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浴妃圖》破解蘇繡作品「版權困境」

2021-01-08 網易

  蘇繡,以巧奪天工的藝術風格聞名於世。為了繡制出高質量的作品,刺繡藝人常會選取無授權的美術作品作為底稿,「照底稿刺繡」是巧手繡娘們的創作日常。也正因此,「針尖上的奇蹟」屢屢遭遇「版權困境」。一幅《華清浴妃圖》引得畫家與繡娘對簿公堂。這起著作權侵權糾紛案,經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依法判決蘇繡作品作為一種藝術再創作,享有獨立的著作權。此後,本案上訴至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了原判。判決生效後,2020年4月5日,本案相關法律義務已全部履行完成。本案的審理,既體現了對著作權人智力勞動成果的保護,也體現出對文化遺產的保護。12月1日,大運河(蘇州段)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協議,在蘇州中院牽頭協調下簽約落地。

  畫作一直未出售 繡品價格亦不菲

  以山水工筆見長的知名畫家曹某,為完成工筆人物畫《華清浴妃圖》,曾多次赴西安等地採風,積累創作素材與靈感,並最終於2004年繪製完成了長3.6米、寬1.4米的涉案畫作,隨後收錄在其出版的個人畫集中,一直未出售。

  畫面表現了文學經典中的場景:在眾多侍女簇擁下,貴妃出浴。主圖部分繪有12名姿態各異的唐代美女,或舉宮扇,或捧銅鏡,上書篆體「華清浴妃圖」字樣,左上為行書體現《長恨歌》部分內容,圖中美女的頭飾、衣飾及裙擺上繪著形態大小不一的牡丹花和綠葉,畫中還有祥雲廊道幔帳等隱約可見。

  2008年3月,以畫作為底稿的《華清浴妃圖》刺繡作品在蘇州鎮湖問世,由濮某帶領工作室9名秀娘耗時1年完成。該作品用400萬米蠶絲線製成,與原畫作等比例大小,突出以針代筆,以線上色。

  2016年5月,曹某的委託代理人王某到濮某工作室進行調查,並進行了錄音錄像,濮某在錄音錄像中表示,其多年前曾將一幅《華清浴妃圖》蘇繡作品售於一家公司,價格為80多萬元。隨後在雙方微信聊天中,濮某根據王某要求對《華清浴妃圖》蘇繡作品進行報價:與原作大小一樣的刺繡價格170萬元,略小一些的70cm×170cm價格為86萬元。

  畫家起訴繡娘 索賠260萬元

  在曹某看來,濮某未經許可擅自複製其作品並出售獲利,侵犯了其複製權、發行權等著作權,於是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濮某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銷毀侵權作品;同時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合計近260萬元。

  原告曹某對畫作是否享有著作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美術作品屬於著作權法所稱作品,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著作權屬於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本案中,出版社出版的曹某畫集有規範明確的書號,為合法出版物,該書載明作品的作者為曹某,亦有多家媒體報導刊載曹某創作該畫的相關新聞。訴訟中,被告沒有提供古代畫家創作的多個版本的《華清浴妃圖》的證據,也沒有提供曹某不是畫作作者的相關證據,所以法院認定,曹某為涉案作品《華清浴妃圖》的作者,對該畫作依法享有著作權。

  那麼,被告濮某依畫製作蘇繡,是否構成侵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相較於複製權,改編權是具有新的獨創性表達的權利。

  蘇繡是畫稿、圖案、造型、針法、繡工、色彩、技藝、裝裱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蘇繡和繪畫是兩種不同領域不同載體的不同表達方式。儘管有的蘇繡以畫作作為底稿,但經過繡線、繡層的改編,已經形成新的表達。因此本案中,被告濮某依畫製作蘇繡並非簡單複製,繡品實質是對原告曹某畫作《華清浴妃圖》的改編,侵害的是原告改編權,並非侵犯原告複製權。

  一根絲線窺一斑 繡品屬於再創作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仔細了解了蘇繡創作的過程。一方面,並非所有畫作中的顏色均適合作為蘇繡創作絲線顏色的定色,蘇繡的顏色要比畫作豐富許多。一根絲線可以分解為「絨、絲、毛」,最細的1根絲線劈成352毛。刺繡一幅《華清浴妃圖》,大致估算需要赤橙黃綠青藍紫等20多大類顏色,每一類顏色又由淺到深十幾種。

