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人啊,如果你去甘肅,我一定請你吃餄餎面

2021-01-11 騰訊網

今年五一,北京疫情鬆動不少,槍槍邀請自己的老母親北上團聚。

老母親到家稍作休整,就問:想吃點啥?

槍槍一秒沒猶豫:餄餎面(甘肅土話有叫 huo luo的,山西一帶叫he luo)。土豆豆腐臊子一點綠葉菜做成湯,滾燙的油潑上紅豔豔的辣椒,活好的麵團放到「床子」裡壓出規整如白玉一樣的麵條。一碗麵吸溜下肚,槍槍只覺通體舒坦,幸福得想嘆息。

對一個甘肅人來說,或者再具體一點,對一個甘肅隴東人來說,對餄餎面的迷戀,就如呼吸一樣自然。

01在甘肅隴東,婚喪嫁娶趕集上會,無面不成席

甘肅人愛麵食,愛得天經地義明目張胆。

牛肉麵臊子麵炸醬麵酸湯麵漿水面油潑麵拉條子燴麵……沒辦法,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是中國種植小麥最早的地方,千年風雨奠定了小麥的「王者地位」。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碗麵,對隴東人來說,這碗面就是餄餎面。

這餄餎面,絕不是上了臺面的吃食。過去隴東人一生的大事,婚喪嫁娶趕集上會(土話叫「過事」),一定要支起湯鍋,讓客人吃上這碗面,無面不成席。

整個席面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壓餄餎面的地方。一個大鐵鍋裡熬著油汪汪的湯,另一個大鐵鍋上,架著一人高的」床子「(壓餄餎面的工具)。壓面是個體力活,一般都是一身蠻勁的小夥子來幹。揉面的、壓面的、撈麵的配合緊密,幾分鐘十幾碗面就出鍋了。

在過去,每家「過事」都要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來幫忙,土話裡叫「代勞」。「代勞」中做餄餎面的,必是方圓幾裡的好手,為了「過事」當天不掉鏈子,她們提前一天就開始備料了。因為餄餎面的水平,可能決定席面的水平。餄餎面不好吃,行情(xing qing,土話裡意為隨份子)的人對席面的評價肯定不會高。

客人行完情,過事主家的人就會熱情地迎上來,招呼你先去吃麵(土話叫「喝湯」)。吃麵也有講究,一碗紅豔豔油汪汪的湯,配著一碗長長勁勁的面。要把面過到湯裡去,面吃完了繼續加面,換面不換湯。吃麵的桌上,鹽、醋、油潑辣子等調味一應俱全,醃韭菜、醃辣椒、拌蘿蔔絲、拌豆芽、拌黃瓜等小菜擺得賞心悅目。

席面上吃麵,真有某種平等。在一碗麵前,大家都忘記了身份坐著蹲著站著,只顧著與面搏鬥。

多年以來,槍槍一直覺得「過事」的餄餎最好吃,想多吃幾碗。這種感受日後在博主@反褲衩陣地那裡找到了共鳴:

「去鄉下掃墓,碰到一家人結婚辦流水席。我們這邊婚席是吃米粉,農家自己炒的紅油肉丁榨菜臊子,新殺的豬白水煮了只取瘦肉切成大厚片和香菇同燉,來客人了就用豆芽湯燙熱米粉澆上滿滿的肉臊、又鋪上香菇瘦肉,再淋大骨湯,撒上蔥花——我實在太想吃了,於是去這個陌生人婚宴隨了份子,吃了兩碗粉才走。」微博@反褲衩陣地「過事」的餄餎其實有點油、有點鹹,裡面的「蛋蛋」(土豆、豆腐、肉塊等)也不多,但槍槍就是很喜歡。

02蕎面餄餎,槍槍的最愛

南方吃麵,講究「聽戲聽腔,吃麵吃湯」,看重湯和澆頭,面如何反倒退居其次。

北方人吃麵,更重視面能做出什麼花來。

餄餎面可以全用白面,但槍槍最喜歡蕎面裡摻點白面的蕎面餄餎。蕎面來自蕎麥,蕎麥是一種雜糧。相比白面,蕎面口感相對粗糙。

餄餎面的面,不能軟,軟了就不筋道。活面時,要用燒開的水(加少許鹽)燙麵。燙的時候慢慢倒水,慢慢用擀麵杖攪邊燙邊拌,水倒得差不多了,用手來來回回地往前揉麵團,直揉得麵團光滑有韌性。醒面十幾分鐘後,再拿出來稍揉幾下,切成大小適中的幾份,揉成圓柱體。

至於餄餎面的湯,槍槍最喜歡蘿蔔丁、豆腐丁、羊肉丁做成的羊肉臊子湯。土豆丁、豬肉丁、黃花菜丁、雞蛋花也是湯裡常客。但無論是什麼湯,最好都有紅油蓋頂,同時刺激視覺和味覺。餄餎面也可幹拌,葷臊子和素臊子皆可。吃餄餎面時,最好有一些小菜。最常見的餄餎面伴侶是醃韭菜和醃辣椒。

槍槍上初中時瘋狂長身體,飯量奇大,每天中午可以吃一大碗帶湯餄餎,一大碗幹拌餄餎,吃完就去午睡,初中畢業後體重達到了巔峰的125斤!

