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銅器「義尊」「義方彝」被中國警方從境外追回

2021-01-16 時代攝娛

2019年7月8日,山西省太原市,主要由警方追回文物組成的青銅博物館即將開館,警方將最新追繳回國的國家一級文物、西周青銅器「義尊」和「義方彝」陳列館內。

山西警方向採訪媒體介紹,此次在國家力量的捍衛下,從境外成功追回的西周時期青銅重器「義尊」和「義方彝」,均是國家一級文物,非常珍貴。

「義尊」和「義方彝」均為西周早期青銅器,是從同一墓坑被盜的,這兩件青銅器上都有相同的銘文,均為「隹十又三月丁亥,武王賜義貝三十朋,用作父乙寶尊彝」。

通過「義尊」和「義方彝」銘文顯示表明,它們都是「義」在受到周武王賞賜後,為父輩製作的重要禮器。

據歷史學家介紹,這兩件青銅器中銘文出現的「義」是「丙」族的後裔。「丙」族是在商代是與王室有密切聯繫的一個大族。

通過對「義方彝」和「義尊」的研究後發現,進入西周之後,作為殷商遺民的「丙」族,因與周王室關係密切,還保留著較高的政治地位。

相關焦點

  • 「晉公盤」「義方彝」以絕美示人——帶您探秘中國首座省級青銅...
    其中就包括近日由山西警方成功追回的被盜墓犯罪集團盜掘販賣的西周青銅重器「義方彝」。此前,即今年5月13日,同墓坑被盜流失的另一件同時代西周青銅重器「義尊」也被從境外成功追回。至此,兩件西周時期的青銅重器、國家一級文物終於回家了。
  • 打擊文物犯罪 「晉公盤」「義方彝」重歸故裡
    「義方彝」,目前國內考古界所見的唯一一件帶有提梁的方彝,極其罕見。一件件文物,記錄和訴說著一段塵封往事,此前它們星落各地,有的被不法分子私藏,有的流落國外,一些珍貴史實,或就此湮滅。 日前,山西省公安廳對外公布,截至目前,累計破獲文物犯罪案件1434起,抓獲文物犯罪嫌疑人2263人,打掉文物犯罪團夥231個,追繳涉案文物45242件,收繳涉案文物涵蓋夏至明清的各個歷史時期。
  • 中國追回流失日本國寶史記
    是目前為止,中國唯一一組保存完整的青銅組器;包括鼎、簋、壺、甗、霝、盨等六大類共八件,每件器物上均鑄有曾伯子孫頌揚先祖之德銘文,共330字;而且保存完好,製作精美;是西周晚期青銅器精品。比著名的曾侯乙還要早數百年!
  • 世界一流的青銅器收藏——泉屋博古館
    目前正在展出「中國青銅時代」之常設展,每季的主題不一,今季以金文、紋樣為主題的中國青銅器展覽,與以往一樣有四間展廳,分別陳列的是商、西周、春秋戰國、漢唐的青銅器,從腦洞大開的虎卣、夔神鼓、鴟鴞尊(商代版本的「憤怒的小鳥」)、陳介祺舊藏編鐘、「梁山七器」到鳳柱斝、金銀錯螭梁盉……品類之富
  • 寶雞西周墓出土48件青銅器 饕餮銅尊細訴商周文明
    原標題:寶雞西周墓出土48件青銅器 饕餮銅尊細訴商周文明   原標題:寶雞西周墓出土48件青銅器 饕餮銅尊細訴商周文明  2013年12月29日16時許,隨著一件長著小翅膀的青銅犧尊的出土,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葬M4號墓的發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
  • 看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都是什麼用途
    當時,  青銅器是禮制的象徵,  而青銅酒器則是禮器的一個大門類。  既然是禮器,  那用法一定是很講究的。  不同身份的人,  使用不同的飲酒器,  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  "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 紋飾之美︱青銅器
    青銅,是指紅銅和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在中國商周時代成為最主要的器具材質。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大約經歷了十五個世紀。
  • 什麼是虎鎣,這件青銅器展現了古人一種怎樣的文化?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青銅器。「鎣」有光明、美麗之意,「鎣」是「盉」(hé)的一種異稱,和其他青銅器一樣,在商周時期一般都是用於祭祀的禮器,西周晚期主要是用於祭祀、宴饗等典儀中「沃盥禮」的實用水器。蓋內鑄銘4字:「自乍(作)□ (鎣)」,第三字釋讀存疑。由於器蓋、流部有虎形紋飾,「虎鎣」因此得名。
  •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鴞鳥、鶴、鳳、雁、鷙鳥,你認識多少
    看完以下器物,你一定會驚嘆於中國古代造型藝術的魅力。西周晉侯鳥尊酒器高39釐米,長30.5釐米,寬17.5釐米。整個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頭微昂,高冠直立。禽體豐滿,兩翼上卷。在鳳鳥的背上,一隻小鳥靜靜相依,並且成為鳥尊器蓋上的捉手。鳳尾下設一象首,象鼻內卷上揚,與雙腿形成穩定的三點支撐,全身布滿紋飾。