  畫作中人物頭髮的水墨色,蘇繡要用黑色、棕色、青灰、黃灰、綠灰5套色線,每套色線從淺到深18種顏色來繡制,使得頭髮的顏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過渡得非常自然,也讓直發盤發的紋理質感非常自然。

  另一方面,不管是繡制花卉還是繡製衣服,都需要繡娘在配色的基礎上,研究使用不同粗細的「絨、絲、毛」線,再設計絲線排布的方向,通過豐富多彩的顏色和靈活多樣的針法體現花卉的靈動、衣服的飄逸和面料的絲光質感,這一過程需要繡娘創造性勞動。

  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改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承辦法官表示,一件好的蘇繡作品融合了高水準的藝術和高標準的工藝,與抄襲他人文字作品的複製不同,在不同介質上用刺繡繡制原已存在的、享有著作權的繪畫作品,不但要具備一定的技巧,更要注入自己對原作的理解及配製比原作更豐富的色彩,在自己的「再現品」繡品中增加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因此,濮某對於自己的繡品《華清浴妃圖》享有著作權。但濮某侵犯了曹某對《華清浴妃圖》依法享有的改編權。故判決濮某立即停止侵權,賠償原告22萬元,並在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判決解析

  遵循平等適度保護原則 兼顧雙方利益訴求

  「傳統文化創新發展,需要有新的生長點來豐富他的創作來源,其借用、化用的靈感和創作來源往往是其他類優質的文化藝術作品。知產審判中如何釐定這些『用』的權利邊界?僅就江蘇而言,這一問題就會延伸到南京雲錦、高淳陶瓷、揚州漆器、無錫泥人、南通紡織等等。」江蘇高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庭長湯茂仁指出,一方面保護底稿等權利人智力成果,另一方面對蘇繡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鼓勵、支持和保護應該是傳統文化知產保護的方向。

  本案中,儘管濮某對於自己的繡品《華清浴妃圖》享有著作權,但其在未經曹某同意即進行改編,是否侵權呢?

  承辦法官認為,根據著作權法第十條的相關規定,改編權是指行為人在依託、借用和保留在先作品已有的基本表達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智力勞動後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獨創性表達的權利。

  對於侵犯作品改編權的行為而言,在改編人添加了一定程度的、有別於在先作品的、具有獨創性的特有表達要素、表達方式、表達效果以後,即便改編作品和在先作品之間仍然存在著「實質性相似」的情形,但是給予普通受眾所呈現出的欣賞體驗和感受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在先作品,亦非對於在先作品進行原樣或基本原樣「再現」的行為。

  曹某享有著作權的涉案作品《華清浴妃圖》為工筆畫作品,而被控侵權作品為《華清浴妃圖》蘇繡作品,雖然後者的題材來源於前者,面向受眾時具有結構、人物和色彩等相同表達要素,但是兩者並不完全屬於同一領域、同一類型、同一介質的表達,在創作過程中所採用的基本材料、基本技巧、基本手法等方面也有顯著差異,面向受眾呈現出有所不同的藝術感知和欣賞體驗。

  也就是說,濮某在《華清浴妃圖》工筆畫作品的基礎上,結合蘇繡製品特點和工藝要求,在造型、針法、繡工、色彩、技藝、裝裱等方面融入智力活動,採用多套不同顏色絲線,採取靈活多樣的針法,在表達介質、表達方式、表達效果上形成了與《華清浴妃圖》工筆畫作品有著顯著區分的、具有獨創性的《華清浴妃圖》蘇繡作品,應屬形成新作品的藝術再創作行為,亦系對曹某《華清浴妃圖》工筆畫作品的改編行為。

  在沒有獲得許可的情形下,濮某將曹某的畫作改編成蘇繡作品,且濮某將改編後的繡品用於商業經營,也未向曹某支付報酬,侵犯了曹某對《華清浴妃圖》依法享有的改編權,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原告要求銷毀被控《華清浴妃圖》侵權繡品的主張是否成立?

