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唱片:地球的呢喃

2021-01-09 中國新聞周刊網

「旅行者"號探測器。


安放在「旅行者」號探測器上的星際唱片。


星際唱片:地球的呢喃

《中國新聞周刊》文 | 史波克
本文首發於2016年10月27日總第778期《中國新聞周刊》



人類總是本能地渴望擁抱自己無緣見面的先輩和後人。於是,在時間的維度上,不斷向過去探索,在空間的範疇裡,則努力讓「記憶」走得更遠。1977年飛往太空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便是後一種嘗試的代表。


這兩架宇宙飛船,分別攜帶了一張鍍金的銅質密紋唱片,其中包括了描繪地球、人類和我們的文明的相關信息,期望在遙遠的未知時空,與某些外星生命不期而遇,他們被視為一份來自地球的「禮物」,更是一份來自過去對未來的牽掛。



唱片中人類不同語言的問候語。


旅行者號攜帶的這兩張「星際唱片」並不是人類第一次在宇宙飛船上搭載地球信息。1969年12月,在一次閒談中,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向他的朋友弗蘭克·德雷克等人提到了當時正準備發往太空、探測木星的宇宙飛船「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受到木星的引力加速,(它們)將獲得足夠的速度衝出太陽系,飛入無窮無盡的太空。」「既然這將是第一次人造物體飛出太陽系,為什麼不攜帶一些信息送給有智慧的外星生命呢?」 弗蘭克·德雷克建議。


卡爾·薩根對此極為興奮,「他向航天局提出申請,在宇宙飛船上固定一塊帶凹刻圖案的金屬板。即使在太空中飛行數億年,金屬板上面的圖案仍可清晰辨認。」


然而,接下來的過程卻顯得格外地「艱苦卓絕」——「毫無疑問,無論你選擇什麼,總會惹來某種抗議,認為你漏掉了另外的。」更遑論一系列繁瑣的審核。最終,一塊長229毫米、寬152毫米的鍍金鋁板被安置在了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上,上面鐫刻了一幅圖畫,「它以科學的語言,向不知道地球為何物的鄰居簡要介紹了我們的行星和上面的居民,還包括一對男女的畫像。」兩艘宇宙飛船分別於1971年、1972年發射成功。


無論哪個時期的人類都有兩種衝動難以抑制,與未來後人對話的衝動,以及給遙遠鄰居寫信的衝動。為了更好地描述前一種衝動,卡爾·薩根利用了「時間膠囊」作喻。世界上最有名的「時間膠囊」,莫過於1938年,愛因斯坦應美國總統羅斯福之邀, 為紐約世博會寫下的《致後人書》,這份簡單的發言被深埋在紐約弗拉興草坪下15米深的花崗巖洞內,一起放入的還有電動剃鬚刀、電話等35件日常用品,人造纖維等75種紡織品,以及各種書籍、雜誌、圖片和縮微膠片。它們將一直沉睡到公元6938年,再被重新喚醒。


時間膠囊的存在有什麼意義?有的人認為,它至少表達了一種樂觀和希望,使人們之間的交流打破時間的限制,它將告訴後輩,這一個人或這一代人視為重要的事物是什麼?卡爾·薩根認為,時間膠囊「至少為後代保存了文明真實的細節」。


如果說,「先驅者」們搭載的金屬板是「可供後人觀賞」的時間膠囊,那麼「旅行者」們搭載的便是「可供傾聽」的時間膠囊。


「如果能夠實現星際交流,那麼首選的交流內容,一定是兩種不同文明都了解的事物——科學現象。」在「星際唱片」的製作者看來,此前發送的信息,都是關於人類如何體驗世界、如何思考世界的。但人類存在的意義遠遠不止於這些。「我們是有感情的動物,而感情又難以言傳,尤其是面對生物結構與我們截然不同的對象。對我而言,音樂至少可以成為一種感情交流的有效嘗試。」


