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討厭的「神蟲」蝗蟲,它幾乎是人類的「噩夢」

2021-01-07 宇宙探索百科

蝗蟲,俗稱螞蚱。由於其身體結構十分精巧,其行為令人難以忘懷,故又稱「神蟲」。蝗蟲在許多方面表現出獨特的「才能」,甚至成為仿生學研究的對象。

本領高強

蝗蟲體長一般為2-8釐米,由頭、胸、腹組成。身體表面覆蓋著一層堅硬的外殼,叫做外骨骼。蝗蟲頭部前部有一對絲狀觸角,是蝗蟲的觸覺和嗅覺器官。頭下有一個咀嚼式口器。

蝗蟲的頭部還有一對大複眼和三隻單眼。每隻複眼由成千上萬隻小眼睛組成,這是最有用的眼睛。它能清晰地看到圖像,辨別色澤,群起群落,一起行動,準確無誤。蝗蟲有趨光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行為也受光線的支配。例如,當一組蝗蟲向前移動時,陽光總是從其左側照射。如果你用鏡子讓光線從它的右側照射,蝗蟲群會立即轉向相反的方向。

一對蝗蟲的前翅長在中胸後部,堅韌、狹長,能保護後翅;一對蝗蟲的後翅長在後胸後部,膜透明,軟而寬,適於飛行。不飛行時,它們被摺疊在前翼下面。兩翼的底部是發達的肌肉。蝗蟲翅膀上的靜脈呈放射狀排列,橫靜脈也成排排列。這樣的結構使得機翼摺疊時既不彎曲也不旋轉,像扇子一樣自由開閉。因為這對翅膀善於飛翔,蝗蟲的活動範圍很廣。它們可以長距離飛行,持續1-3天,每小時約5-10公裡,最長可達600多公裡。它們甚至可以穿越海洋飛到另一個大陸。

蝗蟲的三對胸足都很強健。前腳和中足適合行走,後腳適合跳躍。它的跳躍高度是它身長的幾十倍,不需要助跑就會產生極高的加速度。因此,現在有人開發了蝗蟲仿生機器人。該機器人通過連杆機構實現蝗蟲腿的仿生設計,實現了跳躍動作,功耗低。它能像蝗蟲一樣跳得又高又長,非常靈活。

蝗蟲的遊動能力,除了水生昆蟲外,在昆蟲中也很少見。幼蟲3齡可遊7-12小時,5齡可遊13-28小時。蝗災爆發時,有人曾看到蝗蟲從長江以北遊到長江以南。這裡可以看到蝗蟲的生命力有多強。

由於蝗蟲「嘎嘎」的聲音單調乏味,音質粗糙,音量不夠大,常常被忽略。事實上,每隻蝗蟲的後腿內側都有一系列的發聲的音齒。每隻翅膀的外側都有一條粗糙而高的翅脈,這就是所謂的音銼。當蝗蟲想「說話」時,它會讓它的後腿交替快速地上下起伏。它用腿上的音齒輕拍和摩擦翅膀上的音銼,發出聲音。雄蝗蟲的啁啾聲不僅能吸引雌蝗蟲見面,還能召喚同伴。當蝗蟲大發生時,它們就是通過這種鳴聲作為信號來集結和遷徙的。

蝗蟲的一對尖利的嘴鋒利無比,如鑿如鋸,啃起草葉「沙沙」有聲,很喜歡吃蘆葦、水稻、玉米等各種作物的葉子,但它們不太喜歡棉花。很久以前,發生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大量蝗蟲飛向棉花叢。因為他們對草上癮,他們把所有的雜草都吃光了,棉花仍然完好無損。蝗蟲似乎在為人們除草。真是一個奇談,「萬惡」蝗蟲竟然做出這樣的好事。

蝗蟲吃得很多。一齡時,每日攝入量是體重的10倍,四齡時是體重的20倍。當他們餓的時候,他們也吃動物性食物。即使是他們同伴的屍體它們也吃。所有其他可以充飢的食物都在食用範圍之內。

蝗災夢魘

儘管「神蟲」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但說到蝗蟲,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尤其是今年的大規模蝗災!

