱風扇的情況。很多時候贈品只有一把風扇,但是機箱有不少風扇位,這把風扇裝在哪裡才能獲得最大的效果就成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天,我們來測試一下,在只有一把機箱風扇的時候,到底把它裝在哪個位置,才能獲得最大的散熱效果。
  • 下壓式散熱器的進化歷程
    傳統下壓式散熱器傳統的下壓式散熱器由一個向下吹風的風扇與一「坨」用於導熱的金屬組成,CPU的熱量傳遞到金屬上,再由散熱風扇加快周圍空氣流動將熱量帶走。CPU兩巨頭Intel和AMD的盒裝散熱器都會贈送一個下壓式散熱器,這兩種散熱器都能滿足各自CPU的日常工作發熱量,但你想獲得CPU超頻快感它們就束手無策了。最低端的下壓式散熱器,主體採用一塊鋁金屬打造而成。
  • 裝機注意:機箱這個位置千萬不要裝風扇
    距離上一次探討機箱風扇該裝在哪個位置已經過了一段時間,氣味大師終於騰出手來進行下一個實驗。這次我們將用下壓式散熱器取代之前的塔式散熱器,研究不同的CPU散熱方式該如何搭配機箱風扇的數量及位置。
  • 機箱風道之謎① 散熱器風扇朝向有講究
    、前置機箱風扇以及水平風道與CPU風扇搭配的大數據分析。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就是,此系列測試均以CPU風扇朝向有關,所以只針對於「側吹式」CPU散熱器。並且不同結構機箱安裝方式不同,所以關於風道方面的測試僅限於該類型平臺。
  • 塔式散熱器就一定比下壓式散熱器好嗎?需要根據機箱具體分析
    小牛經常在電腦硬體發燒群裡面看到剛剛入門的小白來問應該買什麼散熱器,大部分群友都盲目推薦玄冰400,甚至是大霜塔,小白連機箱都沒挑好就先選了散熱器。這是萬萬不可取的。選擇塔式散熱器還是下壓式散熱器,主要看電腦機箱的風道要求。常見的全塔機箱、中塔機箱,選擇塔式散熱器還是比較合適的。可是如果是緊湊型的MATX機箱或者更加小的ITX機箱。那麼對於散熱器的要求就很苛刻了。
  • 科普一分鐘|塔式散熱器風扇往哪吹效率最大化
    最終結論(結論前還有驚喜)  該做的測試都做完了對吧,氣味大師仔細想了想,發現還有可以拓展研究的點,那就是加一把機箱風扇。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求真實驗室:買機箱送的風扇裝哪個位置效果最好?》我們探討出:當你只有一把機箱風扇時,整個機箱內所有的風扇位最高散熱效率的位置是背部的風扇位。當時測試採用的是「從右往左」的裝法,那麼「從下往上」的裝法會不會有變化呢?於是我又做了三個實驗。
  • CPU散熱器風扇方向對那個朝向?塔式側吹CPU散熱器風扇安裝圖解
    CPU散熱器是專門為CPU提供散熱需求的,因此重要性可想而知了,CPU散熱器安裝並不難,尤其是下吹式散熱器,但是對於塔式側吹CPU散熱器來說,需要正確安裝風扇朝向才能更好的散熱
  • 好馬必須配好鞍:一文看懂如何選擇CPU散熱器-散熱器,CPU,風冷,水冷...
    而CPU散熱器有點類似遊戲中的輔助位,如果輔助角色不到位,往往會影響C位的發揮,如果不能給CPU搭配一款適合的散熱器,整個平臺的性能上限和穩定性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很多時候電腦藍屏死機就是因為散熱器不給力。面對繁雜的CPU散熱器市場,一般DIY玩家在裝機時往往很難作出選擇,本文就來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選購一款適合自己的散熱器。
  • 機箱風扇怎麼裝?不是越多越好,重點是看如何裝配!
    機箱風扇不是裝得越多散熱就一定會越好,還需要合理的安裝搭配,如果沒有合理安裝,數量越多反而越亂,正確裝配才能讓機箱整體散熱效果達到最佳。如果我們手裡擁有不同數量風扇,我們該如何安裝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呢?
  • 機箱風道之謎②CPU風扇與後置風扇那點事
    所謂「正確答案」就是以單風扇為例將CPU風扇面向內存插槽一側,將廢熱排出機箱背部出風口是最佳的散熱效果。而假設機箱僅後置一枚向外排風式風扇,那麼側吹式CPU風扇應該朝向哪面才有利於CPU散熱呢?本次筆者就用實際數據來證明這個「正確答案」真是這樣嗎?