從另外一方面而言,聲音與數學有著緊密的關係,音樂本身也可以傳遞許多情感以外的信息。研究表明,「聲音的物理本質決定了音樂形式的種類非常有限。以此推斷,宇宙中或許存在著『普世』的音樂。」那麼接下來的工作便是如何選擇「最能代表地球的聲音了」。


當確定以聲音這一載體傳遞地球信息時,留給卡爾·薩根等人的時間就已經不多了。他們一方面盡最大努力擴充密紋唱片的容量;另一方面,諮詢各方專家,在浩如煙海的音樂寶庫中艱難取捨;此外,還不得不「在官僚的叢林中艱苦地跋涉」。


為了更公平地進行取捨,參與者確立了兩項原則:首先,曲目必須涵蓋地球上許多地區的文化,而不局限於美國社會熟悉的音樂;其次,也不能僅僅為了顧及某個地區而選擇某件作品。每一段入選的音樂,都應當引起你的思考,也觸動你的心靈。正如音樂學家羅伯特·布朗在項目初期說的那樣:「如果我們向宇宙中送出的音樂不能讓自己深深感動,那又何必做這件事呢?」


這些音樂在唱片上的順序,經過了細緻的安排。「我們不想讓西方音樂獨自作為地球音樂的代表,來自歐洲以外的民間音樂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某些曲子被刻意安排在一起,強調以不同的樂器表達類似的情緒,或者類似的樂器在不同民族音樂中的不同表現。我們還想借音樂表達一種深沉的孤獨。盲人音樂家威利的《黑暗的夜》和貝多芬第13弦樂四重奏的第五樂章,完美地實現了我們的目的。正是由於孤獨,地球人渴望找到宇宙中的其他文明。」


值得驕傲的是,在選擇音樂時,科學家們並未受到任何來自美國國會或總統辦公室的影響。「曾有一位聯合國官員希望我們選擇一首他的同胞作曲家的作品,可惜我們沒有照辦。」卡爾·薩根在書中寫道。


事實上,對於「星際唱片」這一浪漫的產物,即便是最刻板的科學家也能夠清醒地意識到,它被外星生命獲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無論是哪一批宇宙飛船,它們在接近冥王星軌道之前,其無線電發射器早已停止工作,而此處距離最近的恆星還有幾萬億公裡。它們註定要在寂靜無邊的宇宙中永久流浪,飛行數億年才可能接近另一個擁有行星的恆星。它們遇到另一個行星的機率,如同在漆黑的夜裡,甩出飛鏢擊中一片廣場對面牆上的氣球。


然而,設計和製作這張唱片,卻讓人們有機會觀察自己的星球和人類的文明,想像人類如何作為一個整體與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溝通。因此,「星際唱片」中還有另外一部分重要的內容——來自地球的問候。


向太空說「你好」事關重大,儘管它對於唱片未來的接受者可能毫無意義,但對寄出者卻意義重大,因此引發了一系列官員之間的爭議,甚至還差一點引發國際糾紛。最終,以時間緊迫為藉口,卡爾·薩根在任教的康奈爾大學開設的多語言課程上完成了這一工作,問候語的開篇是古代的蘇美爾語,結尾是一個五歲的美國小男孩,用英語問候外星生命:「地球上的孩子們問候你們。」


最終,「星際唱片」聲音的部分包含有近90分鐘的來自世界各地最偉大的音樂——一部關於進化歷史的音頻「地球之聲」,來自54種人類語言的問候(和一種鯨的歌聲問候),包括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和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在內。


此外,「星際唱片」還以其物理屬性,被賦予了承載更多內容的使命,除了聲音外,唱片上還鐫刻有118幅照片。


同音樂一樣,為了更合理地挑選照片,科學家設定了一些原則,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是,發送給外星生命的信息應當是對方不大可能擁有的事物。


照片展示的核心線索,是地球所獨有的事物——藍色行星的地質與地理狀況、生命的分子結構、人類的身體構造和文明。地球所獨有的事物,必然難以被外星生命理解。而一旦被理解,就是最有價值的信息。