  承辦法官認為,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及恢復名譽等。本案中濮某對於自己的繡品《華清浴妃圖》享有著作權,雖然其侵犯了曹某涉案作品的改編權,但是法律沒有對侵犯改編權的作品規定侵權人承擔銷毀作品的責任,所以對原告曹某的這部分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至於被控侵權行為給原告造成的損失如何確定,本案證據僅能證明濮某對兩幅繡品開價256萬元進行營銷,但沒有證據證明濮某銷售並獲取了256萬元貨款。

  侵權責任的構成有侵權行為的實施和被侵權人的損失造成兩個要件,承擔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併適用。畫家創作一幅畫作,除了布圖和色彩選擇外,還凝聚了畫家的藝術修養、對作品的理解、表達方式以及社會閱歷和文學積累等諸多方面。被告沒有經過畫家允許對工筆畫《華清浴妃圖》進行改編並公開進行商業性經營,對畫家的精神和聲譽造成了損害,應該承擔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的責任。

  至於具體賠償金額,一方面,獨特的蘇繡技藝使得蘇繡作品具有了較高的市場價值。濮某依畫製作蘇繡雖然侵犯了原告享有的作品改編權,但是並不能抹殺其在蘇繡作品中體現的較高藝術水準。製作、銷售蘇繡作品的過程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應當認定被告等人的刺繡技藝在蘇繡作品價值中佔據有較高的比例。

  另一方面,雖然蘇繡作品的製作需要繡娘付出再創作勞動,但是繡制內容即繡制畫作底稿的選擇,仍然對最終的繡品具有很大的影響,選擇一副好的適合繡制的畫作,是保證後期繡品質量的前提。因此曹某對畫作《華清浴妃圖》的創作,對繡品《華清浴妃圖》的品質及其銷售價格亦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

  綜上,法院綜合考慮畫家、繡娘的知名度、原畫作的藝術造詣及市場歡迎度、刺繡作品的獨創性程度、所付出的藝術加工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等因素,確定被告濮某立即停止侵權,賠償原告22萬元,並在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專家點評

  司法保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 董炳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以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為前提,藉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早在戰國時期,蘇州鎮湖就已經是一片「閨閣家家架繡繃,婦姑人人巧習針」的興旺景象。如今,以2200多年的刺繡文化為內涵,一個集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產業鏈已經形成。但是在此案審理之前,未經底稿作品作者同意、在底稿基礎上繡制的蘇繡作品,侵犯的是複製權還是改編權,在全國司法界一直存有爭議。

  蘇繡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繡娘通過多種顏色的使用和針法的靈活應用,使繡出的物像更真實生動、質感畢現。即便蘇繡作品系以畫作為底稿,但經過刺繡藝人對造型、色彩、針法等因素的選擇與創作,應當認定為進行了藝術再創作,在表達介質、表達方式、表達效果上形成了與底稿畫作有著顯著區分的、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即繡品。因此,繡品上集合了底稿畫作作者的創作與繡娘的技藝兩種價值,著作權法應分別予以保護。