蝗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噩夢。在中外歷史上,曾發生過無數次的蝗災、人民流離失所和饑荒。蝗災影響到世界十分之一人口的生計。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大陸上,近百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程度受到蝗災威脅,其中非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蝗災最為頻繁和嚴重。1889年,紅海附近發生了蝗災。成群的蝗蟲飛來的時候,像一團活的烏雲,遮住太陽,使大地變黑。據估計,蝗蟲總數達2500億隻,總重量55萬噸,需要1萬多節火車皮才能裝的下!

中國最早的蝗災記載見於公元前707年的《春秋三傳》。2600多年中,有史籍記載的蝗災發生過近千次,以至於在史書中把「蝗災、水災、旱災」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飛蝗蔽天,赤地千裡,禾草皆光,餓殍枕道,人飢相食」,蝗災慘狀不勝枚舉。

蝗蟲(隸屬於蝗總科的種類)為世界性分布,已知大約有1萬餘種,其中可以造成災害的有300多種。我國已知有近900餘種,其中約60餘種可對農、林、牧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例如,愛吃稻葉的稻蝗(油螞蚱)、愛吃甘蔗的蔗蝗(斑角蝗)、有害竹林的竹蝗和喜歡吃棉花嫩葉的棉蝗(綠蚱蜢)等等。在這些蝗蟲中,飛蝗的危害最重,尤其是被老百姓形象地稱為「關公臉、黑背、紅馬褂」的東亞飛蝗,所以平時所說的蝗蟲指的都是它。

散居與群居

在某些年份,蝗蟲是分開生活的,對農業危害不大。在其他年份,他們會一起行動,四處為害。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某一年內,如果某一單位面積內蝗蟲數量少,食物豐富,就會形成散居型,不會遷移尋找食物。再另外一年,單位面積蝗蟲多,糧食不足。它們在體內會有一種特殊的生理反應(此時,蝗蟲體內5-羥色胺的水平比蝗蟲在平靜和孤獨狀態下高出近3倍),從而產生群體的需求,形成蝗蟲群體。

群居蝗蟲是黃褐色的。前胸背板不太隆起,兩側有明顯的黑色條紋。前胸長與後胸足長之比大於2,有成群遷徙的習性,生活在河灘草原區;零星蝗蟲呈綠色或灰色,前胸和後胸板呈脊狀突起,兩側黑色條紋不明顯。前翼的長度與後胸足的長度之比通常小於2。它們不會成群結隊或遷徙。它們像一般的蚱蜢一樣,散落在丘陵草原上。

過去,科學家並不了解蝗蟲生態習性的變化。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所以把社會類型命名為飛蝗,把分散型命名為赤腳蝗。直到1921年,蘇聯昆蟲學家伊萬諾夫才首次揭示了這個秘密。這一發現不僅查明了蝗蟲的種類和習性問題,而且還改變了人們頭腦中對於蝗蟲大發生的神秘感。

旱極而蝗

散居的蝗蟲危害並不大,即使人們看到它們也會逃之夭夭。為什麼這種「害羞」的昆蟲會變得如此「咄咄逼人」?

中國古代有「大旱必有蝗蟲」和「久旱必有蝗蟲」的說法,說明蝗災往往伴隨著乾旱。春、夏、暖、冬等氣候提前變暖,將降低蝗蟲越冬卵的死亡率和蝗災的早期發生。然而,蝗災的爆發不僅與氣候異常有關,而且與人為破壞生態環境有關,是蝗災的重要根源。水利建設不當、草場管理不善、過度放牧、草地退化、土地資源利用不當等都有利於蝗蟲的發生。例如,由於歷代毀林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積,洪水過後黃河中下遊地區經常發生嚴重乾旱,沿湖、海濱、江河,內澇等地區出現許多大片荒地,直接形成適合蝗蟲發生和猖獗的自然地理條件。