這些選擇如此困難,以至於卡爾·薩根後來專門寫了一本書,來記錄選擇背後的原因,這本名為《星際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檔案》的書中不無詼諧地記錄到:


為什麼沒有一張照片是偉大的藝術品?問得好,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諮詢藝術史專家和評論家,達成一個足夠權威的結論。為什麼沒有幾大主要宗教的教堂或者藝術品?因為地球上還有幾十種(甚至幾百種)宗教存在,這些信徒會感到不公平。針對照片的問題,絕大多數都是合理的,我們的回答都被認可——唯有一個例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絕不會把正面的全裸人體照片送入太空!


對於「星際唱片」的發射,也有很多人表示了擔憂。197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天文學家馬丁·賴爾爵士就在來信中,表達了深切的憂慮。他認為向整個銀河系宣布地球文明的存在及其位置,是非常危險的舉動。一旦發現了我們,外星生命很可能會來攻擊地球。他強烈建議,今後不要再發送類似的信息,並且希望國際天文學會對於這種行為予以譴責。一些普通民眾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


然而事實上,地球人早已經向宇宙宣布了自己的存在,而且每天都在重複。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起,地球就開始向外發出無線電波(包括廣播和電視信號),它們目前已經遠達三十多光年以外。地球文明暴露在宇宙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說不定外星生命已經看過美國職業橄欖球的超級碗了。」


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曾經說過,「如果人類總選擇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進,那麼群星就會變成遙不可及的幻夢。」卡爾·薩根也表示:「既然我們送出了人類最美的音樂,為什麼不隨之送出我們對於未來的樂觀態度呢?」



技術人員把星際唱片固定在「旅行者」號探測器上,製作完成的鍍金銅製唱片,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兩張厚度均為0.5毫米的單面唱片,用0.25毫米厚的材料背靠背地結合在一起,總厚度為1.25毫米,總質量約1.1千克。唱片、鋁製封套、唱機和唱針以及固定支架的總質量約2.16千克,一起被固定在探測器側面。


製作完成的鍍金銅質唱片,兩張厚度均為0.5毫米的單面唱片,用0.25毫米厚的材料背靠背地結合在一起,總厚度為1.25毫米,總質量約1.1千克。唱片、鋁製封套、唱機和唱針以及固定支架的總質量約2.16千克,一起固定在宇宙飛船的側面。參與製作唱片的科學家費雷斯在沒有聲槽的位置刻上了一行字:「獻給所有世界、所有時代的音樂創造者們。」


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旅行者2號」與「旅行者1號」,分別發射,飛向群星。2013年,「旅行者1號」已經飛離太陽系,「旅行者2號」也成為迄今為止探索太陽系最多恆星的宇宙飛船,儘管它們目前都已經失去了聯繫,但人類知道,在無垠的宇宙中,關於人類的文明、人類的消息依然以「星際唱片」的形式繼續存在。


也許距今數十億年後,我們的太陽將變成一顆紅巨星。劇烈地膨脹變大,地球被燒成一團灰燼,地球上的生活或許已經遷居到另外的世界。然而,兩張「旅行者」星際唱片仍將基本完好,繼續在銀河系中的流浪。它們仍在堅持,期待有一個知音出現,聆聽來自藍色行星的呢喃。



這張著名的照片被稱作「暗淡的藍點」(Pale Blue Dot),1990年2月14日由「旅行者1號」拍攝。地球在這張從40億英裡外(64億公裡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裡的一個渺小「暗淡藍點」。照片使用了一臺窄角度的相機於黃道之上32 °拍攝,並使用了藍色、綠色和紫色的濾光鏡。這張照片也使卡爾·薩根得到靈感,寫成了《Pale Blue Dot》。


