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這家「不起眼」的餄餎面,飯點卻擠滿了人,能比郟縣還好吃?

2021-01-11 豫事一二

眾所周知,河南是糧食大省,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飲食習慣。我們喜歡吃麵食,蒸麵條爬,糊塗面,疙瘩面,雜麵條等等,各種帶著自己的特色,鑽到我們的心坎之中。

鄭州這家六尺灶臺傳世老湯餄餎面,在河南這麼多的麵食裡,它很不起眼,但憑著自己的特色,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這一碗麵的模樣也實在很普通,但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很喜歡呢?

這家店的店面不是很大,一樓包括操作間,座位有點少,雖然隔出來了二樓,但人多的時候還是坐不下,有很多都是打走的。

說起這餄餎面,最有名氣的還是郟縣的餄餎面,據說這家的餄餎面是源於郟縣的。郟縣有個買氏家族,從很久以前就開始經營這一行,配方一直傳到現在。

如果有去過店裡的人可能會知道,操作間那裡能看見,一個大桶一直在熬著湯,聽一些老食客說,這是從80年開始熬製的,不知道可不可信,他應該也是聽別人說的吧。

餄餎面好吃的關鍵在於三點,湯,面,辣椒。這一大碗的餄餎面,上面有一層的羊肉,分量還可以。吃麵先喝湯,這是老規矩,你別說,這個湯真挺特別的,味道特別的濃鬱,跟一般用雞精、各種調料勾兌出來的湯來比,確實有著不一樣的味道。

湯喝上去很鮮美,這麵條吃起來也勁道爽口,只是吃到後面漸漸的有點坨了。這的辣椒非常得勁,香而不辣,不知道是不是羊油做的。加上辣椒的麵條,突然變了一副模樣,看上去特別的有食慾,吃上去也更加的過癮。

店裡除了這招牌的進店老湯餄餎面,還有這各種涼菜與小吃,羊蹄,麵筋,橙汁,還有許多人都愛的金星鮮釀。

這裡的服務還挺 好的,還告訴食客可以加面,加湯,這樣不論多大的胃口,也能填飽了,對於喜歡喝湯的人來說,簡直是莫大的驚喜。店裡還備有小碗面,是專門給小孩子用的,有帶小孩來的,會免費送小碗面,對食客也是很用心了。

說到這裡,這好吃的餄餎面不能說是比郟縣的好吃,但絕對有得一拼,畢竟來源於郟縣,有位食客這樣說:

比起在平頂山吃的也不差什麼,就是有團購就好了

這一碗麵15塊錢,大家覺得值這個價錢嗎

相關焦點

  • 鄭州不起眼小店,餄餎面15塊錢一碗羊肉有一層,每天用掉100斤蔥
    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美食大多以麵食為主,燴麵,板面,信陽的熱乾麵,粉漿面,打滷面等等,在眾多的面中餄餎面是最受歡迎的。鄭州街頭巷尾有不少家餄餎麵館,而這家位於鳳凰城大街上的餄餎麵館,雖然很不起眼,但是他家的餄餎面味道很出色,而且也非常實惠,15塊錢一碗的餄餎面,鋪一層肉,每天飯點的時候店裡座無虛席。
  • 在北京發現一家超地道的人人饞餄餎面,是家鄉的味道沒錯了
    說起餄餎面,可謂是歷史悠久,也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中國西、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其中,餄餎面頗有名氣的當屬平頂山郟縣、寶豐一帶的餄餎面,人氣、口感同燴麵、拉麵、刀削麵相比毫不遜色,味道甚至強於前者。
  • 河南平頂山的網紅麵食,純羊油熬製辣椒老湯,牛肉蔥花放夠才好吃
    平頂山是河南的地級市,生活文化積澱深厚,最出名的當然屬於郟縣的餄絡面,味道獨特,尤其是用蕎麥麵煮出來的麵條,味道更加的筋道好吃,據說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的風味小吃。郟縣餄餎是一種圓形條狀面制食品,初以蕎麥麵為面料,其加入用純羊油熬製的辣椒和百年老鍋湯及新鮮味美的羊肉,輔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蔥花、枸杞等十餘種佐料。端上來一碗麵,吃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香而不膩,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
  • 陌生的人啊,如果你去甘肅,我一定請你吃餄餎面
    老母親到家稍作休整,就問:想吃點啥?槍槍一秒沒猶豫:餄餎面(甘肅土話有叫 huo luo的,山西一帶叫he luo)。土豆豆腐臊子一點綠葉菜做成湯,滾燙的油潑上紅豔豔的辣椒,活好的麵團放到「床子」裡壓出規整如白玉一樣的麵條。一碗麵吸溜下肚,槍槍只覺通體舒坦,幸福得想嘆息。
  • 紅旗街附近的6家小吃店,人均20一到飯點人擠人!
    天一熱,就沒有胃口就想吃些別有滋味的小吃逛街的時候尋覓各路特色小吃也是一個重要環節長春的小吃數不勝數天南地北的美味都能找到今天盤點6家紅旗街附近的小吃一到飯點人擠人!牛馬行牛肉餄餎鋪吉林市的百年老店,在長春開的分店,就在亞細亞百貨後身,藍色門頭很顯眼,店內寬敞明亮,簡約乾淨。牛肉餄餎條是招牌特色,紫色的餄餎條是用高粱米做的,勁道爽滑口感不錯,還有酥脆鹹香的餡餅、料足味美的燒麥也是人氣推薦。
  • 郟縣這個地方熬羊油辣椒都在夜間進行,原來是因為這……
    據張師傅介紹,他熬羊油辣椒的手藝是從外公那裡傳過來的,熬油選用本地綿羊的羊尾油,這個部位的油吃著香,出油率也高。大鍋燒熱之後,張師傅把切好的羊油倒進鍋裡,然後中火慢慢地煎熬,同時用一把大鐵鏟不停地翻鍋,防止油渣糊在鍋底。熬羊油辣椒需要兩個多小時,在這期間人要一直站在鍋前照看,所以夏季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 重慶這家不起眼的麵館,卻憑好味道上過《舌尖》,每天門口坐滿人
    在眾多的美食中,重慶人最喜歡吃的還是那碗小面,從早上到宵夜,這小面都很受歡迎。原本重慶的小面是指素麵,如今重慶所有的面都通稱小面。重慶人很喜歡吃小面,小麵館比火鍋還要多,有人說在重慶,5步之內必有一家小麵館,不知道這話你是否認可?
  • 崑山這家不起眼的湯包店,8個湯包9塊錢,一到飯點店裡擠滿人
    崑山是一座美麗的江南小城,雖然這裡的面積小,但是這座城市的名氣卻很響亮,是我國的百強縣之首,崑山有眾多的美食,在這所有的美食當中,崑山人更喜歡吃一份湯包。崑山有不少家湯包店,而這家名叫金陵湯包的小店,已經開了很多年了,不久前剛剛裝修過,現在環境比以前乾淨衛生了好多。
  • 走進北票三巨興村 用百年老物件做好吃的餄餎面
    仔細看這面棕褐色的老隔扇,有一鋪炕寬,高度能頂到房梁,上面的弧形花束圖案環環相扣,布局均勻,全由實木雕刻,隔扇上面沒有一顆釘子,全是卯榫結構。雖然歷經滄桑,還是能夠感受到當年透雕工藝的精美細緻。  在正房屋內,靠牆擺放著幾代人留下的老式箱子柜子,還有掛滿一面牆的家人照片鏡框、老式方框鏡子等,充滿歷史感。抬頭看看房頂,也是鋪設著緊密厚實的高粱秸稈。
  • 常熟這家高人氣麵館,藏有正宗地道炒澆面,每到飯點店裡人山人海
    常熟是一座富饒而又充滿生活氣息的小城,這裡有眾多的美食,在這所有的美食當中,常熟人更喜歡吃一碗麵。常熟有一種炒澆面,是常熟特有的,所謂的炒澆面,面裡的澆頭是現炒的。食材提前準備好,合適的菜品搭配在一起,客人點單之後,把食材用小鍋炒制,炒好的澆頭澆在面上,這樣的面吃起來有口感有檔次。常熟有很多家麵館,但是炒澆面做的正宗地道的,就是這家高人氣麵館,天天鮮麵館。這家麵館天天排長隊,飯點的時候更是人山人海。最早的時候,這家麵館是一家不起眼的蒼蠅館子,現在重新裝修之後煥然一新,就餐環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 鄭州藏得深的郟縣豆腐菜,羊油辣椒一天要用20斤,饅頭和湯都免費