03餄餎面神器——「床子」

製作餄餎面,最不能缺的就是壓制餄餎面的機器——「床子」。韓劇《愛的迫降》裡,玄彬為孫藝珍壓面的機器,就是我們所說的床子。

點擊播放 GIF 0.0M

使用時將餄餎床子放到鍋上,把和好的麵團放進底部裝有圓形網眼的腔堂內,運用槓桿原理,以人力壓長槓,帶動木塞擠壓麵團,麵條直接漏入鍋中的沸水裡。現在的床子,圓形網眼都是可拆卸的,有粗有細。

早先的床子大多都是木頭做的,立起來有一人那麼高。有的大床子,一人壓是不可能的,需要至少兩個人同時使勁。有的大床子還是集體財產,誰家要做就傳到誰家。

現在的床子,早已進化成更適宜小家庭使用的體型。有不需要架到鍋頭,憑空就可壓面,但對臂力要求較高的;

也有體型中等,但相對省力的。最省力的當然還是電動床子,據說現在很多餄餎麵館子用的都是電動床子。

槍槍的老母親給槍槍寄了一個小床子,寫完這篇,槍槍就要去做餄!餎!面!了!你最喜歡家鄉的哪碗面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哦!

文 | 王槍槍

相關焦點

  • 甘肅平涼餄餎面 打造餐飲新名片
    來源:經濟日報繼甘肅推出第一張餐飲名片——蘭州牛肉拉麵後,7月19日,甘肅平涼餄餎面文化產業項目落成開業,餄絡面成為甘肅具有挖掘潛力的第二張麵條新名片。餄餎面起源於甘肅平涼,傳承久遠、品味獨特、群眾喜愛、市場認可,在隴東地區1000有多家、僅平涼地區就有近600家餄餎面餐館。目前,平涼餄餎面文化產業項目一期建設面積6000多平米,平涼餄餎面(博物館)體驗工坊已經完成。「近看就是一碗餄餎面、遠看其實是一個強大的產業鏈。」
  • 甘肅平涼餄餎面產業園開業迎客 將打造隴上麵食餐飲新名片
    本報訊 7月19日上午,甘肅平涼餄餎面文化產業項目落成開業,這是繼蘭州牛肉拉麵之後具有挖掘潛力的第二張麵條新名片,對促進平涼市乃至甘肅省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帶動就業助推脫貧攻堅、助推傳統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意義重大。甘肅省商務廳,平涼市政府,省烹飪協會領導出席了開業儀式。
  • 鄭州這家「不起眼」的餄餎面,飯點卻擠滿了人,能比郟縣還好吃?
    眾所周知,河南是糧食大省,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飲食習慣。我們喜歡吃麵食,蒸麵條爬,糊塗面,疙瘩面,雜麵條等等,各種帶著自己的特色,鑽到我們的心坎之中。鄭州這家六尺灶臺傳世老湯餄餎面,在河南這麼多的麵食裡,它很不起眼,但憑著自己的特色,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 車維國《永壽人的餄餎情結》
    餄餎是我國北方最常見的麵食之一,廣泛的流傳在陝西鹹陽、寶雞、銅川等關中地區及山西、河南、甘肅等地。鹹陽永壽餄餎的特點是粗、長、韌。「粗」是因軋餄餎的「床子」( 一種木頭和鋼鐵製成的工具)的眼兒粗;「長」是因餄餎床子的腔筒深;「韌」則是因面和得勁兒足、彈性強,入口滑溜且筋道耐嚼。永壽人性情剛直,胸懷豁達,意志堅韌,吃餄餎恰合脾性,正對胃口。
  • 在北京發現一家超地道的人人饞餄餎面,是家鄉的味道沒錯了
    接下來就該進入主題吃麵了。他們家餄餎面主推羊肉和牛肉兩種。小編選擇的是羊肉口味的,看這一大碗筋軟爽口的餄餎面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店員告訴小編,餄餎面吃起來也很講究。先喝一口湯麵上的羊湯,乳白色的麵湯飄著一股淡淡的清香,慢慢的嗦上小口,瞬間就能感受到一股溫暖直上心頭。裹著羊肉片吃上一筷子面,嚼起來彈力十足,鮮軟順滑! 是記憶裡河南家鄉的味道沒錯了。
  • 河北石家莊,大媽壓餄餎面意外走紅,網友調侃:屁股一坐就是一碗