在旅行者號系列宇宙飛船發射後的第二年,《星際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檔案》一書出版,全書通過七個章節,完整描述了「星際唱片」的製作過程。書籍採用正方形開本的設計,同唱片的經典形態一致。無論是旅行者號、星際唱片還是這本書本身,它們一經問世便成為了永恆的一部分,也註定將擁有屬於自身的生命力。



《星際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檔案》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大西洋月刊》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它們攜帶著我們的文明,攜帶著人類存在中最卓越的那部分:藝術、美、渴望、快樂。它們向宇宙,以及其他將這宇宙稱之為家的生命,宣告我們擁有什麼,我們是什麼。


不久前,這本書在中國得以再版,由新銳設計師孫曉曦擔任裝幀設計,他在原書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且詩意的嘗試,「從CD光碟的反光中得到靈感,這種色彩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在無盡的宇宙中,帶著人類的夢想。因此外封套的封面是一個彩色的圓,通過特殊材料達到了這一效果。」



新銳平面設計師,作品曾獲臺灣金點設計獎標章、GDC15評審獎、香港環球設計大獎、亞洲最具影響力獎、2015中國最美的書等,作品多次入選《亞太設計年鑑》。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曾笑談,黑色是一種最有態度的顏色,它分明在表達「我不煩你,你也別煩我」。再版的《星際唱片》一書也採用了黑白的基調,對於所有的素材都取消了顏色,只保留黑白。不僅營造出了深邃、神秘的效果,同時也符合書籍所介紹的對象——星際唱片漂泊宇宙的時間感和滄桑感。



《星際唱片》內頁,兩艘「旅行者」號在土星和木星系統內的飛行軌跡。


為了讓讀者身臨其境,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孫曉曦還細心對圖片和文字進行了處理,如「在圖片的『噪點』進行統一,留有太空漫遊的痕跡」,或「將圖文重新排列,大小不一,每一個章節的文字都有特別的字距,營造出空間感和星空的意向,猶如懸浮在太空的人類圖景」,通過版心的設計,文字部分上端接近書口,形成了一種漂浮感。此外,本書還加入了唱片的二維碼,不妨一邊看書,一邊聆聽那來自遙遠的太空的熟悉的聲音。★

