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播電臺到喜馬拉雅,聲音經濟到底是怎麼穿越牛熊?

2020-12-06 億歐網

最近一段時間,著名網際網路音頻巨頭喜馬拉雅因為股權問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也讓大家突然關注到在網際網路的市場上,音頻賽道到底是怎麼長盛不衰的?聲音經濟是怎麼成為穿越牛熊的傳奇?

從廣播電臺到線上音頻的聲音進化論

縱觀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信息傳遞一直都是人類文明最核心的難點,為了傳遞信息中國人修了貫穿全國的驛站體系,用八百裡加急傳遞信息。除了郵遞傳信之外,從早期的烽火狼煙,再到戰時的飛鴿傳書,信息對於我們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一切,然而我們的信息傳遞方式一直都是較為落後的,直到著名的大發明家特斯拉發明了無線電,無線電波的出現讓我們信息傳遞的方式產生了質的飛躍。

1906年,紐約的廣播站播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廣播,之後廣播開始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巨大的作用,在美國大蕭條期間,羅斯福的爐邊談話是鼓舞美國人振奮起來的有效武器,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邱吉爾的戰時演講更是激勵全世界人民共同抗擊侵略者的重要手段。戰後,廣播電臺開始了全世界的流行。

然而,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60年代電視開始在全世界快速普及,90年代網際網路開始在全球高速發展,進入21世紀之後移動網際網路更是成為了人們日常的數字器官,很多人都認為越來越多的信息傳遞方式開始出現,廣播電臺應該早就到了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了吧,然而讓所有人吃驚的是,廣播電臺不僅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反而在這些年發展的日益紅火。

2010年前後,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市場上以喜馬拉雅、QQ音樂、荔枝FM、蜻蜓FM等為代表的聲音網際網路企業開始強勢崛起,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的優勢,進一步提升了音質水平,形成了良好的用戶體驗,成為了網際網路上的廣播電臺。並且伴隨著4G乃至於5G的普及,網際網路電臺已經逐漸進化成為網際網路聲音經濟模式,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的網際網路生態。

聲音經濟到底怎麼穿越牛熊?

從廣播電臺到聲音經濟,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任何一個產業的強勢崛起都沒能真正的摧毀聲音經濟,其強勁的生命力到底在何方?

我們仔細研究聲音經濟產業的發展就會發現,在電視、電腦、手機出現的時候,幾乎每一次都有人在說聲音經濟將要滅亡,然而卻每每預言落空,這是因為對於人類來說,我們感知世界的六感即"眼耳鼻舌身意",每一個都可以用於感知我們的世界,其中視覺體驗無疑是最好的,這也是為什麼能夠同時傳播畫面、聲音的電視、電腦、手機能夠快速普及的原因。

但是,問題卻在於如果我們要用視覺感知世界的話,必然需要極高的專注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所說的國民總時間的概念,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APP都在搶奪大家的國民總時間,即每個人每天可以支配的那4-5個小時的休閒時間。但是聲音卻不一樣,由於聲音的特殊性質,其是一種閉屏平臺,具有極強的伴隨性,可以實現跨越工作時間和休閒時間的跨時間傳播,所以聲音能夠成為一種具有超周期性的強大力量。

舉例來說,隨著汽車的普及,中國已經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家,一個人在開車的時候精神高度集中,無論看手機還是看屏幕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不被允許的行為,但是如果他收聽廣播、收聽音頻內容卻能夠一點不妨礙駕駛員的汽車駕駛,可以說,聲音內容是汽車駕駛過程中最合適的伴隨休閒與娛樂內容。甚至於做家務乃至於上班、學習的過程中,聲音都是擁有貫穿始終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聲音經濟不僅不會被視頻所取代,反而擁有遠超視頻的市場空間,音頻消費逐漸成為內容消費的重要消費形式,在中國內容消費市場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5G時代,聲音經濟將有可能具備穿越周期和國民總時間壁壘的力量,對於音頻內容的收聽不局限於休閒時間,而幾乎已經貫穿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全天,成為內容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僅以當前音頻市場的巨頭喜馬拉雅為例,根據啟信寶的數據顯示,喜馬拉雅成立至今已經經歷了多輪融資,其投資人中不乏小米這樣的明星網際網路巨頭,可見資本市場對整體音頻市場的看好。

