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叔,這兩天你身體好點沒得,要多休息啊,身體要緊......」「徐叔,這兩天油菜栽完沒得,餵的雞下蛋多不,要賣的話給我講,我給你宣傳,大家都想買農村土雞蛋.....」
肖盛豔到群眾家走訪
我叫肖盛豔,是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一名扶貧幹部,這是我每天進村入戶與群眾打交道的日常和親切的問候。 不管炎炎夏日、冷冷寒冬,不論晴天雨天,田間地頭,山上山下,房前屋後,鄉間小道,總有我們的身影和走過的足跡,還有揮灑的汗水味道。 我所駐村木孔村屬於一類貧困村,土地貧瘠,村裡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外務工,家裡都是些老人小孩。剛開始開展扶貧工作不太懂一天到群眾家幹什麼,也沒得什麼話跟他們講,光是講政策群眾不理解,工作很吃力,但通過經常與群眾打交道,了解多了,大家話也漸漸多了起來,政策宣傳,工作開展也慢慢順暢起來。
肖盛豔宣傳政策
「農田灌溉缺不缺水?目前影響您們生產生活的困難還有那些?對駐村幹部的工作有些什麼看法……」。通過專注地聆聽村民的話語,認真地記錄著群眾的心聲。是你們的理解與支持,讓我們從一無所知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你們的理解與支持,讓我們工作開展更加順利。 還記得2020年五六月,因連日降雨,導致木孔村村委會至龍地部分路段山體塌方,將約5米的路段全部淹沒,導致群眾出行困難,我們正組織人員搶挖道路,附近群眾趕緊跑過來一起幫忙,短短半個小時,就恢復道路暢通,當時大家合作的是多麼的默契,多麼的快樂。 泥濘的道路變成整潔的水泥路,家家戶戶水管入戶,老房換新顏,更換老舊線路解決消防隱患等等......面向大眾的惠農政策,讓群眾對我們的工作越來越滿意,更加拉近了幹群的距離。 「現在的幹部越來越好了,一天為我們著想,還陪我們這些老者者老奶奶講話,又尊敬我們,自家娃兒都沒那麼好。」「多靠你們關心,現在國家政策好,幹部也好,看到你們都像自家親人一樣。」這是一位農村留守老人經常對我們說的話,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話語。 「老人家,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講這些見外了。」這也是我們真心想說的話。 時光匆匆而過,雖然是工作原因,讓我們留在這片土地上,「5+2」「白+黑」工作很苦很累,有時有抱怨,有想法,但是當聽到群眾關心我們的言語時,心裡暖洋洋的,心中不快都一掃而光,幹勁又鼓起來了。 謝謝你們我的家人,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支持我們堅守在崗位上;謝謝你們我的親人,我的朋友,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通訊員 肖盛豔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盧泰銘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