相關焦點

  • 旅行者1號上的金唱片,是怎樣給出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的?
    此後,經過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加速,旅行者2號成為能夠飛出太陽系的星際探測器,它很快超過了旅行者2號以及更早出發幾年的先驅者10號和11號。目前,旅行者1號已經遠在218億公裡(146天文單位)之外,成為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 旅行者1號不僅是一個探測器,它還是人類送到宇宙中的無聲信使。
  • 坐火箭也買不到 那張飛出太陽系的唱片
    它就是美國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上搭載的那張「地球之聲」金唱片。 2來自地球的問候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一個太空探索熱潮席捲全球的時代,而美國則是這股新浪潮的領軍人物。3一張唱片的漫長星際旅行    從1977年到現在,旅行者1號金唱片已經在探測器上躺了快38年了,這是相當漫長的星際旅行,並且還將繼續下去。旅行者1號最初計劃是屬於水手計劃裡的水手11號太空船,它的設計利用了屬於當時的新技術引力加速。
  • NASA發布「旅行者1號」金唱片 專為外星人錄製
    如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將專為外星人錄製的「金唱片」(GoldenRecord)發布到流媒體音樂服務網站Soundcloud上。  「金唱片」是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Voyager1)空間探測器攜帶的一張專輯,其目的是把地球文明帶到星際空間
  • 小麻雀軟語呢喃的玫瑰人生
    在歌手的軟語呢喃中,配襯風情萬種的體態語言,帶點玩世不恭的調侃,既傳遞愛的訊息,更期盼燃起愛的烈焰,唱者沉醉其中,聽者為之動容,方為上品!皮雅芙簡直就是浪漫香頌的化身,使這種源於街頭和卡巴萊的通俗之作,有機會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高雅殿堂,難怪她與歌影雙棲並揚名好萊塢的歐洲性感女星瑪蓮·黛德麗惺惺相惜!
  • 旅行者1號帶黃金唱片飛行200億公裡,科學家稱遇見外星人為時尚早
    35年後的2012年8月15日,旅行者1號開始穿越太陽圈並進入星際介質。時至今日它已經遠離太陽211億公裡!旅行者1號作為地球人類的使者上面攜帶了一張鍍金的磁碟唱片,帶著地球和人類的信息駛向宇宙深處。這張唱片上包含了來自地球上的多種聲音,圖像和人類的語言以及創造的歌曲音樂。旅行者1號攜帶的黃金唱片這是一張銅質磁碟唱片,為了保證唱片能夠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音質完好如初,表面進行了鍍金處理,內藏鑽石材料的留聲機針。
  • 旅行者1號攜帶鍍金唱片刻錄地球聲音圖像(圖)
    旅行者號飛船搭載的金唱片是一種12英寸規格的鍍金銅質唱片,其中刻錄了來自地球的聲音和圖像資料,這些聲音和圖像都經過精心選擇,目的是準確地反映我們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以及地球上的文明。這張金唱片中的內容選擇是由一個著名科學家卡爾·薩根領銜的美國宇航局小組負責的,這個小組挑選了115張圖像以及很多地球上自然界錄製的聲音,包括海浪拍岸,風,閃電,鳥,鯨以及其他動物發出的聲音。
  • <星際大逃亡>發雙主題海報 講述地球最後的孩子
    地球日尋人啟事版海報  搜狐娛樂訊 動畫電影《星際大逃亡》於今日首次曝光兩款主題海報,「隻身孤影」和「尋你來玩」。海報分別從兩個角度講述「地球最後一個孩子」的故事,引人浮想聯翩。  據片方透露,4月22日是第47次世界地球日,所以特意選擇這一天發布海報。世界地球日的核心主題自1974年以來始終如一,即「只有一個地球」,與本片的主旨不謀而合。
  • 「旅行者號」離開地球40周年:《三體》的忠實粉絲很不安
    它們是目前服役最久、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類太空飛行器,其中「旅行者一號」已經離開了太陽風的勢力範圍,正在星際空間穿行。旅行者號它們的存在可能令《三體》的死忠粉感到不安。根據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在黑暗無垠的宇宙中,一個文明要儘量隱藏自己的星球坐標,以免招致外來的攻擊。而現在,這兩個明確標註著太陽系坐標的太空飛行器,正無畏地向未知的遠方前行。
  • 蟲族入侵,他帶領地球人類掌控星際,成星際最強主宰的科幻文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蟲族入侵,他帶領地球人類掌控星際,成星際最強主宰的科幻文星際最強主宰簡介:【2019火爆科幻新書】 時光倒流五年,星際新兵蕭凡一步步晉級崛起,帶領地球人類掌控星際文明,成為星際最強主宰! 掃清太空海盜,抵抗蟲族入侵,鎮壓叛亂、統御銀河!
