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巨型垃圾場被發現,三文魚等深海魚類,我們還可以放心吃嗎?

2021-01-16 資源銳觀察

魚類,作為我們日常餐桌上最為美味的食材資源之一,相信不喜歡吃的人很少。

但出於對環境汙染及食材安全性的考慮,我們往往都有這樣的一個常識性認知:

海水魚比淡化養殖海水魚安全,淡化養殖海水魚比淡水魚安全。

在海水魚中,深海魚又比淺海魚安全。

這是基於海洋比陸地汙染少,深海比淺海汙染少的感性認知。

換個角度看,魚的生長環境同樣決定著魚的身價。

人們之所以願意花費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錢購買三文魚等深海魚,不僅因為其營養價值比較高,而且更看中其綠色環保無汙染的生長環境。可以放心大膽地生吃,滿足鮮與美的口福。

但是,日前的一則新聞,卻顛覆了資源哥長久以來關於深海魚類代表著綠色環保無汙染的安全性認知。

據報導,我國「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於某公海海域下潛時,在近2000多米的深海裡首次拍攝到海底巨型垃圾場。

這些垃圾只是海洋垃圾的冰山一角。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餐桌上正在準備生吃的這條三文魚剛好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面生長的,你還敢不敢為了滿足口福去生吃呢?

海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被人類汙染

海洋,作為佔地球面積71%的藍色水域,看似浩瀚無垠,容量無限,

也經不起人們肆無忌憚往海洋裡排放著垃圾。

為什麼我們對海洋環境汙染問題越來越感到擔憂?

這是因為20世紀以來,我們人類及其日益發展的技術,給海洋環境和海洋資源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海洋環境遭到的汙染正越來越重。

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我們原來認為食材資源最安全環保的地方--海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被人類汙染。

而垃圾,正是海洋最大的汙染源。

說起海洋垃圾,人們印象最深的要數在夏威夷海岸與北美洲海岸之間出現的一個「大太平洋垃圾帶」。

這個垃圾帶由被海水衝積於此的各種漂浮垃圾組成。

這些垃圾是怎麼來的?

與副熱帶環流脫不了干係。通過洋流作用,大量的塑料及太平洋漁業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在這裡聚集。

特別是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在這裡創造了兩塊不斷積累的垃圾區。

人們把東、西兩個垃圾區統稱為太平洋垃圾帶。

東垃圾帶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之間,科學家估計它的面積是英國國土面積的六倍。

西垃圾帶位於日本以東到夏威夷以西的地方。

太平洋垃圾帶的每個垃圾漩渦都十分巨大,從而聚集了來自全世界的垃圾。

大太平洋垃圾帶」顏色越鮮豔,垃圾集中度越高

據報導,這裡的垃圾多達上千萬噸。

更要命的是,大部分的海洋垃圾,是無法降解的塑料垃圾。

這些塑料垃圾在太陽、風、波浪的作用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分解為微小的塑料顆粒。在生物作用下,它們最終會成為直徑不到5毫米的微塑料,存在數十年。

從1909年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完全人工合成塑料誕生,到現在100多年的時間裡,還沒有一個塑料製品能夠被完全分解掉。

從時間上看,一個塑膠袋的降解,可能需要百年之久。

而現實情況是,我們平時扔掉的塑料垃圾,僅有少量被焚燒。

其它的都去了哪?

除了部分被永久填埋,它們很大一部分都以各種方式最終排入到海洋裡。

那麼,海洋中究竟有多少塑料垃圾?

據統計,全球每年的塑料產量超過3億噸,每年至少800萬噸垃圾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海洋。

目前,科研人員還無法就塑料垃圾最終的影響範圍得出確切結論。

換句話說,大量的塑料垃圾可能廣泛分布於非垃圾帶的全球海域。

據《皇家學會開放科學》(The Royal Society最新科學研究顯示: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

據分析數據顯示,在全球20萬次的採樣中,結果80%的海水樣本都發現了塑料顆粒。

換句話說,地球上已經不存在還未受過塑料汙染的海洋生態系統了。

而海水的自淨能力畢竟是是有極限的。

如果汙染物質的濃度和數量超出了環境的自淨和容納能力,便會使海洋環境遭到汙染。

三文魚等深海魚類,還可以放心吃嗎?