  • 什麼是「中國」?這才是中國!
    「中國」一詞,出自何尊「中」「國」兩個字合在一起,組成一詞,最早見於西周青銅器何尊。何,人名,應該是西周初期的周王室貴族。何尊,是何受到賞賜之後,鑄造的青銅器(圖一)。如果僅僅是一件青銅器,何尊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重要的是,在何尊底部,鑄造有一大段銘文,這段銘文共有12行,122字:這段銘文是:唯王初壅,宅於成周。復稟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
  • 3分鐘讀懂青銅器紋飾:跨過玄妙的花紋,跟古人來場精神對話吧!
    在商與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飾大多是神話、幻想中的動物,具有一種神秘、詭異的氣氛。到了西周晚期這種風格為之一變,青銅器紋飾逐漸被抽象的幾何圖案代替,到了春秋時期,青銅器的紋飾開始變得自由奔赴、清新飄逸。這些變化反映著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不同藝術風格的愛好與追求,也反映了那一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宗教觀念、思想文化與審美情趣。
  • 紅、黑、黃、綠、灰……青銅器到底是啥顏色?
    現在我們就走進各大博物館,看看青銅器的「色」,以及這種色對青銅器本身是否有害吧!古樸黑:黑雲壓城城欲摧文物:頌壺年代:西周晚期簡介:這東西是西周時期用來裝酒水的。做器物的人名「頌」,故而名「頌壺」。頌壺外觀烏漆墨黑,給人以厚重的古典美。
  • 來青銅器動物園pick你心儀的萌獸!
    ——《詩經·大雅·卷阿》青銅器是我國文化藝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商周時期則是我國青銅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青銅藝術的成就不僅體現在精美的紋飾上,還體現在獨具風格的造型設計上。種類繁多的青銅器中,寫實動物造型的青銅器極具特色,可謂是青銅藝術中的珍寶。
  •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青銅器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飛躍,而我國出土的十大青銅器國寶多為商、周至西漢時期,以當時的並不發達冶煉技術還能造出如此龐大、精美且保存完好的青銅器確實不多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 【陝西文物覽】青銅器——大克鼎: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任致遠無意中發現大量青銅器後,就將其運回家裡。面對意外發現,任致遠開始並不知道該怎麼辦,可一古董商的到來和討價還價的交易,使他認識到了這些東西的珍貴。為了多換些銀兩,他就打造了一部新馬車,買了3匹好馬,將賣剩的東西全部裝在車上拉到西安準備出售。到西安後,任致遠住在一個旅店,想找些門路。但一個鄉下人在城裡是很困難的,短期內也沒有任何進展,可消息卻傳得很大。
  • 青銅器中的飪食器:古代挹取食物的匙子叫「匕」
    西周匕,體呈桃葉形,後有扁條柄,柄尾磬折。戰國匕,體呈橢圓形,柄扁平而細長。俎(zǔ)俎是古代祭祀時用以載牲的禮器,也是切肉用的案子。俎體為兩端有足的長方形,有的案面微凹,有的案面上鑄十字形孔。青銅俎的數量很少,已發現的有商周和戰國時期的。鍪(móu)是指古代打仗時戴的盔,又指古代的一種炊具,作用相當於鍋。 青銅製或鐵製。
  • 1940年代在美國調查中國青銅器的陳夢家
    澎湃新聞經授權摘發芝加哥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潘思婷(Elinor Pearlstein)《陳夢家:中國銅器,西方收藏,國際視野》一文。該文講述了陳夢家1944—1947年於美國遍訪博物館、美術館和私人藏家,調查中國青銅器的傳奇過程,以及其重要著作《美國所藏中國銅器集錄》和《中國銅器綜述》的編纂和撰寫背景。
  • 青銅器藝術③:盛以稻粱——青銅器中的食器
    西周早期的獸面紋商婦甗  圓甗為多,偶有方甗。 西周的宜侯夨簋原件  簋與鼎一盛主食,一烹肉食,地位顯赫,於是就有銘鑄於其上,承載一些重要的事件。江蘇丹徒曾出土了一件青銅器宜侯夨簋,這件不大的器皿腹底部鑄有157字的銘文,根據郭沫若和唐蘭等人的考證,辨識出這是西周早期有關分封諸侯的誥令。大意是說,有一天王來到夨的住地,在察看了牆上掛的地圖、了解了有關方位後,決定把夨封到宜地去。賜給他一些土地、士人、百姓和奴隸,還賜給他一些儀仗、武器和物資。為了感謝王的恩賜,夨特意鑄造了這隻簋,以紀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