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說的這座寺廟就是塔爾寺,又名塔兒寺,位於西寧市區西南25公裡的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蓮花山坳中,是青海省首屆一指的名勝古蹟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青海省和中國西北地區的佛教中心和黃教的聖地,整座寺依山疊砌、蜿蜒起伏、錯落有致、氣勢磅礴,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景色壯麗非凡。
該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築群,佔地面積約600餘畝,是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全國及東南亞亦享有盛名。眾多寺廟和僧侶的住所依山勢建在山谷中,她是我國著名的喇嘛寺院,是喇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亦是西北地區佛教活動的中心。藏語稱「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像彌勒洲,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廟之一。 相傳,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咯巴大師出生在今魯沙爾鎮塔爾寺所處的地方。他出生時滴下臍帶血的地方長出了一棵菩提樹,後來為了紀念他,人們修建了一座塔,包住那棵菩提樹,後為了保護塔就蓋了一座殿堂,這就是塔爾寺的雛形。也許是先「塔」而後「寺」吧。
塔爾寺門前廣場有一座八尊白塔稱為如意塔,是為了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一生八大功德而建的,如今已成為塔爾寺的標誌性建築,它獨特的造型給遊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進入塔爾寺,第一個殿園中的一塊大石頭,成為人們爭相朝拜的對象。傳說中,宗喀巴16歲從這裡出發去拉薩學習佛教。藏文文獻中很詳細地記載了他當年在那裡求經學法的經歷。他的母親,如天下所有母親一樣在家日日期盼遠方兒子的歸來,殿前園中供著的那塊大石頭,是當年母親每日背水歸來在此歇腳並思念遊子的地方,在信徒們的心裡這樣的石頭無疑是有著靈氣的,會有很多人在這裡燒香、磕頭、獻哈達。其實,不只是信徒,任何人的心都會被石頭上承載的母愛與思念所打動。
從外觀上來看,塔爾寺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兩個殿堂,分別是大金瓦殿和小金瓦殿,整個屋頂全部都是鍍金的,遠處看上去,金光閃閃。大金瓦殿裡面有一座佛像,叫銀殼神變大靈塔。塔高11米,全塔以純銀作底,表面鍍以黃金,並鑲嵌瑪瑙、翡翠、象牙等各種珍寶。大金瓦殿前還有一株菩提樹,就是上邊所說的那棵樹,據說這株菩提樹有十萬片葉子,每片葉子上都有獅子吼佛像一尊。在大金瓦殿內,我們看到有很多喇嘛在念經。導遊介紹說,原來寺裡面的喇嘛還更多,有一兩千人,後來由於國家對在一座寺院裡面的喇嘛有人數的限制,所以現在只有五百多人了。而且,念經,是喇嘛的一種學習方式,不光是念,還會有類似於我們平時考試的活動,表現突出的,才能上高臺講經。可以說是有嚴格的學位制度了。不同級別的僧侶稱呼不一樣、修行不一樣、待遇也不一樣,可見佛國信眾也不是人人平等的。這些僧侶們除了從事佛事以外,每人都有一個謀生的技藝,有的人從事建築和種植、有的人從事醫藥、有的人從事藝術,在各個不同的領域傳承著瑰麗的藏文化。 塔爾寺有三絕,分別是:酥油花、堆繡、壁畫。 酥油花:酥油花可以說是一種雕刻,但是原料是用的凝固的酥油。藝人在酥油中摻和不同的礦物質,形成不同的顏色,用不同顏色的酥油然後來雕刻成大幅的作品。由於酥油很容易融化,所以酥油花的雕刻,一般就是在於一年中最寒冷的三個月中完成。而且在雕刻的時候,藝人面前還有一盆冷水。如果手的溫度稍微高了一點,那麼藝人就需要把手泡到冷水裡面泡一會,等手的溫度低了,再開始雕刻,那幾乎是完全凍僵的手,來完成這個雕刻工作,非常的辛苦。幾乎每年都會因為雕刻酥油花,有藝人的手嚴重凍傷,甚至會殘廢。塔爾寺內有一個酥油花館,裡面的酥油花每年都要換一次,每年正月十五前,把剛製作好的並且評定為最好的兩組酥油花更換到展館內供人欣賞。一般來說,一組酥油花,往往有幾十個甚至一兩萬個人物在其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場景。要說起來的話,酥油花比起英國蠟像館的蠟像毫不遜色,而且還難度更大。因為酥油花在常溫下都會融化,所以製作時和展覽時的溫度都是非常低的,也非常難保存。 堆繡:是比較特殊的一種刺繡吧,是用綢緞剪成各種形狀,拼成圖案,包括可能用一些其他珍貴的物品來組成圖案,然後中間填充一些羊毛、棉花等填充物,使得刺繡看上去有立體感。現在塔爾寺僅在大金瓦殿還存有18幅堆繡作品,手藝是已經失傳了。據導遊介紹,文化大革命期間,寺院裡面的人都被趕走,會這種手藝的人,也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了。
壁畫:塔爾寺中還有一個特色是壁畫,而且這些壁畫絕大部分都是繪於布幔之上的,而不是傳統的牆壁或者木板等。這個壁畫的原料,也是使用了不同的礦物質,經過幾百年至今,顏色還非常鮮豔,沒有絲毫退色的痕跡。 塔爾寺由於其名氣大,很多藏族同胞不遠千裡來朝拜。而且,完完全全是靠自己的雙腳,自帶乾糧,並且一路磕長頭過來。所謂磕長頭,又叫等身長頭,磕的時候,全身伏地,再起來。一般來說,都是走三步,磕一個頭。就這樣,從自己的家鄉一直磕到塔爾寺。距離遠一點的地方,年輕的人,也許一個多月可以走到,年紀大的,甚至要用三四個月的時間,他們到了塔爾寺,還會在殿門外繼續磕長頭,直到磕滿十萬個為止。至於為什麼要磕十萬個長頭,是因為塔爾寺的菩提樹有十萬片葉子,每片葉子上都有佛像,那麼,磕十萬個長頭,才相當於是給菩提樹磕了一個頭。只有當十萬個長頭磕完後,他們才會進殿朝拜,獻上哈達,給酥油燈添上自己帶的一點酥油,並捐獻自己的一點心意。他們對宗教的信仰真令人感嘆。 可能是為了營造和保持其神秘性吧,寺院內很多地方禁止拍照,十分令人遺憾。 總體上,塔爾寺給我的印象是比較壓抑,寺廟裡的空氣也令人窒息,光線陰暗的室內燃燒著酥油燈,令人產生一種恐懼感。不像內地的寺廟富麗堂皇,窗明几亮。時過境遷,如今的塔爾寺在隱約中與朝拜者已打成一片,沒有了往日高高在上的傲氣,在與人們的互動中成就著自己,也成就著芸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