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玫瑰人生》:「法國鄧麗君」背後辛酸與堅忍

2021-01-21 新京報

年初《搖滾莫扎特》的熱潮尚未褪去,《羅密歐與朱麗葉》《巴黎聖母院》兩臺大戲如今巡演正當時,再加上年末即將到來的《搖滾紅與黑》,法語音樂劇在這一年越發走入大眾的視野,其熱情洋溢、極盡奢華的特點也在這些優秀作品中展露無遺。相較之下,7月31日開始在北京上演的法國原版舞臺音樂傳記《玫瑰人生》則顯出獨樹一幟的別致——簡單的舞臺布置、四位樂手以及一位歌手,用90分鐘的時間,以二十餘首法風濃鬱的經典香頌,帶我們回顧了伊迪斯·琵雅芙(Edith Piaf),這位被法國人民親切稱為「小雲雀」的國寶歌手短暫而璀璨的一生。

伊迪斯·琵雅芙。圖/視覺中國

「香頌」是法語「chanson」的音譯,其本意為「歌曲」,泛指法語世俗歌曲和情愛流行歌曲,簡單地說就是法國舊時的「流行歌曲」,包含獨唱、合唱等形式,內容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作為「信達雅」的典範,「香頌」的譯名總會讓人們聯想到甘醇的美酒、古色古香的家具抑或紙頁泛黃的書本,這也巧妙契合了香頌旋律悠揚、歌詞浪漫的特點。它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國當代流行歌曲的曲風流變。眾多經典的香頌曲目也在歷經了歲月的洗滌後,成了如今酒吧、咖啡廳的風情點綴。這其中包括《秋葉》《在巴黎的天空下》等作品,已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

2007年,一部名為《玫瑰人生》的傳記電影,讓更多人認識了伊迪斯·琵雅芙,這位備受法國人民愛戴的國民級女歌手。巧合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奧利維埃·達昂正是音樂劇《搖滾莫扎特》的導演,而飾演琵雅芙的瑪麗昂·歌迪亞也憑藉本片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在影片中,琵雅芙充滿苦難與不幸的人生篇章被逐一翻開:被母親遺棄;與父親流落街頭淪為賺錢的工具;相中她的伯樂在她剛剛嶄露頭角便遇刺身亡,這使她滑入輿論風波;摯愛的心上人不幸死於空難,隨後的交通意外、嗜酒不斷摧殘著她的身體,最終於48歲因肝癌而早逝。或許正是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琵雅芙恃才傲物的個性,那份桀驁勁兒也融進了她的歌聲之中。

電影《玫瑰人生》中的女主角。

這次上演的同名舞臺音樂傳記首演於2015年,是琵雅芙誕辰百年紀念日的致敬演出。既然是致敬性質的作品,自然少不了對琵雅芙眾多金曲的全新演繹。作品選取了兩組核心的時間點和場所——1930年年輕的琵雅芙正在賣藝的酒吧,以及1962年暮年琵雅芙登臺演出的巴黎奧林匹亞音樂廳,作為上下半場各45分鐘表演的核心主題。上半場在選曲上更偏活潑,內容上大多講述琵雅芙童年的苦難以及彼時巴黎市井的風貌,琵雅芙與同臺的樂手也有較多的互動與表演;下半場則薈萃琵雅芙最著名的幾首金曲的連續演繹,表現形式也相對簡單直接。

整部作品的呈現形式都保持了最純正的「法式血統」——力求簡約而不失情調:四名樂手分別演奏鋼琴、低音提琴、打擊樂以及香頌常用的手風琴,也間歇會扮演起路人、琵雅芙的朋友與愛人。配合曲目的更迭,舞臺後方的投影則用不少老照片,讓觀眾在欣賞優美香頌的同時,也體味那些琵雅芙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音樂劇《玫瑰人生》劇照。主辦方供圖