蝗蟲必須在空曠的土地上產卵,否則它們無法繁殖。植被的破壞為蝗蟲的繁殖提供了條件。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各行各業的發展,許多樹木被濫砍濫伐,水土流失加劇,裸露的土地越多,蝗蟲繁殖的場所也越廣。在一些地方,水庫乾涸後,由於綠化和防治措施跟不上,變成了「螞蚱窩」,每年要用幾十噸農藥治理蝗災。

蝗蟲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員。作為植物的消費者,它在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蝗蟲與其他物種一起,制約發展,維持生態平衡。在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中,蝗蟲只是吃的「義務」,對人類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除了受到食物鏈上天敵的控制外,植物多樣性還增加了蝗蟲覓食的時間;植物的高覆蓋率減少了它們產卵的地方;春季殘草對新芽有保護屏蔽作用,減少蝗蟲吃掉新芽的機會。然而,環境的破壞使蝗蟲的天敵因無處藏身而減少;裸露的地面增加了蝗蟲產卵的地方;殘草的減少增加了蝗蟲吃掉新芽的機會,從而造成蝗蟲種群的大爆發。

掃「蝗」有方

自有農事耕作以來,人類就在與蝗蟲進行著不斷的「鬥爭」。我國古代首次記載的官方組織治蝗是在公元2年,《漢書·平帝紀》言:「遣使者捕蝗,詔捕蝗詣吏,以石鬥受錢」。

古人曾用火燒和填埋相結合的方法對付蝗蟲,但收效甚微。那時,要想控制這些四處遊蕩的「神蟲」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很多封建帝王只有迷信鬼神,在蝗災頻繁發生的地方設「蝗神廟」祭祀。不過,唐朝開元年間發生蝗災後,唐明皇力排眾議,採用堅決捕打的措施,當年打死的蝗蟲重約2萬餘擔,保住了農業豐收。直到今天,捕捉仍然不失為一種控制蝗蟲的方法。人們甚至還可以巧妙地利用聲音來達到目的,那就是用錄音機收錄蝗蟲雌雄交尾時的鳴聲,而後在蝗蟲盛發季節播送,雌蝗蟲以為「情人」在哼浪漫的「小夜曲」,會紛至沓來「幽會」,結果誤入人們事先布置好的天羅地網。

事實上,人類現在已經掌握了許多防治蝗災的科學方法,如生態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它們基本已經不能為所欲為了。

化學防治主要是針對高密度蝗蟲而採取的一種應急措施,常規的方法是靠地面噴灑或飛機噴灑農藥殺死蝗蟲,特別是蝗蝻。蝗蝻與蝗蟲成蟲最大的區別在於翅未夠長度,不會飛,只能跳來跳去,此時進行化學防治效果最佳。目前已有一種造價低、安全性能好的超低空遙控直升機問世,農田作業每小時可噴藥300畝。這一方法見效快,尤其是在蝗蟲大發生的時候,幾乎是惟一有效的辦法了。但化學防治會給土地、周邊水源甚至人類自身帶來汙染和危害,並且有可能將蝗蟲的天敵也一併殺死,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因此,這種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徹底地實現蝗區改造。

生態控制和生物防治才是治本的措施。生態控制是通過改變蝗蟲孳生的環境來控制蝗蟲的繁衍和發育,在國外早已採用種植如榴槤、苜蓿等蝗蟲不易咬食的植物來實現這一過程。例如,通過工程措施,以深溝條田的形式開發荒鹼地,然後進行植被結構調整,引進種植五七香花槐、四倍體速生槐、三倍體速生楊等一些蝗蟲不喜食的樹種,減少蝗蟲發生面積。在某些地區,由於蝗蟲的主要發生地是在位置比較高的荒地,因此大量種植了一些蝗蟲不易吃的棉花、豆科類植物等,使自然條件發生改變,蝗區的面積也大大縮減。