  • 下壓式熱管 七星瓢蟲V2散熱器僅49元
    隨著熱管技術的普及,讓各個不同價位的散熱器都開始使用散熱能力更加出色的熱管散熱技術。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是超頻三旗下的一款七星瓢蟲V2 CPU散熱器。該散熱器使用傳統下壓式結構設計,一個100mm的靜音風扇配合1根U型6mm純銅熱管,可以滿足當下主流入門級處理器的散熱需求。
  • 科普:渦輪散熱器怎麼樣?渦輪散熱和風扇散熱適合什麼機箱?
    對於顯卡散熱,除了常見的風扇散熱顯卡之外,公版顯卡採用則是渦輪散熱的方式,但因為公版顯卡在某些機箱裡面散熱效果不佳,所以公版顯卡又或者渦輪散熱器就成了散熱不好的代名詞。那麼渦輪散熱是不是真的不行呢?渦輪散熱器和風扇散熱器適合什麼機箱?渦輪散熱器的原理是什麼?
  • 機箱風扇該如何排布?建議你這樣裝,圖解分析最佳機箱風道
    不過,同樣的預算,在不同人的手裡,可能會配出不同配置不同性能的電腦,本篇我們就簡單聊聊如何合理利用風扇來組建比較理想的機箱風道,從而儘可能的讓硬體涼快。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機箱要麼前後風道,要麼垂直風道,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另類的,不在本篇討論範圍,其實前後風道的機箱是最常見的,也是從早期一直流行至今的架構。下面我們就圍繞這兩種機箱進行分析說明,其它類型的原理相通,可舉一反三。
  • 散熱器使用誤區小心別中招(全文)_散熱器_散熱器評測...
    下置電源讓散熱器使用受約束更少  對於搭配輔助散熱風扇的用戶來說,頂部的12釐米風扇比一些機箱內後置的8釐米風扇要有更好的性能,在這種情況下散熱器向上吹風可以讓風量更足。機箱前置風扇的可以將散熱器風扇後置吸風  另外,搭配前置風扇的機箱可以將散熱器的鰭片前置,風扇後置來從鰭片中吸風,後置的風扇可以起到將機箱內空氣推出的作用。
  • 可不可以不要機箱、機箱風扇、CPU散熱器,直接用大功率電風扇對著主板吹?
    這樣子最終就增加了散熱效率,於是好的散熱器風扇也很強力。而如果CPU的功率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則可以直接使用散熱片而不需要風扇。散熱器可以換做是一個緩衝,它通過接觸,快速吸收熱量,然後利用大面積的鰭片和風扇加速空氣對流來增加散熱效率也因為熱量最終都是散發到空氣中,所以空氣溫度也影響散熱效果,同樣機箱的空氣流動性也是影響散熱效果的。
  • 不同方向安裝CPU散熱器,效率一樣嗎
    沒錯,就是用玄冰400來壓Core i7-8700K!不過還是要把CPU的頻率控制在4.1GHz,保證單烤FPU的滿載溫度在80℃以內。機箱選擇比較緊湊的遊戲悍將 大地機箱,減少內部空間,加快機箱內部空氣升溫速度。好,準備環節結束。我們接下來看看6組實驗數據到底怎麼樣。
  • 科普:機箱風扇的安裝位置如何選擇?機箱風扇的數量多少比較好?
    如果想要散熱,那麼有必要安裝機箱風扇嗎?需要的話,安裝幾個機箱風扇?機箱風扇安裝在哪裡最好?接下來U大俠小編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安裝機箱風扇的必要性?對於目前99%的電腦主機來說,都沒必要裝機箱風扇,cpu和顯卡本身的散熱器就足夠了。當然,加裝了風扇對機箱散熱肯定是有一定幫助的,不過也就是錦上添花而已。不加機箱風扇,主機照樣可以穩定運行。
  • 加裝了風扇,為什麼主機還是熱 機箱風扇的正確玩法原來是這樣
    《電腦報》在5月份時就已經為大家帶來了主機夏季散熱的攻略,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裝機箱風扇,提升散熱性能。可是近期我們收到不少玩家的反饋,他們說即便是加裝了機箱風扇,可是主機發燒的狀況未見明顯改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多半是由於機箱風扇沒用好導致的,所以有必要再為大家科普一下機箱風扇的正確玩法。
  • Tt曜越發布鋼影TOUGHAIR系列風冷CPU散熱器:配備兩個12cm風扇
    Thermaltake 曜越此前推出了 TOUGHAIR 鋼影系列散熱風扇,採用特殊液態結晶化合物扇葉,金屬強化軸心,有著十分強大的高風壓。近日,Tt 推出了三款搭載該系列風扇的 CPU 散熱器。
  • 科普一分鐘|機箱風扇不是數量多,散熱效率就高
    [PConline 科普一分鐘]很多電腦用戶都會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給機箱所有位置裝上風扇。從表面上看越多機箱風扇能提供越好的散熱效果,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用一把風扇裝在機箱的不同部位,在同樣的烤機環境下記錄不同風扇位置對CPU和顯卡的溫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