    餄餎面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傳統美食,在晉冀魯豫陝五省已流傳千年之久。餄餎面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一些雜糧面活好之後,放在餄餎床子裡,人坐在槓桿上面,把面壓成麵條狀。雖然現在很多傳統的東西都已經實現機械化,減輕了人們勞動強度了,但是餄餎面的製作方法卻千年未變,依舊採用最原始的製作方式;之所以如此,也與傳承有關,有人認為:機器製作的餄餎面是沒有靈魂的,缺少了傳統味道。在河北石家莊,有一位壓餄餎面的大媽意外走紅網絡;從網友拍攝到的視頻可以看見,這位大媽的專職工作好像就是壓餄餎面。
  • 石頭碾子木頭壓床傳承兩百年手藝 餄餎面一碗5元錢味道超好
    吃在河南,河南麵食相當有名,國慶期間,有機會在安陽遊覽,有當地人介紹有一種面十分有名。那就是位於市東50裡處的呂村,有傳承了200多年的老手藝餄餎面,湯好面好味道好,價格也很實惠。餄餎面最早是以蕎麥麵、高粱面加少量的榆樹面混合而成,口感比較粗狂,吃到嘴裡比較難以下咽,主要以涼麵為主。隨著時代變化,市場需求,現在的餄餎面多數是以小米麵、少量榆樹面混合,口感比較細膩,有涼麵和熱面兩種。在呂村鎮,餄餎面的攤位有很多,其中有一家是傳承百年的老店。店裡依然保留著石磨和棗木壓面床,每天前來吃麵的人絡繹不絕。
  • 走進北票三巨興村 用百年老物件做好吃的餄餎面
    當年有個做燒鍋(酒坊)的大買賣人家,曾請風水先生選址,說這裡「三處水流匯集於此,是百福之地,只看水來,不見水走,買賣一定興旺發達」,故此得名「三聚興」,後寫成三巨興。薛老漢告訴記者,「我小的時候,我媽帶我住東頭炕梢,我太奶住西邊炕頭,中間就用這個隔扇隔開。」仔細看這面棕褐色的老隔扇,有一鋪炕寬,高度能頂到房梁,上面的弧形花束圖案環環相扣,布局均勻,全由實木雕刻,隔扇上面沒有一顆釘子,全是卯榫結構。雖然歷經滄桑,還是能夠感受到當年透雕工藝的精美細緻。
  • 鄭州不起眼小店,餄餎面15塊錢一碗羊肉有一層,每天用掉100斤蔥
    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美食大多以麵食為主,燴麵,板面,信陽的熱乾麵,粉漿面,打滷面等等,在眾多的面中餄餎面是最受歡迎的。鄭州街頭巷尾有不少家餄餎麵館,而這家位於鳳凰城大街上的餄餎麵館,雖然很不起眼,但是他家的餄餎面味道很出色,而且也非常實惠,15塊錢一碗的餄餎面,鋪一層肉,每天飯點的時候店裡座無虛席。
  • 【甘泉美文齋第一百一十八期】魏新懷:蕎面餄餎
    過去,生活困難,吃餄餎的湯以素為主,麻油燉豆腐餡,稱「油餄餎」,也有用洋芋丁煨以肉丁,味道也不錯,但不算正宗。現在日子寬裕了,有條件的都用羊肉做湯,讓一個性熱、一個性涼的羊肉和蕎面搭成絕配,也應了俗語「蕎面餄餎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這句隱喻陝北人互愛忠貞不渝、始終不離不棄的美好願景。
  • 8碗十塊錢就能吃到的面,如果你肚子餓了,你的首選會是誰?
    物價上漲,自然很多吃的也會跟著上漲,不過還是有些食物價格變化不會太大,挺良心的,就好像下面這8碗面一樣,基本上十塊錢就可以吃上一碗,如果你肚子餓了,你會首選誰呢?甘肅漿水面第一碗麵可能見過和吃過的人很少,它是來自甘肅的一道傳統麵食,名為漿水面。漿水面是由手擀制的麵條加上漿水菜和漿水製成的,湯水清澈,味道酸香,吃起來是挺開胃的,而且還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夏天食用尤為合適。
  • 去廣元旅遊過五一,我在老地方等你吃麻辣串,沾辣椒麵吃味道巴適
    明天就是五一小長假,第一天,你在你哪兒?圖文:楊娟在廣元說到吃,那一定離不開辣椒。你只有在吃著麻辣串,沾著辣椒麵,才明白什麼是霸道,什麼是廣元味道。圖文:楊娟這一家老地方串串,可謂是真「老」,地處位置較偏,營業時間長,卻仍然阻擋不了絡繹不絕的吃客。