海洋垃圾是一個複雜的文化和跨部門的問題,它對全球海洋、沿海環境和人類活動都具有重大影響。

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達到泛濫的程度,估計已有一億噸塑料垃圾傾倒進了海洋。

這些垃圾中15%停留在海灘上,15%漂浮在水面上,超過70%則直接沉降進入海底。

據估計,每平方千米的區域上,海洋垃圾的密度約為1.3萬到1.8萬個。

研究發現,垃圾帶所在海域的海水都充斥著有毒的化學物和細小的塑料碎片。

在魚類的食物鏈中,我們到知道「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這個道理。

而淤泥就是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同時也是微塑料的富集地。

有研究指出,這些微塑料還可以像海綿一樣吸附海水中的有毒化學物質。

當魚類誤食微塑料,在體內不被消化,而塑料中的毒素,最終會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內,如果長期積蓄將會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甚至可以致癌。

令人擔憂的是,在一項深海動物研究中發現,有48%的海洋生物體內都含有微塑料。

這意味著,我們餐桌上每兩條深海魚類,就可能有一條體內含有微塑料。

各種垃圾特別是塑料垃圾,從被我們隨手丟棄,到通過各種方面沿著生物鏈再次回到我們的肚子裡,完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

最終,還是應了那句老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相關焦點

  • 海底10000米處有什麼?科學家深入馬裡亞納海溝,發現深海生物
    文|科學蟲洞深海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在大家眼中,這裡會有很多潛在的危險,比如龐然巨物等等。那麼,海底10000米處有什麼呢?還會有生物存在嗎?馬裡亞納海溝海底10000米是什麼概念?意味著如果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放在這裡,它都不能露出海面。
  • 科普,深海沒有大動物,未知巨型生物的謠言可以停止了
    從各平臺的評論來看,仍有部分讀者不放心。今天,動物學被邀請回答一個問題,並與讀者和粉絲分享。為什麼深海動物這麼大?這個問題真是令人費解,因為深海動物一點也不大。現有的科學發現是,動物的大小通常較低的海平面。而且,從深海惡劣的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營養來看,深海不可能有任何大型動物。
  • 古老的巨型鯊魚還能在深海中潛伏嗎?
    這條古老的巨型鯊魚還能潛伏在海底嗎?1835年,瑞士博物學家路易斯·阿加西茲(Louis Agassiz)將三角形的細鋸齒形牙齒描述為上古白色的「巨型牙齒」,這種牙齒自上古以來就在世界範圍內被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世界各地(在巴拿馬,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東南部等地)的發現不斷增多,但其中一個特別的發現引起了梅格仍在深海遊泳的幽靈。
  • 三文魚生吃還是熟吃?三文魚熟吃還會有營養嗎?
    在很多西餐廳或日餐廳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菜單上有三文魚,有的人覺得生吃更好,也有的人覺得熟吃更好,那麼三文魚吃生的還是熟的呢?三文魚吃生的還是熟的都可以。三文魚作為西餐中一種常用的深海魚類,它不僅口感細嫩爽滑,而且還富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的食用方法有很多,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一般生吃三文魚的話可以更加感受到三文魚的鮮味,還可以減少其中營養成分的流失;而熟吃三文魚另有一番風味,還可以減少寄生蟲感染的風險。三文魚熟吃還有營養嗎有。
  • [視頻]科學家在南極深海發現神秘巨型生物
    科考隊19號表示,他們發現了多種神秘的巨型海洋生物。    這次考察活動旨在幫助人們了解海洋環境,監控環境變化對南極海域的影響,比如海洋酸化現象等等。科考隊對海平面下1千至2千米深處進行了徹底的生物普查,並從南極大陸東部附近海域採集了數千種海洋生物樣本,其中四分之一屬於未知種群。樣本中包括餐盤大小的海蜘蛛、觸鬚達六米長的水母以及其他很多外形奇特的生物。
  • 巨型蝌蚪?海底生物突然「口裂」讓科學家驚嘆不已