  在本案的審理與裁判中,法院一方面充分保護底稿作品著作權,對於未經許可的著作權侵權行為予以制止;另一方面保障刺繡藝人的創作需求,通過承認繡娘的創作性勞動,肯定其應得的利益。應該說法院充分考慮了刺繡傳承與發展帶有明顯的公益性,並堅持平等保護、適度保護的原則,兼顧了刺繡藝人與底稿作品作者的利益訴求,體現了司法對於包括蘇繡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支持。(王燕倉 徐飛雲 艾家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80後蘇繡傳人放棄高薪工作用原創打造蘇繡網紅爆款 成「蘇繡男神」
    困境:傳統蘇繡固守技藝缺原創設計 這件事讓張雪思考了很多。以前蘇繡鼎盛時,鎮湖有八千繡娘一說。但現在,鎮湖街道上,做蘇繡的都是和他母親年紀相仿的長輩,30歲以下會刺繡的只有十幾人,年輕人大都不肯學蘇繡。 原因之一是蘇繡幾乎不重視原創。
  • 區塊鏈技術能否解決「孤兒作品」版權難題
    以當代版權制度的困境——「孤兒作品」的利用難題為例,在其困境的形成上存在技術與法律的互動,信息網絡和數位化技術的發達使得這一難題暴露無遺。解決方案可遵循技術與法律的互動之道,求得最優解,區塊鏈技術的引入將有望破解「孤兒作品」的利用難題,這本質上是一種技術驅動型的解決方案。以此表明技術可以作為法律方案的輔助和補充,與法律方案形成良性互動。
  • 蘇繡長卷《永樂宮壁畫》震撼亮相廣州三元宮展覽會
    而廣州獨秀莊刺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專注非遺蘇繡13年。公司自成立以來,本著傳承、保護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宗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對傳統刺繡藝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中,並以非凡的意志力為蘇繡藝術和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先後研發、製作了國寶級的蘇繡藝術長卷《清明上河圖》、《姑蘇繁華圖》、《百鳥圖》、《百駿圖》、《富春山居圖》、《千裡江山圖》、《永樂宮壁畫》等。
  • 蘇繡長卷精品將亮相中國傳統刺繡藝術精品展
    此次活動將就中國傳統刺繡藝術在社會轉型中的技藝變遷、傳承危機和生產性保護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同時將展出一批優秀刺繡作品。據悉,這次中國傳統刺繡藝術精品展將展出中國「四大名繡」,即蘇繡、粵繡、湘繡和蜀繡的代表作品,同時還將展出汴繡、顧繡和甌繡等繡種,以及一些少數民族地域的刺繡作品。這些刺繡品類中大多數被列為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且評定了技藝傳承人。
  • 蘇繡簡易入門教程,手把手教您刺繡活兒!
    如下圖:打開其中一個大結,是顏色遞進漸變的若干小支絲線,如下圖:每一支絲線都會有一個小結打開這個小結後,是一個封閉的線圈,如下圖:用剪刀剪一刀,如下圖:剪開後是等長的絲線段,然後找一個橫杆,或者家裡的筷子也可以
  • 相比蘇繡裡傳統又優雅的白貓和波斯貓,我更愛這趣味的逗比貓啊!
    蘇繡白貓波斯貓但是對於白貓的理解和刻畫,每個人也是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呈現出來的蘇繡圖案也有著不同的視角和表達圖一就像是白天裡俯拍這貓戲螳螂的場景,而圖二則更像是夜晚站在正前方的場景圖一蘇繡白貓圖二蘇繡白貓不論哪副場景,都是蘇繡創作者們對於生活,對於貓的抒寫和表達,只不過採用了真絲的材質,和傳統的蘇繡刺繡方法,當然還有繡娘們一針一線的心血和手工刺繡!
  • 吾愛破解52pojie.cn宣布閉站調整 加強版權保護力度
    圖片來源圖蟲:已授站長之家使用站長之家(ChinaZ.com) 6月6日 消息:近日,國內最著名的一個軟體分享論壇吾愛破解宣布因版權等問題暫時閉站調整公告稱,為了迎合新時代版權的發展,加強版權保護方面的力度,取締侵權內容,以保證技術交流氛圍,閉站調整,擇日恢復訪問。據悉,吾愛破解論壇 2008 年成立,由個人站長通過Discuz建立,主要發布各種PC破解軟體,安卓破解軟體,病毒軟體分析、發布各種破解軟體信息等內容的網站,至今已有11年。
  • 辭舊迎新走陝西——華清池
    說到洗浴,中國最著名的澡堂子當屬西安臨潼的華清池,一方面因為其歷史悠久,周幽王時期即在此修建離宮別苑,享溫湯之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裡是許多歷史故事的發生地。其中,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當屬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和張學良兵諫蔣介石的驚人之舉。華清池在秦代稱驪山湯,唐太宗時改稱湯泉宮,唐高宗時又稱溫泉宮。唐玄宗以西晉左思《三都賦》中「溫泉毖湧而自浪,華清蕩邪而難老。」語句,將溫泉宮改稱華清宮。
