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美國又有沙門氏菌感染的疫情報導,近日報導中提到美國23個洲數百人被確診感染沙門氏菌。對美國來說可謂是多事之秋,新冠疫情還未得到平息沙門氏菌感染又被發現。那這個沙門氏菌是什麼東西?又如何預防沙門氏菌感染呢?
美國近幾年不斷有沙門氏菌感染的報導,2018年美國就爆發了沙門氏菌牛肉召回事件,2019年因汙染墨西哥木瓜導致感染,由此可見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
人們對於沙門氏菌的認知有很多的未知,甚至有人認為長斑的雞蛋裡有沙門氏菌,這是真的嗎?
沙門氏菌的種類非常多,腸炎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等都比較多見。而沙門氏菌主要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表現,嚴重的會出現敗血症等。
有的沙門氏菌只對人起到致病,有的只是在動物身上引起疾病,當然也有人和動物共同發病的。沙門氏菌主要生活在人和動物的腸道中,所以在雞、鴨、豬、牛、貓、狗等家畜、家禽的腸道和內臟中都能分離出沙門氏菌。在牛肉、豬肉、魚肉、香腸、蛋、牛奶中都能分離出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主要在22~30度的環境下繁殖最快,所以夏天和秋天是這種細菌比較活躍的季節。但是對於沙門氏菌來說醫學認為是不耐高溫的,一般在60度煮20~30分鐘就可以殺死。但是細菌在食物中只要溫度適合是很容易再繁殖。
所以一般引起沙門氏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吃沒有經過徹底煮熟的食物,如肉、蛋類等食物。
2、雖然煮過,但是保管不當讓食物煮完後再次受到沙門氏菌汙染。
3、飯前便後不洗手、消毒,帶菌的人或者恢復期的病人令細菌經過手汙染到食物。吃被汙染的水源等。
被感染沙門氏菌後發病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細菌的種類和臨床的類型。胃腸型的炎症發病較快,而且這種類型也是最常見的。
一般急性胃腸型的炎症大部分病人的主要表現是突然發燒39度左右,並且有嘔吐、腹痛、腹瀉等,嚴重的就像霍亂一樣劇烈嘔吐、脫水等。但是病情輕的人一般1~4天就能得到恢復。而在恢復期還是在排洩物中能分離到沙門氏菌,所以也容易通過排洩物傳染給周圍的人。沙門氏菌感染很少會出現敗血症、傷寒型等。
而平時比較容易受感染的人群都是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所以說治療疾病最好的藥物就是人體自身的免疫力。
而有報導說長斑的雞蛋會攜帶沙門氏菌,那倒未必,雞蛋長斑和沙門氏菌沒有必然聯繫、有可能是因為餵養或環境等原因引起雞蛋鈣質不均勻所以長斑,但是不是因為沙門氏菌導致雞蛋長斑,雞蛋被感染的原因是因為母雞本身被感染沙門氏菌後所以才造成雞蛋被檢出攜帶沙門氏菌。為了安全和健康下面這4種蛋不能吃。
1、有裂紋蛋。雞蛋是易碎品所以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碰到或者振到出現裂紋,這樣在很容易被細菌汙染。
2、臭雞蛋。在夏天天氣炎熱很多雞蛋長時間存放會引起變質,蛋殼會出現烏灰色,使蛋中的蛋黃和蛋白混在一起成灰黑色或者變成暗黃色,而且還會發出惡臭味。
3、散黃蛋。由於蛋膜破裂後使雞蛋散黃,這樣長時間存放也會導致細菌通過蛋殼的細孔進入到蛋內使蛋被破壞。
4、發黴蛋。表面發黴的雞蛋也會滋生很多細菌。
很多人有很多疑慮那怎麼才能選到好的蛋呢?選蛋時一定要做到看、摸、聞、搖。而且要不雞蛋煮熟透再食用。在保存雞蛋的過程中也不要直接放冰箱,因為雞蛋表面會存在很多細菌容易汙染其他食物。要用包裝袋包好再放進冰箱,如果蛋的表面特別髒也不要用水洗,用紙巾擦拭就可以了。
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沙門氏菌的感染和傳播呢?
1、加強飲食衛生以及食材的管理。防止肉類、蛋類、牛奶在保管過程中被汙染。不要生吃肉類、魚類和蛋類。不要吃病死的家禽或家畜肉。
2、由於蒼蠅、蟑螂、老鼠等都是傳播沙門氏菌的中介。所以要做好滅蠅、滅鼠、滅蟑螂來防止食物被汙染。
3、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提高自身機體免疫力。
本文由【羅醫生健康說】原創,作者為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會員、健康科普作家,歡迎大家轉發、評論、點讚,或者私信與我交流,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