飾演琵雅芙的安妮·卡雷爾自首演以來一直出演這一角色,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後,紐約時報對她的演繹給予了極高評價,讚許她「奇蹟般地復活了琵雅芙的靈魂」,其力量感十足的嗓音飽含著情感與能量,也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徐甡敏1】 演出中也有不少與觀眾互動的情節,特別是中國觀眾最為耳熟能詳的一曲《玫瑰人生》,全場齊唱的場景著實令人感動。

音樂劇女主角安妮·卡雷爾在演唱中。 主辦方供圖

略有遺憾之處,可能在於對敘事與劇情的擯棄,讓這部《玫瑰人生》看起來不那麼像「傳記」。與電影版相同的是,它同樣以琵雅芙訴說心事的一曲《不,我無怨無悔》作結,不過對那些並不了解琵雅芙的觀眾,在此刻可能無法更深層次地理解這首歌曲實際上與她乖戾個性、悽慘人生的呼應。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將其視作一場水準頗高又極具小資情調的「法國鄧麗君」金曲演唱會,在那悠揚的樂曲聲中,品味香頌之美與法式的極致浪漫。

□崔顥(戲劇工作者)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小麻雀軟語呢喃的玫瑰人生
    ◎ 南郭子 不久前,筆者在香港觀賞了「法國五月藝術節2018」的戲碼《玫瑰人生》,該部音樂劇開宗明義向即將在12月19日迎來103歲誕辰的法國一代香頌天后埃迪特·皮雅芙致敬,以她的歌曲串連其人由窮困潦倒直至舉世揚名的故事,還投影出一些從未公開的其演藝生涯的珍貴圖像。
  • 在27首經典歌曲裡,回顧法國香頌女王琵雅芙的「玫瑰人生」
    昨晚,法國原版舞臺音樂傳記《玫瑰人生》在上海美琪大戲院開演。演出由吉爾·馬沙拉構思和執導,由有「伊迪絲·琵雅芙音樂繼承人」之稱的法國國寶級歌唱家安妮·卡雷爾與法國歌手娜塔莉·勒米特獻聲,通過27首經典歌曲,串聯起法國「小麻雀」伊迪絲·琵雅芙如夢如幻、悲欣交織的一生。
  • 《玫瑰人生》展現琵雅芙音樂人生
    《玫瑰人生》是法國著名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的代表作,也是在中國極有傳唱度的法語歌。7月31日起至8月11日,法國原版琵雅芙舞臺音樂傳記《玫瑰人生》將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14場,用音樂講述法國歌后琵雅芙的傳奇人生。
  • 全場觀眾合唱《玫瑰人生》
    《玫瑰人生》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莫斯其格) 近日,法國原版琵雅芙舞臺傳記音樂戲劇《玫瑰人生》在廣州大劇院上演,帶領觀眾重溫琵雅芙的經典旋律。當經典的《玫瑰人生》響起時,全場觀眾跟著演員一起大合唱。
  • 滬上首波紀念演唱會9月獻演 「小鄧麗君」良莠不齊
    同時,為體現海峽兩岸的共同追憶,香港歌手鄭穎芬,內地「小鄧麗君」桐瑤、王靜、陳佳等也將加盟參與,現場,主辦方特意引進了美國高科技LED多媒體背景渲染技術和裸眼3D藝術效果,力求在現場重現鄧麗君的音容笑貌與迷人歌聲。   平心而論,相比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小鄧麗君」個人演唱會,如此大規模的「明星版」紀念演出已屬難得。然而,除了模仿,我們還能以什麼方式紀念鄧麗君?
  • 鄧麗君:月亮山茶花女孩