而且世界著名的網際網路女皇瑪麗·米克爾在其最新發布的報告中也明確表示音頻產業在全球都擁有較為廣泛的用戶群體,市場增長前景巨大。連著名網際網路巨頭亞馬遜也都推出了自己的Echo Sub智能音箱,著重在音頻內容產業發力。

與此同時,恆大研究院的報告也明確指出,精神消費升級,用戶需求驅動網際網路內容產業繁榮,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移動通信技術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在內容供給端,不同的內容展現形式與不同的用戶定位相結合,誕生出豐富多樣的內容產品,為消費者帶來多樣產品體驗,並催生多種內容付費方式。

如何構建聲音經濟的內容高邊疆?

在音頻經久不衰的同時,穿越周期代表的是音頻賽道的降維攻擊能力,但是在困擾在歷代音頻企業面前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利潤到底從哪來?什麼才是音頻產業真正可以基業長青的高邊疆?

也許你問任何一個人,相信他都會拿出一套極為精到的方法論,這就是向B端用戶收取廣告費,向C端用戶收取內容使用金。只是看上去簡單的道理,到底該如何去做?

首先,網際網路音頻突破電臺的力量。傳統電臺其實有著一個非常大的難點,這就是一個廣播電臺只有一個頻率,在這個頻率上他一天的時間只有24小時,每天的24小時對於廣播電臺來說是一個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每天能夠用於播出廣告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想要增收只能通過要不增加廣告時間,要不提高廣告刊例。但無論哪一種對於電臺來說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式,增加廣告時間必然會導致用戶體驗下降,收聽率降低。

而提高廣告刊例,對於廣告商來說肯定有他的上限,一定不會願意無限制的增加。而類似於喜馬拉雅這樣的網際網路音頻APP由於消費者自主選擇,那麼就可以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來進行精確地推送,再加上網際網路幾乎無限的廣域性,導致了其用戶不僅可以來自於一個地區,甚至理論上可以來自世界各地。像喜馬拉雅這樣的音頻企業已經可以做到從全國聚集超過5.3億的用戶,在全世界除中國之外還有4000萬人收聽,這讓他們擁有了幾乎無限制的頻率資源和以全球為範圍的市場。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第四季度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三家主流在線音頻活躍人數分別達到8909.3萬人、3439.2萬人和3020.8萬人。

其次,對內容製作的超級高邊疆。在擁有了一個幾乎全球化的市場之後,網際網路音頻企業還不用考慮時間的限制,因為消費者是自主選擇收聽內容的,所以只要消費者有需求就可以在內容層面進行不斷地的加碼,上至名人政要,深如學者教授其實都可以成為內容的製作者,這種內容選擇的廣泛性,讓音頻巨頭可以遊刃有餘地操作各種深度的內容。

恆大研究院的《中國網際網路內容產業報告》指出:大數據、人工智慧、軟體技術為新時期的內容創作變得簡單快捷。只要有一部智慧型手機,任何人都能成為短視頻創作者、音頻課程創作者。而原本擁有"塵封"資源的創作者們開始積極的將自身資源向外傳播,從而變現,從文字能力、音樂創作、成長故事,到職場經驗,每一種有價值的內容都值得被傳播。這種內容的廣泛性逐漸形成了只屬於線上音頻巨頭的高邊疆,如果一家企業能夠在獨創性內容層面不斷加碼的話,那麼其本身的業務優勢不僅不會出現邊際遞減,反而會呈現出巨大的加成效應,出現規模經濟的效果,這種壁壘看似並不強大,卻極為堅韌,乃至於成為音頻企業隔絕其他競爭者的有效護城河。