    歡迎來到百家號(彥恙故事)這裡,我們今天講述的是:巨型蝌蚪?海底生物突然「口裂」讓科學家驚嘆不已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國際圈的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美國獨立深海研究船「鸚鵡螺號」(EV Nautilus)近期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海底生物,宛如巨型蝌蚪,膨脹時仿佛一顆黑色大氣球。這個名叫吞鰻(Gulper Eel)的生物是一種少見的深海魚類,科學家們觀察時不斷發出驚嘆聲,還發表幽默的評論「你到底是什麼東東」、「是魚嗎?」、「它在生氣嗎?」,影片上傳至網路後讓網友們覺得非常好笑。
  • 可怕的海底生物可能比外星人更值得發現
    你知道海底有一些可怕的生物嗎?的確,我們對宇宙的了解比對地球海洋的了解還要多。事實上,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發現新的生物潛伏在連陽光都無法穿透的深處。說實話,這些生物中有一些相當令人毛骨悚然。縮頭魚蝨、食舌蟲我們從砰的一聲開始。這種可怕的生物通過魚的鰓進入魚體內,吃掉魚的舌頭,然後附著在魚的舌頭原來所在的地方。
  • 重要事情說三遍,深海沒有大動物,未知巨型生物的謠言可以休矣!
    為什麼深海的動物那麼大?這個問題真是莫名其妙,因為深海動物根本就不大,現有的科學發現是從海面越往下動物體型總的來說就越小,而且從深海惡劣環境、生態系統的營養等角度分析,深海也不可能有什麼太大的動物。上層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都在上層被消費和分解了,輪到中層的不過20%,到深層的才5%,到深淵層、超深淵層可能還不到1%。很顯然,僅靠海雪這點能量養不過多大的東西,這就是深海沒有巨型動物的根本原因。
  • 巨型尺寸的深海怪物,不吃不喝至少可以存活5年
    完全可以長到驚人的長度,據報導,有的個體已經長到了2.5英尺,也就是76釐米,和寵物狗一般大小。它不僅體型巨大,而且色彩繽紛,可以是棕褐色、紅色,甚至是漂亮的淡紫色。它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底度過,深海是它的領地,曾在低於海平面7020英尺(2140米)的地方被發現,在這樣的海洋深處,它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堅韌的外骨骼和低能耗的生活方式使得它們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這就是外形如同來自外太空、體型巨大的大王具足蟲,也叫巨型深海大蝨。
  • 巨型尺寸的深海怪物,不吃不喝至少可以存活5年
    完全可以長到驚人的長度,據報導,有的個體已經長到了2.5英尺,也就是76釐米,和寵物狗一般大小。它不僅體型巨大,而且色彩繽紛,可以是棕褐色、紅色,甚至是漂亮的淡紫色。深海是它的領地,曾在低於海平面7020英尺(2140米)的地方被發現,在這樣的海洋深處,它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堅韌的外骨骼和低能耗的生活方式使得它們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 "三文魚之爭"三問:養殖的"三文魚"可以生吃嗎?
    三文魚因色澤誘人、口感細膩、富含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而風靡全球,近幾年也受到國內消費者喜愛。提到三文魚,人們自然會想到它是一種海水魚。但最近有媒體報導稱,現在我國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都來自青藏高原。隨即有部分網友質疑,青藏養殖的並非三文魚,而是虹鱒,虹鱒肉含有寄生蟲不能生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還可以放心吃三文魚嗎?市面上名目繁多的「三文魚」該如何辨別?
  • 深海中的未知「怪獸」真的存在麼?10000米的海底究竟有多恐怖?
    而且深海海底有著很多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有很多未知的風險。由於大氣壓和光線的原因,它們的長相和習性醜陋並兇惡,深海魚類的身體結構就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它們的骨骼變得非常薄,甚至可以彎曲,肌肉組織也十分柔韌,表皮很薄並且透明。所以深海10000米的地方不僅神秘而且恐怖,不過深海世界一般是不會有巨型生物,因為他們和人類一樣無法承受如此高的氣壓。