    突然從小山腳下的住家裡傳來了鄧麗君悠揚的歌聲「山茶花,山茶花.……年十七年近十八偷偷在說悄悄話,羞答答羞答答夢裡總是夢見他。「這歌聲似夢似真,如同溫柔的絮語在我耳邊使我沉醉。鄧麗君歌曲的背景音樂既有歐美情調又非常富有民族風韻一如鄧麗君的歌唱那般清純典雅一往情深。—這當然更近於流行歌曲的內容決定形式的本質。而今天的流行歌曲卻在逐漸喪失它的本質它成為經過了市場調查之後的純商業行為,它在不斷媚俗的過程中喪失了自我,它推出了與流行藝術並不相干的帥哥靚妹。而流行歌曲本身卻在那些漂亮的臉蛋背後悄悄淡出了。
  • 鄧麗君離世25周年:她還在人間,從不曾被忘記
    日媒曾經評過昭和時代的五大歌姬之一,除鄧麗君之外,其餘四位分別是美空雲雀、山口百惠、千秋直美和松田聖子。在吉隆坡演出時,18歲的鄧麗君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當地的年輕企業家林振發。林振發天天包下前三排的座位,請親朋友好友來聽鄧麗君唱歌。1948年出生的林振發比鄧麗君大5歲,當時已經是馬來西亞企業家的翹楚。林家在當地是名門望族,也特別支持林振發與鄧麗君交往。
  • 豆瓣日曆 2020年12月29 日《玫瑰人生》
    今日主題影片:《玫瑰人生》。 《玫瑰人生》(法語:La M me,又名La Vie en rose),是2007年發行的一部法國劇情電影。影片敘述法國1930年代至1960年代最著名的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的戲劇人生。
  • 《玫瑰人生》背後的傳奇,她用絢爛的一生告訴世界:愛,無怨無悔
    01 《玫瑰人生》說起《玫瑰人生》這首歌,大多數人都很熟悉。這首歌被改編成英語等多個版本在全世界傳唱,很多有名的歌手都曾翻唱過。但說起這首歌的原唱,可能很多人就不那麼熟悉。這首歌的原唱的法國香頌女王伊迪絲·琵雅芙,歌詞由她自己填寫,旋律則由路易·古格利米創作。
  • 奇葩颱風的命名叫「雲雀」,卻讓我想起「小麻雀」的《玫瑰人生》
    看完這個以鳥命名的颱風,我竟神遊想起了一位暱稱「小麻雀」的法國著名歌唱家,艾迪特·皮雅芙(dith Piaf,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誤點進來的同志,看完絕對不後悔~)艾迪特(dith)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護士艾迪特·卡維爾(dithCavell)所命名的,艾迪特·卡維爾因為幫助法國士兵逃離德國戰俘營而被處死;而艾迪特·皮雅芙的皮雅芙(Piaf)則是她在20年走紅之後所得到的暱稱,這是「小麻雀」(sparrow)在巴黎大區(法蘭西島)的方言。
  • 林青霞揭秘:唯獨我知道鄧麗君其實還在人間
    她也請我去法國餐廳La Tour d'Argent吃那裡的招牌鴨子餐。記得那晚我和她都精心地打扮,大家穿上白天shopping回來的新衣裳,我穿的是一件閃著亮光的黑色直身Emporio Armani吊帶短裙,頸上戴著一串串Chanel珠鏈。她穿的那件及膝小禮服,雖然是一身黑,但服裝款式和布料層次分明。下擺是蕾絲打褶裙,腰系黑緞帶,特點是上身黑雪紡點綴著許多同色繡花小圓點,若隱若現的。
  • 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推出全新「玫瑰人生」早午餐
    「玫瑰人生」周日香檳早午餐 「玫瑰人生」源於一首著名的法國浪漫歌曲,其含義是「透過粉紅色濾鏡的人生」,換言之「粉紅主題色的人生」,這一點也融入於早午餐主題之中,從場景布置到美食呈現無不透露著
  • 鄧麗君,人如其歌,我只在乎你
    荒木回答這個問題時說:「因為鄧麗君的性格中,有著日本女性已經沒有了的那種清純和溫柔。」 熟悉鄧麗君的朋友這樣評價她 : 鄧麗君的一生,單純而平凡。 一如鄧麗君自己曾對好友林青霞說過:「我的出身很貧窮,可是我從來不羨慕豪門人家。」
  • 「鄭雲龍 劉令飛」2019百老匯音樂劇《搖滾年代》中文版 –上海站