第三,讓用戶心甘情願購買的預設扭曲力場。在線上音頻企業構建內容高邊疆之後,其實也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IP經濟扭曲力場,好的內容必然會吸引大量的用戶,而內容收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不僅具有成癮性更具有心理暗示的活動,當收聽內容的習慣養成之後,消費者就會在內容的現實扭曲力場中被不斷地推動前進,特別是如果這個內容具有相當強的連續性的時候,只要在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這種扭曲力場將會不斷推動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根據喜馬拉雅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平臺上活躍用戶中付費佔比由10%增加至36%,相較於 2017 年,2018 年 90 後用戶的付費佔比增加了 6.3 倍,而且消費者在喜馬拉雅上的ARPU值達到了58元,遠超於其他的內容付費產品,可見音頻付費對消費者扭曲力場的作用。

恆大研究院對此也明確表示:內容付費滿足人心需求,年輕一代更注重精神富足。像所有的消費品一樣,產品順應消費者需求而生,而時下的中國,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中心的新經濟蓬勃發展,新中產階級崛起,Z世代人群(95後-00後)成為新型消費主力軍,尋找自我、提高自我、實現自我成為人心需求的核心。內容付費的海洋足夠容納各種精神消費需求,未來或許還有更多類別的內容付費,但可以肯定的是內容付費的發展不會止步於當下。

當然,現在階段中國消費者在音頻市場的付費比例只佔5%左右,相比於其他市場15%的付費比例,音頻賽道仍有相當大的潛力和空間。

既然音頻的高邊疆已經形成,現實扭曲力場也正在發揮效用,那麼對於聲音經濟市場來說考驗的就是各家企業的賽跑速度,如果有哪家企業可以在市場上實現一騎絕塵,那麼在馬太效應的推動之下,市場的紅利也將最終由這家企業所享有。

如今,聲音經濟正在蓬勃發展過程中,這個市場的賽道難道不值得我們進一步期待嗎?