  • 看不透華清嘉園的狼狗時光,就當不了下個王興
    顏色,可能是關於華清嘉園獨特性的一種最細微的描述了。那幾棟隱匿在五道口城鐵站旁邊毫不礙眼的居民樓,在中國創業史上卻實在是有著橫亙的、不可跨越的存在感。圖 | 華清嘉園小區東門我們先從資本的角度來做一種表述。
  • 華清池不僅在中國古代史上享有盛名
    從兵馬俑出來,便駕車前往華清池,兩者相距不遠,行駛一二十分鐘便到達。華清池是一個擁有著深厚文化底蘊且風景優美的5A級景區。大家可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溫泉二千六,惟有華清數第一呢?」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舉世聞名唐代皇家園林及御湯遺址——華清池。
  • 香港作家葛亮在京舉辦個人作品影視版權推介會
    香港作家葛亮在京舉辦個人作品影視版權推介會 2017-05-27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右起分別是編劇史航、導演滕華濤、作家崔曼莉和作家葛亮 主辦方供圖
  • 蘇繡手工刺繡雖不似烏雲蓋雪替主送信,卻也捕捉了馬兒的靈感瞬間
    在蘇繡裡也是如此,雖然不像真的馬兒可以肆意奔跑,盡情地灑脫,卻是捕捉了馬兒的靈感瞬間!蘇繡馬兒靈感瞬間而它們都採用了真絲的材質和蘇繡文化裡的雙面繡,由繡娘們一針一線刺繡而成!真絲薄,透,是它們的特點,而經驗豐富的繡娘們的精湛技藝和對馬兒奔跑靈魂的捕捉,更是讓這蘇繡雙面繡馬兒看上去惟妙惟肖,生動活潑!
  • 《天寶伏妖錄》長史躺著有亮點,華清池大戰也有,卡大戰能夠理解
    他們家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細活,要追玄機的作品,可需要好好養生,因為大部分的連載時間都非常長。今年玄機帶來的最新作品,是改編自非天夜翔的《天寶伏妖錄》。每周三都會放出本周的預告,我們去看看第十三集的看點吧。(本文為清風動漫獨家首發,請勿抄襲洗稿)驅魔司反擊在上周的劇情末尾裡面,李景瓏一直被揍,鴻俊又被霸下掐脖子,看樣子他會爆發體內心燈的力量。
  • 宇宙中心「學區房」 華清嘉園從8萬跌至6萬
    臨近開學,海澱五道口華清嘉園附近的中介發出推房消息引來關注。   《法制晚報》記者昨日探訪該小區發現,去年曾曝出10萬元高價的二手房,目前均價跌至6萬元/平米左右。在中介對樓盤檔次分類中,華清嘉園從最高一檔「尊貴陣營」跌至「中產陣營」,連掉兩檔。
  • 胖鳥404、版權問題陷爭議背後:電影市場的資源困境與博弈
    眾說紛紜間,不同聲音背後所裹挾的版權意識以及對藝術的選擇自由意識,再次將一種「中國特殊論」推向臺前。 胖鳥電影的「消失」將版權問題重新帶回大眾視野的同時,也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地再次掀起了大眾對電影資源「版權」以及內容傳播的爭議。 同樣是3月1日,拿下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和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的《綠皮書》正式登陸國內院線。
  • 「琢越杯」大獎出爐,優秀作品將登記版權保護創新
    「琢越杯」大獎出爐,優秀作品將登記版權保護創新 2020-10-19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昭通排行前十的高中補習學校招生_山東師範大學安寧華清中學
    昭通排行前十的高中補習學校招生,山東師範大學安寧華清中學,山東師範大學安寧華清中學位於國家級園林城市-安寧,學校佔地150畝,校園建築面積近30000平方米,投資1.2億的一期工程現已投入使用,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一流。
  • 青島市第四屆最具影響力版權作品評選結果公示
  • 2020快手非遺生態報告:蘇繡、泥塑、紫檀雕刻等是快手熱門非遺項目
    京劇、蘇繡、太極拳、秧歌、秦腔、豫劇、嗩吶藝術、面人、相聲、火把節、民間社火、燈會、廟會、琵琶藝術、賽龍舟、象棋、東北二人轉、泥塑、紫檀雕刻、剪紙、挑花、彝族年、馬戲等都是快手上的熱門國家級非遺項目。快手女性用戶最愛記錄的非遺類型是京劇、剪紙、挑花;快手男性用戶最愛記錄的非遺類型是木雕、象棋、太極拳。
  • 「男工繡」趙亦軍:一幅作品繡了17年,一根線能劈成64股
    根據地方和派系的不同,刺繡主要分為蜀繡,湘繡,粵繡和蘇繡,每個派系下面還分有地方刺繡,其中杭繡便是蘇繡的一個分支。很多地方刺繡早已失傳,作為曾經盛名南宋宮廷的杭繡也在面臨著這個窘境。作為「男工繡」最後的傳承人,趙亦軍17年來只繡一幅作品,一根線甚至能劈成64股,匠心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