  • 旅行者1號歷經40多年進入星際空間其攜帶金色唱片到底有什麼含義?
    然而科學家們知道,直到今天旅行者1號仍然屬於「中壯年」,還有足夠能量維持星際飛行,並受到科學家們的控制。除非有新的引力源,直到 2025年面臨真正的「退休」。 42年,200多億公裡,毫無疑問是人類直到今天踏出的最遠距離。
  • 旅行者一號發射40周年,上面的金色唱片帶給人類希望還是災難?
    在這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一天中,我們或許可以思考思考,「旅行者一號」中攜帶的給外星人的信——一張帶有人類和地球信息的「金色唱片」,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未來命運?是和平友好的外星人?還是侵略成性的外星人?這是整個人類命運的一次豪賭!圖片:在深空中飛行的「旅行者一號」,是人類飛出太陽系的一位信使。在浩渺的宇宙中,真的只有地球一個伊甸園?真的只有人類這一種智慧生物?
  • 1977年,我國灌制了億萬年不壞的金唱片,並用先驅者送到了宇宙中
    不僅如此,兩枚先驅者號探測器還攜帶了地球名片和地球電報,其中對地球做了簡單的介紹,意味著告訴了「外星人」地球和地球生命的存在。在旅行者號探測器上,科學家們還給「外星人」帶去了一份大禮包,即地球之音旅行者金唱片,顧名思義就是一張收納了地球聲音的唱片。據NASA科學家介紹,在金唱片中收錄了地球上所有自然現象的聲音和圖像,比如海浪,狂風和雷電等,以及地球各種生物的聲音,其中也包括人類的笑聲和哭聲。
  • 電影《星際穿越》中,男主戴的表拯救了地球?
    電影《星際穿越》作為豆瓣上的超高評分巨作,相信很多表迷都應該略知。其中一款是專門為這部電影製作的「Murph」道具表。根據Murph Cooper(墨菲·庫珀)一角命名,只製作了10枚,但是只有一枚在電影拍攝完成後歸還給了漢密爾頓。
  • 旅行者飛船攜帶金唱片回不來了:復刻版正在眾籌
    (原標題:旅行者飛船攜帶的金唱片復刻版正在眾籌)
  • 深淵的呢喃 克蘇魯神話與遊戲的不解之緣
    而在克蘇魯神話中,上古時代就抵達地球,擁有著強大力量,形體卻怪異另類的邪神卻成為了主角,而渺小的人類通過不同方式接觸到這些沉睡中的邪神並最終走向瘋狂的故事也成為克蘇魯神話的不變主題。本體被古神囚禁在地球南太平洋的沉沒之都拉萊耶。
  • 5本星際爭霸小說推薦:地球周旋於兩系之間,主角笑傲星際
    5本星際爭霸小說推薦:地球周旋於兩系之間,主角笑傲星際大家好,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5本星際爭霸小說推薦:地球周旋於兩系之間,主角笑傲星際。《星河書聖》作者:浮任三木文案:抬頭看了看天邊的落日,距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
  • 《遙遠地球之歌》人類變成一個跨星際的種族會怎麼樣
    在這部小說裡,人類得在地球爆炸之後的宇宙裡,繼續謀生活。人類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跨星際的種族。在這裡,我們一共說兩個話題,兩個話題都足夠開腦洞:第一個,如果現在人類知道,地球會在1600年後毀滅,我們人類能跑得掉嗎?該怎麼逃跑?小說裡講了一系列逃跑的方案,非常具體,而且最後成功了,你想聽聽嗎?
  • 5艘星際飛船正飛離太陽系,最遠已飛228億公裡,NASA要幹什麼?
    然而,這些星際飛船攜帶著地球的位置和人類的信息,一些人擔心這會向宇宙暴露出地球,置人類於未知的危險之中。那麼,NASA到底想幹什麼呢?先驅者10號和11號上個世紀60年代,天文學家通過計算發現,十幾年後,太陽系中最大的四顆巨行星(木、土、天王與海王星)將會運行到特殊的軌道位置,出現百年一遇的罕見排列。
  •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行了42年,未來還能和地球保持聯繫嗎?
    旅行者一號是NASA在1977年9月發射的星際探測器,目的是為了探測木星、土星以及它們的衛星,最終朝著太陽系外飛去。旅行者一號目前已經飛行了42年,距離我們大約220億公裡,按照旅行者一號當前的速度和飛行方向,第一個目的地可能就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 人類寄到太空的唱片,保質期只有10億年,能送到外星生物手裡嗎
    但人類卻被囚禁在地球數百萬年了,如果不是近兩年間人類科技突飛猛進,人類走出太空的時間恐怕還會被延遲。而且,考慮到資源、食物以及人類的壽命問題,人類想要在宇宙中進行長時間的旅行還是一件難事,於是,為了彌補人類的不足,科學家決定發射無人探測器到太空,以實現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