作者:上遊財經專家顧問,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

相關焦點

  • 正規廣播頻率傳出黑電臺的聲音 直播間打不進熱線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黃挺 李歡)在12月27日的節目中,《第一新聞》關注了籠罩在西安上空的黑電臺,這些非法電臺不僅播出內容虛假低俗,甚至還威脅到了航空安全。通過記者進一步的採訪,將繼續為您揭開黑電臺的神秘面紗,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麼騷擾聽眾的。
  • 喜馬拉雅等被罰或「疑下架」,耳朵經濟迎來「審查重拳」?
    我也沒發現什麼不好的東西,怎麼就下架了?」這場網絡音頻整治審查行動,對於網絡音頻行業而言顯然有一定的衝擊。2011年開始,荔枝、喜馬拉雅、蜻蜓、懶人聽書等音頻平臺的出現,以有聲讀物、廣播電臺、個人主播、音頻直播、知識付費等音頻類型搭建出行業體系,讓行業傳統廣播轉向了移動網際網路,2016年內容付費浪潮促使行業迅速上升,初代玩家們紛紛獲得資本青睞,而企鵝FM、紅豆live(現在改名kilakila)等新平臺冒出,2018年閱文、B站陸續進入音頻市場,音頻行業從免費內容輸出進入商業變現階段。
  • 融媒體背景下文學作品的聲音傳播思路
    路遙《平凡的世界》剛出版時,在文學界評價並不高,正是藉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播出,靠著李野默聲音的塑造,才使孫少平的形象走進億萬聽眾的心裡,成就了一部名著。這些先例都足以證明有聲文學的獨特魅力。  這些文學作品藉助聲音傳播成功的案例啟發我們,在聲音上做文章大有可為。
  • 中國播客案例研究——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
    2011年,蜻蜓FM上線,作為國內首家網絡音頻平臺,曾被評選為「2011年度App Store最佳收聽廣播電臺」。其後拓展為全品類的綜合音頻平臺,至今蜻蜓FM都是為數不多可以收聽到廣播電臺直播、且保留「FM」特點(如圖標為紅色收音機)的網絡音頻平臺。
  • 2012度全國經濟廣播優秀節目評析結果公布
    單位:第一財經廣播   主創:袁雯 餘音   5、《首條穿越高寒地區哈大高鐵正式運營》   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   主創:劉險峰 李楠 鍾軍   6、《台州企業抱團向不誠信企業「開刀」》   單位:台州廣播電視總臺   主創:裴麗陽(採寫) 周利斌(編輯)
  • 「電臺綜藝」《朋友請聽好》走紅,風靡一時的電臺為什麼落寞了?
    1.音樂電臺的興起與輝煌1920年11月20日,世界上第一個無線廣播電臺——KDKA廣播電臺在美國匹茲堡誕生,自此以後,電臺逐步成了大部分人唯一且價格最便宜的能獲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得益於電臺消除文化壁壘的優點,在黑白電視機未普及之前,電臺廣播的聲音營造了美國家庭的集體記憶和情感共鳴。而為了豐富節目形式,「音樂播放」成了每個電臺節目的固定環節。
  • 近5年,這些基金成功穿越牛熊!
    來源:Wind資訊各國股票資產遭遇拋售潮,多國股市上演「熔斷」戲碼,新的一輪牛熊轉換或即將開始。回顧過去5年,A股市場幾起幾落,部分基金在此期間經歷過幾輪牛熊市的考驗,實現了為投資者持續賺錢的目標。今天我們就根據這些基金的短、中、長期表現來看看,哪些基金能穿越牛熊。
  • 喜馬拉雅聯合秒針系統發布聲音流廣告報告
    近日,喜馬拉雅聯合秒針系統發布《聲音流廣告價值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隨著數字音頻媒體的普及和音頻內容消費場景的多樣化,聲音流廣告具有的受眾、場景、營銷三大價值,將賦能品牌數字音頻營銷。
  • 人民廣播,聲震長空
    時任山西人民廣播電臺臺長張敬民(右一)與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前輩們北京座談後留影楊兆麟2000年夏在陝北新華廣播電臺編輯部舊址前留影徐文勝採訪錢家楣(左)音響的豐富性,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作品的可聽性。在深入採訪取得豐富背景音響的同時,採訪組在採訪間隙先後到延安文化館、陝西音像出版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資料室、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收集素材,以便在後期製作時能夠匹配相應的背景音響。無論是咦咦呀呀的陝北民歌還是激昂慷慨的革命歌曲,都儘可能有原汁原味的效果。
  • 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FM啦
    親愛的小夥伴們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FM啦!趕快來關注吧!參與節目實時互動贏取精美獎品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您身邊的電臺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這是崇州人民廣播電臺在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方面的創新之舉。蜻蜓FM是全球網絡音頻聚合平臺,聚合了世界各地共有3000多個電臺頻道,固定用戶近億人。崇州人民廣播電臺涵蓋最新、最全的時事新聞、本地資訊、城市歷史文化、美食旅遊推介、交通路況以及經典、流行的年代音樂等板塊。聽眾只需在手機上下載蜻蜓FM的APP,搜索年代音樂1022,就可以隨時隨地收聽節目,並可以回聽,下載。