生物防治則應用蝗蟲的天敵以及生物製劑來防治蝗蟲。蝗蟲的天敵很多,蝗蟲卵期的天敵主要有斑蕪菁、豆芫菁、步行蟲、虎甲、金龜子、蜘蛛、螞蟻以及蜂虻的幼蟲等,還有寄生於蝗蟲卵、中的多種黑卵蜂、擬麻蠅、線蟲等。蝗蝻和成蟲的天敵有蜘蛛、蛙、蛇、蜥蜴以及許多鳥、獸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北方,不少地方採取牧鴨、牧雞等方式消滅蝗蟲,也已經收到了良好效果。粉紅椋鳥也是生物滅蝗的主力軍。

它是一種野生候鳥,每年5月中下旬從南亞遷徙到草原繁殖,遷徙時間幾乎與蝗蟲潛伏期相同。一般在距巢區5-8公裡範圍內捕食,每隻成蟲可攜帶5-10隻蝗蟲餵雛鳥。1991年,塔城沙子地區近40萬畝草地發生蝗災。每平方米的種群密度達到40-80隻,吸引了超過10萬隻粉紅椋鳥在此生活繁殖。經過40天的捕食,這個地區的蟲口密度下降到每平方米不到一個。

微孢子蟲治蝗法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採用。它是一種專門寄生在蝗蟲體內的肉眼看不到的單細胞生物,每一毫升中就有1000億隻。蝗蟲在吃下這種微孢子蟲後,在2~3周內就開始發病,行動遲緩,飛翔能力下降,直至最後死亡。這種方法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汙染。此外,利用綠僵菌及其配套技術控制蝗蟲的綜合效果也很好,儘管這種真菌不能像化學殺蟲劑那樣迅速殺死害蟲,但真菌的效力持續時間長久,能夠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殺傷力,能在4~10天內殺死蝗蟲,但不傷害其他昆蟲、植物和人畜,因此是一項可持續,低耗的蝗蟲治理新技術,可成為一種更廉價和更安全的農藥殺蟲劑替代品。

從化學防治到生物防治,是蝗蟲防治方式的一個重大變化。除改善蝗蟲孳生區的水、植被、土壤和氣候外,還應把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特別是要保證生物多樣性,保護蝗蟲的天敵。因此,蝗蟲防治的過程也是生態治理的過程。蝗蟲得到完全控制後,很多地方的生態環境也將得到改善。