    郟縣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這裡文化底蘊深厚,美食文化也源遠流長自成一體,當地民間集會的時候流行吃一種叫做郟縣豆腐菜的小吃,主要是由豆腐、粉條加配菜熬煮而成,湯裡放十多種佐料,吃起來味道鮮美,而且暖胃驅寒,是郟縣人的最愛。
  • 車維國《永壽人的餄餎情結》
    餄餎古時稱「河漏」。元代王禎《農書》中載:「北方山後,諸郡多種,磨而為面或作湯餅,謂之河漏。」也許是轉音所致,「河漏」逐漸被叫作「餄餎」。「餄餎」的正確讀音為「hé le」,方言往往讀作「huó luo」。
  • 甘肅平涼餄餎面 打造餐飲新名片
    來源:經濟日報繼甘肅推出第一張餐飲名片——蘭州牛肉拉麵後,7月19日,甘肅平涼餄餎面文化產業項目落成開業,餄絡面成為甘肅具有挖掘潛力的第二張麵條新名片。餄餎面起源於甘肅平涼,傳承久遠、品味獨特、群眾喜愛、市場認可,在隴東地區1000有多家、僅平涼地區就有近600家餄餎面餐館。目前,平涼餄餎面文化產業項目一期建設面積6000多平米,平涼餄餎面(博物館)體驗工坊已經完成。「近看就是一碗餄餎面、遠看其實是一個強大的產業鏈。」
  • 開在居民樓的蒼蠅館子,藏有重慶最好吃的肥腸雞,飯點一座難求
    有人來到重慶,呆了幾天之後就會有一種不想離開的感覺,這裡的美食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有很多不起眼的蒼蠅館子裡菜品的味道,讓人感到驚豔。這家開在居民樓裡的蒼蠅館子藏有重慶最好吃的肥腸雞,天天爆滿,飯點的時候一座難求,這種小店很少做宣傳,靠客人口口相傳,聚集的大量的人氣,況且現在人們的分享方式更加立體全面,好吃飯館的人氣就更旺了。
  • 鄭州中原萬達的酸辣麵魚,最難忘的美味,小時候追幾條街也要吃
    偶然一次在鄭州中原萬達閒逛,在負一樓的小角落發現了這家「董小花小食店」。雖然招牌不起眼,但小編還是發現了菜單裡隱藏的酸辣麵魚。酸辣麵魚是開封夏季的常見小吃,酸辣麵魚不是真的魚,而是澱粉後形成涼粉之類的芡粉糊,再經過漏勺後,變成一條條麵食小魚落入水中。芡粉糊裡一般會加入紅糖之類的上色,再放上醋、蒜汁、韭菜等調味。
  • 石頭碾子木頭壓床傳承兩百年手藝 餄餎面一碗5元錢味道超好
    吃在河南,河南麵食相當有名,國慶期間,有機會在安陽遊覽,有當地人介紹有一種面十分有名。那就是位於市東50裡處的呂村,有傳承了200多年的老手藝餄餎面,湯好面好味道好,價格也很實惠。餄餎面最早是以蕎麥麵、高粱面加少量的榆樹面混合而成,口感比較粗狂,吃到嘴裡比較難以下咽,主要以涼麵為主。隨著時代變化,市場需求,現在的餄餎面多數是以小米麵、少量榆樹面混合,口感比較細膩,有涼麵和熱面兩種。在呂村鎮,餄餎面的攤位有很多,其中有一家是傳承百年的老店。店裡依然保留著石磨和棗木壓面床,每天前來吃麵的人絡繹不絕。
  • 蛋皮時蔬蕎面餄餎,美美的家常飯,好吃又低脂哦!
    蛋皮時蔬蕎面餄餎By 米拉Miira原料:蕎面、小麥粉、溫水、鹼粉、豆腐、豆芽、番茄、青菜、雞蛋、小蔥、包菜、鹽、油、醬油、蠔油、五香粉、姜粉、辣椒粉、油潑辣子、醋做法步驟:第1步、取適量麵粉和蕎麥粉2:1的比例,用溫水將鹼粉化開,和成硬一點的麵團醒至三十分鐘
  • 河南馬街書會上好吃的真多,羊肉衝湯15塊錢一碗,想吃得排隊
    農曆正月十三,在河南平頂山寶豐縣城南五公裡的馬街書會上,一個個美食攤位正在吸引食客的光顧,這天是書會最熱鬧的一天,到了中午,在會場一旁的餐飲區域,成千上萬的人在這裡尋找自己喜歡的美食。這裡有好幾家賣羊肉衝湯的攤位,每一家都是擠滿了人,攝影師想湊集拍個特寫都找不到合適的角度,可見生意確實都很不錯。做羊肉衝湯的都是本地的老湯館,他們在這片麥地裡已經「安營紮寨」幾天了,每一個攤位上都支兩三口大鍋,然後放幾個盛肉和菜碼的木盒子,菜碼是香菜和蒜苗混合在一起,這些都是邊做邊切,保證新鮮。
  • 河北石家莊,大媽壓餄餎面意外走紅,網友調侃:屁股一坐就是一碗
    餄餎面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傳統美食,在晉冀魯豫陝五省已流傳千年之久。餄餎面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一些雜糧面活好之後,放在餄餎床子裡,人坐在槓桿上面,把面壓成麵條狀。雖然現在很多傳統的東西都已經實現機械化,減輕了人們勞動強度了,但是餄餎面的製作方法卻千年未變,依舊採用最原始的製作方式;之所以如此,也與傳承有關,有人認為:機器製作的餄餎面是沒有靈魂的,缺少了傳統味道。在河北石家莊,有一位壓餄餎面的大媽意外走紅網絡;從網友拍攝到的視頻可以看見,這位大媽的專職工作好像就是壓餄餎面。
  • 甘肅平涼餄餎面產業園開業迎客 將打造隴上麵食餐飲新名片
    餄餎面起源於平涼,傳承久遠、品味獨特、群眾喜愛、市場認可,在隴東地區1000有多家、僅平涼地區就有近600家餄餎面餐館,同時,文化底蘊深厚、挖掘潛力巨大,帶動產業廣泛,如養殖、農業、就業、創業、扶貧、拉動平涼特色美食、帶動農特產品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近看就是一碗餄餎面、遠看其實是一個強大的產業鏈。是甘肅省繼蘭州牛肉拉麵之後具有挖掘潛力的第二張麵條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