  • 深海下的這些巨型生物 恐怖又奇幻
    深海下的這些巨型生物 恐怖又奇幻儘管海洋佔地球表面70%的面積,但是我們人類迄今為止對海洋的勘探不到5%。蔚藍的大海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的同時,又因為深不見底而使得相當一部分人感到恐懼,讓我們來看看海洋裡的巨型生物吧。
  • 實地走訪深圳多家商場,三文魚還能吃嗎?專家解答!
    消息一出國內多個省市多家超市連夜下架三文魚伴隨而來的幾個問題也困擾著大家並引起廣泛討論三文魚真的會攜帶新冠病毒?吃三文魚可能感染新冠病毒還能吃嗎?生鮮食品還安全嗎?廣東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元氣壽司海雅繽紛城門店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門店暫未下架三文魚,對於顧客詢問,商家會主動告知顧客三文魚的貨源。線上正常銷售,店鋪更新食品安全公告目前,美團、餓了嗎、盒馬鮮生、京東到家等APP上仍然可以搜索到很多銷售三文魚的商家,發現均能正常下單購買。
  • 三文魚貓糧因新冠病毒連夜改名!貓咪還可以吃魚糧嗎?
    ;進口食物還能吃嗎?但三文魚住在深海,中國進口的三文魚主要來自北歐的挪威和丹麥,以及南美的智利海域,那裡只有海鷗,接觸不到蝙蝠。新冠病毒入侵的宿主通常是哺乳動物,主要是通過與細胞上的ACE2受體結合。現有科學實驗證實,它們無法感染魚類的ACE2受體,因此三文魚本身是不會攜帶病毒的。
  • 怎樣殺死三文魚中的寄生蟲?
    在我們大家的生活中,多吃魚類是對身體很好的營養補充。三文魚營養就很多了,三文魚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其他營養元素,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我們都知道,三文魚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魚類食品,它的做法多樣,味道鮮美,口感香嫩順滑,很多人都喜歡吃。那麼三文魚有寄生蟲嗎?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 科學家深入8152米海底,發現了一種神秘的魚!
    下面我們將結合現有的知識和猜測為大家探究深海之下究竟蘊藏著多少秘密。各國的科學家曾統計出,深海蘊藏的能源足夠人類再生存幾億年,不得不說深海的密碼過於龐大,人類還需一點一點的發現,顯然神秘的海底世界不斷地吸引著人類的好奇心,現階段人類已知的海底最深處是深達11034米的馬裡亞納海溝,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出許多,令人們不禁感嘆,如此遙遠的海底世界究竟是怎樣的?那裡會有生物嗎?大海究竟有多深,人類在深海中都發現了什麼?
  • 深海發現|一度消失百餘年的「無臉魚」,重現深海海底
    比如我們今天將要講到的「無臉魚」,一種傳說中的物種。消失一百多年的罕見「無臉魚」,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2017年澳大利亞博物館與聯邦科學魚研究組織在一次深海探索考察中,無意間發現了一種「無臉」的魚類,這種魚沒有眼睛,也沒有鼻子。在人類的記載中也實在極少有記錄可言,於是科學家們將它定性為「新物種」。
  • 海底一萬米到底有多恐怖?深海動物的面貌讓人窒息
    這篇文章,讓我們走進科學驛站,跟隨站長聊聊海底一萬米的另類世界。」,為此,卡梅隆的潛水器還特地裝備了3D攝像機,以及能收集小型海底生物的機械臂。皺鰓鯊生活在海底深處,以魚類和其他鯊魚為食,其下頜開合靈活,能夠將獵物整個吞下。不過,皺鰓鯊的種群數量極其稀少,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
  • 男子潛入深海中,竟發現一隻透明的生物,還可無限繁殖!
    男子潛入深海中,竟發現一隻透明的生物,還可無限繁殖!目前人類已經有能力進入太空,對宇宙有了更深的認知,宇宙中存在太多未知的秘密,這些秘密需要長時間的探索,才能夠一一解開,甚至有些秘密根本沒有答案。每個人都存在著好奇心,令人比較奇怪的是,有一位男子在深海裡潛水的時候,竟然看到一個白色的塑料瓶。一開始他只認為是人類丟進來的垃圾,汙染著海洋,非常的氣憤,沒想到如今的垃圾汙染這麼嚴重了,延續到海洋,然而當他接觸到這個塑料瓶的時候,卻徹底呆住了,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塑料瓶,它的外形看起來像塑料瓶透明的。男子潛入深海中,竟發現一隻透明的生物,還可無限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