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頌天后皮雅芙的精華專輯。
◎ 南郭子
不久前,筆者在香港觀賞了「法國五月藝術節2018」的戲碼《玫瑰人生》,該部音樂劇開宗明義向即將在12月19日迎來103歲誕辰的法國一代香頌天后埃迪特·皮雅芙致敬,以她的歌曲串連其人由窮困潦倒直至舉世揚名的故事,還投影出一些從未公開的其演藝生涯的珍貴圖像。不過,音樂劇的導演G·馬爾薩拉坦承,其靈感來自2007年由奧利弗·達昂執導的同名電影。筆者碰巧曾看過該部以 「皮雅芙的非凡人生」 為副標題的影片,它通過顛倒時序的剪接跳切,以碎片化敘事,呈現了這位奇女子支離破碎的一生,同樣採用了她吟唱的一些香頌作為插曲,達到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契合。瑪麗昂·歌迪亞演繹這個角色十分精彩動人,贏得了第8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玫瑰人生》本來是皮雅芙的首本名曲標題,如今用作反映其生涯的電影和音樂劇的名字,難免產生反諷之意及令人倍感唏噓嘆息。她並非絕色女子,身高只有1.4米多,成年後以藝名行世,「皮雅芙」即巴黎俚語「小麻雀」之意,同時意指小個子。但她擁有歌唱表演的天賦異稟,至今仍然被推崇為法國香頌獨一無二的天后。這一切確實得來不易。她自幼遭父母遺棄,由祖母照顧其間,旦夕與一批妓女為鄰,對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生活耳濡目染。她自己多年來也流連於窮街陋巷與廉價歌廳之間,以「賣唱」為生,摸爬滾打,備嘗世態炎涼。以她的身世稟賦,對於愛與溫暖自然奮力追求,但天意弄人,幾乎每一次眼看愛與溫暖已來到她的門口,也會出其不意被老天爺奪走,包括她一生至愛的男人、法國拳擊之王M·塞爾當,也在搭乘航班趕去與她相會的途中遭遇空難……她所有的柔情蜜意,所有的希望與激情,以至所有的憂鬱與虛空,唯有憑歌寄意。她仿佛是為香頌而生。
香頌是法語Chanson一詞的音譯,是指法蘭西民族特有的世俗歌曲,往往在卡巴萊(有歌舞表演助興的夜總會)或咖啡館傳唱,歌詞不避俚俗,格調卻並不低俗。在歌手的軟語呢喃中,配襯風情萬種的體態語言,帶點玩世不恭的調侃,既傳遞愛的訊息,更期盼燃起愛的烈焰,唱者沉醉其中,聽者為之動容,方為上品!皮雅芙簡直就是浪漫香頌的化身,使這種源於街頭和卡巴萊的通俗之作,有機會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高雅殿堂,難怪她與歌影雙棲並揚名好萊塢的歐洲性感女星瑪蓮·黛德麗惺惺相惜!
皮雅芙也可以說是為香頌而死,身心本來就傷痕累累,愛情與婚姻往往事與願違,還曾遭遇嚴重車禍,同時為了維持不間斷的演出,她長期要以酒精和藥品麻痺自己,結果身體作出報復,導致她過早地在1963年10 月10日香消玉殞,享年47歲。據悉她留下了一句遺言:「你在此生所做的每一件該死的事,都要付出代價。」法國為她舉行國葬,數萬人自發步行送她到巴黎市郊的墓園長眠。誠如她在1960年以新歌《我無怨無悔》自抒胸臆:「我什麼也沒有後悔/債已償/孽已清/不復記。」
本碟是皮雅芙的特別周年紀念版唱片套裝,將1936-1962年間發行過的16張原版唱片錄製成為10張CD,每張CD封面都附有當年的相關唱片圖像。她的經典名曲往往收錄不止一個演繹版本,同時還有幾個特別的專輯,例如《皮雅芙在巴黎奧林匹亞》,是1955年和1960年在該著名的音樂廳演出實況錄音,還有《玫瑰人生——皮雅芙英語演繹名曲》,藉此不難理解她何以在美國紐約等地也大受歡迎。這套唱片集可謂將她畢生演藝生涯的代表作共冶一爐,通過她柔美而飽含滄桑的歌聲,可重溫其人生的高峰與低谷,充分感受到一代香頌歌后對愛情、藝術和人生孜孜不倦的探索。法國著名作家兼製片人C·科克託是她的摯友,巧合地在她辭世翌日尾隨而去,他說過,皮雅芙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對生命與愛的激情,尤其對於不幸的愛情,有痛徹心扉的領悟,「皮雅芙既是前無古人,也註定後無來者」。 皮雅芙其人其事已成傳奇,為當代不少文藝創作所取材,她的歌聲在世界各地也從來不缺乏知音,奧黛麗·赫本在影片《龍鳳配》中曾經清唱《玫瑰人生》,而剛辭世的義大利名導演貝託魯奇在他那部以法國1968年5月風暴為背景的電影《戲夢巴黎》的片尾,意味深長地插播《我無怨無悔》一曲。由此可見,小麻雀軟語呢喃的玫瑰人生,儘管已成絕響,卻足以百世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