相關焦點

  • 動漫中最令人討厭的女角色,她是宅男女神,她幾乎被所有人討厭!
    動漫中最令人討厭的女角色,她是宅男女神,她幾乎被所有人討厭!雖然在動漫中的女角色一般都是非常受人喜歡的,比如炮姐或者是《RE》中的蕾姆,再或者是《刀劍神域》中的亞絲娜。他們要麼因為帥氣,要麼因為可愛,或者單純的就是本子多被人們所喜愛。
  • 最大的蝗蟲有多大?1991年射殺巨型蝗蟲事件,是真的嗎?
    蝗蟲,自古便存在的一大災害,一直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古時候,一旦哪個地方鬧起了蝗災,那必定損失慘重,蝗蟲所過之處,幾乎寸草不生,糧食會被它們啃食的乾乾淨淨,所以蝗蟲一直是令人很厭惡的一種生物。關注新聞的也知道,近期在非洲就發生了嚴重的蝗災,並且蝗蟲還在不斷逼近巴基斯坦,印度邊境,離中國一步之遙。蝗蟲這種生物,全世界就有超過1萬個品種,在中國便有1千種之多,它們的食物是禾本科植物,屬於農業害蟲,那麼可能有人會好奇,這麼多品種中最大的蝗蟲究竟有多大呢?
  • 蝗蟲,蝗災與人類
    儘管「4000億」與「10萬隻」都屬於假新聞,不過蝗災作為世界性的災變,在人類歷史中,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筆苦難的記憶。 今天我們來解剖一下小小的蝗蟲與人類的愛恨情仇。
  • 為何全世界就蝗蟲這種昆蟲經常成災?蝗蟲:你等著,我搖蟲!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即便是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幾乎還是無可避免地遭受到蝗災的侵害,難道不起眼的蝗蟲真的是昆蟲界的扛把子?其實,單單就蝗蟲來說,它可真的算不上是扛把子,因為在我們人類面前它實在是過於渺小。
  • 蝗蟲最害怕什麼?
    蝗蟲,主要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並且,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而飛蝗在我國有三個品種,分別是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平時對我國的農業危害最嚴重的,就是東亞飛蝗。小時候,偶爾在農村的家裡看到一兩隻蝗蟲。我覺得可愛,會想去逗它玩,還不敢直接用手,都是用一根長棍子遠遠的逗蝗蟲玩。因為老人說,用手碰到蝗蟲,會被蝗蟲撬飛起來。所以,從小我對螞蚱都是又愛又怕!並且,蝗蟲又是害蟲,它可以讓農民辛苦耕耘的一切農作物,一瞬間化為虛無。
  • 蝗蟲虐遍全世界,人蝗大戰人類大敗,為何在美國卻被幹絕種?
    近年來,隨著地球氣候不斷暖化,全球蝗災的爆發也越來越頻繁,規模越來越大,對人類糧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進入了緊急狀態。最蹊蹺的是,蝗蟲實際是喜歡獨居的物種,平時一個蝗在植物上安靜地就餐,曬太陽,享受難得的閒暇時光,與世無爭,人畜無害,過著平淡的生活。那為什麼蝗蟲又會聚集起來,成為從古至今人類幾乎完全無力抗拒的巨大災難呢?這要從一種叫5-羥色胺的物質說起,5-羥色胺又叫血清素,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主要存在於動物,包括人類的胃腸道、血小板和中樞神經系統中,是幸福和快樂感覺的源泉。
  • 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
    原來由於蝗蟲的繁殖能力比較強大,一隻雌性蝗蟲大約每次可以產卵50-100隻,並且孵化期也僅僅只有21天,也就是說如果沒人阻止它們,就可以生產出成千上萬隻卵。如果它們發現氣候食物都非常合適的地區,會傳遞消息給族群,這時就有成千上萬隻蝗蟲飛速聚集在一起,啃食食物,它們所到之處地區那可真是寸草不留,顆粒無收。
  • 在餓瘋了的變異蝗蟲眼中,人類也不過是一道美食|毒辣香蕉|
    文/毒蕉有一天,一名專門負責昆蟲預防工作的生物學家發現,有人在實驗室私自培育了一種雜交變異蝗蟲,並且實驗已經成功。這種雜交變異蝗蟲不僅攻擊性強、繁殖速度快,而且還能抵抗各種殺蟲劑,幾乎可以說沒有天敵。生物學家馬上就意識到一旦這種蝗蟲放了出去,將會造成巨大的災難,便立刻安排人放火燒死這批蝗蟲。
  • 遮天蔽日,"喪屍化"蝗蟲來襲
    蝗蟲為什麼能集結如此之多,並且如此高效地「收割」莊稼呢?蝗蟲"喪屍化"單獨行動的沙漠蝗體色大多為綠色或棕色,攻擊能力小,食量也較小,然而,一旦它與其他的沙漠蝗聚集在一起,在觸覺、視覺和嗅覺的刺激下,體內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血清素就會增加,使它變得更加兇猛。
  • 雷蛇曼巴眼鏡蛇超級版和烈焰神蟲超級版榮獲黑金遊戲硬體產品獎