    2019鄭雲龍上海音樂劇搖滾年代來襲,熱力沸騰的搖滾金曲也接踵而來。百老匯音樂劇《搖滾年代》是一部搖滾歌曲點唱機音樂劇,由Chris D』Arienzo編劇。卡司陣容劉令飛 飾 Drew中國音樂劇演員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曾主演《白夜行》、《月亮和六便士》、《謀殺歌謠》、《變身怪醫》、《兩個人的謀殺》、《春之覺醒》、《危險遊戲》、《德古拉》、《貓》、《愛上鄧麗君》等多部音樂劇。《謀殺歌謠》《搖滾年代》《周日戀曲》等多部中文版音樂劇。
  • 樹懶悠然愜意背後的辛酸,你知道嗎?
    如果你想像樹懶那樣不勞而獲就過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麼你的夢想註定只是一個辛酸的童話   主播/羊城派記者 鄭紫薇  人生而忙碌,所以,我們每天都要為明天的吃、穿、住而努力著。而它,從不用為明天吃什麼發愁,更不必為此忙碌,每天一覺醒來,食物就在嘴邊,這是真正的飯來張口,不勞而獲——在現代都市人的眼裡,樹懶的安逸生活,正成為幸福的象徵。
  •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音樂劇《貓》
    音樂劇《貓》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從1981年開始風靡世界21年,共以 10幾種語言在20幾個國家出演無數次.僅僅在倫敦的演出場次就達9000多次!當然,主角是Grizabella,她原本是多麼的美麗,可現在卻是又老又醜又髒, 因為她年輕時背叛了潔裡珂貓,離開貓族到外面的世界裡闖蕩,嘗盡了冷酷和辛酸。可最終, 大家還是原諒並接受了她,在她輕聲唱著那首《回憶》的時候。她在大家善意的感召下重新回到潔裡珂溫暖快樂的家族裡來,最後在群貓的歌聲中登上雲外之路,獲得重生!
  • 周深最愛、貓控必看,史上最經典音樂劇《貓》究竟有多大魅力?
    說起《memory》,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陌生,但說起音樂劇《貓》似乎又有著那麼一點印象。《貓》作為全球最鼎富盛名的音樂劇的之一,更是被稱為每一個貓奴都不可錯過的戲劇。其中的靈魂之唱、點睛之唱便是這一首《memory》,中文名譯作《回憶》。
  • 鄧麗君的《微風細雨》這首歌,大家都是這樣評論的
    推薦大家去聽王菲在2013鄧麗君60年紀念演唱會現場翻唱的那一版,那一場王菲狀態非常好,笛子配樂也是很好。我非常喜愛鄧麗君的歌,她的歌充滿詩情畫意,透出芬芳與清新,她的歌聲如清風細雨,似緩緩清泉,勾起人們的想像和回憶,使人自然而然地樂意進入她的首首蘊含豐富情境的經典世界中,令人舒心,令人神往,令人陶醉。原唱 劉藍溪,作詞作曲 林功信。
  • 世間再無鄧麗君?林青霞:唯獨我知道她還在人間
    美人如花,嬌豔易逝,恰如42歲便在人間謝幕的鄧麗君。她人生的開端,是張愛玲所說的"出名要趁早"式的;而最後的結果卻是天妒英才,不得老死牖下;世人皆嘆:餘音嫋嫋尚繞梁,世間再無鄧麗君。可是為何,林青霞卻認為她尚在人間?此曲只應天上有,一曲紅綃不知數。"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 小城故事,最鄧麗君的陳佳唱給你聽
    1980年臺灣上映的一部電影《小城故事》,鄧麗君為其演唱了同名主題曲。這首原本描寫臺灣鹿港三義小鎮的歌曲,因為鄧麗君甜美以及非常具有江南水鄉畫面質感的歌聲,從而被很多歌迷喜愛。鄧麗君音質純淨、音色美妙如彩虹般的絢麗,塑造出一種兼具古典與現代的婉約柔美的形象。歌曲沉穩中流露著甜美、溫柔中蘊含著活力,充溢著攝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