  • 特別計較"拉麵"的甘肅人,比你想的會吃得多
    甘肅張掖「彩虹山」圖片來自ins自小在嶺南長大的朋友最近就計劃著要去甘肅旅行,朋友圈的狀態裡都毫不掩飾地寫著「西北漢子,我的愛。」忍不住打趣她,不要聽了兩首民謠就陷入自己臆想的熾熱愛戀,人家吃的牛肉麵跟你認知裡的都不是一種,跨越祖國對角線的意亂情迷到底哪來的根據?
  • 忘羨番外:藍湛,我請你吃蓮蓬,你請我吃什麼
    「師姐,我回來了,這湯是給我的嗎?」魏嬰湊上去說道。「阿羨,你回來了,這湯當然給你的,還有阿澄。」江厭離溫柔地說道。「江澄,才沒有他的呢,這些都不夠我吃的,嗯,我把蓮藕剩給他好了。」「你呀!阿羨,你在雲深不知處過得開心嗎?」
  • 你的梭梭被牛吃了嗎#?你在甘肅種的樹好著
    你在甘肅種的樹好著呢!】日前,網紅「可樂不是哈士奇」以給梭梭樹澆水為名,駕車闖入甘肅武威槍桿嶺山,聲稱網友們在螞蟻森林種的梭梭被牛吃了,並拍攝短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武威市民勤縣石羊河林場工作人員表示,網紅在說謊,視頻拍攝地點不在螞蟻森林,視頻裡的植物也並非梭梭。↓↓↓↓
  • 做貓吶最重要的就是開心,你餓不餓,我下碗面給你吃啊
    料實材真的一碗麵減肥了,不開心,這一小碗不夠我吃的啊這一筷子面有點長,得仰頭,表情太可愛怪不得這麼胖,夥食最好啊,都被你吃了>最後希望和我一樣的鏟屎官們都可以和小傢伙們一起健康成長,開心每一天。如果想了解更多有趣,可愛的萌寵,那就關注我吧。
  • 愛吃的小八哥:山西的3種特色美食,你吃過幾種?
    他們以鹹香為主,以酸為輔,山西那塊兒終於不吃醋了,那裡的醋雖然比較有名,但是也不能做個菜都要吃那麼多醋吧。這些還比較有名的就是他們那裡的刀削麵。刀削麵我們大家也知道是用。刀來削的。他那種麵食做法非常的引人注目,也算是一道創新工藝。他那裡的餄餎面也更為有名,話第一次吃到餄烙面的時候,我是真不知道那兩個字怎麼讀。那你吃過餄餎面嗎?
  • 母親節到了,如果讓你請媽媽吃頓飯,你想帶她去吃什麼?
    媽媽是天底下最光輝偉大的人,她們為了生下我們遭受了極大的痛苦,為了養育我們又操勞了半生。看著日漸老去的媽媽,你有沒有過一絲觸動呢?每次看到媽媽在廚房裡忙來忙去的樣子,小編總覺得又幸福又無能。因為小編可能沒有廚藝天分,做飯不是很好吃,幫忙也經常是幫倒忙,所以幾乎沒有為媽媽做過一頓飯,帶媽媽出去吃飯也是少有的事情。大家是不是和小編一樣呢?
  • 清華的一封信感動了無數人!有沒有哪一刻,陌生的善意曾溫暖你?
    學生讓人敬重,大學讓人敬重。為學生點讚,為清華點讚。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萬幸的是,在經歷疾病和喪親之痛後,魏祥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活成了讓我們都尊敬和崇拜的樣子。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面對生活的暴擊,要感謝堅強的自己,也要感謝所有幫助過你的人。有沒有哪一刻,陌生路人的善意曾溫暖到你?
  • 吃麵
    他固執地認為,面好不好吃,要看拌麵的情況。或者說,面已經很好吃了,要是能拌好,會加倍好吃。而且,拌麵這道工序,必須由他本人完成。於是,我們常常看見這樣一幅奇特的畫面:劉和尚分開粗短的雙腿,左手扶住面碗,右手拿著筷子時而提起麵條兩尺多高,時而飛速攪拌,時而提起麵條微微抖動。整個過程麻利簡潔,你很難想像一個如此肥胖的人能做出這麼輕盈迅速的動作。成德興第一次見著,看呆了——念念叨叨地說這師傅在打夢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