  • 喜馬拉雅如何成為億萬女性用戶的情感樹洞?
    截至目前,小默已經擁有117.8萬粉絲,位居喜馬拉雅情感類主播TOP1,最具代表性的專輯《默默道來》目前已累計播放12.8億。在入駐喜馬拉雅之前,小默已經在湖北某傳統電臺工作了近4年。喜歡和享受坐在話筒前的她在知道喜馬拉雅後,就嘗試著把以往錄製過的節目經過剪輯上傳到平臺。本著單純分享的創作初心,小默在上傳作品後並沒有過多關注播放數據與粉絲增長,而是保持著固定的更新頻率。
  • 你對張小泉、和黃白貓有什麼聲音記憶?喜馬拉雅推出「上海品牌新聲...
    刀剪老字號「張小泉」在你心目中是什麼聲音,是否和兒時弄堂裡「磨剪刀「和黃白貓」日化用品又有什麼樣的聲音記憶,是否讓人想起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今天,音頻平臺喜馬拉雅與首批10家企業籤署上海品牌新聲計劃合作協議,未來將打造線上品牌電臺、全生態場景、有聲特產以及上海品牌日等多維度矩陣,深度挖掘上海品牌魅力,講好上海品牌故事。
  • 80年前的今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第一聲劃破夜空!
    新中國廣電事業原本就是一家,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新華廣播電臺。 上世紀30年代末,我黨為籌建口語廣播電臺,通過地下組織從香港購買到一臺廣播發射機,但在秘密運往延安途中,被敵人發現並扣留。
  • 喜馬拉雅聯合秒針系統發布聲音流廣告報告:「好聲音」將不再是打擾
    【獵雲網北京】11月15日報導據光明時報報導,近日,喜馬拉雅聯合秒針系統發布《聲音流廣告價值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廣告基於大量數據,深入剖析了聲音流廣告的營銷價值,為廣告主和行業今後在聲音流廣告投放中提供借鑑與參考,也為構建完整的音頻生態圈提供更多數據支撐。
  • 「小朋友們,小喇叭開始廣播啦!」這個熟悉的聲音,你還記得嗎?
    >都能脫口而出的名字他們是新中國播音與朗誦教學的開拓者與探路人一路灑下辛勤汗水終於迎來桃李芬芳他們就是中國播音界的著名伉儷夏青與葛蘭夏青「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這個聲音對於今天40歲以上的人來說,恐怕不會陌生。
  • 「陪伴、溫暖、多元」成年度聲音關鍵詞 喜馬拉雅2020年度百大主播...
    近日, 喜馬拉雅發布2020年度百大主播榜,本次榜單從互動值、完播量、完播率等維度進行綜合評選。「陪伴、溫暖、多元」成年度聲音關鍵詞。為鼓勵在各個領域辛勤耕耘的創作者,喜馬拉雅同步發布三個垂類細分榜單:2020年度最具商業價值主播TOP10、2020年度直播紅人TOP10、2020年度優質內容合作方TOP20。與此同時,喜馬拉雅年終特別策劃上線。以「陪你聽·見更大的世界」為主題,2020年度收聽報告、年度巔峰榜、百大主播榜依次揭曉,共同記錄這一年聲音世界的關鍵詞與難忘瞬間。
  • 「耳朵經濟」蓬勃發展惠及殘疾人群體:走近喜馬拉雅粉絲最多的殘障...
    隨著今年在線新經濟的崛起,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悄悄改變,在網上購物、聽書、雲逛博物館成為主流和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日常。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內容消費網際網路平臺,在這一年再次迎來高速發展期。12月3日是喜馬拉雅123狂歡節,也是國際殘疾人日。在喜馬拉雅1000萬主播裡,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殘疾人。他們雖然身有殘缺,但是心無障礙,追夢的步伐永不停歇。
  • iTunes廣播加入NPR全天新聞電臺
    如果一個廣播服務沒有看起來蘋果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將NPR(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加入了iTunes Radio中。這個新的電臺將會全天24小時播報實時新聞以及NPR中的其他節目,如 All Things Considered和Morning Edition。
  • 民國首都電臺:南京「夜鶯」聲音甜 規模引起日本恐慌
    它們便是當年國民政府中央電臺的發射塔。鐵塔底下,小巷深長,兩旁是民居,百米內便看見一扇白漆鐵門,兩旁為門房——青瓦拱頂,條磚壘成,典型的民國風格。門牌上,寫著「江東門北街33號」。這裡便是電臺舊址,現為江蘇人民廣播電臺的一處辦公地。1932年,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在江東門外開播,引起轟動。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王嫻:照亮孤獨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王嫻:照亮孤獨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2014年12月30日14:34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王嫻 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 今天下午,由首都女記協、北京婦聯和人民網主辦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的價值取向」首都女記者演講比賽決賽在人民網演播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