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在線新經濟的崛起,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悄悄改變,在網上購物、聽書、雲逛博物館成為主流和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日常。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內容消費網際網路平臺,在這一年再次迎來高速發展期。
12月3日是喜馬拉雅123狂歡節,也是國際殘疾人日。在喜馬拉雅1000萬主播裡,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殘疾人。他們雖然身有殘缺,但是心無障礙,追夢的步伐永不停歇。他們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藉助喜馬拉雅豐富的有聲內容資源和成熟的主播孵化體系,用聲音開創了新職業。
在喜馬拉雅上,殘疾人主播或演播有聲書,或分享知識,或做起了直播……他們不僅自力更生,有的甚至還創辦機構、公司,幫助更多殘疾人用聲音獲得收入,在這個不用露臉、不以貌取人的平臺上找到公平與公正。
如今,在喜馬拉雅上,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其中,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元,專輯播放量最大的超過8億,他們為自己找到了生命裡的光,還讓無數聽友在聲音的世界裡找到慰藉。
來自東莞的熊子辰就是這樣一位殘障主播。
熊子辰,男
所在城市:東莞
喜馬拉雅主播ID:熊子辰
代表作品:《萬古至尊》
電影《一天》中說,未來總是不確定的,所以才會讓人有種熱血澎湃的激動。對於即將邁入不惑之年的熊子辰來說,「熱血」和「激動」的時刻已鮮少出現,但生活的不確定性,確實將他帶入了新的人生旅程。
在傳統媒體呆了二十餘年的媒體人熊子辰,因為雙腿意外受傷,在自己46歲那年擁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有聲書主播。
和他有著相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從盲人按摩師到當紅音頻主播,從聾啞手藝人到熱門視頻博主……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曾經默默生活的他們,走進了更多人的生活。
殘疾人的就業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在變化中又是怎麼突破自我的?作為喜馬拉雅粉絲量、收聽量最高的殘疾人主播,熊子辰或許可以為我們做出解答。
傳統媒體人轉型做音頻主播
1992年,播音專業畢業的熊子辰來到廣東一家傳統媒體,從事新聞播音主持方面的工作,這一幹,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年間,他從臺前走到幕後,整個行業也悄然換了一番天地。
網際網路技術催生出在線音頻、在線視頻、社交媒體等一批科技平臺的出現,也造就了一批新型媒體人和主播。對於外面世界的改變,忙於新聞工作的熊子辰並未注意到。
生活在此時向他開了一個玩笑,突如其來的雙腿股骨頭壞死,讓原本正常的生活發生了轉折。
「早年經歷過一次大腦感染,高燒了六個月時間,住院期間因為服用了大量激素類的藥物,為雙腿埋下了隱患,導致後來股骨頭壞死,行動不便。腿受傷後就一直留在電視臺做後期編輯,儘管仍有事情可以做,但那段時間狀態還是有些消沉。」回憶起生病初期的場景,熊子辰的聲音變得略微低沉。
生性樂觀的他,明白自己不能就此妥協。2018年,在朋友的推薦下,熊子辰首次接觸到網絡電臺,並在喜馬拉雅開通了個人帳號。此時,46歲的熊子辰擁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有聲書主播。
新身份帶來了不同於往常的體驗。熊子辰介紹,一開始做節目,只分享一些散文詩歌,後來發現在喜馬拉雅聽小說的人很多,恰巧自己看過網絡小說《萬古至尊》,覺得作品很不錯,便產生了演播的想法。沒想到的是,節目播出後受到越來越多聽眾的喜歡,粉絲數從一天漲幾個、幾百個,到一天上千個。
兩年時間裡,熊子辰憑著自己的堅持,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人主播,變成擁有72萬粉絲、作品播放量超8.2億的人氣主播。他也是目前喜馬拉雅上作品播放量最高、粉絲數最多的殘疾人主播。
他坦言,雖然一直從事語言工作,但做新聞和做小說區別很大,最明顯的就是播演方式不同。
剛做主播那會兒,熊子辰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新聞腔。他表示,做新聞報導不需要投入太多個人情感,但做有聲書就不一樣了,需要有很強的交流感。
「剛錄節目的時候,很多粉絲留言說聽我講故事像聽新聞聯播的,我也覺得挺好笑,只能努力調整狀態,不斷改進,後來效果開始逐漸變好。」熊子辰說,直到現在,他仍不斷在平臺上聽一些優秀主播的作品,向他們學習。
熊子辰明白,真正走得遠、走得穩的人,一定不是局限於眼前、停滯不前的人,而是要敢於突破自己、積極改變。因此,他一直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
節目開播以來,所有的內容、錄播、剪輯都由熊子辰一人完成,他表示,對配樂的審美、對節奏的把控,都會反映在作品中,只有將各方面做精做細,才能呈現出一個相對完美的整體效果來,這都需要他不斷學習。
擁有兩年的演播經驗之後,熊子辰對這份工作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內容永遠是擺在第一,如果小說本身質量很差,很難有好的演播效果。第二,演播者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才能不浪費一部好作品。最後,後期一定是加分項,它可以讓作品更出彩。」
演播有聲書成為新的精神支柱
熊子辰是身邊人公認的運動控。在雙腿受傷之前,他將工作之餘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運動上,經常參加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
腿受傷後,這種充實的生活戛然而止,生活從動態變成靜態,熊子辰的精神狀態也一度陷入消沉,「就像突然沒了精神支柱」。
朋友推薦做音頻主播的建議被接納後,熊子辰開始把工作之餘的時間放在有聲書演播上,從錄節目、鑽研學習到認識粉絲、接觸工作上的新同事,他又回到了之前的忙碌節奏中,逐漸從消極的狀態中走了出來。
在粉絲與朋友的鼓勵下,熊子辰也在演播過程中找到新的方向。「在喜馬拉雅演播有聲書讓我找到了新的精神支柱,重新有了做事的動力。」
工作之餘,熊子辰也沒落下做復健運動,平常仍堅持做一些小幅度的柔韌訓練和按摩。最近,他剛剛去做了右腿的髖關節置換手術,這種手術是將腿部壞死的骨頭換掉,換上人工關節,可以幫助病患恢復正常生活或進行低強度工作。他表示,等右腿恢復好後,會再去做左腿手術。
「以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我自己堅持做復健,雙腿未來還是有很大希望康復的,至少可以讓我重新從事一些基本的體育活動。」熊子辰表示。
對接下來的演播工作,熊子辰也有了更多新的計劃:「主要還是以音頻演播為主,不過平臺也提供了很多機會,比如喜馬拉雅裡的配音秀,好玩又流行,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接下來會做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