    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泛娛樂展會之一,ChinaJoy 2018除了有眾多遊戲行業的廠商參展之外,今年還有更多前沿科技產品與技術廠商參與其中。同樣引人注目還有本次ChinaJoy 2018設立的官方硬體獎項——第三屆黑金娛樂硬體獎。
  • 4000億蝗蟲奔湧亞洲!把它吃成珍稀動物?一點也不好笑
    我知道圖片有點噁心,襲擊這架飛機的傢伙是一群蝗蟲,這群蝗蟲撞擊了飛機的引擎、擋風玻璃和機頭。也就是它:這架飛機降落後進行了大約11.5個小時的清潔和徹底檢查,所幸沒有發現任何損傷。1./ 開年蝗災 /這群襲擊飛機的蝗蟲,只是蝗災大軍的一個縮影。
  • 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蝗災」了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女生最愛的狗狗品種,其中一種令人討厭
    女生最愛的狗狗品種,其中一種令人討厭女生基本上對小動物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因此,在目前龐大的「鏟屎官」軍團中,女性佔據的比例肯定是更高的。狗狗是最受歡迎的寵物,不過由於品種繁多,很多選擇困難戶雖然很想養狗,卻一直停留在猶豫不決的階段,不知道自己究竟該選擇哪一種狗狗來養。
  • 動物所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據我國近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顯示,大規模的蝗災發生過800多次。飛蝗至今仍然是非洲、亞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的重要農業害蟲。沙漠蝗雖然僅僅分布在非洲、中東、南歐和南亞地區,但危害的記載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這兩種蝗蟲災害一直被認為是人類主要的瘟疫之一。從2019年到2020年6月,沙漠蝗的爆發從非洲之角到伊朗南部和印巴邊境,蔓延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維舟:桑樹是神樹,蠶是神蟲,絲綢由此而來
    又引北宋蘇頌《本草圖經》語:「方書稱桑之功最神,在人資用尤多。」正如Nell Parrot所說,「不存在什麼對樹本身的崇拜;在這表現形式的背後總是隱藏著某種精神的存在。」桑樹的這種神性,在於它是生命之木。桑樹生長數百年的並不少見,甚至可壽達千年;與此同時,它又極易成活,幾乎隨便剪一個枝條扦插都能活。
  • 蝗蟲剋星,Chinese!
    如果大批蝗蟲不能及時被消滅的話,那今年的土地收成就非常不樂觀,這對於僅僅靠天吃飯的非洲人民來說,無疑是最根本的生計困難。 即便索馬利亞地區已經進入全面戒備的狀態,但仍然控制不了蝗蟲的繁殖速度。 歐盟預測,接下來的幾周全人類都將面臨歷史上最為嚴重的蝗蟲災害。 嚴重則意味著,本就糧食不充沛的非洲國家,將面臨更加難以想像的饑荒。
  • 數量龐大的食客集群—沙漠蝗蟲
    沒有什麼動物能像蝗蟲那樣讓人類充滿恐懼了,尤其是沙漠蝗蟲,這些蝗蟲幾乎是造成各種蝗災的罪魁禍首,它們種群會不時爆發。這些昆蟲會變成貪婪的遷徙型,並往周圍地區大規模入侵。蝗群會快速達到災難的規模,它們飛過之後的所有地方就只剩下了光禿禿的莖梗。
  • 就是它!科學家發現一種獨特的氣味,讓獨居的蝗蟲聚集,形成蝗災
    從今年年初開始,蝗蟲已經在世界的一些地區泛濫,它們遮天蔽日,所到之處,農作物和植被幾乎全被它們啃光。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是什麼讓本來習慣獨居的蝗蟲聚集成如此龐大的極具破壞性的群體。最近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信息素的秘密。對於蝗蟲來說,信息素這種化合物就像一種不可抗拒的香水,當蝗蟲發現自己靠近其他蝗蟲時,就會散發出這種化合物。
  • 夏天這些常見的昆蟲,你最討厭哪種?
    蚊子隨處可見,吸血長包,而且還瘙癢,討厭等級:★★★★★知了在夏天也是到處可見,最怕的是一群知了一直在叫,想午休都難,討厭等級:★★★★★蒼蠅是夏天常見的昆蟲,這傢伙大家看到就噁心,討厭等級:★★★★★蝗蟲,在農村,很多小孩都喜歡捕捉過來玩玩,甚至有的地方都可以烤著吃
  • 蟑螂令人厭惡的十大事實:被殺害後很難立即死亡!
    蟑螂是一種令人討厭的昆蟲,人類將它們視為害蟲,儘可能遠而避之,蟑螂有時非常懼怕人類,但它們的生活總與人類「不離不棄」,以下是蟑螂令人厭惡的十大事實:1、蟑螂如果滅絕,地球生態系統將被破壞:蟑螂可能被人們憎惡和討厭,但是它們的存在對於平衡生態系統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