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能很少有人知道,大連蛇島的一個面積連0.8平方公裡都不到的小島上,曾經生活著5到10萬條黑眉蛇,上萬條蛇在800個水盆邊喝水的世界奇觀就是在這裡發生。
但是,在1958年6月的時候,蛇島發生了一場燃燒了四五天的大火,別說島上的動物還剩多少,幾乎所有植物都被焚燒成灰燼,自然被燒死的蝮蛇也不在少數,之所以還有少量蝮蛇可以倖存下來,跟島上現有的少量巖洞和溝渠有關,這種蛇既冬眠也夏眠、能一年只獵食幾次就可以活下來密切相關。
後來,儘管隨著島上自然環境逐漸恢復,黑眉蝮蛇的數量開始增加,但卻受到了偷獵蛇的人的威脅,直到蛇島和老鐵山一起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島上的蛇數量才終於再次突破了兩萬條。
從1981年開始,蛇島上就有了專門的人員來負責科研和保護工作,對於這些蝮蛇來說最可怕的並不是沒有食物,而是不能有足夠的淡水,而科研人員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確保這個島上的蛇都有水可喝,在島上生存了上千年的它們並不能飲用海水。
大連蛇島早就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區,這個島不大,大約10億年前,這裡原本是和陸地相連的一座座小山峰,但最終在經過複雜的地理環境變化後形成於渤海之中。實際上,最開始的蛇島面積也不過是現在的幾分之一,蝮蛇這個群體數量最大的時期應該是五十多年前,當時在島上棲息的黑眉蝮蛇數量處於5到10萬條的樣子。
在我國範圍內,有點名頭的蛇島有那麼五六個,比如:瀘沽湖蛇島、南灣水庫蛇島和千島湖蛇島,而放眼國外比較有名的蛇島就有烏克蘭蛇島、越南蛇島和南美洲巴西蛇島。
但是,大連蛇島和它們並不相同,尤其是在蛇種數量這個問題上,因為這個島嶼是全球唯一僅存單一品種蛇類動物的島嶼,而這個蛇的品種名字就叫黑眉蝮蛇,這些差點被一鍋端的蝮蛇具有特別頑強的生命,所以才能不論環境怎麼變化都在島上存活了幾千萬年。
蝮蛇屬於蝮亞科,我國範圍內的蝮蛇主要都是亞洲蝮屬蛇類動物,而黑眉蝮蛇的分布地區就主要集中在蛇島,這裡距離旅順港25海裡的樣子,渤海中的蛇島距離最近的陸地大約只有7海裡的樣子。蛇島上不僅有茂密的叢林,還有諸多石穴、陰谷和山梁,如果你有機會深入蛇島深處,那麼看,如果親眼看到石頭上有黑眉蝮蛇正曬著太陽看大海的景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射到上工作的科研人員,幾乎人人都被黑眉蝮蛇咬過,但他們已經從最開始的害怕演變為了習以為常,儘管這種蝮蛇有劇毒,但專業人員操作及時得當是可以避免生命受到威脅的。正是因為黑眉蝮蛇深藏劇毒,所以一般人才不敢貿然上島,避免了蝮蛇因為人類獵捕而消失殆盡,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這個小島即便經歷過大火災和大乾旱,蛇依然頑強的生存到現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儘管蛇島上目前現有的黑眉蝮蛇數量,遠沒有恢復到五十多年前大火燃燒之前的水平,但是,在科研人員的保護和幫助下,我們相信蛇島上的黑眉蝮蛇恢復往日繁榮定指日可待。隨著地球環境變得不再那麼適合地球生命居住,而我們面臨的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事件又越來愈多,的確大自然中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都離我們而去。面對這樣的現狀,人類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力所能及地去修復地球環境,當所有動物都有了自己適合繁衍的棲息之地,那就說明地球的生態環境開始趨於穩定了。